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綿陽市旅游

綿陽市旅游景點介紹

西平古鎮(zhèn)
  一、基本情況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建設廳等聯(lián)合主辦,省名城古鎮(zhèn)文化旅游發(fā)展促進會等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四川名城古鎮(zhèn)文化旅游節(jié)”上,西平古鎮(zhèn)被評為“四川最美古鎮(zhèn)”,排名全省第二。西平鎮(zhèn)位于三臺縣、中江縣兩地交匯處,幅員面積77.31平方公里,轄7個黨總支,36個村,6個居委會,313個村民小組,總?cè)丝?7178人。二、交通情況過去就水陸交通便利,歷來是商貿(mào)云集之地,也是軍事要地。改革開放后的今天更是四通八達。120公里的水泥路直通省會城市成都,距三臺33公里,距新修的塘巴高速公路三臺古井口子10公里。三、歷史沿革及變遷西平鎮(zhèn)古名觀音場,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盤龍廟,以寺中觀音得名?滴跏辏1672年)興場,為星日鄉(xiāng)駐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建第四區(qū)。新中國……[詳細]
182、綿陽北川藥王谷 AAAA
綿陽北川藥王谷
  藥王谷位于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與江油市接壤的藥王山上,海拔1400~2000米,度假區(qū)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藥王谷緊靠九環(huán)東線(江油—平武),距李白故里江油市23公里,距綿陽市64公里,距成都市166公里。藥王谷所在區(qū)域盛產(chǎn)中藥材,山林遍生百年藥樹,相傳中華醫(yī)藥始祖岐伯和藥王孫思邈都曾長住此山采藥治病,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藥王菩薩的習俗,藥王谷因此得名。藥王谷盛產(chǎn)160多種中藥材,山上居民多年來長期以種植采挖中藥材為生,主產(chǎn)天麻、杜仲、厚樸、辛夷等,現(xiàn)成片藥林近萬畝,是全國辛夷花三大種植地之—。度假區(qū)內(nèi)有百年辛夷樹近1800余棵,樹干二人合抱,冠幅20~30米,每年四月漫山辛夷花開,顏色由白到紫,依山成勢,堪稱奇觀。用時參考:半天交通:藥王谷位于雪域高原凈土的東大門——北川境內(nèi)的藥王山上,緊靠……[詳細]
江油云巖寺
  云巖寺座落在江油市北25公里的竇圌山上。寺廟始建于唐乾符年間(公元874年——879年),興盛于宋代,明末毀于兵火,F(xiàn)存建筑除飛天藏外,全系清康熙至道光年間重建。云巖寺建筑坐北朝南,層層遞高。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文武殿、-殿、大雄殿、振經(jīng)樓五重主體建筑。兩側(cè)輔以配殿、經(jīng)堂、禪房、客廳等。寺外竇圌山頂峰還建有玉皇殿、東岳殿、竇真殿、魯班殿、飛仙亭等。占地26畝,建筑面積5051平方米。云巖寺大雄殿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重建。面闊14米,進深17米,歇山式頂,前后檐有斗拱,出三跳。底層櫨斗下承普柏坊。殿正面裝六合門,鏤空雕花。殿堂中塑釋迦牟尼像一尊,兩側(cè)為伽什、阿難二弟子,兩邊塑十八羅漢像。飛天藏殿為云巖寺西配殿。面闊17米,進深19.23米,通高16.91米。重檐歇山頂,兩層檐下施五鋪……[詳細]
184、白馬風情
白馬風情
  白馬人房屋依山而建,木樓彩繪,原以農(nóng)耕·畜牧為主,種植蕎麥·青稞·燕麥。白馬人崇拜自然,敬奉山神。他們擅自釀制匝酒,養(yǎng)蜂,婦女使用麻錘捻麻紡線,搟氈織布,織花腰帶。近幾年,白馬人大多從事旅游服務活動,在白馬鄉(xiāng)有30余戶旅游接待點,可容納1000人的民俗旅游服務。白馬人服飾奇特,色彩艷麗,以白·黑·花三種袍裙為主,配以各類發(fā)飾·耳飾·腰飾。白馬婦女胸前飾以白玉般的魚骨牌,腰圍幾匝金亮的古銅錢。男女頭帶盤形圓頂菏葉邊羊毛氈帽,上插山雞白羽毛。白馬人能歌善舞,著名的額酒歌·白羽毛飄起來,舞蹈有朝蓋舞·圓圓舞·貓貓舞。白馬人典型的傳統(tǒng)住房是“板屋土墻”,以原木成架,斧劈松木板蓋頂,干打土墻。一般分為三層,下層圈畜,中層住人,頂層儲物。(目前旅游接待為新房)寨子里的山坡上能看見這類建筑!疤w“是白……[詳細]
