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安慶市旅游

安慶市旅游景點介紹

201、汪洋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汪洋遺址位于安徽省望江縣賽口鄉(xiāng)鎮(zhèn)汪洋村原糧站所在的山坡上。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8年秋發(fā)現(xiàn),1980、1981、1982年進行3次發(fā)掘,共揭露面積895平方米,清理灰坑、窯穴14個,墓室2座,出土器物150余件,主要是陶器、石器。其中生產(chǎn)工具有石斧、石錛、石族(族:石字旁+族)、石鏟、石鑿;-用具有鼎、豆、壺、罐,還有陶網(wǎng)、陶球紡輪等。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多。遺址堆積層約2~5米。保護范圍:以遺址正中為基點,東、南、西、北各10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50米![詳細]
余氏五世堂支祠
  余氏遷潛十六世祖文章,是原明朝駐云南宣慰司副使余彥鑒公的十世孫,余文章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建起了這座祠堂,五世堂支祠。因謫祖鑒公(六世)祠近在咫尺,并側面相對,五世堂家廟未冠“宗祠”、“支祠”頭銜,所以在門頭“余氏宗祠”。原大門前建有六尺高花墻遮之(解放后花墻拆除)。保護范圍:東至小河,南至民居,西至“官舒路”。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10米。……[詳細]
余蟹形老屋
  余蟹形老屋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余井鎮(zhèn)建軍村勝利組。該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東,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該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東,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余蟹形老屋門廳與中廳向左偏移,中廳至后廳呈一條中軸線。中廳、后廳兩側分別有洞門與兩廂連接,門廳與中廳以封火墻相連。前廳至后廳之間均設過廳天井?刻炀u砌精美的塞口墻(正面稱照壁),照壁墻體勒腳,水作墻面,鑲邊凸出。中廳寬大,面闊三間,進深八椽,前廊帶船篷軒,后檐廊采用勾連塔增加進深。廳內(nèi)五架梁抬梁與穿斗兩式合用,徹上明造。桁間牌科雕飾云紋,縱觀余蟹形老屋的柱梁作、磚細作制度,有著明顯的皖南建筑特征。余蟹形老屋扁廳木構架采用江南最常見的順栿串、順身串技法。這些串和闌額、由額、襻間、柱子等組成一個抵抗水平推力(風力、地震力等)的支撐體系,使木……[詳細]
204、南方村官閘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方村官閘安徽安慶市懷寧縣三橋鎮(zhèn)南方村橋西組南方村官閘呈東北-西南向,拱形閘,閘寬4米,長6.3米,閘上為一條南北向村路,東北、西南閘上各刻有橫式陽刻“官閘”二字,原為控制白洋湖水而建,后在解放后,修建新閘后而廢,閘高6米,閘兩邊全部用長方形青石和麻石堆砌而成,呈八字形,高約5米,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原有官閘公所和一休息亭,現(xiàn)已全部被毀。保護范圍:官閘東、南、西、北各2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75米![詳細]
花亭湖遺址群
  花亭湖遺址群位于安徽安慶市太湖縣寺前鎮(zhèn)塔鎮(zhèn)村和天華鎮(zhèn)橫路村、黃鎮(zhèn)村;ㄍず䴙橐蛔斯ず,屬長河中上游,湖底下曾經(jīng)是星羅棋布的湖泊,適宜人類-生存,湖區(qū)有新石器至商周時期古遺址54處,形成龐大的古遺址群,最具代表性的有柳河遺址、虎形坪遺址、姜家凸遺址、銅鼓凸1、2、3遺址。遺址文化層厚度一般為1.5—3米,遺址上部較為平整,文化內(nèi)涵豐富,器物標本種類齊全,品種繁多。如鼎足、鬲足、器耳、紡輪、器口沿、網(wǎng)墜、石球、石錛、石斧、石刀等,陶片紋飾主要有繩紋、附加堆紋、蘭紋及刻槽紋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ㄍずz址群,地域分布集中,文化延續(xù)性強,內(nèi)涵豐富,特征明顯,屬薛家崗文化類型,各遺址相隔距離約1.5至3公里,彼此相望,共同形成一個新石器至商周時代的龐大聚落遺址群,有極其重要的考古價值……[詳細]
