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旅游

山東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顏廟(復圣廟)
  顏廟,又稱復圣廟,為祭祀顏回的祠廟,F(xiàn)存為元代始建,明代重建。五進院落。現(xiàn)存元、明、清建筑25座。顏廟位于山東省曲阜城北門內(nèi),與孔府后花園隔街遙對,是祭祀顏回的祠廟。顏回字子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家境清貧,卻潛心好學,一直受到孔子稱贊,說他好學“不遷怒,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者回也”。顏回亦以德行而著稱于孔門弟子中。唐太宗貞觀二年尊顏回為“先師”,唐玄宗時追封為“充國公”,元代時又加封為“充國復圣公”,至此顏回便被尊稱為“復圣”,顏廟亦被稱為“復圣廟”了。顏廟分五進院落,占地85畝。殿、堂、亭、庫、門坊等有159間。廟內(nèi)主要有復圣門、歸仁門、仰圣門、陋巷井、樂亭、復圣殿以及碑亭等建筑、均始建于元代。復圣門里有陋巷井,外圍有八角露天方亭。井北有明代樹立的“……[詳細]
青島迎賓館(德國總督官邸舊址)
  青島迎賓館始建與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主樓高4層,附樓高4層,是當時占領(lǐng)青島的德國提督官邸,故名之總督官邸,俗稱“提督府”。它由德國建筑師拉查魯維茨設(shè)計。迎賓館是一座典型的歐洲古堡式建筑,是德國威廉時代的典型建筑式樣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jié)合的歐式建筑。內(nèi)部布局典雅華貴,氣派不凡,置身其中可享受到濃郁的歐洲宮廷氣氛,迎賓館又是一座博物館,收藏著東西各國的稀世珍品。1934年之前,青島迎賓館叫做“總督官邸”,1934年才改稱為迎賓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成為接待國家領(lǐng)導人和外國貴賓的重要場所。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將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5月1日起,不再做為迎賓館使用,開始以博物館形式接待海內(nèi)外觀眾?偠焦氽〉膭(chuàng)建是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一項重大舉措,顯……[詳細]
23、微山伏羲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微山伏羲廟
  伏羲即太昊,死后葬于高平(今微山縣兩城劉莊村西)。背負崢嶸挺秀的鳳凰山(亦稱畫卦山),懷抱碧波萬頃的獨山湖。陵后有六合泉、圣母泉等。湖光山色相映,環(huán)境幽雅秀麗。陵上為平面,建有伏曦圣祖廟,前有三圣殿,后有女媧殿,另有鐘樓、鼓樓等。此廟建筑已無法考正。據(jù)《魏書,地形態(tài)》載“高平,二漢屬山陽,有恍水、千秋城、齊城、高平山,水雀山、伏曦廟等!笨梢姺貜R在兩漢已有之,魏時作為名勝記載。歷史上又曾多次修復,均有記載。如“唐長興年間(公元930-933年)年重修,金大定年間(公元1161-1190年)再修!爆F(xiàn)在的伏曦廟為明清時期保存的遺跡,現(xiàn)代曾加以維護,但規(guī)模不大。祭祀伏羲的廟會為每歲古歷三月三日,至今年年不斷。附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伏曦、大皓、太昊、伏犧、皇曦、包犧氏皆為一人,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詳細]
24、臨淄齊國故城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淄齊國故城
  齊故城遺址位于臨淄區(qū)辛店鎮(zhèn)北7.5公里處,東依淄河,西臨系水,為周代齊國的都城,西漢時又為齊王國都治,歷時千余年。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城由大、小兩城組成,大城南北近4.5公里,東西約3.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角,其東北部伸進大城的西南隅,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兩城總面積約15.5平方公里,周長約21公里。故城的城墻多數(shù)已湮沒地下,少數(shù)因挖土及河水沖刷而無痕跡,現(xiàn)僅存一些斷垣殘跡。-物部門鉆探考證,城墻早在西周時期就存在,春秋、戰(zhàn)國、西漢時又多次修補。城墻系夯土而成,依地勢而建,多不取直線形,有24處拐角,現(xiàn)有14處保存完整。小城周長7275米,墻基寬20~30米,最寬處達67米;大城周長14158米,墻基寬多在20米以上,最寬處達43米。據(jù)《齊記》……[詳細]
蘇祿國東王墓
