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241、仙寓洞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寓洞
  仙寓洞位于長寧、江寧兩縣交界的擦耳巖,是蜀南竹海中一處比較重要的景點。這一帶山勢回環(huán),丹崖如削。去仙寓洞要從構筑在懸崖邊的小徑上去,上行百余米即達洞口,洞高15米,進深約10米,內有石刻佛像和道教神像40余尊。仙寓洞原是一個天然巖腔,長300余米,寬和高2至15米,洞上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峽谷。隔竹海大峽谷與掛膀巖洞穴群相望,時或煙波浩渺,時或云飛霧聚,仙寓洞也就時隱時現(xiàn)于煙靄云霧之中,從洞中往外觀,周圍青綠翠蔓,碧浪無垠,若是天氣晴朗,云消霧散,可鳥瞰數十里田園景色。仙寓洞實際上是一個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守教活動場所。仙寓洞臨巖而建的的木建筑已毀損,石洞的舊貌猶存,昔日旺盛的香火,依然可辯。一九九四年,香港作家、國際佛教學會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潔居士捐資修建了釋迦牟尼臥佛和紫竹觀音。一九九……[詳細]
張家河古墓葬群
  張家河古墓葬群位于四川省蒼溪縣龍王鎮(zhèn)清水村四組,坐東向西,緯度32°05′23.7″,經度106°02′13.6″,海拔為513.40米。在長35.00米,寬16.00米,即560.00平方米的范圍內,呈三角形布局5座古墓葬。Ⅰ號為嘉慶二十二年三人合墓,雙重檐碑亭,面闊4.58米,通高3.10米,兩側石欄及正中立四柱石刻題記碑亭均保存完好。Ⅱ號墓為皇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立,雙重檐碑亭,出檐鏤空石質雕刻,裝飾配件及四周書法、人物、花草雕刻均保存完好。 該墓面闊8.60米,通高4.80米,碑亭正中兩棟石室門各寬1.33米,高2.10米。墓前石欄相圍,內設天井,長8.60米,寬5.20米,石欄正中立一字庫。Ⅲ號墓為同治五年十二月立,雙重檐碑亭,面闊7.90米,通高4.30米,石質圍欄及天井已被破壞,……[詳細]
243、貢井南華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貢井南華宮
  貢井南華宮坐落在貢井區(qū)糍粑街與棗子園之間坐落在貢井區(qū)糍粑街與棗子園之間。。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座北向南。建筑技術精湛,整個宮殿宏偉壯觀,具有古代建筑的傳統(tǒng)風貌,保存至今實屬難得的歷史文物.據知情老人胡少權(90歲)介紹,這是信仰佛教的鹽商修建的,以道教祖師“南華”老祖的封號為名,故定名為“南華宮”。宮殿歷史貢井老街的南華宮,,至今已111年。近年來,人們不斷追尋著古鹽文化的蹤跡,南華宮附近每天有不少參訪者駐足觀看,或拍照留影。這也許是因為南華宮的氣勢恢宏和建構精美,它那別致的風格把游人深深吸引。修建由來南華宮名為嶺南會館,為廣東鹽商所建。當年貢井鹽業(yè)第一次遇上川鹽濟楚,鹽業(yè)生產方興未艾,各地鹽商云集貢井。一時間,貢井的老街河街井架林立,灶房遍地,旭水河鹽船如織。鹽業(yè)發(fā)展給……[詳細]
峨眉山臥云庵
  臥云庵,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三千零六十五米絕頂之處,因其位處攝身巖畔,白云上涌,寺如臥云,故名。臥云庵現(xiàn)為中國海拔最高的漢傳佛教寺廟。現(xiàn)存臥云庵已是清末建筑,建筑占地面積達一千六百平方米,為全木結構重樓(正殿為三重樓)懸山頂四合院式寺廟建筑,由彌勒殿、觀音殿、玉佛殿及廂房組成。庵內外匾聯(lián)眾多,其中「臥云庵」門匾和「地闊峨眉晚,山高峴首春」門聯(lián)是著名畫家吳作人墨寶。殿前舊有池名半月池,「深廣不數丈,水日上滲,足飲千人。」故又有圣泉、觀音水、井絡泉等異稱。當年還有「捫參歷井」石坊立于池畔,張揚著圣泉的名聲。殿后即是著名的小睹光臺,是觀賞日出、云海、佛光、圣燈等金頂四大奇觀的好去處。現(xiàn)玉佛殿內,還存放有一八二八年金殿被毀后殘存的兩件銅墻壁。金殿在一九二八年恢復為磚構鎏金屋頂,靠此鎏金屋頂仍有「金頂……[詳細]
245、閬中福音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閬中福音堂