185、北川香江灣
北川香江灣
  香江灣距北川縣城35公里,距江油市20公里,景區(qū)占地面積7平方公里,該景區(qū)面臨20余萬畝的香水湖,背負巍峨群山。萬松坪高出水面50余米,寬展平整,遍布馬尾松,林相整潔,郁閉度高,林下無灌木,通行條件良好,是避暑,休閑療養(yǎng)的好地方![詳細]
186、禹穴溝
禹穴溝
  禹穴溝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鄉(xiāng)境內(nèi),是一條長數(shù)公里的峽谷,距北川縣城29公里,距綿陽90公里,景區(qū)面積10平方公里,是古代英雄大禹的出生地,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李白、顏真卿游禹穴的墨跡。景區(qū)內(nèi)有3.5公里長的峽谷,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景觀有洗兒池、刳兒坪、一線天等。溝口有大禹廟。每年農(nóng)歷6月初6大禹生日,周邊地區(qū)群眾有1萬人左右到大禹廟朝圣![詳細]
187、永平堡古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平堡古城
  四川省內(nèi)最大的保存完好發(fā)古戰(zhàn)場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綿陽市北川縣開坪鄉(xiāng)。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修建。堡分上、中、下三城,順山勢而建,地勢險要,截斷了古代西北羌、-南入川西壩子、東進成都平原的必經(jīng)之路,為兵家必爭之地。文物古跡眾多,現(xiàn)存指揮臺、營房、哨所等遺跡。保護范圍:以古城墻四方外側(cè)向外延伸50米。建設控制地帶:上城址:上至高城址山頂,下至小園河,左至以古城墻外側(cè)延伸100米,右至以古城墻外側(cè)延伸100米。中城址:上至銀鳳山,左至以古城墻外側(cè)延伸100米。下城址:下至銀鳳山,右至以古城墻外側(cè)延伸100米![詳細]
小寨子溝風景區(qū)
  小寨子溝風景區(qū)四川綿陽市北川縣青片羌族藏族鄉(xiāng)的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qū),面積450平方公里,是目前亞洲自然保護最好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世界同緯度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最完好的地區(qū)。這里地勢蜿蜒曲折,峽谷高差達3219米,溝內(nèi)生長著1600多種亞熱帶、濕帶、寒溫帶、亞寒帶植物,生活著200多種脊椎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綠尾虹雉等12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和珙桐、紅豆杉、連香樹等近百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被專家們譽為罕見的物種基因庫。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qū)分為小寨子溝、凌冰溝、磨子溝、瓦西溝、里里溝等幾條溝壑,每條溝的景色各不相同,風光各異。……[詳細]
189、紅軍碑林
