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旅游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榜山文塔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榜山文塔
  “隆邑蝶城千古秀,榜山文塔尤雅優(yōu)”。榜山文塔為隆邑八景之一,是隆安建筑藝術寶庫中一件難得的瑰寶。榜山文塔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它座落于縣城東面三公里處的東獨秀山頂,蜿蜒曲折的右江在它的腳下盤旋而過。這里,江水、寶塔、蝶城相互映襯,協(xié)調組合,景美如畫。對于此塔的建造,有這樣幾種傳說:一是相傳從縣城往東了望,見到東獨秀山露于亂嶺之上,活像一只大蟲,對著縣城虎視耽耽,致使歷任知縣均任期不長。為鎮(zhèn)好“風水”,知縣褚興周乃授意縣紳發(fā)動仕民捐資建塔于此山之上;二是由于東獨秀山能使那九村的人們筆桿尖,饞吃人,建塔其上象一枝筆尖直指天空,他們再無法為非作歹;三是東獨秀山位于雁江下游,又低又矮,雁江的財富都隨右江流入東海,因此,雁江紳民要求建塔,剎住風水,留住財富。塔建……[詳細]
龍州紫霞洞
  紫霞洞又名觀音巖,位于龍州縣城東20公里處上金鄉(xiāng)境內(nèi)的明江兩岸崖壁上,洞口高出水面約50米,洞內(nèi)有廟宇、供奉觀音大菩薩,俗名觀音洞。歷代設案敬佛、廣迎香客,影響至港澳南洋。洞口天河邊有一排天桃古樹、十分壯觀,洞內(nèi)鐘乳石復垂,著羅傘、石幔、蛟龍、各肖物類千姿百態(tài)、目不暇接,歷代摩崖石刻不少,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勝地。紫霞洞分為左右兩洞,面對洞口,左邊是正門,大理石鏤字,上 書-“紫霞洞”,對聯(lián)是:“法雨宏施南海澤,慈云遠覆紫霞山”,是新近制作鑲嵌上去的。而當年的陽刻對聯(lián)石柱則已經(jīng)斷成幾截,凌亂地丟棄在正門右邊的地角上。紫霞洞最精彩的看點,是功底深厚老道嫻熟的明清書法摩崖字刻,整個洞的摩崖字刻非常壯觀而且耐看,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著實如臨碑林,不亞于桂林疊彩山,總是百看不厭。從字體來看,以楷……[詳細]
明解元賓繼學墓
  明解元賓繼學墓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平南鎮(zhèn)平田村新勝屯村中間簡介:明解元賓繼學墓位于平南鎮(zhèn)平田村新勝屯。墓坐北朝南,由墳塋、墓圈、拜臺和后土等組成。平面呈長方形,長17.6米,寬8米,占地面積約140平方米。墓雖歷經(jīng)五百多年,中有兵燹人擾,同治十二年和一九九二年重修,至今還保留有墓頂珠、碑碣的“五云頭”蓋頂和碣邊框石等遺物,F(xiàn)狀是磚石結構,表面抹水泥砂漿。賓繼學,原籍平南縣大新鎮(zhèn)人,明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戊午科解元,是平南歷史上的第二位解元,官至吏部文選司主事,《平南縣志》贊其“在官廉介不阿,銓法為之一清”。是平南歷史人物。會守內(nèi)艱(母喪),卒于家,葬于平南鎮(zhèn)平田村前。為研究嶺南地區(qū)明代墓葬的形制,歷朝人口的遷徙(據(jù)有關史料記載,賓氏族是遷徙入平南歷史最悠久的外來族群之一)……[詳細]
譚壽林故居
  譚壽林故居位于港南區(qū)橋圩鎮(zhèn)震華村譚嶺屯,始建于清朝乾隆晚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比較典型的磚瓦結構大合院。由于年久失修,大合院內(nèi)的譚壽林故居破爛不堪。2011年1月,當?shù)卮迕褡曰I資金13.44萬元,按故居原規(guī)格和規(guī)模進行部分修復,于同年10月竣工。譚壽林,1896年出生于貴縣橋圩鎮(zhèn)震華村譚嶺屯。192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1924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之后,在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qū)委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工作,主要負責《工人周刊》,從事秘密革命活動。1926年1月?lián)沃泄参嘀莸匚瘯,當時的中共梧州地委是廣西最早的中共領導機關,直接領導梧州、桂林、柳州等地的黨組織。1927年6月到武漢出席全國第四次勞動大會,同年12月返回廣州參加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于1928年秘密來到上海……[詳細]