  福音堂,位于閬中市楊天井街7號,又稱圣約翰大教堂,系英國傳教士“劍橋七杰”之一的蓋世禮籌資修建,澳大利亞工程師設計,建于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閬中福音堂,是四川最早的西洋建筑之一,也是西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基督教堂,曾一度為基督教東川教區(qū)總堂。教堂坐西向東,呈十字形狀,外觀為歐洲古典哥特式建筑,內又采取中國傳統(tǒng)的臺梁式結構,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600平方米,可容納2000余名信徒聚會。堂內既有西方傳教講經設施,又有中式鎦金碑文。整個建筑中西合璧,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晶。1999年,加拿大一英文刊物曾對閬中福音堂作了詳細介紹。2001年5月,臺灣電視臺曾專程來閬拍攝,并在黃金時段以“中國名城之旅”電視節(jié)目對臺灣同胞播放,引起很大反響。天津建工學院、四川大學、四……[詳細]
嚴谷蓀書庫
  和平街16號,清凈的小街深處,隱匿著一座近百年的古老書庫——賁園書庫(又叫嚴谷蓀書庫);彝咔啻u,石像浮雕,無不訴說著這座書庫的古舊滄桑。它曾是西部藏書規(guī)模最大的書庫。作為保留完好的中西結合建筑,賁園書庫被掛牌保護!锸俏覈貢覈姥惴濉拦壬p父子的藏書樓,因建于嚴宅“賁園”內得名,始建于1914年,歷經10年建成,藏書規(guī)模西部第一,有“成都天一閣”美譽,省圖書館副館長王嘉陵介紹,清末民初,成都的著名學者幾乎都與賁園結緣,宋育人、廖平和林山腴分別寫過《賁園書庫記》,介紹賁園書庫和藏書,張森楷為賁園書庫編纂過《目錄輯略》?箲(zhàn)時期,國畫大師張大千更是寄居賁園。在園內,張大千為嚴谷蓀畫了人物像,并收其女兒為徒。上世紀40年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也曾蒞臨賁園拜望,翻閱真善古籍。王嘉陵動情地說,……[詳細]
內江三元塔
  三元塔,座落在內江市城南四公里處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毀。一座漢安古城(內江)不能沒有塔,因而三元塔倒毀后,即有修筑高寺塔之舉。清嘉慶十年(1805)重修三元塔,據《內江縣志》戴:“十里紳士羅良存、鄒彥藻、陳資望、劉忠元等,復呈請邑令顧文曜捐資,倡首糧戶樂住,翻尊故址重修,凡十層、高八丈八尺!奔螒c二十年(1815),邑人艾榮松刻石作序曰:“內邑人文,本朝(清)遠遜前代之盛者,由北塔之不復也,而大小二洲為江水刷削,不知作堤以護之故也。塔不復則前無曜,堤不筑則后無枕!卑讶宋乃,官運不亨皆推之為塔之不復修也,故邑人呈請建塔,以正內江風水也。三元塔,為大型青磚砌成,塔身為八面體,塔基為正方形石座,底層正面開圓形石拱門,其余每層皆開亮窗,塔內有140級石梯旋轉而上可至頂層。新建時塔……[詳細]
248、百福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福院
  百福院,位于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qū)鎮(zhèn)江寺街道辦事處百福社區(qū)天上街百福巷,為船山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木結構古建筑,是遂寧市文物保護單位。百福院前殿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后殿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原為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947.42平方米,建筑面積676.03平方米。百福院后殿及右?guī)坑?002年拆除,現(xiàn)僅存前殿(佛爺殿)。前殿坐東北朝西南,素面臺基高0.1米,抬梁式梁架,六架椽袱,單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檐下施斗拱20攢,前檐角科為五踩斗拱,后檐角科及柱頭科為三踩斗拱。面闊三間12.1米,進深三間12.4米,通高7.7米。該殿形制古樸,用料粗大,建筑精美,具有元代建筑風格,是研究元末明初古建筑藝術的實物史料,具有重要文物價值。民國十二年(1923年),王斐章募捐維修該院,刻文于長……[詳細]