  蘇祿國東王墓御園,坐落在德城區(qū)。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7月,蘇祿國(在今菲律賓的蘇祿群島)東王巴都葛叭刺、西王巴都葛叭蘇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率眷屬及侍從340人來華訪問。9月辭歸,途中東王患病,13日在德州逝世。永樂帝聞訃遣官致祭,賜謚“恭定”,并親撰碑文。10月3日以王禮厚葬于此。后東王長子都馬含隨西王、峒王回國承繼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10人留居墓地。明宣德間,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東王八代孫溫崇凱、安汝奇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準,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東王墓御園肅穆壯觀,周圍松柏常青,墓前有石雕華表、翁仲、石獅、石虎、石馬、石羊排列在墓道兩旁。永樂帝御碑亭在墓道南端東側(cè);王妃葛木寧及東王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之墓在王墓東南側(cè)。1977年……[詳細]
26、曲阜周公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周公廟
  周公廟在曲阜城的東北隅,離孔廟約千米之遙,是為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的廟宇,因古代帝王曾封周公為元圣,故亦稱元圣廟。周公廟歷經(jīng)宋、元、明、清6次修建,方具今天之規(guī)模。占地為75畝,各類殿、亭、門、坊計有57間,三進院落。廟內(nèi)古樹庇蔭,松柏掩映,一派寧靜肅穆氣氛。欞星門內(nèi)左右兩側(cè)各立石牌坊一座。東坊額刻“經(jīng)天緯地”,西坊匾書“制禮作樂”,表示對周公功績的贊頌。元圣殿是周公廟的中心建筑。大殿寬五間,進深三間,綠瓦彩繪。殿內(nèi)正中的周公像是按帝王規(guī)格塑制,正襟端坐,手執(zhí)圭板,頭戴掛有玉串的王冠,目光凝視,面部神態(tài)嚴肅而不滯板。兩旁粗柱上懸掛著清乾隆帝手書的楹聯(lián):官禮功成宗國馨香傳永世圖書象演尼山繞緒本先型這副楹聯(lián)道出了這位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制禮作樂”的首創(chuàng)精神。順便提一下,魯國故城遺址就是現(xiàn)今周公廟所在……[詳細]
27、曾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廟
  曾廟位于山東省嘉祥縣城南23公里南武山南麓的曾子故里。曾廟,又稱曾子廟、宗圣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曾廟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統(tǒng)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稱“宗圣廟”,重建后的曾廟當時僅有正殿、寢展、東西廡、戟門各三間。次年,又于廟右創(chuàng)建萊蕪侯祠三間。明-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東巡按金洪因廟制簡陋,秦請擴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慶年間,曾廟兩次毀于戰(zhàn)火。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孫五經(jīng)博士曾承業(yè)秦請重修,當年九月動工,年底竣工。這次重修,奠定了現(xiàn)在的布局和規(guī)模。清順治、康熙、乾隆、光緒等年間多次進行修繕。曾廟是一處極具代表性的我國古代官式建筑群體,迄今保留了鮮明的明代建筑風格。曾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詳細]
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qū)華東野戰(zhàn)軍誕生地紀念館
  臨沂市河東區(qū)九曲街道辦事處前河灣村新四軍軍部舊址是新四軍歷史上最后一個軍部駐地,是華東軍區(qū)、華東野戰(zhàn)軍誕生地,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qū)華東野戰(zhàn)軍誕生地的修復及開館,又為人們提供了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對于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沂蒙精神教育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二期工程規(guī)劃建設(shè)將以修復建成的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qū)華東野戰(zhàn)軍誕生地紀念館為依托,以鐵軍洪流、魚水情深為形象定位,以經(jīng)典的紅色社區(qū)、場景化的革命紀念地、軍事文化展示地、革命生活體驗地為功能定位,以新四軍軍史、革命時期的文化生活以及鄉(xiāng)村民俗為主要內(nèi)容進行空間規(guī)劃與設(shè)計。