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301、公主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主寺
  公主寺,位于繁峙縣城東南15公里的杏園鄉(xiāng)公主村。據(jù)《清涼山志》記載,公主寺屬五臺山北臺外寺廟。北魏誠信公主曾在此出家,故名。后毀于兵火。唐代有一尼姑來到此地,在遺址地下掘得尺璧,獻給武則天,武則天敕令于此處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邊還有一座小寺叫附馬廟,民間傳說是誠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處。公主寺現(xiàn)存建筑物均屬明代遺物,寺廟坐北朝南,一進三院,共有各種建筑物33間。走入山門,正面是過殿,左右各修一個小院。每個小院里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戲臺。東院戲臺對面為三間小殿,稱奶奶廟。過殿三間,稱毗盧殿,里面塑毗盧佛及十八羅漢。公主寺第二進院里,正殿三間為大雄寶殿,內塑華嚴三圣,東西壁上有明代壁畫,線條流暢,著色莊重,藝術精湛,價值較高。過殿也為明代建筑,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五架椽屋,殿內除保存有200余平……[詳細]
金莊文廟
  金莊文廟金莊文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平遙縣城東5公里岳壁鄉(xiāng)金莊村西元延祐二年(1315年)創(chuàng)建,明萬歷、清乾隆、嘉慶、咸豐年間幾經(jīng)重修,民國十一年(1922年)補修。廟坐北朝南,前后共二進院落,現(xiàn)存殿堂6座,占地1056.4平方米,建筑面積406.4平方米。中軸線上建筑有大成殿、明倫堂、泮池等。東西兩側為舍房。廟內最前為明倫堂,面闊三間,帶前廊,硬山頂,前院東西廂房各三間,單坡硬山頂。前后院之間有泮池,上建狀元橋,池西有廂房4間,池東有“五爪柏”1株。大成殿為清嘉慶七年(1802年)遺物,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殿內有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繪泥塑像15尊,為元代作品![詳細]
郭峪村古建筑群
  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國保)時代:明至清地址:陽城縣北留鎮(zhèn)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現(xiàn)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遺構。郭峪城是為避難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禎八年。城中央有防御建筑“豫樓”,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計七層,高33.3米。每層五間;西城門內有元至正年間創(chuàng)建,復修于萬歷年間(1573—1620年)規(guī)模宏大的湯帝廟;還有保存較好的40多幢明清古宅。城墻雄偉,雉堞林立,豫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各種建筑在郭峪村小小的鄉(xiāng)間聚落中形成了有機的系統(tǒng),成為獨具特色的北方鄉(xiāng)村古代建筑群。村中現(xiàn)存碑碣一百余塊,不僅文字精美,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史實。……[詳細]
304、高平嘉祥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平嘉祥寺
  嘉祥寺(第三批省保)時代:宋地址:高平市城東北10公里的赤祥村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間(951—953年),宋元明清各代屢有增修。寺建于村西,地勢較高,環(huán)境幽雅,“寺為降祥之區(qū),村為受祥之地!弊背希M院落,現(xiàn)存建筑有觀音殿、前殿、三佛殿、東西配殿、廂房等,前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前殿亦名轉佛殿,臺基高0.85米,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式屋頂,琉璃脊飾,四鋪作單昂斗栱,殿內四壁滿繪壁畫,被白灰覆蓋,內容不詳。殿前豎有經(jīng)幢兩座,皆建制于五代后周廣順三年(953年),一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一為佛說阿彌陀佛經(jīng)。2013年5月,高平嘉祥寺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竇莊古建筑群
  竇莊古建筑群竇莊古建筑群(第六批國保)時代:明至清地址:沁水縣嘉峰鎮(zhèn)竇莊村竇莊古村落,西依榼山,三面環(huán)水,風景秀美,人文薈萃,民風淳樸,文化積淀深厚。于崇禎二年(1629年)歷時九年告成,F(xiàn)存古建筑面積約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還有廟宇、樓閣、祠堂、書房、校場、法庭、地牢、城墻、城門樓、牌坊、店鋪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廟主殿及配殿為元代遺構,其它多為明、清建筑。建筑脈絡清晰,特色鮮明,被前來考察的專家學者譽為研究明清時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作。竇莊古城堡開啟了鄉(xiāng)村城堡建筑的先河,它是鄉(xiāng)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當?shù)厣鐣、?jīng)濟發(fā)展、民俗民風的重要物證![詳細]
306、靜居寺石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靜居寺石窟