5、合浦東山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浦東山寺
  合浦東山寺,原名靈覺寺,東山寺,是宋寶山成禪師創(chuàng)建,明永樂十年(1412)高僧玨靜重修,后再經(jīng)明萬歷、清康熙年間多次重修。寺共四進,磚瓦結構。第一進山門,門額“東山寺”三個字,為進士喻俊所書,字體渾厚蒼勁;第二進為天王殿;第三進為大雄寶殿,建筑保持宋代風格;第四時為觀音殿。合浦東山寺曾是安南王李日尊于大越昌符年間的行宮,是合浦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明朝時曾被評為“廉陽八景”之一。只可惜,在解放后,由于政治運動等原因,合浦東山寺屢遭不測,殿宇被拆除,佛象遭碰壞,一片凄慘景象。改革開放后,特別是2001年,合浦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宗教政策,把修復東山寺的工作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為此,合浦東山寺正在一天天恢復其原貌,整個東山寺的面貌宛然一新。現(xiàn)在大雄寶殿和觀音殿正在進行緊張的修復之中,相……[詳細]
龍華寺
  龍華寺級別:縣級時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西山的半山腰上保護范圍:以寺四周外檐滴水范圍內(nèi)為保護范圍。建控地帶:整個西山風景區(qū)屬建設控制地帶。桂平縣人民委員會文件(63會文字第02號)……[詳細]
慈邊陳氏宗祠
  慈邊陳氏宗祠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平山鎮(zhèn)慈邊村中簡介:慈邊陳氏宗祠,位于平山鎮(zhèn)慈邊村,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寬20.6米,深33.6米,面積692平方米。主建筑二進三開間,右邊建廊廡、閣樓,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蓋面,前座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鐘鈕紋垂脊飾,山墻內(nèi)壁有光緒石碑9通,圍墻入門左側有民國示禁石碑1通,后座為磚卷無梁架山墻,鐘鈕紋垂脊飾,有木雕神龕。山墻門墻均有彩繪壁畫。陳氏宗祠具有清代嶺南地區(qū)祠堂建筑風格,為研究當?shù)仃愂霞易迨诽峁┝藢嵨镔Y料。據(jù)史料和碑記,祠堂的建造由來旺陳公之第十六代祀孫陳履安、陳文軒(都是太學生,官位六品)和第十七代祀孫陳鴻謨(外遷大安古城村,癸卯舉人,知縣)三人倡導組建,……[詳細]
中團謝氏民居
  中團謝氏民居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鎮(zhèn)隆鎮(zhèn)富藏村中團屯51、52、53號簡介:中團屯謝氏民居,位于鎮(zhèn)隆鎮(zhèn)富藏村中團屯,是謝雄于同治年間建造。民居坐東向西,平面呈長方形,后抹兩角,面寬40米,深30米,面積1200平方米。整座建筑磚石木結構,小青瓦蓋屋面,主建筑二進三開間,兩廊前置,中有天井,前有灰塑花鳥照壁,兩廊硬山頂,鑊耳封火墻,左廊為出入大門,右廊為過道,前座硬山頂,船形脊飾,垂脊翹首飾靈芝草;門額有牌匾,陽刻楷書“都閫府”,檐墻彩繪花鳥壁畫。后座為單坡瓦面樓閣,硬山頂,馬面封火墻。主建筑右面附有天井,廊廡,左面附建有花廳、廚房(花廳、廚房已毀)。民居房屋眾多,復雜,結構嚴謹,因地制宜,不求對稱,對研究我縣清代民居建筑及風格,提供了實物資料。民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詳細]
新隆勞五暴動烈士墓及紀念碑