  紅四方面軍為了打敗敵人的“川陜會剿”計劃,并向川西和甘南擴大革0據(jù)地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為接應中央紅軍北上,使兩支主力紅軍密切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接照黨中央和軍委電示,于1935年3月28日發(fā)起了強渡嘉陵江的攻勢,殲敵10000余人,攻占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廣大地區(qū)。4月11日(農(nóng)歷三月初九)平武縣城獲得解放。15日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繼后建起了平武、平南兩個縣蘇,一個區(qū)蘇,19個鄉(xiāng)蘇,97個村蘇維埃政府,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支援紅軍的宣傳工作。紅軍播下了革命火種,工農(nóng)群眾自覺起來參軍參戰(zhàn),隊伍不斷壯大。當年平武參加紅軍長征的共有1156人,其中:縣、鄉(xiāng)、村蘇委員以上的65人,游擊隊員242人,少先隊員99人,兒童團員63人,婦女隊員10人,直接參加的438人,參加支前長征運輸?shù)?39人。此外……[詳細]
蜀漢江油關
  蜀漢江油關位于今天平武縣南壩鎮(zhèn)的三國歷史遺跡江油關,原名江油戍,系劉備入川以后,為防備曹操勢力越摩天嶺南下,于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軍事要塞。蜀漢后主炎興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將軍鄧艾兵出陰平邪徑,奇襲江油戍,蜀漢守將馬邈不戰(zhàn)而降,魏軍長驅(qū)直入,攻陷成都,蜀漢滅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聞名。此后歷朝歷代,多在此設關戍守,或稱江油關,或稱涪水關,成為蜀北名關之一。同時,在南宋理宗寶祐六年(1258年)以前的1000多年間,這里長期都是縣、郡、州治地,稱為古龍州,是涪江上游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江油關遺址附近,有牛心山、鳳翅山、叮當泉、明月渡等主要景點,以及李白讀書臺、李龍遷祠、玉虛觀、馬邈妻李氏故里碑、吳道子繪真武祖師像碑、宋徽宗書御……[詳細]
雪寶頂自然保護區(qū)
  雪寶頂自然保護區(qū)建于1993年,總面積63615公頃,區(qū)內(nèi)全是原始林區(qū),無人居住。保護區(qū)處于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之一的中國西南山地地區(qū),大熊貓集中分布區(qū)岷山山系的腹心地帶,其大熊貓分布密度高,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完好。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保護對象大熊貓的分布密度高,數(shù)量多,大熊貓生境保存好,棲息地面積大。保護區(q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較少,同時,也是古北界、東洋界動物的交匯地帶。保護區(qū)北面有黃龍自然保護區(qū),西面有白羊自然保護區(qū),南面有片口自然保護區(qū),是連接岷山山系大熊貓走廊帶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保護區(qū)顯著的稀有性和典型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應于優(yōu)先保護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區(qū),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綜述”中列為“A”級,為具有全球意義的保護區(qū)。區(qū)內(nèi)雪……[詳細]
臥龍諸葛寨
  梓潼城西三十里有臥龍山,亦名葛山、亮山!遁浀丶o勝》載:“葛山,亦名亮山,昔諸葛北伐,嘗營此山,因名!薄妒裰忻麆儆洝范硪噍d:“梓潼西南二十里(應為三十里,引者注)葛山,又名臥龍,相傳武侯伐魏,駐兵于此。”歷代方志及有關史籍均有蜀漢丞相軍師諸葛亮北伐魏駐兵于此的記載。諸葛寨又名牛頭寨,山形橢圓,四面陡削,寨頂較平,周約三千多米,南端為葛山寺,原寺規(guī)模宏大,有三重十八殿,明末毀于兵火,清光緒年間重建,只有兩重五殿,比原有規(guī)模要小得多,寺背倚崖,崖上古柏蔥蔥,約五百余株。寺內(nèi)有一唐貞觀八年刻的《阿彌陀佛并五十二菩薩傳》石碑,有唐僖宗中和四年的造像碑記,梁大同年間碑及張獻忠“兵禍”碑記等,這些珍貴的文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93、瓦口關
