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21、閻景李家大院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閻景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晉南獨一無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運城市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西臨209國道,東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鹽湖,堪稱風水寶地。李家大院景區(qū)占地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qū)、仿古區(qū)、新建區(qū)、服務(wù)區(qū)、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園、笑話博覽園六大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游、娛樂、購物、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旅游勝地。李家大院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年間,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落20組,現(xiàn)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層次分明;體量宏闊,用材肥碩;結(jié)構(gòu)嚴謹,堅固耐用;通風透光,守備森嚴;裝飾考究,古樸典雅。傳統(tǒng)四合院藏風聚氣,精致大宅門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磚雕、石……[詳細]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
  平遙的文廟,又名文廟學宮,建于唐貞觀初年,其中大成殿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今保持原貌,這是我國現(xiàn)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悠久的文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筑群。文廟,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辦學的廟堂。從公元前478年開始修建孔廟以來,唐宋尊孔之風日趨繁盛。至明清兩代,孔廟建筑與祭祀已成定制。文廟成為在中華大地上最具文化特征的祭祀建筑系統(tǒng),是除皇家建筑之外結(jié)構(gòu)布局最嚴謹、氣勢最雄偉的古代建筑群落,是中國古代精神世界的皇宮。平遙文廟位于平遙古城內(nèi)東南隅,是古城內(nèi)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氣勢最雄偉、形制最典型的一座,是我國華北地區(qū)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文廟。它座北向南,占地面積4058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作為世界文化遺……[詳細]
23、鸛雀樓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景區(qū)位于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區(qū)域的中國魅力城市---山西省運城市境內(nèi)的黃河岸畔。景區(qū)內(nèi)鸛雀樓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該樓歷唐經(jīng)宋,元初(公元1222年)毀于兵燹。由于樓體壯觀,結(jié)構(gòu)奇特,氣勢雄偉,風景秀麗,前瞻中條太華山,下瞰巍巍黃河水,-留詩者甚多。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唱《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誕生于此。新建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風韻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景區(qū)規(guī)劃以古典園林式分布,形成“四區(qū)十二點”的空間結(jié)構(gòu),是一個國家級旅游景區(qū)。鸛雀樓內(nèi)部陳設(shè)以黃河文化和河東文化為主題,時代跨越中華上下五千年,采用浮雕、壁畫、微縮景觀等形式說明黃河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fā)……[詳細]
24、孝義三皇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孝義三皇廟
