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頭市旅游

汕頭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紅場鎮(zhèn)紅軍醫(yī)院遺址
  紅場鎮(zhèn)紅軍醫(yī)院遺址位于汕頭市潮南區(qū)紅場鎮(zhèn)大溪壩村東北面1公里處,系一天然石洞。1931年初,中共閩粵贛特委領導下的西南分委所轄潮、普、惠和海、陸、惠、紫地區(qū)的紅一團和紅二團,為治療傷病員而在此洞建立西南紅軍醫(yī)院,簡稱“紅軍醫(yī)院”。該院原設有住院部、手術(shù)室、工作室和藥房等,遺址尚存。醫(yī)院主任兼黨支部領導戴雨(江西興國縣人),是原紅四軍留下的指導員,主治醫(yī)官王少文(豐順湯坑人)是從地方聘請來的留德醫(yī)生,醫(yī)生賀志中、梁鴻芳是南昌起義部隊的軍醫(yī),醫(yī)院能做截肢手術(shù)。此外還培訓了彭沃、古勵真(古大存之侄)、余賽香(女)等十多名醫(yī)務人員。該院為保持部隊的戰(zhàn)斗力作出了貢獻。該石洞保存完整,其由花崗巖巨石覆蓋而成,從東北向西南傾斜,俗稱“老虎洞”,該洞深300米,洞內(nèi)面積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為四層平臺![詳細]
澄海西塘
  澄海名園“西塘”,始建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光緒年間再延師按蘇州園林式樣擴建。西塘雖畝余,亭榭樓閣,假山蓮池,客廳書房,以及園林花木莫不具備。門廳之后,有一月洞圓門,過門可見用紅黑小石鋪成雙鳳朝牡丹的地氈式庭院地面,文雅清靜,一彎水渠,雕欄圍繞。迎面是巨大的假山。山下巖洞,稱為“鶴巢”,原養(yǎng)白鸚鵡。巖洞之上,奇石崢嶸,石壁上刻“秋水長天”四字,蒼勁俊秀。山下石路,迂回曲折。小橋旁邊,數(shù)竿金絲竹,低拂著一片山石,上刻“挹爽”二字。沿小石徑,可登假山。山上有亭,亭邊石山聳立如獅,旁配猴、狗、鹿、馬諸形態(tài)山石及琴臺層塔。假山北面,樓閣臨池,飛檐映水,恬靜清幽。在六邊形的水閣后面正中,一石壁立,高約人余,西南是廳堂,陳設清雅,可聞鳥語花香。前曾掛名士書畫,有唐寅、陸潤庠、何紹基等人真跡,并珍藏……[詳細]
龜山建筑遺址
  龜山建筑遺址位于澄海市上華鎮(zhèn)北隴村東面之龜山南坡。年代為漢。20世紀40年代意大利學者麥兆良發(fā)現(xiàn),1983年澄海博物館進行調(diào)查,1988~1993年四次發(fā)掘共500多平方米。清理房址4座。一號房址位于南坡第一級平臺,殘存用石塊壘筑的后墻,長3米,高1.7米,基址內(nèi)有柱洞。二號房址位于南坡第三級平臺,平面為圓形,直徑3.4米,用石塊砌墻基,南面有門道。三號房址被二號房址打破一部分,平面為凹字形,坐北朝南,面寬12.8米,進深6.2米,中央為殿堂,兩側(cè)為廂房,有夯土隔墻。四號房址位于第三級平臺西部,平面呈長方形,面寬10.7米,進深4.8米,均有夯土墻及隔墻。三、四號房址附設排水管道。此外,還發(fā)現(xiàn)有用磚砌筑的轉(zhuǎn)角墻基和夯打的居住硬面遺跡。房址上的堆積含大量繩紋板瓦、筒瓦,還有多種型式的卷云紋瓦當……[詳細]
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
  民國汕頭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位于汕頭市外馬路。是一座五間三進祠堂建筑。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原為同慶善堂。光緒二十七年(1905年),臺灣愛國志士丘逢甲在此創(chuàng)立嶺東第一間新式學校嶺東同文學堂。民國以后,這里先后改辦嶺東甲種商業(yè)學校、汕頭商船學校。1926年2月1日,周恩來就任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設行政委員公署于此。潮梅各地是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軍閥嚴重奴役的地區(qū),為了重振東江,拯救人民,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于1926年2月22日至3月3日,在這里舉行了東江各屬行政會議。周恩來主持會議。出席的惠潮梅地區(qū)各縣縣長,教育局長及農(nóng)、工、商、學、婦女等各界代表共124人。惲代英、鄧穎超、彭湃等為特邀代表;楊石魂、陳卓凡、劉侯武、王鼎新也出席了會議。大會收到各種提案及計劃書1……[詳細]