  靜居寺,位于靜樂縣城南12公里處的豐潤鎮(zhèn)豐潤村南500米處,地處靜婁公路之東側。靜居寺座東向西,始建于唐代。原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日寇燒毀,現(xiàn)僅存石窟8個,依山勢鑿刻功德碑兩通?邇葨|、南、北三排各有石雕佛像5尊。第1、3、5、6窟門雕火焰券面裝飾。石窟平面布局均為方形。規(guī)模較小,大部分寬2.5米、深2.5米,高1.87米。四壁均直立,平頂。除第四窟為晚唐時期建造外,其余均為唐代儀鳳二年(677)雕造。石窟洞口均為正方形狀,門楣上有石刻蓮花浮雕,門兩側有垂花雕。3號廟門蹲兩個小憎。2號窟壁上有毛筆題字。6號窟門北側刻有“南天救苦觀音菩薩”字樣。所立碑文字較模糊,風化比較嚴重。2019年10月7日,靜居寺石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307、榆社崇圣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社崇圣寺
  崇圣寺崇圣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榆社縣城以西30公里的禪隱山坳初名崇嚴寺,又名禪山寺。創(chuàng)建于唐,宋嘉佑年間改名崇圣寺,南宋毀于戰(zhàn)火,金大定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175—118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個院落,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過殿(南殿)、大雄寶殿及廂房等,寺廟西南有明代實心磚塔1座,元代石塔2座。東面有白龍廟,南面為戲臺。建筑面積1840多平方米。大雄寶殿,建于金代,元至正九年(1349年)重修。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南殿內保存有元代壁畫。寺內還保存有唐代石刻造像6尊。……[詳細]
308、五臺延慶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臺延慶寺
  延慶寺延慶寺(第六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五臺縣陽白鄉(xiāng)善文村始建年代不詳,占地104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兩進院落,院內中軸線上現(xiàn)存二門、大佛殿、東西配殿。大佛殿為金代遺構,余為后人在原址上改建。大佛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平面略呈方形,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殿之梁架結構簡潔奇巧,柱頭斗栱后尾出三跳華栱,上承六椽栿,栿作月梁造,下平槫縫下置方木承坐斗素枋及上平槫,巧妙地節(jié)省下一條四椽栿。大殿在建筑形制、結構與制作手法上具有典型的金代風格。寺前經(jīng)幢一座,高7米,四層,造型別致,結構緊密,上刻“尊勝陀羅尼經(jīng)”,經(jīng)末刊有“景祐二年歲次乙亥拾月辛亥朔拾五日口口口口時建”字樣。延慶寺坐落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北部陽白鄉(xiāng)善文村。寺史無文獻可考,原有規(guī)模不詳。寺建于金代,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寺……[詳細]
牛王廟戲臺
  山西戲曲歷史悠久,特別是晉南地區(qū)是我國戲曲的發(fā)祥地之一,所以人們把山西稱做是“中國戲曲的搖籃”。 山西共有54種地方戲曲,種類居全國之首。因而,作為中國戲曲發(fā)展重要標志的戲臺自然也就很多。據(jù)統(tǒng)計,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戲臺有2886座,其分布幾乎遍布山西各個地區(qū),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戲臺有6座。位于臨汾市西北25公里的魏村牛王廟內,始建于1293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戲臺。戲臺采用樂樓形式,為木構亭式舞臺,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墻,正面當臺口,無前后場之分。戲臺的建筑結構為“井”字形框架,頂部有單檐歇山頂或十字歇山頂兩種形式,是研究中國戲劇發(fā)展史的寶貴的實物資料。山西臨汾市……[詳細]
310、玉虛宮下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虛宮下院
  時代:清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柳林縣城青龍城寶寧山始建年代不詳,主殿玄天殿匾額為明正德年間(1510年)。宮址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七十二臺階至山門,二進院,有玄天殿、觀音堂、藥王殿、圣母殿、子孫乳母殿等建筑。主殿玄天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布頂,琉璃剪邊,坐落在高大的磚砌臺基上,周設欄板、望柱,前出垂帶踏道。明次間辟隔扇門,稍間置直欞窗,前檐插廊,進深一椽,兩山墻連接磚徹影壁,呈八字型,用琉璃拼成雙龍戲珠圖案。檐下斗拱為五踩雙下昂,明間平身科出斜拱。梁架用材規(guī)整,徹上露明造,為四架椽對前搭牽用三柱,上用蜀柱托雙步梁,再上用蜀柱、叉手、合沓托脊檁。殿臺上置木雕神龕,內塑真武像1尊,高3米余,與建筑同期。2013年5月,玉虛宮下院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村妙覺寺
