地名:豐都縣 | 隸屬:重慶市 |
區(qū)劃代碼:500230 | 代碼前6位:500230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8200 |
轄區(qū)面積:約2899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55.7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街道、23個鎮(zhèn)、5個鄉(xiāng)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三合街道 | 17.9萬人 | 78.1km2 | 三合街道前身為三合鎮(zhèn),2009年撤鎮(zhèn)設(shè)街,因轄區(qū)內(nèi)三溪匯流,形成三合浩注入長江而得名。街道轄區(qū)面積78.1平方公里,城區(qū)面積約20平方公里,轄29個村…[詳細(xì)] |
名山街道 | 2.58萬人 | 40.6km2 | 名山街道是三峽工程實施前縣城所在地,是北岸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2009年我縣將原名山鎮(zhèn)、鎮(zhèn)江鎮(zhèn)合并成為名山街道,街道幅員面積80.37平方公里,常住…[詳細(xì)] |
虎威鎮(zhèn) | 1.27萬人 | 72.7km2 | 虎威鎮(zhèn)地處長江北濱,以老虎山形得名。轄10個村、1個社區(qū),其中香巖村是縣級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面積74.31平方公里,總?cè)丝?.3萬人,是三峽移民鎮(zhèn)、全市…[詳細(xì)] |
社壇鎮(zhèn) | 2.49萬人 | 101.49km2 | 社壇鎮(zhèn)地處馳名中外的“鬼城”豐都西北部,是豐都長江北岸的文化、商貿(mào)、信息中心,是重慶市規(guī)劃建設(shè)的區(qū)域性中心鎮(zhèn)。全鎮(zhèn)幅圓面積101.49平方公里,轄17…[詳細(xì)] |
三元鎮(zhèn) | 1.01萬人 | 72.3km2 | 三元鎮(zhèn)位于豐都長江北岸中心腹地,距豐都縣城49公里,幅員面積79.8平方公里,耕地4.5萬畝、林地4.6萬畝,轄8村1社區(qū)60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詳細(xì)] |
許明寺鎮(zhèn) | 8896人 | 58.3km2 | 許明寺鎮(zhèn)位于長江北岸,距豐都縣城61公里,與墊江、忠縣兩縣交界,與董家、三元、大石、裴興、雙桂五鎮(zhèn)接壤,豐墊路、許董路、許裴路穿境而過,區(qū)位優(yōu)勢獨特,…[詳細(xì)] |
董家鎮(zhèn) | 1.45萬人 | 69.9km2 | 董家鎮(zhèn)位于重慶市豐都縣長江北岸邊陲,東經(jīng)107°,北緯30°,海拔約450米?h外與忠縣的新立鎮(zhèn)、拔山鎮(zhèn)毗鄰,縣內(nèi)與許明寺、三元、雙龍、青龍等鄉(xiāng)鎮(zhèn)接壤…[詳細(xì)] |
樹人鎮(zhèn) | 1.19萬人 | 86.8km2 | 樹人鎮(zhèn)地處長江北岸,場鎮(zhèn)距縣城22公里,豐忠公路、墊豐武高速、渝萬高鐵過境,地理區(qū)位優(yōu)越。全鎮(zhèn)幅員面積82.12平方公里,耕地46741畝,森林647…[詳細(xì)] |
十直鎮(zhèn) | 1.8萬人 | 108.5km2 | 十直鎮(zhèn)位于豐都北岸,長江之濱,地處三峽庫區(qū)腹心地帶。轄區(qū)面積1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95.13公頃,森林面積4800.00公頃,轄17個村、1…[詳細(xì)] |
高家鎮(zhèn) | 3.8萬人 | 157.7km2 | 高家鎮(zhèn)是豐都縣的“東大門”,武陵山區(qū)的“出江口”。全鎮(zhèn)幅員面積157.7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2.8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qū)5個村,總?cè)丝?萬余人。豐石、豐…[詳細(xì)] |
興義鎮(zhèn) | 2.97萬人 | 113.2km2 | 興義鎮(zhèn)地處三峽庫區(qū)、長江南岸、豐都版圖腹地,西鄰新縣城,東倚高家鎮(zhèn),涪豐石高速公路、豐石公路貫穿全境,水陸交通便利,距離豐都縣城11公里,是豐都縣工業(yè)…[詳細(xì)] |
雙路鎮(zhèn) | 1.2萬人 | 104.5km2 | 雙路鎮(zhèn)地處豐都縣長江南岸,東與興義鎮(zhèn)相鄰,南與三建鄉(xiāng)、龍河鎮(zhèn)接壤,西與縣城毗鄰,北臨長江,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與省道公路貫通鎮(zhèn)境,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越,鎮(zhèn)…[詳細(xì)] |