蒼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文昌宮——川陜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川陜省蒼溪縣委遺址,位于蒼溪縣城東北90公里的文昌場文昌宮,是一幢穿木結構四合院平房,前后殿各5間,左右?guī)扛?間平行相對,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解放文昌地區(qū),中共川陜省委正式批準成立中共蒼溪縣委,7月,川陜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從運山壩遷此處。縣委先后轄文昌、石馬、岳東、新觀、三川、白廟、老觀、龍山、東溪、永寧、元壩、玉六12個區(qū)委,95個支部,有黨員1000多名,中共蒼溪縣委一方面執(zhí)行頻繁的戰(zhàn)斗任務,一方面組織全縣人民開展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各項工作。9月8日,蒼溪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文昌場召開,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徐向前總指揮在此辦公。同年秋,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進入文昌場后住于此。前殿大門上刻有“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對聯(lián)。門外階……[詳細]
煙云洞遺址
  煙云洞位于猿王洞風景區(qū)內,懸在距九黃環(huán)線公路約200米的半山腰。狹窄的洞內,一字排開三個探坑,每個坑有四五平方米左右,都開挖到了距地表約兩米深處。現(xiàn)在考古隊員已先后挖掘了清、明、宋近代堆積層和晚更新世地層(屬于舊石器時代),目前已挖掘到第九層。在近代堆積層,考古隊員發(fā)現(xiàn)了一些動物牙齒化石和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碗碎片,還發(fā)現(xiàn)了一處制硝土灶遺址和硝池,以及蓄水池?脊抨爢T解釋,近代堆積層發(fā)現(xiàn)的化石,是明清古人制硝時從下層挖上來的。而在晚更新世地層,考古隊則發(fā)現(xiàn)了更多動物牙齒化石,它們可能與兩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有關。煙云洞遺址發(fā)掘始于1989年。當時,群眾在挖“龍骨”時發(fā)現(xiàn)一塊晚期智人左下門齒化石,專家認定,智人門齒化石對北川早期人類活動研究提供了一把可貴的鑰匙。保護范圍:遺址洞口向西、南、北方向外延……[詳細]
木撮乃姐石板墓群
  該墓群位于昭覺縣四開鄉(xiāng)好谷木撮乃姐,是在1987年7月全省文物普查時我縣文物工作者發(fā)現(xiàn)的。莫葬共有56座,均分布在木撮乃姐的兩山丘東側斜坡上,總面積均5萬平方米。部分墓葬殘存。莫葬群東貼三灣河,南靠莫子山,兩旁深溝,西南方為洛蘇乃姐山,北距三彎河橋約800米。莫葬均用薄石板嵌成,頂無蓋石,且已全部露出地面。墓葬形制有長方形、梯形、長條形三種。墓向以座南向北和座東向西為主。其中M53一座長2.8米,寬0.9米,M37長0.45米,寬0.2。其余墓均約長1.5米至1.24米,寬0.6米到1米左右。曾在墓地內采集到錐刺紋夾砂陶殘平底罐一件。木撮乃姐石板墓群,自發(fā)現(xiàn)以來,省、州有關專家學者多次來現(xiàn)場考察,認為木撮乃姐石板墓群是戰(zhàn)國至西漢的古墓葬群。歷史悠久,墓葬數量眾多,是最為集中的古墓葬群。它將為……[詳細]
廣元大安寺
  大安寺(朝天區(qū))大安寺在廣元市朝天區(qū)小安鄉(xiāng)內,地處偏僻的云霧山。大安寺為千年古寺,具有珍貴的文化藝術價值,于2007年成為四川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安寺始建于東漢末年,本名為“圓通觀”,為雄踞漢中的軍閥、五斗米道天師張魯所建。唐初由尉遲敬德重修改名“圓通寺”。明崇禎年間,由于圓通寺住持率領弟子與張獻忠軍隊抗爭,保護了寺廟與周圍地區(qū)的安寧和平,故改名為“大安寺”。大安寺的寺廟外圍經過修復粉飾,恢復了往日的恢宏面貌,與蒼木翠林,顯得安詳而肅穆。殿內有一座記載著捐獻寺廟重修事宜的民國石碑。此外,還有一口鐵碑,據說重達千斤,是大安寺的鎮(zhèn)寺之寶。鐵碑鑄于明朝,碑上鐫刻有銘文《建立觀音寺記》,記載圓通寺維修事宜,雖通身鐵銹但保存完好,銘文依舊清晰可見。級別:省級年代:明地址:廣元市朝天區(qū)小安鄉(xiāng)內保護……[詳細]