  新隆勞五暴-動烈士墓及紀念碑級別:縣級1988年地址:寺面鎮(zhèn)新隆圩圩背嶺東北坡1927年春,平南縣農(nóng)-動風起云涌,縣農(nóng)會籌委會常務執(zhí)委李修其領導勞五區(qū)11個鄉(xiāng)的農(nóng)民,成立了勞五區(qū)農(nóng)會。南昌起義后,廣西地委委員寧培瑛率容縣、桂平等縣一批革命青年轉移到平南縣新隆,與廣東省委派來的陳平會合,以勞五區(qū)為基地,積極發(fā)展黨員,建立組織,擴大武裝力量,開展土地革命和蘇維埃運動的宣傳。1927年12月,寧培瑛派陳平率領武裝,奇襲平山團局,暴-動-首戰(zhàn)告捷。隨即準備組織2000人-,舉行武裝起義。1928年1月18日,平南縣長馬翼漢奉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密令,糾集1200名兵丁向勞五區(qū)進犯。寧培瑛、陳平以新隆參贊廟為指揮部,率軍御敵,浴血奮戰(zhàn)三天兩夜。20日午后,敵調山炮轟擊,李修其與一批戰(zhàn)士壯烈犧牲,寧培瑛、陳……[詳細]
橫縣寶華山應天寺
  寶華山,又名南山,橫縣南部第一高山,主峰佛光頂海拔563.7米,氣勢雄偉,常年祥云繚繞。佛光顯現(xiàn),氣象萬千,是廣西的佛教名山,在中國佛教界享有“小五臺山”之美稱。應天寺,在寶華山半,即壽佛寺。宋紹興中建。元至元二十八年,昭勇將軍鄧元甫重建。明洪武、宣德、正統(tǒng)間繼修之。相傳舊有二僧修行于寺,一騎花虎,一騎白鹿,人嘗見之,稱為虎鹿二禪師。明建文帝既遜國,執(zhí)楊應能度牒,云游湖、蜀、滇、閩,后入粵至橫隱寺中十五年,人不知也。為題額曰:壽佛禪林。又題:萬山第一。額于寺門。恐有覺,復遁去。山頂有朝煙閣,供觀音像,明萬歷三十三年,州紳鄧國材建。有史料記載,寶華山應天壽佛寺盛于唐朝,曾有住持僧侶數(shù)百近千人,建文帝在寺中住持達15年之久,這是中國佛教界獨有的,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又專程到寶華山應天寺……[詳細]
勞五暴動四烈士殉難處紀念碑
  寺面鎮(zhèn)勞五暴-動四烈士殉難處紀念碑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寺面鎮(zhèn)寺面村嶺腳屯西山崗南面嶺腳處簡介:紀念碑位于寺面鎮(zhèn)寺面村岒腳屯西山崗,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始建于1988年,坐西北向東南,紀念碑以碑臺、主碑組成,平面呈長方形,頂部有一五角星,碑臺長5米,寬4.7米,面積23.5平方米。主碑正面嵌有大理石碑,刻有殉難人員簡介,四烈士分別為寧培英、高鵬鹍、周紹明、周紹起。他們是平南“勞五暴-動-”的領導者、組織者,1928年1月21日在此處就義。它是人們緬懷烈士,激發(fā)愛國情懷的重要紀念場所。一九二八年一月十八日,平南縣長馬翼漢奉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密令,糾集一千二百兵丁向勞五區(qū)進犯。寧培英、陳平以新隆參贊廟為指揮部,率軍英勇御敵,浴血奮戰(zhàn)三晝夜。二十日午后,敵調山炮轟擊,李修其與一批戰(zhàn)士壯……[詳細]
12、靈陽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陽寺
  靈陽寺始建于宋代中期元豐年間(1078)年,距今已有近1000年歷史。靈陽寺占地約6000多平方米,其中洞內(nèi)約600多平方米,洞外約700多平方米,洞內(nèi)天然造化,冬暖夏涼,空氣暢通。共設11尊佛像,均用名貴的漢白玉制成,從遙遠的佛教之國緬甸運回來,價值之珍貴,規(guī)模之宏大,造型之精美為廣西之最。信步拾級而上,只見青藤纏崖,草木翠綠,蔦飛燕語,寺宇房舍,瓊臺樓閣,整個靈陽寺外景都掩影在萬綠叢中。登巖遠眺,小橋流水,學校村舍,街景集市,車來人往,金黃稻浪像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盡收眼底。靈陽寺的影響和規(guī)模目前在廣西排第三位,已成為名聞區(qū)內(nèi)外的佛教圣地。景點:觀音殿、臥佛殿、韋馱殿、護法殿、圓寂殿。地址:位于馬山縣古零鎮(zhèn),距縣城約18公里門票:門票免費,停車收費建議游覽時長:1小時周邊景點:弄拉景區(qū)、小……[詳細]
13、郭家祠堂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郭家祠堂