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qū)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
  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qū)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位于老市區(qū)海平路97號,以“華富電料行”作為掩護,是80多年前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qū)秘密交通線的一個樞紐中轉(zhuǎn)站。它擔負了護送重要領導干部、運輸軍需、民用資料、重要情報等的重任,為整條秘密交通線的安全暢通乃至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汕頭市十分珍貴的紅色資源。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qū)秘密交通線是當時中共中央交通局組建的幾條全國秘密交通線之一,并且唯一沒有被破壞,汕頭交通中站作為一個重要中轉(zhuǎn)站,從1930年至1934年紅軍長征前夕,先后完成了護送包括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陳云等領導同志在內(nèi)的200多位革命先驅(qū)經(jīng)過潮汕、安全進入中央蘇區(qū)的艱巨任務,同時還0地完成了輸送物資、運送資金、傳遞文件和情報等光榮任務,為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揮了重大而獨……[詳細]
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汕頭站)
  1930年底,中共中央交通局在周恩來的親自主持和部署下,開辟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直屬中共中央領導的秘密交通線,成為中央蘇區(qū)與外界聯(lián)系的主要通道,史稱“中央紅色交通線”。中央交通局副局長陳剛在汕頭鎮(zhèn)邦街7號以中法藥房分號為掩護,建立交通局直屬交通站。1931年,為防止意外,中央交通局又派陳彭年、顧玉良、羅貴昆等人在汕頭海平路98號以“華富電料行”為掩護,建立備用交通站。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以后,中法藥房停止使用,電料行仍堅持工作。據(jù)統(tǒng)計,經(jīng)該交通線進入中央蘇區(qū)的領導干部包括周恩來、鄧小平、瞿秋白、任弼時、博古、陳云、聶榮臻、李富春、鄧穎超、董必武、劉伯承、項英、左權(quán)等在內(nèi)200多人,輸送物資約300噸。此外,在傳遞文件、情報,溝通上海中共中央和中央蘇區(qū)聯(lián)系,向中央蘇區(qū)輸送……[詳細]
大南山紅軍革命標語
  民國潮陽大南山紅軍革命標語位于潮陽、普寧、惠來三縣之間的大南山。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這里是東江革命根據(jù)地,由彭湃領導的中共東江特委在此成立,同時成立了潮(陽)普(寧)惠(來)蘇維埃政府,土地革命熱火朝天。當年東江特委和蘇維埃政府組織了翁千等人,在大南山交通要道和革命活動場所的摩崖大石上鐫刻了數(shù)十條革命標語,大震革命威風。據(jù)1963年調(diào)查,大南山從鹽嶺、湯坑至雷嶺徑數(shù)十里,在35塊天然石頭種刻下革命標語57條、461字,其中大部分在潮陽境內(nèi),由24石、37條,在普寧境內(nèi)由10條,其余10條在惠來境內(nèi),楷書陰刻,字徑大小不一,一般約50厘米左右。這些標語,經(jīng)歷數(shù)十年風雨,至今仍歷歷在目。翁千(1879~1933年)潮陽成田鎮(zhèn)后坪村人。打石工人。1930年他帶領一家三代18人上大南山參加革命,后有三……[詳細]
河渡炮臺舊址
  河渡炮臺位于汕頭市達濠鎮(zhèn)南,河渡村西側(cè)的門嘴山上。河渡,也名河渡口,河渡門,為達濠出?,為商船停泊之地。也為海防要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兩廣總督楊琳奏準在此筑建炮臺。炮臺方向南偏東南。全部用貝灰夯筑,建筑結(jié)構(gòu)至今尚完好。墻體、垛頂以及垛頂人行道、平臺還保留原來面貌。墻體自地面至垛頂高度為3.8米,墻厚1.8米,垛墻高1.2米、厚0.5米。炮臺的門斗采用花崗巖石制作。門高1.9米、寬1.2米。臺頂上還筑有一高4.1米、長9.6、寬10.6米墩臺。炮臺內(nèi)側(cè)西面有一靠墻石梯,共11級可直登垛頂。炮臺外尚存一方;《鼎建河渡三寮磊口層臺頌碑》炮臺碑記。碑高2.68米、寬1.10米,碑各用篆文陰刻,正文用楷書陰刻,因裸露山上,字跡漫漶。據(jù)記載,該炮臺原屬南澳達濠營。有營房12間,炮6位,……[詳細]