  三皇廟,位于山西省孝義市城區(qū)賈家莊村三皇廟街中部,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年間曾多次擴建和修葺,但現(xiàn)存建筑結(jié)構(gòu)最早者為元代遺構(gòu)。像這樣原址、原貌、廟群保存完好的三皇廟,專家共識國內(nèi)罕見。該廟南北寬59米,東西長84米,兩進院布局。遒勁有力的“三皇廟”額匾鑲嵌于始建山門的門額上。中軸線建有樂樓、三皇殿。頭院南建碑廊一處,北角設(shè)掖門,為一、二進院出入通道。兩進院自然地平落差較大,故掖門前設(shè)踏步緩解。二進院三皇正殿座西向東,殿內(nèi)正面供奉太昊伏羲、神農(nóng)炎帝、軒轅黃帝,兩側(cè)配祀古代十大名醫(yī),南北山墻繪有與名醫(yī)有關(guān)的故事。壁畫色彩明艷,線條清晰,兩側(cè)耳殿左供財神,右奉牛馬王。正殿門額上高懸木刻“三皇廟”豎匾一塊,為明嘉靖進士四川按察使邑人梁明翰贈。丹墀下古松參天,旗桿懸斗分豎正殿左右。南北兩側(cè)廡廊……[詳細]
25、侯馬彭真故居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侯馬彭真故居
  彭真同志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國務(wù)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lǐng)導人。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侯馬市垤上村,1902年10月12日,彭真同志出生于垤上村西溝的兩孔窯洞中,窯洞坐西向東,洞內(nèi)除了土坑、鍋灶和幾件簡陋的木制家具外,別無它物。彭真同志原名傅懋恭,在故居居住和生活了19個春秋,7歲時便開始幫父親下地干活,幫母親紡線,12歲時上過幾天私塾,17歲時考入當時的曲沃縣第二高小,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彭真開始萌生反帝反封建愛國思想,被學生們推選為宣傳隊長,帶領(lǐng)學生上街-,開展禁煙、禁,-、禁纏足、-洋貨的斗爭,初步顯示了高超的組織才能和領(lǐng)導才能。1922年,從家鄉(xiāng)侯馬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并于1923年加入中國0。從此,他告別家鄉(xiāng)……[詳細]
26、蒙山大佛 A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山大佛
  比樂山大佛早162年的大佛------蒙山位于開化溝內(nèi),主峰海拔1325米,是晉陽佛教圣地和避暑勝地,古開化寺、甘泉寺、北漢皇帝劉知遠避暑宮等曾有輝煌的歷史。東魏孝靜帝曾敕佛教凈土宗始祖曇鸞住大巖寺(開化舊名)。公元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鑿寺后大巖為大佛,歷五帝24年始成。蒙山大佛依山鐫刻,結(jié)跏跌足而坐,雙手施禪定印,佛體厚胛肥肩,佛超山巒,高遏云天,氣勢非凡。據(jù)史稱,佛高二百尺(約66米)略低于四川樂山大佛,但早于樂山大佛162年,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目前,雖佛身清晰,但蒙山大佛頭像已毀,佛身殘破,蒙山大佛正在蒙難!大佛對面存有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建造的連理塔。地址:太原市晉源區(qū)羅城寺底村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2-4小時電話:0351-6159898開放時間:8:00……[詳細]
27、陽城海會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城海會寺
  海會寺亦名龍泉寺,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東北15公里大橋村西,為陽城縣境內(nèi)主要寺院之一。該寺創(chuàng)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賴賜名額為“龍泉寺”,后歷代重修,增修,規(guī)模宏大,明清之遐邇聞名。海會寺亦名龍泉寺,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東北15公里大橋村西,為陽城縣境內(nèi)主要寺院之一。該寺創(chuàng)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賴賜名額為“龍泉寺”,后歷代重修,增修,規(guī)模宏大,明清之遐邇聞名。解放前后損壞嚴重,現(xiàn)存多為明清遺物。雙塔為現(xiàn)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磚塔和明代舍利塔構(gòu)成。明代舍利塔,八角十三級,高約40米。下部三層圍成八角城垛式,第十層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為高塔中的一層空中樓閣,并在此層重點使用琉璃構(gòu)件,塔每層各面均仿照宋塔設(shè)置佛龕,并局部使用琉璃。2006……[詳細]
28、普救寺 AAAA
普救寺
  普救寺地處晉、秦、豫三省交匯處黃河金三角,是馳名中外的旅游觀光和愛情圣地。它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座落在山西省西南邊陲永濟市境內(nèi)的峨嵋塬頭。這里地勢高敞,視野開闊,南望巍巍中條山翠若屏障,與中條第一禪林“萬固寺”南北對峙、遙相呼應(yīng)。西眺滔滔黃河水,白如銀帶,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和國寶“唐開元鐵!币步阱氤摺R蛭覈诺鋺騽∶段鲙洝穭尤说膼矍楣适戮桶l(fā)生在這里,這座千年古剎早已成為名揚海內(nèi)外的游覽和愛情圣地。普救寺,規(guī)模宏偉,別具一格。整個寺宇建筑分三道軸線。山門、大鐘樓、塔院、回廊、大佛殿、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jīng)閣、僧舍、枯木堂、錯落有致。并有后花園、擊蛙石、仿唐街、浮橋、畫廊、鸛雀樓展廳等引人入勝的景點。與《西廂記》故事密切聯(lián)系的建筑“張生西軒”、“梨花深院……[詳細]