  新村妙覺寺(第七批國保)時代:明至清地址:太谷縣陽邑鄉(xiāng)新村村中新村妙覺寺位于太谷縣陽邑鄉(xiāng)新村內。坐北朝南,原由兩進院落和一個西院組成,F(xiàn)存寺院一進院落,東西寬40米,南北長40米,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始建年代無考,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所建,其后屢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1899年)大修。妙覺寺現(xiàn)存僅一進院,前院的山門及鐘、鼓樓已毀。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過殿、大雄寶殿,兩側分布東西配殿、東西耳房。西院有正殿和東西耳房。大雄寶殿為明代建筑,面寬三間,進深七架,前檐有廊,懸山布瓦琉璃剪邊頂。斗栱為七踩三昂,第三踩為真昂。過殿及東西配殿亦為明代建筑,均為面寬三間,進深五架,單檐懸山頂,三踩單昂斗栱。西院位于過殿西側,中間正房面寬三間,東、西耳房各一間,單檐硬山頂,為清代所建。新村妙覺寺具有明代木構建筑……[詳細]
312、碧落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碧落寺
  碧落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南北朝至民國地址:澤州縣巴公鎮(zhèn)南連氏村創(chuàng)建于北朝時期,后經(jīng)多次鼎新擴建,名列古澤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臥云”為古澤州八景第一景。現(xiàn)存北齊石窟一座、唐代石窟兩座。唐代及武周石龕10余龕、明代古橋兩座。北魏至民國歷代摩崖題記、碑刻百余方,F(xiàn)存最早為一方“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的摩崖題記。碧落寺古建筑保存不多,且多為清代建筑。石窟分布在山崖間,東西走向。西窟為“大齊武平七年”開鑿,內雕佛、菩薩、弟子、供養(yǎng)人等;中窟開鑿于初唐,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東窟鑿于唐代中晚期,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共有小龕64個,大小雕像102尊。雕工洗煉,雋秀精美![詳細]
襄垣昭澤王廟
  郭莊昭澤王廟位于襄垣縣王橋鎮(zhèn)郭莊村。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布局,東西26米,南北68米,占地面積1768平方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現(xiàn)存大殿主體結構為金代遺構,其余建筑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從南到北僅存山門、大殿;兩側依次有前院東、西夾房各五間,東、西配樓各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后院東、西配樓各三間,東、西配房各三間,東、西耳殿各三間;耳殿兩側,又設東、西小跨院各一所,各建正殿三間,西跨院清代圓門,東跨院門新建。大殿深架結點金代風格突出,前檐鋪作、替木、檐柱等構件均為金代遺物;內部梁架中,氈笠式駝峰和兩瓣駝峰、合榻、蜀柱、叉手,均保持了金代建筑風格,三椽栿為自然彎材,斷面近圓形。梁架殘存彩繪,山墻殘存壁畫。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單位。昭澤王是襄垣獨有的神靈。傳說,焦道士,俗……[詳細]
金燈寺石窟
  金燈寺石窟金燈寺石窟(第六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平順縣杏城鎮(zhèn)背泉村東的林慮山巔著名的石窟寺院—金燈寺坐落在陡崖之上。這里地勢險峻、草木稀疏、北依陡崖、南臨深谷,寺院順著山巔自然走勢而開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歷時60余年終成氣候。金燈寺建筑群,現(xiàn)存殿堂多具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由于北依陡崖,南臨深谷,建成由東而西七個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體。其中最具特色的殿宇當屬水陸殿,殿內上置平頂天花,雕方形藻井,下為清瑩的池水,池上鑿有田字形石橋,連接左右壁、窟門及扇面墻前后約50厘米寬的臺階,迎面高高的蓮臺上,神志雄偉的釋迦牟尼結跏趺坐,左文殊右普賢神靈活現(xiàn)。殿中約有90幅浮雕壁畫頗為美觀齊整。石窟是金燈寺的魂,14個洞窟內有佛龕37個,摩崖造像500余尊。金燈寺北行數(shù)百米便是石塔林,這里有大大小小的……[詳細]
渾源永安寺
  渾源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創(chuàng)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頃,建筑面積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長方形,原有規(guī)模宏大,現(xiàn)后部已毀。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對稱布置,F(xiàn)存山門、0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及配殿。傳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礎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規(guī)范,建筑表現(xiàn)了金代風格。殿內明間增設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內四壁繪滿水陸畫,人物分層布列,色澤基本完好,繪有儒、釋、道三教人物八百余。渾源永安寺的建筑和大面積的壁畫,為研究民間對儒、釋、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陽城文廟