瓦口關
  “瓦口關”位于五婦嶺,梓潼城北十里,古金牛道南端,關壁刀削,苔綠斑斑,藤蔓倒懸,古人據(jù)險為關。蜀道沿龍門山脈向南,穿巖過嶺,直轉(zhuǎn)陡下,過關,路漸緩。巖坡皆長柏樹,負勢競上,互比高下。林濤涌關,潼江如練。“瓦口關”扼控三巴,屏障西南,為兵家爭戰(zhàn)之地!度龂萘x》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一役便是在此。時魏將張合(加包耳旁)據(jù)守瓦口關,張飛從難民口中探得路徑,乃令魏延引兵叩關佯攻,自己卻率五百輕騎,從梓潼山小路攻其后背。先前曾揚言“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的名將張合(加包耳旁),到頭來卻落得個“棄馬上山,尋徑而逃,方得走脫,隨行只有十余人”的慘敗結(jié)局。張飛粗中有細,確非有勇無謀之輩,F(xiàn)關口有“趟腳石”,相傳張飛與魏軍交戰(zhàn),馬蹄蹬石為槽……瓦口關種種古跡,無不顯示了當年“金牛道,翠柏天,商旅兵……[詳細]
194、翠云廊公路
翠云廊公路
  翠云廊公路南起七曲山大廟,北止于劍閣縣,全長約50公里,公路兩旁生長著近8000余株古柏(含劍閣至閬中段的翠云廊),號稱“三百里長程十萬樹”。由近萬株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民間又叫“皇柏”,也稱為張飛柏,傳說是當年三國名將張飛駐守蜀國閬中時號召人民所植,據(jù)史料及民間傳說,古柏是歷代開成的群體,其栽植時間,上起秦漢,下至明朝中葉,歷時2000余年。隨著古蜀道的開拓和驛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長的樹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樹,逐漸形成數(shù)百里的林蔭大道?茖W家稱古柏為“森林化石”,文物專家則視為“蜀道靈魂”、“國之珍寶”,文人墨客比之為“綠色長城”。外國專家贊為“舉世無雙的奇觀”,“古代陸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歐洲羅馬大道優(yōu)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等等。……[詳細]
翠云廊公園
  翠云廊1992年被國家林業(yè)部批建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可與羅馬大道媲美的世界奇觀。被譽為“三百里程十萬樹”的天下奇觀。沿劍門關南行,可看到婉蜒于劍門崇山峻嶺之中的三百里古驛道,古驛道始于西周,青石鋪路,以古柏夾道,古柏參天,綠蔭蔽日,夏不知熱,冬不知寒。還有珍奇的松柏合一樹——松柏長青樹。翠云廊,她像一條莽莽蒼蒼的長龍,逶迤于崇山峻嶺之間。身臨其中,又如一條濃綠欲滴的翡翠畫廊,溢彩流輝將擁抱。古蜀道像裹著綠色的絨氈,大地因她而顯得格外秀美;山河因她顯得更加壯觀;游人因她而顯得更加精神。千百年來,翠云廊古柏累受天災-的襲擊,而今保存下來的只有廊道古柏7900多株。雖然比原規(guī)模小了許多,但氣勢如故,古貌猶存。加之有成林成片的中、幼柏樹群陪襯,使素有“柏木之鄉(xiāng)”美稱的劍閣山區(qū)倍添秀色。根據(jù)多方考證和大……[詳細]
七曲山風景區(qū)