水尾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位于敘永縣水尾鎮(zhèn)翻山村四社明堂灣,東距大水公路100米。宗祠坐西向東,由山門,民宅組成,四合院分布。面闊50米,進深46米。為湖廣填四川劉姓家族祭祀用之祠堂,F(xiàn)存天井6個,山門1座,民宅9棟。山門為二柱以開間二重檐歇山式,檐下刻深浮雕人物故事場面,施彩繪,二石柱完整石雕刻對聯(lián)一副“明明我祖維彼陶唐氏之謂大同以親九族,欒欒寢廟施于孫子莫敢不來悼念先人”,民宅為川南民居特色建筑,板壁,木格扇門窗,檐下垂柱宮燈等保存較好,公元199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劉氏宗祠是保存較好,規(guī)模較大,雕刻精美的家族祠堂建筑,極具保存價值。我局先后組織相關專家到敘永縣對劉氏宗祠進行了現(xiàn)場考察、論證,一致認為其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保存情況很好。2010年,水尾劉氏宗祠被瀘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詳細]
254、靈雀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雀寺
  靈雀寺在道孚縣城的北面山坡上,是康區(qū)13座黃教寺廟之一,該寺制作的酥油花,造型精美,色彩艷麗,為藏族式藝品的精品,享譽康巴。酥油花的圣殿靈雀寺。靈雀寺位于道孚縣城西北的尼措山腳,寺名由地名尼措音譯得名,藏名意為陽海寺,是甘孜藏區(qū)“霍爾”十三大寺之一。全寺占地七百余畝,分大雄寶殿、金佛殿、小經堂、0神廟、辯經堂、存經庫、文物室及-住房等。主要建筑業(yè)座三樓的大雄寶殿,供奉大小金佛百余座,整個大殿的建筑體現(xiàn)了民族形式、宗教特色的獨特風格。外型嚴肅莊重,宏偉壯麗,內堂雕刻精美,塑繪逼真。整個寺廟背山面水,形成階梯式建筑群,四周圍以高墻,設山門四道,宛若一座城鎮(zhèn)。靈雀寺-正月15日的酥油花會、-9月22至29日的江刻0會、-10月21至25日的安卻0會十分隆重,尤以酥油花會最為著名。靈雀寺制作的酥油花……[詳細]
圣水寺摩崖造像
  圣水寺是2009年7月公布的綿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公布的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寺坐東向西,背靠山崖,前臨高坎。前石墻砌12層條石,每層尺厚,計一丈二尺高。中劵拱石門,寬2.1米,高約2.5米,額陰刻“青石流輝”四字,有聯(lián):“密密石叢盤古徑;涓涓云竇瀉寒流!鳖~意境足,聯(lián)出北宋張士遜《題西庵寺》,張早年曾為射洪縣令。門外5階石梯,內22階平分兩段。門洞上為三大士前殿,塑像周圍有黃畫匠的精描壁畫。廟內青石鋪地,正殿為大雄寶殿,殿兩側各一泉池,右側蓮花井,約2.5米寬窄。殿左玉皇殿,內塑玉皇、觀音文昌,藥王等,有巨石入殿內。兩殿之間普陀巖有泉井,內石雕水觀音,井壁有石刻畫,舊時色彩未脫盡,當為古井。井右有長1.18米,寬0.36米的摩崖題刻:楊泥水即皆/水清水見夜/央卻本來人/此心已……[詳細]
256、鄧紹芳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紹芳墓
  鄧紹芳墓位于鎮(zhèn)龍鎮(zhèn)土船村,坐東南朝西北,為鄧紹芳及夫人王氏、陳氏合葬墓,分布在面寬8.7米,進深24.94米,面積216.79平方米的臺地上。土塚呈橢圓形,長4.2米 ,寬2.94米,高3.1米,冢前立石質仿木結構墓碑,高4.5米,寬3.36米,四柱三開間,拱形頂上部辟龕、龕內施墓主人像,明間墓內設享堂、享堂為拱形頂高4.5米,面寬3.36米,進深3.4米,墓碑前正中2.3米處立須彌座碑1通,碑通高3.4米,碑基座長2米,寬0.7米,碑前正中3米處立三樓牌樓式牌坊1座牌坊高6米,寬4.9米,四柱三開間,牌坊前左右兩側為石獅各1蹲,石獅蹲高1.56米,寬0.6米,長1.6米。牌坊 前正中4.9米處為方形座四 角攢尖頂字庫塔1座,通高4.5米,邊長1.4米,字庫塔右兩側立桅桿各1根,桅桿通高5.……[詳細]