擬修復建設(shè)擁軍支前街、新四軍軍部街和紅色保障街三條特色街道及大小景點30多個。臨沂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qū)華東野戰(zhàn)軍誕生地將打造……[詳細]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迎賓館)是歷史遺址博物館,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龍山路26號,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建筑面積4083平 方米。是德國威廉時代新羅馬風與青年風格派相結(jié)合的建筑藝術(shù)風格,還融合了古典主義、洛可可、城堡式、中國式等多種建筑元素;在建筑藝術(shù)的包容性、協(xié)調(diào)性 與紀念性上堪稱典范。1996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開始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作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國首批3A級旅游景區(qū),先后接待過眾多海內(nèi)外知名人士,架起了中外文化關(guān)系溝通之橋梁,是青島 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經(jīng)典象征,成為海內(nèi)外觀眾了解青島近代歷史沿革、了解東西方建筑藝術(shù)對話的一扇重要窗口,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詳細]
30、明魯王朱檀墓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魯王朱檀墓
  明魯王朱檀墓位于鄒城市城東北10公里九龍山南麓,墓室坐北朝南,按古代“四神方位”定穴,東、西分別與臥虎山、玉皇山鄰近,南與朱雀山遙對。朱檀墓依山鑿石開壙于地表以下26米。前為長80多米的斜坡墓道,墓道后緊接高8.2米、綠琉璃瓦覆頂、敷紅色墻皮的金剛墻。金剛墻下部正中有墓門,前后2墓室均有雙扉樞軸式石門,每扇重約2噸。墓室南北長20.6米,東西寬8.2米,高5.5米。墓室規(guī)模宏大,為山東省內(nèi)最大的一座地下宮殿。朱檀棺槨位于后室正中,置磚雕棺床之上,棺槨系楠木所制,堅實厚重。朱檀身著龍袍,腰束玉帶,頭貫金簪,身鋪19枚金幣。墓內(nèi)各類隨葬品共2000多件,有冠服、琴棋書畫、葬儀、家具等,保存基本完好。其主要文物珍品有織錦緞龍袍、冕、皮弁、“魯王之寶”印、金鑲玉透雕玉帶、梅花形羊脂玉環(huán)、宋代“天風海……[詳細]
31、曲阜少昊陵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少昊陵
  少昊陵是我國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東4公里的舊縣村東北,是我國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據(jù)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于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狀如金字塔,是北宋時用石塊疊砌的。陵占地25畝,檜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圍墻、享殿、宮門、石坊等。少昊陵與壽丘為鄰,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是黃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處。隨著后世對少昊祭典的升級,少昊陵幾經(jīng)擴建、重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修,疊石固之;宋政和元年(1111年)用一萬塊石塊修砌。占地8公頃,現(xiàn)存古建筑17間,明清石碑20塊,古樹3991棵。陵前石坊建于清乾隆三年,墳后有殿5間,兩旁各有配殿3間。殿后的陵墓底大口小,呈陵臺型,狀如金字塔,陵闊……[詳細]
濟寧博物館·崇覺寺景區(qū)
  濟寧市博物館崇覺寺景區(qū)座落在市中心的鐵塔寺內(nèi),館的西門外即古槐路,往南500米便是京杭運河故道。該館始建于1985年5月16日,占地31畝。館舍由兩部分組成,東部為鐵塔寺,始建于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1988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部為仿古建筑。館舍總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樓8831平方米,是一處古建與仿古建筑有機結(jié)合的建筑群體,蔚為壯觀。濟寧博物館現(xiàn)保存的古建筑有宋代鐵塔、明代大雄寶殿、鐘樓及僧王祠、漢碑館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塔寺內(nèi)的大雄寶殿始建于北齊皇建元年(560年),,為單檐歇山式建筑,五楹,橫闊19米,進深1⒉5米,高約12米,飛檐出挑,斗拱承托,內(nèi)有十根通天木柱,前廊有八棱石柱四根,為明代所換。石柱上分別鐫刻有對聯(lián),其建筑結(jié)構(gòu)為宋代風……[詳細]