  郭家祠堂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馬練鄉(xiāng)九槐村八屯簡介:祠堂位于馬練鄉(xiāng)九槐村八屯。該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七年(1752年)。祠堂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三進三開間,抬梁式磚木結構,懸山頂,小青瓦蓋面,琉璃脊飾。祠由門廳、中廳、正后廳及左右?guī)拷M成的四合院式建筑,面寬12.9米,進深30.1米,面積約390平方米。門廳大門上方灰塑有“郭家祠”楷書凸字,中廳門上方有木牌匾“慕義可風”。后廳有“為善家樂”字的木雕神龕,檐墻有壁畫,壁畫以花鳥瑞獸、人物詩詞為主,瓦檐有雕花。該祠具有清代嶺南地區(qū)祠堂建筑風格,為研究當?shù)毓易迨诽峁┝藢嵨镔Y料。據(jù)《郭氏族譜》記載,村場附近有九個山頭環(huán)繞,乾隆初年,郭家祠出裔孫郭如松、郭如柏兩兄弟艱苦創(chuàng)業(yè),修德行善,為村民辦實事,鋪路建橋等。發(fā)績九十九萬擔租谷,……[詳細]
“閬石鐘英”南漢狀元梁嵩讀書遺址
  “閬石鐘英”南漢狀元梁嵩讀書遺址遺址位于平南縣大鵬鎮(zhèn)政府西南1.5公里狀元山半坡上的洞內(nèi),洞口向東,洞內(nèi)形狀不規(guī)則,洞高3米,寬2.5米,深40米,直通山頂,內(nèi)有天然石臺石凳。梁嵩少時牧馬避雨和讀書之地。梁嵩,字子高,又字仲邱。南漢白龍元年殿試《荔枝詩》而中狀元,是廣西歷史上十大狀元之一,官至翰林院學士。平南大鵬鎮(zhèn)龍街村人,他幼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母子相依為命,邊放牧邊讀書,聰穎過人。南漢白龍元年殿試《荔枝詩》進士第一(狀元),以時多虐政,獻《倚門望子賦》乞歸養(yǎng)母,漢主劉龑憐而許之,厚加賞賜。梁嵩固辭不受,獨請蠲免龔州一年丁賦。從之,嵩乘白馬歸里至平南東濠河(今白馬江)過渡溺歿。州人感德,建廟歲祀不絕。《南漢書》等書載:沙垌背閬石山,石峰如筍,只一條小路可上,東邊半山腰有個巖洞,內(nèi)有天然石……[詳細]
15、莫仕睽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莫仕睽墓
  莫仕睽墓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大鵬鎮(zhèn)高坪村高樓屯以西高樓嶺上簡介:莫仕睽墓位于平南縣大鵬鎮(zhèn)高坪村高樓屯,為混凝土蓋面墓,坐西向東,墓占地面積42平方米,墓有墳塜、拜臺,墓堆高0.6米,直徑2.8米;墓堆前立墓碑一通,碑高1.1米,寬0.65米,厚0.03米,鐫刻“太平天國補王諱莫仕睽之靈墓”及碑序,墓于2002年12月重修,墓碑為2002年重修墓時所立。莫仕睽是太平天國的補王,該墓對研究太平天國事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鵬化(包括大鵬、國安兩個鄉(xiāng)鎮(zhèn))就是天國革命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金田起義前奏和序幕——“花洲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鵬化的花洲村。天京定都后,鵬山中被榮獲封贈的“八王二將”就是“花洲團營”中的重要將領。其中,莫仕睽就是八王之中的補王,其官位為“殿前刑部正秋僚頂天扶朝綱補王祥千……[詳細]
天王洪秀全大旺圩碼頭發(fā)詔令地址
  天王洪秀全大旺圩碼頭發(fā)詔令地址該地址位于同和鎮(zhèn)同和北街的大同江上,地址由大同江及碼頭組成,面積約1000平方米,碼頭順東向西而下,長50米,寬3米,用不規(guī)則的石條砌成步級,從河面直上街道,碼頭兩旁有民房,近河面處一邊各有一棵大榕樹。據(jù)太平天國史和清方史料記載,1851年8月,太平軍在桂平新圩突圍東進平南,至鵬化龍街兵分兩路挺進。一路東出思旺,一路北上花洲,過楓木界出山至北降,沿大同江東下,洪秀全等領導人坐船,眾兵將沿江護衛(wèi)。8月14日,洪秀全在大旺圩舟中發(fā)出詔令!氨姳鴮⑶碜裉炝,不得再逆。聯(lián)實情諭爾,眼前不貪生怕死,后來上天堂,便長生不死。而若貪生便不會生,怕死便會死。又眼前不貪安怕苦,后來上天堂,便永安無苦。總之,遵天誡,享天福,逆天令落地獄。眾兵將千祈醒醒,再逆者莫怪”。欽此。詔令發(fā)……[詳細]
大成國王府遺址
