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陽管氏宗祠位于廣豐區(qū),時代為清。東陽管氏宗祠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楊惟義故居位于上饒縣,時代為1897年。楊惟義故居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蔣仕銓墓位于鉛山縣,時代為清。蔣仕銓墓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在湖坊街的陳坊河上,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627~649年)。橋六墩五孔,長60多米。寬4米多。麻石橋墩。橋梁結(jié)構(gòu)別致,兩墩之間架設(shè)七層橋梁,順橋長方向每層架橋梁8至10根,順河流向每層架橫梁5根,遠(yuǎn)看如同“喜鵲窩”。橋面鋪木板,兩邊建有店房,中間供南海觀音。東西橋頭有門,門額分別鐫刻“河清海宴”、“風(fēng)吹浪靜”字樣,據(jù)傳為澄波和尚手跡。澄波橋幾經(jīng)修葺至今保持原貌,為縣級文化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在永平北門外鉛山河上,八墩九孔,全長193米,面寬6米。唐貞元間(785~804年)始建木橋,名“思政橋”。宋乾道八年(1172),橋被大水沖毀,趙不適捐資重修,更名“萬安橋”。紹熙三年(1192)重修,更名“大義橋”,“以大義福地揭名”,一說大橋始創(chuàng)于大義禪師而得名。后世隨圯隨修。清乾隆六年(1741),大義橋毀于火,重建時“以石易木”,全部麻石結(jié)構(gòu)。建國初,稍事修補(bǔ),用作閩贛公路的橋梁。公路新橋建成后,大義橋仍為溝通河兩岸居民的要道![詳細(xì)] |
![]() | 理坑詒裕堂位于婺源縣,時代為清。清代道光年間茶商余顯輝的“詒裕堂”,以精致的磚雕、石雕、木雕見使。理坑詒裕堂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上饒?zhí)貐^(qū)第一個黨支部位于上饒縣,時代為1927年。湖村鄉(xiāng)茶園村——上饒?zhí)貐^(qū)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這里,承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色土地。這里,閃耀著革命的光芒,是方志敏等革命烈士建立蘇維埃政權(quán)從事革命運動的活動場所。這里,孕育著融入民族血脈和靈魂的紅色基因,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紅色教育基地。經(jīng)湖村鄉(xiāng)黨委、政府的精心布局打造,上饒?zhí)貐^(qū)第一個黨支部舊址以革命烈士的先進(jìn)事跡為主線講訴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上饒?zhí)貐^(qū)第一個黨支部為湖村五萬人民群眾留下了十分厚重的紅色文化遺產(chǎn),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2016年11月申報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hù)單……[詳細(xì)] |
![]() | 辛棄疾墓位于鉛山縣,時代為南宋。辛棄疾墓在鉛山縣瓜山虎頭門陽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紹定年間(1228—1233年),其側(cè)驛路旁有稼軒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毀墓殘。清代辛棄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駁陸離,字跡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間是“顯故考率公稼軒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孫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東山辜染安北囗立”,據(jù)考,此為辛棄疾之仲子辛柜之后裔所立。建國后,1959年辛棄疾墓被列為省重點保護(hù)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現(xiàn)金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層,頂堆黃土,兩連圍以墳柜。墓高2.5米,直徑2.5米,占51.5平方米。墓前有郭沫若題寫的對聯(lián):“鐵板銅琶……[詳細(xì)] |