  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是1994年10月經(jīng)國家林業(yè)部批準(林場批字[1994]150號)建立的。它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國家森林公園。林業(yè)科學家稱它為“森林化石”,旅游者稱它為“蜀道翡翠”,文人雅士稱它為“翠云明珠”。一、基本概況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梓潼縣七曲山上,距梓潼縣城最近端3公里,最遠端20公里,在梓潼縣城郊西北部,是川北劍門蜀道精品旅游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原國道108線貫穿園內(nèi),現(xiàn)國道108線復線在該園東側(cè)邊緣,并在公園南北兩端相接。公園距中國西部科學城綿陽57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177公里,北有劍門關之雄,西有竇團山之奇,東有嘉陵江之險,南有青城山之幽,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地理優(yōu)勢。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為2346公頃,其規(guī)劃面積包括七曲山風景區(qū)和長卿山風景區(qū)。整個公……[詳細]
197、送險亭
送險亭
  梓潼“東北界連龍劍,群峰蒼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綿,曲嶂逶迤于綠水。坡陀山勢漸就平衍,蜀道之險至此將盡!边@是前人對梓潼形勢的描述。梓潼縣北10里有個送險亭,她的建造和命名,頗有深刻意義,不同于一般風景設施。清朝咸豐年間梓潼知縣張香海在《重修送險亭碑記》中寫道:“送險亭……言蜀道之險,由此而盡,故以送名……棧道由陜西寶雞起,入益門山,陰陽明晦,云霧彌漫,諺二十四站,又云七十二道腳不干。自西安至成都,久之,逾劍門,斯路徑漸平,抵梓界,則頓失巖,心神敞豁!边^了送險亭,便進入成都平原的邊緣了。從成都北上,過了綿陽,到梓潼送險亭,“險戲方始”。因此,梓潼送險亭是南來北去險夷交替的臨界點。在這險夷交替的臨界點上修筑一個亭子,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清戶部侍郎何彤云說“昔者筑斯亭,當是慰征客”。這便是最初修……[詳細]
198、古蜀道
古蜀道
  古蜀道貫穿川陜之間。山巒起伏,急流縱橫,數(shù)百公里,處處險峻,自古號稱“難于上青天”。千百年來為進出川陜的唯一通道,其間有峭壁如削,詩意悠然的清風峽、明月峽;有山環(huán)路繞,曲折盤旋的七盤關;有古柏參天,蒼勁雄渾的翠云廊;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古來兵家征戰(zhàn)不休,號稱險絕天下的劍門關。古蜀道旅游區(qū)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山多谷深,行路艱難的自然風光,另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的三國文化,兩者的結(jié)合深深吸引著廣大國內(nèi)外游人遠道而來![詳細]
199、嫘祖宮
嫘祖宮
  嫘祖故里的主體景觀嫘祖宮、位于鹽亭高燈鎮(zhèn)街后燈桿山,距鹽亭縣城41公里。據(jù)傳嫘祖發(fā)明栽桑養(yǎng)蠶時,因在野外而常遭鼠害、便用松脂照明以避之。后在此山立桿數(shù)丈懸明燈于桿頂以驅(qū)鼠,并祈求平安,野蠶家養(yǎng)后漸成民俗。為把女祖恩德在山上建廟塑像,命名嫘祖宮。宏輝高華、堂煌典麗的嫘祖宮、造型壯觀的舞臺、整潔雅致的紀念館、會議室、辦公室、接待室、廚房等組成3000多平方米的廟建筑群。嫘祖宮所地高燈鎮(zhèn)有豐富多彩的嫘祖?zhèn)髡f故事、各具特色的嫘祖景觀多處。更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如:石斧、古桑化石、古桑殘、銅鏡、金蠶、古絲絹、古梭子、陶雞、陶虎、陶杯、陶房、開元通寶銅錢和祭文原件。嫘祖宮與高燈鎮(zhèn)場接連,嫘祖宮以富麗多彩、交通食宿方便和深沉的歷史文化、吸引著海內(nèi)外的游客。……[詳細]
蓮花湖景區(qū)
  蓮花湖因神奇的“蓮花石”綻放湖畔而得名。位于縣城北23公里的雙碑鄉(xiāng)兩岔灘處,控制流域面積162.6平方公里,總庫容3350平方米,該湖呈“V”字型,湖岸線60余公里,曲折而漫長。沿湖兩岸崇山峻嶺,岑岑疊疊,錯落有致。群山之間,蒼松翠柏綠沃千里;湖光之中亭臺孤島交相輝映。鷗鶴展翅,游魚成群,千帆競發(fā),碧波瀲滟,水天一色,依然入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