中江禹王宮帝主廟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宮-帝主廟位于四川省中江縣倉山鎮(zhèn),相鄰而建,禹王宮在帝主廟北,總占地2000余平方米,現(xiàn)存古建筑建筑面積600余平方米,其中正殿為明代建筑,建于明萬歷年間,觀音殿及左廂房為清代建筑。帝主廟建于清雍正年間,現(xiàn)存牌坊式門樓、戲樓、耍樓、正殿及左右回樓,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余平方米。整個建筑群保存完整,規(guī)模宏大,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5.12”地震中,禹王宮-帝主廟遭受重創(chuàng)。震災致使古建筑屋脊垮塌,屋面塌陷、筒瓦、飛翼破損,屋瓦滑落,勾頭滴水局部殘損缺失,墻體出現(xiàn)垮塌、裂縫,木構件糟朽開裂、變形嚴重,搶救工作迫在眉睫。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宮-帝主廟維修被列入災后恢復重建規(guī)劃,工程總投資1108萬元。通過依法公開招標,由四川園冶古建園林有限設計公司……[詳細]
中壩鐘氏莊園
  中壩碉樓及鐘氏莊園位于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qū)龍?zhí)舵?zhèn)中壩村5組,坐北向南。始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整體建筑占地面積7197.12平方米,其中碉樓占地面積57平方米。碉樓位于莊園東北角,為磚木石結構,方形樓閣式,邊長7.5米,通高16.9米,歇山式四角攢尖屋頂。共分五層,下兩層為石木結構,上三層為磚木結構。隔樓為木板,二樓以上有槍孔,五樓有瞭望孔。附屬的四合院莊園建筑結構為木結構,穿斗抬梁式構架,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由前堂前堂面闊17間63.4米,進深1間6.35米,正堂正面闊11間53.4米,進深1間8.5米,東西廂房面闊6間24.3米,脊高7.1米,進深通間17.4米。西廂房面闊6間24.3米,東西廂房各有2個天井組成四合院布局。碉樓及附屬莊園是清代川南地區(qū)典型的民居建筑,其柱礎、門窗……[詳細]
259、文君井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君井
  文君井位于邛崍市臨邛鎮(zhèn)里仁街文君井社區(qū)3組,面積共六千五百平方米,相傳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當壚賣酒之處。古井井壁為黑粘土、雜有陶片。在井臺附近的紀念性建筑有琴臺、文君梳妝臺、當壚亭、酒肆、聽雨軒等,總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現(xiàn)已發(fā)展成一座小型公園。文君井,具有蘇杭庭院風格和南方古樸典雅建筑特色的川西古園林,位于臨邛鎮(zhèn)文君街中段,占地10畝,1980年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傳說文君井是西漢著名才子司馬相如和才女卓文君開設酒肆的遺址。據考證為西漢遺址的文君井,“甃砌異常,井口徑不過二尺,井腹?jié)u寬,如膽瓶然”。園內有琴臺、漾虛樓、水香榭、當壚亭、凌云堂、四角亭等古建筑與月池、曲檻回廊、假山、竹木相映,錯落有致,曲徑通幽,玲瓏典雅。早在唐宋年代,文君井就是文人騷客聚會詠詩作賦的勝地。杜甫在《琴臺》有……[詳細]
田壩會館
  田壩會館位于南充市嘉陵區(qū)雙桂鎮(zhèn),距嘉陵區(qū)12.5公里,又名“萬天宮”,因地處雙桂場頭田壩中,故名田壩會館。總面積約800平方米,是一處保存較完善的典型的川北會館式建筑群。一九九四年公布為南充市文物保護單位,二00二年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山門,戲樓和后殿。田壩會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山門、戲樓、書樓、前殿、后殿五個部分組成。1977年,書樓被拆,改建為現(xiàn)代磚木結構教學用房。1978年,前殿被拆,用做改修西側教學樓。田壩會館是一組小巧玲瓏的清代木石結構建筑群。整個建筑座西朝東,由山門、戲臺、書樓、前殿和后殿五個部分組成。山門向東,面闊21米,門寬2.2米,高2.5米,門額,立頰以及主要柱枋,均系條石制成。門楣以上建筑部分,用青磚仿斗拱修建至頂,高約3米。正樓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