![]() | 河口商鋪會館位于鉛山縣,時代為清。河口商鋪會館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靈巖洞遺墨題刻位于婺源縣,時代為宋-清。靈巖洞群題墨,洞群中留有宋元明清名人之題墨、題刻2000余處,這些摩崖石刻均刻在懸崖峭壁之上,集文化、書法和石刻藝術(shù)于一體,歷代名人題詞有名將岳飛、理學(xué)大家朱熹,齊彥槐等。靈巖洞遺墨題刻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圭峰,位于弋陽縣城西南約10公里處。這里林壑秀美,山巒峻峭,峰巖飄逸,納自然精華和人文風(fēng)采為一體,自古以來,便是游人仰慕的旅行勝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道:“蓋龜峰巒嶂之奇,雁蕩所無”。自中唐至今,歷代名人在圭峰留下題詠、書法石刻甚多,大部分在“振衣臺”之“一線天”一帶,形成石刻廊。振衣臺,位于龜峰西北面,錦屏峰腳下。這是一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石墩,長10米,寬3米。臺上面置有石桌石凳,此處視野開闊,縱目遠(yuǎn)眺,四周之景,盡收眼底。臺內(nèi)側(cè)緊貼萬丈青巖,其上,崖刻其多。崖壁上 書-法字體篆、隸、楷、行、草諸體均有,風(fēng)格珠異,鐫刻工藝精湛。除振衣臺外,招隱庵的題刻也較多。招隱庵,又名尼姑洞。僅次于靈芝峰北……[詳細(xì)] |
![]() | 汪口平渡堰位于婺源縣,時代為清。平渡堰位于汪口村水口河中,建于清雍正年間。平渡堰南北長120米,寬15米。其南端靠岸,北端堰堨頭向上折成曲尺形,離岸空有6米寬的舟船通道。在不設(shè)閘門的情況下,同時解決了蓄水、通舟、緩水勢的矛盾。是中國水利建設(shè)史上的杰作。繁盛時期,汪口村有18個河埠碼頭運轉(zhuǎn),堰體經(jīng)200多年洪水的沖擊,片石無損。平渡堰由清代經(jīng)學(xué)家、音韻學(xué)家江永設(shè)計。汪口平渡堰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文成塔位于玉山縣,時代為清。文成塔坐落于江西省玉山縣城西五公里之網(wǎng)龍山上。文成塔為樓閣式,6面7層,層高5.8米,每面寬51米,青石基高O80。外徑93米,內(nèi)空直徑4.6米,墻厚2.35米。通高41.4米-塔體用特制青磚漿砌而成,外粉白灰。底部在東北面開一園拱小門,門高2米,寬O.80。各層開三實門三虛門。塔內(nèi)原有術(shù)制繚梯,今已廢。塔門頂上嵌青石板上刻“文成塔”三個大字,左刻“乾隆壬辰年造”字樣。計用磚24萬塊,25萬斤,石5000,鐵2000,積工1000余,合計費銀8500兩。今塔身完整,惟底部曾在抗日戰(zhàn)。期間被日寇飛機(jī)炸毀少許墻腳。1982年12月,玉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hù)……[詳細(xì)] |
![]() | 謝氏祖屋【地點】:上饒市弋陽縣疊山鎮(zhèn)謝家村【時代】:清【建設(shè)控制地帶】:以保護(hù)范圍為界,東向外延伸20米至草地,西向外延伸5米至民宅,南向外延伸5米至民宅,北向外延伸5米至民宅。建設(shè)控制高度:4米。面積:1790.77平方米![詳細(xì)] |
![]() | 弋陽儒學(xué)宮【地點】:上饒市弋陽縣弋江鎮(zhèn)儒學(xué)宮路1號【時代】:清【建設(shè)控制地帶】:以保護(hù)范圍為界,東向外延伸5米至消防通道,西向外延伸5米至消防通道,南向外延伸10米至文廟路,北向外延伸3米至平安保險公司。建設(shè)控制高度:4米。面積:1091.65平方米![詳細(xì)] |
![]() | 下溪頭社公壇位于婺源縣,時代為清。整個徽州,社屋氣勢恢宏,而保存完美的,恐怕就要算下溪的社公壇。下溪村從宋代建村開始,就修建了社廟,社公祭祀也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社廟,村里人叫它“社公壇”,整個架構(gòu)為清代后期之建筑風(fēng)格,顯然是在原來社屋基礎(chǔ)上修建過的。與徽州其他兩個社屋相比雕刻精美,梁柱用料更為碩大,大塊青石板鋪地,頗為壯觀,說它是“江南第一社廟”是一點也不過分的。下溪頭社公壇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方志敏烈士被俘地、關(guān)押地舊址位于玉山縣,時代為1934年。方志敏烈士被俘地、關(guān)押地舊址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胡昌翼墓位于婺源縣,時代為宋(1986年重修)。胡昌翼墓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懷玉山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活動遺址群(含旗山北上抗日先遣隊?wèi)?zhàn)壕舊址、方志敏突圍就餐舊址、太陽坑國民黨碉堡遺址)位于玉山縣,時代為1934年。懷玉山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活動遺址群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 | 費宏墓位于鉛山縣,時代為明。費宏墓被公布為江西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