江池鎮(zhèn) | 9190人 | 68.1km2 | 江池鎮(zhèn)位于豐都“東大門”,北望長江、南接龍河,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尤其是地處方斗山上的橫梁村,更是豐都南部中山片區(qū)的一顆耀眼明珠。
主要有三大特…[詳細(xì)] |
龍河鎮(zhèn) | 2.5萬人 | 14.9km2 | 龍河鎮(zhèn)位于豐都縣南岸山區(qū)腹心,距縣城42公里,“墊豐武”高速建成后,龍河將融入豐都半小時經(jīng)濟圈。面積139平方公里,呈“四水夾四山”之勢,海拔230米…[詳細(xì)] |
武平鎮(zhèn) | 9762人 | 203.7km2 | 武平鎮(zhèn)位于豐都長江南岸,距豐都縣城57公里。地處武陵山系七曜山脈,東至太平壩鄉(xiāng),南鄰暨龍鎮(zhèn),北靠石柱縣三星鄉(xiāng),西接龍河鎮(zhèn)。幅員面積153平方公里,耕地…[詳細(xì)] |
包鸞鎮(zhèn) | 1.64萬人 | 184.3km2 | 包山容水、鸞翔鳳集,包鸞距豐都縣城20公里,是縣城飲用水源地、市級衛(wèi)生鎮(zhèn)、市級生態(tài)文明示范鎮(zhèn)。面積184.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64.62%。轄1個社…[詳細(xì)] |
湛普鎮(zhèn) | 5053人 | 31.8km2 | 湛普鎮(zhèn)地處豐都縣長江南岸縣城上游的城郊連接部,幅員面積31.8平方公里,海拔175—850米,以山地為主,轄5個村,2個社區(qū),人口8910人。全鎮(zhèn)耕地…[詳細(xì)] |
南天湖鎮(zhèn) | 9981人 | 240km2 | 南天湖鎮(zhèn)位于豐都縣長江南岸、南天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東北部,海拔280~1980米之間,與仙女湖鎮(zhèn)、雙路鎮(zhèn)、包鸞鎮(zhèn)、暨龍鎮(zhèn)、三建鄉(xiāng)、栗子鄉(xiāng)和武隆區(qū)接龍鄉(xiāng)…[詳細(xì)] |
保合鎮(zhèn) | 1.11萬人 | 78.1km2 | 保合鎮(zhèn)位于豐都縣長江北岸腹心地帶,地處蔣家山山脈北麓,東鄰十直鎮(zhèn)、樹人鎮(zhèn),西接仁沙鎮(zhèn)、社壇鎮(zhèn),南毗虎威鎮(zhèn),北連三元鎮(zhèn)、雙龍鎮(zhèn)、青龍鄉(xiāng)。境內(nèi)有保合、金盤…[詳細(xì)] |
興龍鎮(zhèn) | 8395人 | 156.7km2 | 興龍鎮(zhèn)相伴渠溪河,相依黃草山,南接涪陵、北攜長壽、西鄰墊江,距縣城42公里,是豐都縣三峽庫區(qū)淹沒移民鎮(zhèn),也是豐都北岸唯一一個四區(qū)縣交匯之地。全鎮(zhèn)面積5…[詳細(xì)] |
仁沙鎮(zhèn) | 1.49萬人 | 91km2 | 仁沙鎮(zhèn)位于豐都縣西北部,距縣城36公里,豐墊線貫穿全境。“北岸最高峰”涼磉墩(海拔1035米)坐落其西,渠溪河、碧溪河蜿蜒其間,全鎮(zhèn)面積97.6平方公…[詳細(xì)] |
龍孔鎮(zhèn) | 1.16萬人 | 25.6km2 | 龍孔鎮(zhèn)位于豐都縣城東部,東接忠縣,南鄰石柱縣,西靠高家鎮(zhèn),北毗長江,轄區(qū)10個村1個社區(qū),總?cè)丝诩s2.6萬人,共產(chǎn)黨員650名,黨支部33個。年經(jīng)濟生…[詳細(xì)] |
暨龍鎮(zhèn) | 7635人 | 154.1km2 | 暨龍于2010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幅員面積154平方公里,轄7個村、1個社區(qū)、71個村民小組,總?cè)丝?2745人,轄區(qū)以喀斯特地形地貌為主,呈立體型氣候,海拔…[詳細(xì)] |
雙龍鎮(zhèn) | 8638人 | 78.5km2 | 雙龍鎮(zhèn)地處長江之北、豐都縣西北部,距豐都縣城60公里,東鄰青龍鄉(xiāng),南接保合鎮(zhèn)、十直鎮(zhèn),西毗三元鎮(zhèn),北抵董家鎮(zhèn),蔣家山、瓦屋山連亙南北,渠溪河、雙龍河穿…[詳細(xì)] |
仙女湖鎮(zhèn) | 8000人 | 220.44km2 | 仙女湖鎮(zhèn)地處豐都縣南岸,距豐都縣城45公里,南抵武隆區(qū),西接涪陵區(qū)。是全國重點鎮(zhèn)、重慶大仙女山旅游區(qū)規(guī)劃的“鐵三角”之一、全縣“一園三線”旅游布局的重…[詳細(xì)] |