汕頭英國領事署舊址
  英國領事署舊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qū)礐石海旁路5號(即現(xiàn)礐石風景區(qū)主入口前段),建成于清咸豐十二年(1862年)。2005年被汕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鴉片戰(zhàn)爭前,帝國主義勢力開始入侵礐石,在不平等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下,1861年汕頭被列為開放口岸,辟為商埠,從此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占地修教堂、辦學校、設醫(yī)院、建領事館。原英國領事署就是當時英國在汕頭(中國)最早的領事館之一。1962年我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將領事署贖回。該署建筑物底層采用石板架空,磚石墻體,瓦木歇山屋頂造型。主樓為二層建筑,每層建筑面積約360平方米;附樓單層,建筑面積約140平方米;工人樓單層,建筑面積150平方米。主樓及附樓建筑物四周設有內(nèi)走廊,為巴洛克拱券外形,落地式雙層木門窗,內(nèi)設有壁爐,室內(nèi)外裝飾為典型……[詳細]
鷗下許氏宗祠
  鷗下許氏宗祠 位于汕頭市龍湖區(qū)鷗汀街道鷗下社區(qū)南畔中街青磚祠巷。該祠初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坐西北向東南,祠面寬15米,通進深27.4米,占地面積411平方米。宗祠為三進三開間單檐硬山頂,依次為門庭、天井、印亭連接主祠,祠左右為伙巷,祠堂前有闊埕。門額古石牌匾“許氏宗祠”為南明禮部尚書黃錦題”(黃錦1572年—1654年 廣東饒平人)。大門口有石鼓一對,左側(cè)伙巷有古井一口。門庭有貝灰陰刻書法6屏,是1936年重修時鷗汀鄉(xiāng)賢許之翰手書。據(jù)該祠2006年重修的碑記記載:許氏宗祠始建于清順治七年、康熙四十七年重建、1936年重修。解放后,該祠堂作為生產(chǎn)隊用地,后作為工場,上世紀90年代歸還許氏族人。該祠是鷗汀一座由名臣題匾的宗祠,現(xiàn)仍保留明清時期潮汕祠堂的建筑風格,對研究潮汕古建筑風格有一……[詳細]
31、大峰禪師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峰禪師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頭市潮陽區(qū)和平大峰風景區(qū)內(nèi)。墓地坐西向東,依山勢而修筑,山體形似雄獅臥地,曰“雄獅山”,其墓葬于獅腹之處,占地面積約3660㎡。墓區(qū)由花崗巖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饅頭狀。墓碑高1.2m,寬0.9m。碑文為“宋大峰祖師墓”,上下款小字署“中華民國丙戍臘月吉日修”、“各縣市善堂代表大會”字樣。墓前扶手豎石雙柱,分別銘曰“大師佳壤”、“峰岳名山”。整個墓區(qū)是大峰風景區(qū)的核心景點,極其莊嚴肅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說,證據(jù)不足,此處不采用〕。因年代久遠,期間歷經(jīng)多處修整,最近一次修繕是1981年。民國丙戌年(1946)重修時把石碑及地面改為花崗巖石筑砌。順治戊戌年(十五年,1658)的石碑后來被發(fā)現(xiàn),另修一亭豎立,該碑保存完……[詳細]
海門萬人冢遺址
  海門萬人冢是一座埋葬著埋葬著一萬多具死于抗日期間的海門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谷諘r期,1939年8月21日,農(nóng)歷七月初七早晨,日軍戰(zhàn)艦停泊在海門灣,向海門城區(qū)炮轟一輪,炸毀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陸,搶奪一輪,揚長而去,在海門留下了累累的傷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繼汕頭、潮陽淪陷后,日軍占據(jù)海門,開始實行“三光”統(tǒng)治,陸路設卡,海路海禁,海門同胞經(jīng)過哨卡稍有不順,慘遭殺害。日本軍隊侵占海門后即--港口、破壞漁船,肆意進行屠殺,使海門人民陷入饑謹與受殺害的深淵。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災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死亡。海門淪陷期間,死亡計3萬多人、遍地尸骨慘不忍睹?箲(zhàn)勝利后由慈善機構(gòu)和海內(nèi)外華僑發(fā)起將埋于海邊沙灘“紅沙窟”中的骨骸一萬一千多具收殮殯……[詳細]