日升昌舊址(中國票號博物館)
  日升昌票號位于平遙古城中的“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的繁華地段,始創(chuàng)于1823年,它是中國第一家票號,也可以說,這里是中國第一家銀行,當時的經(jīng)營網(wǎng)點幾乎遍布整個中國,而如今日升昌已成為中國票號博物館,保留了一些當時經(jīng)營所用的實物資料,向人們展示著中國古代銀行業(yè)的輝煌歷史。日升昌票號的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總莊設(shè)在平遙,并在北京崇文門外設(shè)有分莊。清朝嘉慶(1796-1820年)末年各地間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運輸白銀的方式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適應(yīng)新形勢的需要,西裕成顏料莊首先在京、晉兩地間試行匯兌辦法,結(jié)果效果很好,便開始兼營匯兌業(yè)。清朝道光(1821-1850年)初年,西裕成顏料莊正式更名為日升昌票號。日升昌的院落分為三進,前院為營業(yè)大廳,中院為內(nèi)部的辦公機構(gòu),后院屬生活區(qū),游覽線路大致……[詳細]
堯帝陵景區(qū)
  帝堯位列三皇五帝之一,被后世譽為“文明始祖”和“國祖”。堯陵位于臨汾市堯都區(qū)大陽鎮(zhèn),世稱“神林”,高50米,周長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寢中最為巍峨高大。堯陵四面環(huán)山繞水,古有“山環(huán)水繞土一丘”之說。堯陵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現(xiàn)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堯陵碑上刻繪著堯陵全貌圖。1986年,堯陵被確定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wù)院第六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區(qū)兩級高度重視下,2007年4月3日,堯陵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修復建設(shè)工程開工,2008年12月底一期修復工程竣工,完成陵區(qū)修繕、陵區(qū)澇河護坡、陵前大橋、陵前廣場、澇河溢水壩、赤龍壁、道路、道路綠化等工程,投資66000萬元。根據(jù)總體規(guī)劃,堯陵景區(qū)可游覽面積為10平方公里,主要建設(shè)項目有堯帝拜謁區(qū)、堯……[詳細]
黎城黃崖洞革命紀念地
  這里是八路軍兵工廠舊址,也是“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場遺址。四周奇峰絕崖,巍峨雄渾,集太行雄奇、壯美于一體,是一處新開辟的旅游勝地,還開辟“當一天八路軍”等旅游項目。黃崖洞在黎城縣北東崖底鎮(zhèn)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嶺下,占地約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黃色崖壁上有一個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1939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遵照-總司令和左權(quán)副總參謀長的指示,在黃崖洞水窯山建立兵工廠,主要生產(chǎn)步槍、手榴彈、馬尾彈、五零炮等,是當時八路軍的主要兵工基地。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軍井關(guān)三十六師團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眾,陸空聯(lián)合,進犯黃崖洞。八路軍總部特務(wù)團九百余名指戰(zhàn)員奉命保衛(wèi),憑借天險與敵血戰(zhàn)八晝夜,殲敵千余人,贏得了敵我傷亡六比一的輝煌戰(zhàn)績,“開中日戰(zhàn)爭史上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記錄……[詳細]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杏花村汾酒作坊(第六批國保)時代:清地址:汾陽市杏花村鎮(zhèn)東堡村盧家街據(jù)《北齊書》記載,杏花村的釀造史自北齊河清年間(561——564年)始,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沒有間斷。遺址為宋代“甘露堂”原址,現(xiàn)存作坊遺址為堡墻式院落,由南北兩組院落組成,總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北院為釀酒作坊原址。有五個院落,面積約7000平方米。現(xiàn)遺存清代釀酒作坊,且遺存有埋入地下的發(fā)酵地缸。院內(nèi)有一古井,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墻而構(gòu),墻上嵌有傅山手書“得造花香”碑一塊,此井至民國間一直是汾酒釀造專用水源。院內(nèi)還保存明代釀酒所用的甑筒一個。作坊遺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化的傳承,是一處十分珍貴的釀酒業(yè)實物遺址。2006年5月,杏花村汾酒作坊作為清代的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詳細]