青龍鄉(xiāng) | 6102人 | 51.3km2 | 青龍鄉(xiāng)位于豐都東北部,地處豐、忠、石、墊“四縣”地理版圖中心,距縣城75公里,南靠蔣家山脈,北臨渠溪河,地勢南高北低,境內(nèi)海拔190~1030米,生態(tài)…[詳細(xì)] |
太平壩鄉(xiāng) | 2870人 | 63.7km2 | 太平壩位于豐都東南邊陲,地處七躍山脈,與石柱縣、彭水縣接壤,距豐都縣城79公里。總面積63.7平方公里,轄5個村(社區(qū))22個組,有1523戶4536…[詳細(xì)] |
都督鄉(xiāng) | 2802人 | 78.2km2 | 都督是我國唯一一個以官名命名的地方,都督是因紀(jì)念唐朝太子李承乾的隨軍護送都督馬炟而得名。都督與武隆、彭水、石柱三縣鄰界,距豐都縣城90余公里,海拔80…[詳細(xì)] |
栗子鄉(xiāng) | 6290人 | 45.4km2 | 栗子鄉(xiāng)位于豐都南部山區(qū),東毗暨龍鎮(zhèn),南鄰南天湖鎮(zhèn),西抵三建鄉(xiāng),北靠龍河鎮(zhèn)。鄉(xiāng)政府距縣城48公里,幅員面積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894.75畝,…[詳細(xì)] |
三建鄉(xiāng) | 8248人 | 62.4km2 | 三建鎮(zhèn)距縣城28公里,總面積63平方公里,轄7個村、1個社區(qū),共44個村(居)民小組,有3793戶13335人,現(xiàn)有黨員382名,2017年8月被確定…[詳細(xì)] |
地名由來:
隋朝取豐穩(wěn)壩之“豐”字與平都山之“都”字,改置豐都縣。
基本介紹:
Fengdu原稱酆都,解放后稱豐都。
豐都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全縣幅員面積2910平方公里,總?cè)丝?4萬人。
豐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時稱“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shè)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因為三峽建設(shè),縣城由長江的北岸名山鎮(zhèn)遷至南岸的三合鎮(zhèn)。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zhèn),以其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這里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西游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鐘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xué)名著對“鬼城”豐都均
榮譽排行:
2025年1月,入選2024第四屆中國文化百強縣名單。
2024年12月,2024賽迪西部百強縣名單公布,豐都縣名列第42名。
2024年11月,2024全國縣域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綜合指數(shù)百強縣揭曉,豐都縣位列第60名。
2024年11月,被列為2024年全國休閑農(nóng)業(yè)重點縣。
2024年9月,入選2024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第68位。
2024年6月,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100強發(fā)布,豐都縣名列第74位。
2024年6月,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發(fā)展?jié)摿Π偌芽h發(fā)布,豐都縣名列第5位。
2024年3月,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一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豐都縣榜上有名。
2024年3月,2023年度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名單公布,豐都縣上榜。
歷史沿革:
周代屬巴國,曾建“巴子別都”。
秦代屬巴郡枳縣。
西漢屬益州巴郡枳縣。
東漢和帝永元二年(90),分枳縣地置平都縣,隸屬益州巴郡。
獻(xiàn)帝初平元年至建安五年,隸益州永寧郡。
三國蜀漢延熙十七年(254),平都縣并入臨江縣,屬益州巴郡。
西晉屬梁州巴郡。
東晉屬梁州巴郡。
南朝宋初屬益州巴郡。
隋義寧二年(618),自臨江縣析出置豊都縣,隸臨州。
唐朝貞觀八年(631),豊都縣隸屬山南道忠州。
北宋真宗時豊都縣隸屬夔州路忠
區(qū)劃:重慶市·豐都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