33、東里寨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里寨
  介 紹 東里寨位于潮陽沙隴鎮(zhèn)東仙村,是泰國潮籍僑領鄭午樓的家鄉(xiāng),它那對稱、方正、威嚴的寨形,寨內(nèi)排列整齊、鱗次櫛比的“府第式”民居,顯示的非凡的氣勢,是一個典型的潮汕方寨。東里寨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為當年航海巨商鄭毓宗所建,是占地12544平方米正方形巨寨,它坐東南向西北,寨四周各有長112米,厚0.7米的寨墻,四角建有更樓,共開北東西三門。寨里面排列整齊的府第為三街六巷的“皇宮起”形式,整齊分布22座“四點金”,計有房466間。另外,在寨的四周還有三十六套二房一廳的護寨厝。東里寨向來也以文人武士輩出著稱。廣東汕頭……[詳細]
汕頭市動物園
  汕頭市動物園位于汕頭市中山公園園區(qū)假山旁,建于1954年,是粵東地區(qū)唯一的動物園。2007年進行全面改造,如今面貌煥然一新,現(xiàn)飼養(yǎng)有長頸鹿、白虎、河馬、東北虎、獅、美洲豹、黑白天鵝、等珍稀動物,共四十多個品種一百多頭(只),建成了猴山、小熊貓館、觀禽臺等一批館舍設施,并有大型動物表演,是市民特別是少年兒童最為喜愛的參觀娛樂場所。2009年興建的兩棲館位于動物園旁邊,引進了鱷魚、海龜、蟒蛇、蜥蜴等珍稀兩棲動物,并有海獅表演,進一步豐富了我園的動物資源![詳細]
長山尾炮臺
  南澳縣長山尾炮臺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海島國家森林管委會黃花村,主管單位是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慶十九年總督蔣攸铦改建。與澄海大萊蕪炮臺相對,控制由東隴出入外洋之門戶。-戰(zhàn)爭時期,長山尾至鳳嶼一帶洋面,為英國-船停泊、販-的海域。1994年南澳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炮臺,保存良好。城廊呈長方形,長60米、寬20米、高6米、墻垣厚2米,現(xiàn)存城門由高約3米、寬2米的石條石板構(gòu)筑,貼著南、北墻垣各有梯級可登城,西面有高大平臺用以置放大炮。登城遠望,可將對岸的萊蕪山,西山海中的鳳嶼島,盡收眼底。辟山道至炮臺,附建牽萊園景點。牽萊園景點有臨風觀海的倚霞亭和利用自然奇險的碩石設置的登崖旋梯,可供登高望海。地址:南澳縣長山尾黃花山林場:后宅到長山尾專線車聯(lián)系電話:0754……[詳細]
東巖摩崖石刻
  東巖摩崖石刻位于潮陽區(qū)城南街道東山南麓,是廣東省現(xiàn)存較集中、規(guī)模較大的摩巖石刻群。潮陽東山是摩崖石刻最為集中的地方,現(xiàn)存石刻200多處,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壯,獨瓶掛壁萬年春”,署款“長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體蒼勁挺秀。據(jù)《潮陽縣志》記載:“唐大歷初年,陳寶通在東巖寺削發(fā)為僧,參惠照和尚為師,題‘一柱擎天’聯(lián)并刻石”;東巖卓錫寺屋頂有一塊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飛云”兩個大字,書法挺秀雄渾,氣勢磅礴,大字旁邊,刻有“至正丁未春靈武王用文篆”一行小字,王用文為寧夏靈武人,是元代著名詩人和書法家,元順帝至正年間任潮州路總管,當他游覽東山時,上仰峰巒如黛,下觀百里千川,遠處煙波浩渺,身旁云霧飛轉(zhuǎn),感慨萬千,遂興致勃勃地揮毫寫下“飛云”二字。東巖金頂寺的一塊石壁上,刻有“卓……[詳細]
37、汕頭桂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汕頭桂園