  大成國王府遺址大成國王府遺址位于現(xiàn)桂平市城區(qū)桂平鎮(zhèn)中心校內(nèi),是清咸豐年間,金田起義北上以后,由陳開、陳文茂領導的大成軍建立的農(nóng)民政權機構所在地遺址。1851年金田起義后,各地人民紛紛響應。1854年6月,廣東鶴山縣船民陳開在佛山領導武裝起義,會合粵劇藝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與梁培友、伍百、吳縣,占據(jù)大湟江口,圍攻潯州府城(桂平縣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潯州,活捉潯州知府劉體舒、桂平知縣李慶福等。在潯州建立大成國,年號洪德,以舊潯州府衙門為大成國王府(桂平鎮(zhèn)中心校),改潯州為秀京、桂平縣為永秀縣。陳開稱鎮(zhèn)南王后改稱平潯王,又稱洪德王,梁培友稱平東王,區(qū)潤稱平西王,梁大昌稱定北王,姚新昌為北路大元帥。實行新的財政經(jīng)濟措施,征賦稅、鑄錢向“洪德通寶”和“平靖勝寶”。大成國秀京王府,……[詳細]
韋邦相墓
  韋邦相墓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上渡鎮(zhèn)上石村石馬屯西南面50米嶺坡上簡介:該墓位于平南縣上渡鎮(zhèn)上石村石馬屯西南面50米處的嶺坡上,為明嘉靖修正庶尹韋邦相墓,饅頭形墓坐西北向東南,乾隆版《平南縣志》命名為“邦相山”。墓外形為三合土結構,有墳珠、墓圈、拜臺、神道、后土、墓碑,碑文尚可見;墓門外有神道,神道兩旁各殘存有石馬(缺頭)、石羊各一對(石底座),基本保存明朝的官階墓葬特征。韋邦相后裔于2004年對墓進行了維修。現(xiàn)墓地呈長方形,長72.9米,寬15米,面積1093.5平方米。韋邦相墓是我縣現(xiàn)存少有的明代規(guī)模宏大的古墓葬,墓主人身份清楚,族系源遠,墓葬時間明確,基本保持原貌,對研究我縣地方史、明代墓葬規(guī)制等提供實物依據(jù)。韋邦相,字君澤,號二峰,是平南縣勞莫里(今寺而鄉(xiāng)一帶)人。生……[詳細]
彭昱堯故居
  彭昱堯故居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鎮(zhèn)隆鎮(zhèn)周塘村長樂嶺屯簡介:彭昱堯故居,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向南,寬17.7米、深12.4米、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為清代三疊堂建筑風格,正座接前廳通后座。瓦木蓋頂,前、中、后座周邊用青磚砌墻。正座外墻用青磚砌墻,廂房用土泥磚砌筑。前、后座用土泥磚砌墻。因后裔已搬出多年,院落部分有損,主體結構尚較好。彭昱堯,字子穆、號蘭畹、閬石山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丁酉科舉人!镀侥峡h志》光緒九年(1883年)版有記載。生于嘉慶十四年(1808年),卒于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七月二十四日。彭昱堯自幼聰穎,博覽群書,生有秩才,所著書立說中,詩詞奔放、古文浩瀚。彭昱堯于桂林秀峰書院在呂月滄先生栽培教誨下,聲名鵲起。長樂嶺考中舉人中,影響深遠且流芳古今……[詳細]
周村漢墓群
  周村漢墓群級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平南縣東華鄉(xiāng)周村及北面果林、水田中簡介:該漢墓群位于東華鄉(xiāng)周村屯與東平圩之間,距縣城15公里。為一處漢代古墓群,1987年8月發(fā)現(xiàn)墓群由大小不等的九座墓堆組成,排列位置呈橢圓形,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九座墓當中,有七座較大。周村大榕樹下有一座,封土堆高2米,直徑約10米,白屋有一座,封土堆已平毀,已辟為水田,東華鄉(xiāng)東西各一座,距東華鄉(xiāng)東北角200米處有一座,這三座唯獨西邊一座尚有殘高封土堆一米,直徑45米,其余均平毀,辟為水田。--池邊有二座,其中有一座封土堆已毀辟為水田,一座封土堆殘高2米,直徑60米。公路邊有二座,均平毀辟為水田,F(xiàn)尚存三座,1座墓位于大榕樹下,面積約60平方米;1座位于周村屯北面--池旁,面積約30平方米;1座位于東華鄉(xiāng)政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