青島山炮臺遺址
  導游青島山海拔128.5米,位于新老市區(qū)交界,背依鬧市,面臨大海。看點島城最佳觀景平臺。1891年,青島設(shè)置后,清軍即在此山修筑炮臺。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手,稱俾斯麥山,并建有著名的要塞地下指揮部。1914年日軍占領(lǐng)后,改名萬年山。1922年,青島主權(quán)回歸后,亦稱京山。1984年封山建園,1997年市政府投資修復“德軍要塞地下指揮部”,并在山下建有全面反映青島百年歷史的炮臺遺址展覽館;交通可乘1、25、307、367、225、221、217路公交車齊東路站下,由遺址公園興安支路1號入口進入游覽;乘15、302、604、219、220路公交車青島動物園站下,由京山路26號入口參觀游;門票/開放時間旺季通票15元,淡季通票12元。地址:山東青島市市南區(qū)興安支路1號電話:0532-828666……[詳細]
34、魚山曹植墓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魚山曹植墓
  魚山曹植墓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西麓魚山,又名吾山,距縣城19公里,海拔82.1米,因葬曹植而揚名。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魚山西麓,依山營穴,封土為冢,占地1200余畝,東南兩側(cè)有黃河和小清河縈繞,合為襟帶,隔河群山連綿,攢峰聳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風,北面金堤綿亙,似黃龍靜臥,沃野萬頃,一抹平川,近看山下房屋鱗次櫛比,遠看村落星羅棋布,猶如一幅水墨丹青,使人游目寓足,曠然大觀。 植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文學家,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辭采華茂,骨氣奇高,在后世有較大影響,同時期的墓葬在我國發(fā)現(xiàn)較少,因此曹植墓對于文學史、考古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山上有許多龍山時期的灰陶片,以及春秋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的遺物,并且有“重云洞”、“綠葫居”、“……[詳細]
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
  青島觀象臺位于黃海之濱、膠州灣畔,風景秀麗的避暑勝地——青島市區(qū)海拔75米的觀象山巔。1898年德國海軍港務(wù)測量部在館陶路1號建氣象天文測量所,1905年改稱“皇家青島觀象臺!备艣r1914年,日本占領(lǐng)青島后,又改稱氣候測量所。1924年,我國正式接收改稱觀象臺。1937 年日本人再度強占,1946年抗戰(zhàn)勝利后歸還中國。1949年解放后,由海軍接管。1957 年,天文、地磁、地震三部分移隸中國科學院。從此,青島觀象臺一分為二:氣象部分歸海軍,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海艦隊司令部氣象區(qū)臺”;另一部分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該臺1978年撤消建制,規(guī)劃為海洋研究所,1993年原名原隸恢復建制。在青島市區(qū)諸多山頭公園之中,唯獨穹臺窺象曾被列為青島十景之中。穹臺,即指坐落在觀象山……[詳細]
蒲松齡故居(紀念館)
  蒲松齡故宅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蒲家莊。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蒲松齡性穎慧,文冠一時,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應(yīng)童子試,“以縣、府、道第一補博士第子員”。但自此以后屢試不第,直到71歲的古稀之年,授例成為“歲貢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對當時-現(xiàn)象進行諧謔,其文章詭詼塊壘,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譽滿中外的《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三部、雜著5種。蒲松齡故宅包括故居舊址、附近住宅、柳泉以及墓園,現(xiàn)辟為蒲松齡紀念館。故居坐北朝南,兩進,西有側(cè)院,青磚黑瓦,木欞門窗,為當?shù)孛裾瑯邮。郭沫?962年題寫的“蒲松齡故居”的金字門匾,高懸于故居大門。故居正房為磚石、土坯……[詳細]