33、張壁古堡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區(qū)東南10公里龍鳳鄉(xiāng)張壁村,背靠綿山,面對綠野,海拔1040米,周圓1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南則有三條向外通道,堡西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shù)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堡墻用土夯筑而成,高約10米。堡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街東3條小巷,街西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門筑有甕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cè)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nèi);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跡勝景,古香古色。古堡地下遍布地道,與堡內(nèi)四通八達。地道為三層立體,高層距地面僅1米左右,中層距地面8——10米,……[詳細]
34、義居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義居寺
  義居寺義居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臨縣棗圪達鄉(xiāng)棗圪達村始建于宋代,舊稱“佛堂寺”,原為天官寺下院,F(xiàn)存建筑正殿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寺院坐西朝東,三進院,占地面積為5981平方米。中軸線依次為山門、前殿、正殿、藏經(jīng)樓、萬佛洞(石窟),兩側(cè)建有偏殿、廊房二十余間。正殿面闊七間,進深四架椽,單檐歇山頂,琉璃剪邊,斗栱用材碩大,為六鋪作雙下昂。萬佛洞石窟面積為59.78平方米,窟頂為平面,雕有臥牛、伏虎、靈猴、玉兔、蓮花、靈芝等圖案。義居寺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壯觀,系臨縣現(xiàn)存廟宇建筑之首,是一處很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2006年5月,義居寺作為元至清時期的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后土祠景區(qū)
  萬榮后土廟,俗稱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萬榮縣城西南40公里黃河東畔。漢武帝時廟在汾陰,據(jù)碑刻記載,這里歷史上曾屬于著名的“汾陰睢地”,自漢武帝時,汾陰后土廟已成為歷代帝王祭祀地神,祈福育民的勝地。漢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63年)建汾陰廟,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東漢、唐、宋各代屢次興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祠廟規(guī)模宏闊,祀勢極盛。后來屢遭黃河水患,后土廟被淹沒。清同治九年(1874年)易地重建于今址,F(xiàn)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門仍為元建,秋風樓為明代遺構(gòu),上存有漢武帝《秋風辭》元代碑刻。廟址坐北朝南,總平面呈南北長的矩形,占地面積約17600平方米。沿中軸線有山門、戲臺、獻殿、享亭、圣母殿、秋風樓,獻殿兩側(cè)為東西五虎殿,圣母殿東側(cè)為碑亭。山門是以三開間歇山頂為……[詳細]
36、柳氏民居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內(nèi)有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來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書畫工藝、壁畫、皇賜金匾、石器雕物等等。柳氏民居,位于沁水縣城西南25公里處歷山腳下的土沃鄉(xiāng)西文興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永樂四年(1406),柳宗元后裔耕讀發(fā)家,于沁水縣城西南25公里的文興村修一進十三院的文人府邸,總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其建筑工藝高超,建筑風格獨特,融明清建筑藝術(shù)精華為一體,集南北建筑風格于一身,同時異常巧妙地將皇宮建筑工藝運用到民間,真實記載了百世書香文人做官的歷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社會發(fā)展的本質(zhì),實為中華古民居建筑藝術(shù)之絕品。柳氏民居建筑共分三部分。村東端為外府區(qū),包括柳氏詞堂、虞帝廟、文廟、紙帛樓、天子殿、圣廟、柴房和左、右過亭等;村北端為內(nèi)府區(qū),包括府內(nèi)……[詳細]
37、蒲縣柏山東岳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蒲縣柏山東岳廟