  位于汕頭市金平區(qū)公園路的桂園,是一座見證了中國革命風云歲月的歷史建筑,多名重要歷史名人曾在此工作、居住。據(jù)《汕頭市志》記載:民國14年(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軍入汕后,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曾駐于此樓,右路軍總司令許崇智、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同俄國顧問加倫趕到桂園,與蔣介石商議討伐楊希閔、劉震寰的重大軍事對策,這里也成為見證國民革命軍東征的一處重要歷史遺跡。桂園將成為市民和游客認識了解中國革命歷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其應有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建筑藝術(shù)價值和研究價值將得到充分發(fā)揮。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8、潮陽西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潮陽西園
  潮陽西園位于潮陽市文光街道西環(huán)城路東側(cè)。邑人肖欽創(chuàng)建。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竣工。占地面積約133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分為書房、房山山房及假山、天井及六角亭三部分。房山山房及假山,是西園的精華部分,面積約500平方米。其建筑藝術(shù)名聞遐邇,特點是:綜合中西、古今的園林建筑藝術(shù),亭與假山造型均為不規(guī)則的棱狀體,石樓梯以力學原理構(gòu)筑,全部以石板干砌。此外,清光緒戊戍科(1898年)狀元夏同龠(貴州籍)為西園大門題匾,假山中還有其他名士題刻10多處。1985年潮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峽山柯氏家廟
  柯氏家廟位于汕頭市潮南區(qū)峽山街道洋內(nèi)居委寨內(nèi),鄉(xiāng)民俗稱“柯厝祠”。2000年4月被原潮陽市定為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潮陽縣志》記載,柯氏家廟始建于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為宋代建炎科進士、國子監(jiān)宣教大學士柯裔武所建。明代由柯氏裔孫按舊制進行修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貢生柯文錦主持全面修建,擴建三山門。由于歷代修建,所以家廟保存良好,1928年至1992年在家廟辦峽山洋內(nèi)小學。1986年,柯氏族人籌資17多萬元進行修繕?率霞覐R總建筑面積1005平方米,整體建筑氣勢恢宏,渾厚堅實,古樸大方。家廟大門為三山門,上面匾額書“柯氏家廟”四字。大門兩側(cè)刻有清朝康熙年間探花周鳳來題贈的對聯(lián):溪山碧映古蘭桂香凝閥閱高三山門首有立體石雕人物四幅,兩側(cè)有浮雕花鳥各四幅,雕刻精湛,形象逼真。入門天井,存……[詳細]
泰崇公祠
  提督府,又稱泰崇公祠,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關(guān)埠鎮(zhèn)廈林鄉(xiāng)下底村,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黃武賢的府第。在汕頭潮陽區(qū)關(guān)埠鎮(zhèn)下底村有座歷史遺址“提督府”,原稱“建威第”,又稱“泰崇公祠”,俗稱“廈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的黃武賢之府第。該祠建成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結(jié)構(gòu)和裝飾具有潮汕民間晚清建筑風格,F(xiàn)府第完好,并保留有清代牌匾,為文物保護單位。該提督府坐東北向西南,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總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駟馬拖車”建筑。府以中間祠堂象征“車”,左右兩邊次要建筑象征拖車的“馬”。這樣,坐在“車”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兩邊的象征“車”的子孫拖著,轟轟隆隆地從古代走了過來。家族的興衰,祖宗的榮光,子孫的昌盛在這宏大的建筑物一目了然。府祠堂正上方掛有匾額“光耀堂”,原系清末戊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