37、興隆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隆塔
  興隆塔,位于兗州城內(nèi)東北隅今博物館院內(nèi),因該地原有古剎興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毀圯而塔巋然獨存。塔高54米,十三層,為八角樓閣式磚塔。沿著塔內(nèi)梯級可以攀登到第七層的平臺上,撫石欄遠眺,兗城風物盡收眼底。興隆塔之始建在隋代開皇(589--600)年間,此后各代都曾有過修葺,現(xiàn)塔內(nèi)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記數(shù)塊。塔的造型端莊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層以上驟然縮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這種形式為國內(nèi)所僅見。興隆塔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結(jié)構(gòu)其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芯磚塔,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二層外部設(shè)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通體區(qū)分兩截,上下疊加,呈母子相托狀。下七層粗大深厚,內(nèi)設(shè)臺階式磚梯踏步,層間設(shè)回廊,游人可順梯拾階回旋而上;兩截間形成2米寬的陽臺,四周有石雕欄桿,憑欄遠眺,風……[詳細]
38、蓬萊水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水城
  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位于蓬萊城北丹崖山麓蓬萊閣下,與蓬萊閣連為一體,是一座設(shè)計新穎、精巧別致的古城。水城東連畫河,西憑丹崖,負山控海,形勢險要,是我國明清兩代的重要海防軍事要塞,也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洪武九年(1376年)倭寇侵擾,遂將登州升格為府,并于刀魚寨舊址修筑水城口,以石砌筑水城,總面積25萬平方米。小海居城正中呈長方形,南北長655米,面積7萬平方米,將水城分為東西兩半,用于停泊船艦、操練水師。水門內(nèi)外還分別建0頭、平浪臺、防波堤,用以消波阻沙,減沖緩流。蓬萊水城實為一處嚴密的海上軍事防御體系。明清兩代在此駐扎水師,停泊戰(zhàn)艦,出哨巡洋,成為邊防要塞,防御東至成山頭,西至武定營大沽河,北至北隍城東北的遼闊海面。自2005年起,當?shù)卣顿Y5.……[詳細]
泰山古建筑群
  泰山古建筑群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城區(qū)北,與濟南市接界地區(qū)。泰山居中國五岳(泰山、崇山、華山、恒山、衡山)之首,號稱東岳。其中,岱廟是歷代帝王泰山封禪大典之地,創(chuàng)建于秦漢,唐宋金元至明清屢有修建,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泰山上下殿、寢、堂、閣、亭、館、樓、觀、廊、廡等有813楹,F(xiàn)有主建筑天貺殿與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同稱中國三大古宮殿。山上碧霞祠始建于宋,明清均有增修,成為規(guī)模宏大的高山古建筑。山陰靈巖寺在濟南長清區(qū),盛于唐宋,曾有殿閣達40多座、禪房500多間。寺內(nèi)千佛殿彩塑羅漢有“海內(nèi)第一名塑”之譽。山上山下文物古跡遍布,有東方文物寶庫之稱。寺廟宮觀古建筑多達30多座。主要有泰安城區(qū)岱廟、遙參亭,泰山麓的岱宗坊、紅門宮,山腰王母(池)殿、普照寺、斗母宮、中天門,岱頂南天門、天街坊……[詳細]
高唐興國寺古塔
  興國寺古塔又稱菩薩塔。位于高唐縣城北17公里梁村街東。始建年代無考,傳為興國寺寺僧和當?shù)鼐用窆餐I資興建,明清時曾維修。塔為青磚砌筑,八角樓閣式仿木結(jié)構(gòu),共13級(存11級),高37.5米;鶠檎诉呅危荛L22.8米,面積33平方米。塔為仿木樓閣式建筑,外以青磚白灰、內(nèi)用青磚沙灰砌筑,塔身內(nèi)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門等處施有木筋。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85米,對邊直徑6.85米,總高38.8米,共11層,上設(shè)寶頂。塔基占地面積為33平方米。從下至上逐層收分,瘦俏挺拔,其他為單檐,檐部斗拱構(gòu)件以青磚切割、磨制而成,做工精巧。門洞北開,可攀登。由于塔體瘦俏,攀登方法也較別致。攀登時二、四、六、八級從西門入,分別到其上一級的東門出,三、七和五、九級分別從南門與北門入,十、十一級為上、下、東、西相通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