  文廟時代:明、清地址:陽城縣城內東南隅文廟始建于宋,明洪武年縣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災毀,道光十九年(1839年)進行了修繕,擴建大成殿為五間,增修了崇圣祠、東西廡和戟門等,包括孔圣廟、明倫堂和文昌宮,F(xiàn)僅存孔圣廟、房屋二十余間,為明清建筑?资R為二進院,面積約1000平方米。前院有畔池、戟門、名宦祠、鄉(xiāng)賢祠,后院有大成殿、東西廡。主體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石砌臺基,面寬五間,進深八椽,重檐歇山頂,施琉璃瓦脊。九檁前廊式構架,下檐柱頭斗栱五踩雙翹,上檐平身科斗栱三踩單翹。脊檁下有道光十九年郭揚、王業(yè)重建題記。2019年10月7日,陽城文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陵川崔府君廟
  崔府君廟位于山西省陵川縣城西20公里處的禮義鎮(zhèn)北街,又名顯應王廟,是我國現(xiàn)存僅有的漢唐高臺式建筑。據(jù)廟內民國年間《重修府君廟碑》及《長治縣志》載,府君姓崔,名玨,字元靖,唐貞觀進士,為長子縣令,有功德于潞地,故建廟祀之。廟創(chuàng)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國初年均有修葺,F(xiàn)存山門為金代遺構,余皆明、清建筑。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3456平方米。為兩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戲臺、拜亭、府君殿,東西兩側為掖門、配殿、垛殿。府君殿面闊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懸山頂。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檐下斗拱踩雙下昂,梁架結構為七架梁對前雙步梁,通檐用三柱,為清代所建。山門前數(shù)十尺左右石階對峙,平臺后為山門,山門規(guī)模較大,分上、下兩層,下層砌高臺,上層為門樓。平面為長方……[詳細]
318、北吉祥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吉祥寺
  北吉祥寺(第四批國保)時代:宋至清地址:陵川縣城西15公里禮義鎮(zhèn)西街村創(chuàng)建于唐大歷五年(770年),宋太平興國、元至元和明洪武、天順、成化年間及清代均屢有修建,F(xiàn)存建筑前殿、中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重建。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東西配殿、左右廊廡等。前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補間施隱刻栱。梁架為四椽栿對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頂三彩琉璃吻獸,并留有清咸豐九年(1859年)燒造題記。中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前檐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后檐四鋪作出單抄,補間斗栱為隱刻裝飾。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頂黃綠琉璃剪邊,方心點綴。后殿為明代建筑,面寬五間,進深五椽,單檐懸山頂。兩廂建筑構造簡單,均面寬三間……[詳細]
319、石末宣圣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末宣圣廟
  時代:元、清地址: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石末村石末宣圣廟位于高平市石末鄉(xiāng)石末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230平方米。據(jù)廟內碑文記載,創(chuàng)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中軸線上建有山門、正殿,兩側為妝樓、配殿、耳殿。正殿為元代遺構,余皆為清代建筑。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頂黃綠琉璃脊飾。殿內柱網(wǎng)減柱造,只在后檐用內柱,內柱間用大額枋及綽幕枋縱向聯(lián)構。柱頭鋪作為五鋪作雙昂重栱計心造。各間用補間斗栱一朵,明間一朵五鋪作雙杪重栱計心造,并出45°斜栱;次、稍間一致,五鋪作雙抄重栱計心造里轉出雙杪。補間斗栱里轉皆用挑斡和鞾楔。山門亦稱倒座戲臺,面闊五間,五間無廊,懸山頂。一層為進出廟宇的通道,二層為戲臺。東、西配殿,面闊七間,六架前檐廊,懸山頂。正殿東、西耳殿,面寬三間,五架無廊,硬山頂。山門……[詳細]
320、高平定林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平定林寺
  定林寺(第五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米山鎮(zhèn)北七佛山南麓原名永德寺,因寺側有定林泉,故名定林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寺內現(xiàn)存金大定二年(1162年)碑載,該寺至遲在后唐長興年間(930——933年)就已存在,又據(jù)寺內雷音殿脊剎題記“泰和四年十一月造”,金元兩代曾興工重建,以后明清屢有修葺,F(xiàn)存建筑除雷音殿為元代遺構外,其余大多為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長90米、東西寬87米,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中軸線從南至北依次有:觀音閣、雷音殿、止涓和門津二洞、七佛殿。兩側建有廊、廡、亭、閣和偏院。觀音閣面寬、進深各三間,為兩層重檐歇山頂,屋頂為筒板瓦覆蓋,脊、獸均為琉璃制品。前后出抱廈,平面近方形。雷音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平面略呈方形,屋頂為筒板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