  柏山東岳廟柏山東岳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蒲縣城東2.5公里柏山山巔東岳廟位于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這里環(huán)山十多里皆為松柏叢林,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來到東岳廟所在地,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影壁上的“蒲縣勝景”四個大字。東岳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金泰和五年(1325)已有,歷代修葺。由此北上,沿長虹磴道,經(jīng)土地祠、將軍祠、“御馬廳”、“蓮云廳”,便可遠遠望見山門。穿山門往上望,可見登仙橋,它是凌霄殿通往天堂樓的唯一通道。凌霄殿的神龕塑像是黃滾夫婦,即黃飛虎的父母雙親。在樂樓背后的通道口有一幅醒目的對聯(lián),它是蒲縣的一個知縣寫的,上聯(lián)是“伐吾山林吾勿語”,下聯(lián)是“傷汝性命汝難逃”。大概是因為有這幅對聯(lián)的原因,柏山的樹木保護得很好。從樂樓下到看亭里,南望是正面樂樓,再看東、西兩側(cè)還各……[詳細]
38、交城玄中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城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縣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是全國現(xiàn)存始建時間最早的日本佛教凈土宗、凈土真宗的祖庭。寺院始建于北魏延興二年(472),經(jīng)四年修筑,于承明元年(476)落成。凈土祖師曇鸞于此駐錫。隋大業(yè)五年(609)名僧道綽入寺,修舊擴新。唐貞觀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為文德皇后祛病祈福拜謁玄中寺,賜名“石壁永寧禪寺”,從此玄中寺成為官寺,得到較大規(guī)模的擴修。貞觀十五年(641)善導拜道綽為師,弘揚凈土法門。開元九年(721)建立甘露無礙義壇。此后,邑宰張令孫新建前殿、回廊、高門,開拓了巖崖,擴展了寺院。貞元十二年(796)九月二十二日,石壁山降甘露,唐德宗下令立甘露義壇。元和七年(812),憲宗賜名“龍山石壁永寧禪寺”,并賜寺莊150里有余。北宋元祐五年(1090),寺……[詳細]
39、懸空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懸空寺
  懸空寺(第二批國保)時代:明地址:渾源縣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下金龍口西崖峭壁據(jù)《恒山志》記載,懸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約公元六世紀),后經(jīng)歷代重修,現(xiàn)存建筑皆明清遺構(gòu)。全寺建筑懸掛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頂呈倒懸之勢。寺坐西朝東,寺門南向,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開,漸次增高。寺院呈長方形,長數(shù)十米,寬約5米,有大小殿閣四十余間。共分三組。第一組建筑以三官殿為主體,是奉祀道教之所,幾座殿內(nèi)供奉道教塑像。中間一組建筑是以三圣殿為主體,殿內(nèi)供奉佛教造像。最后一組建筑是以三教殿為主,奉儒、釋、道三教之祖。三教殿為全寺最高的建筑,為三層檐歇山頂,內(nèi)奉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像。懸空寺的建筑構(gòu)思精巧,結(jié)構(gòu)奇特壯觀。建筑懸梁下面以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層以壁間中插木梁為基,梁柱上下一體,……[詳細]
40、舜帝陵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舜帝陵廟
  舜帝陵廟舜帝陵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鹽湖區(qū)北相鎮(zhèn)西曲馬村南鳴條崗據(jù)廟內(nèi)明清重修碑記載,創(chuàng)建于唐開元年間,元末毀于兵火,明萬歷年間重建,清順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F(xiàn)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積2.7萬平方米,由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組成。廟內(nèi)磚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3米,周長51米,正面立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書“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前后檐敞朗,西山墻嵌“鳴條舜陵者略”石碑4通。后部為皇城,中軸線上布列戲臺、獻殿、正殿,兩廂為配殿、鐘鼓樓,主從有序,布局嚴謹。廟內(nèi)現(xiàn)存明、清、民國時期重修碑刻7通。山西運城舜帝陵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西端,2006年5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