206、鄧石如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如墓位于安慶懷寧縣五橫鄉(xiāng)虎山村梅沖。其地是自北面金山余脈而延伸形成的平崗,狀若大鳥展翅昂首伏地,故名烏鴉伏地。墓前是丘壑環(huán)繞的山?jīng)_,小溪河蜿蜒橫貫中間,梯田層迭’,流水潺潺。無高大的拜臺和華表。合葬有潘、沈二夫人。子傳密附葬在考妣之墓左。清代名人李兆洛撰有《完白山人暨潘、沈孺人墓志銘》,何紹基書冊,曾國藩篆蓋。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07、鐵硯山房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硯山房位于懷寧縣五橫鄉(xiāng)白麟坂上鄧家大屋西端。距離安慶城約25公里。清乾隆六十年(1795),鄧石如新建茅屋數(shù)間,并以兩湖總督畢沅所贈鐵硯而名新居,故得名‘‘鐵硯山房。故居主體建筑為穿斗式,磚木結構,共四進。第一進為門廳,三開間。鄧傳密題寫“鐵硯山房隸書門額,木刻門聯(lián)“綠蒲水暖魚兒戲,紅杏花明燕子歸。二、三進均為兩層樓閣,面闊五開間,進深兩間。第二進正廳名“守藝堂,三開間,兩側梢間為板隔住房。第三進名“燕譽居,明間作通道,兩側次間、梢間均系板隔住房。第四進倉房。主體建筑西側為齋館庭院,舊有“求聲館”、“挹翠樓”,齋館-為花園。整個建筑占地近1000平方米。1924年我國杰出核科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鄧石如第六世孫)就誕生在“守藝堂西側的住房里![詳細]
鳳義興商號樓
  鳳義興商號樓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辦事處建設居委會南大街38號。該樓坐西朝東,為清代自金陵遷居桐城的巨商鳳士標所建之商鋪和住宅,名曰“鳳義興”,曾為“桐城飯店”使用,現(xiàn)為鳳氏后人居住。前后共3進,均為2層。前進3開間,為商號鋪堂,鋪堂中有一方形小天井,雕花木窗,環(huán)天井設扶手欄桿。中進5開間,抬梁式木構架。后進5開間,與中進構成一長形天井,中有古井一口。木扶手長廊與木樓梯依舊。鳳義興商號樓較好地保存了清晚期徽派建筑的特色,結構精巧,樸素美觀,是桐城目前僅存的完整的商號樓。周邊古建筑較好,店鋪仍存,整條老街風格較好。保護范圍:東至南大街東側建筑外墻5米,西、南、北至商號樓圍墻外各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5米,南10米,西5米,北10米![詳細]
熊、范二烈士專祠
  熊、范二烈士專祠位于安慶市沿江東路,與迎江寺相鄰。該專祠原為慈云閣,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為英果敏公祠。民國元年,安徽省政府為祭典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傳甲,改為“熊范二烈士專祠”。該建筑造型古樸典雅,氣勢宏偉。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蘇甘泉(今揚州)人。江南炮兵學堂畢業(yè),先后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在哈爾濱謀刺載詢被捕遇害。1902年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后入南洋炮兵學堂,畢業(yè)后分配在新軍第九鎮(zhèn)任炮兵排長,后調(diào)任安徽新軍混成協(xié)馬營和炮兵隊官。曾參加安徽岳王會和江浙光復會等革命團體。1907年在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后,岳王會決定再次發(fā)動起義,他被推為起義總指揮,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軍和湖北新軍集結安徽太湖舉行秋操,適又逢光緒……[詳細]
同仁醫(yī)院舊址
  圣公會安慶“同仁醫(yī)院”舊址,又稱“圣詹姆士醫(yī)院”,坐落在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qū)雙井街150號海軍安慶醫(yī)院(原解放軍第116醫(yī)院)內(nèi),是海軍安慶醫(yī)院的前身,清朝建筑,創(chuàng)建于1901年,解放前是安徽省內(nèi)兩家較大、較完善的綜合醫(yī)院之一。據(jù)史料記載,圣公會安慶“同仁醫(yī)院”由美國基督教圣公會配合傳教修建的,1906年竣工。創(chuàng)始人為美國醫(yī)學博士亨利.泰勒(中文名:戴世璜先生),當時院長是戴世璜先生。該院建筑格局、技術和設備基本上是西式的,現(xiàn)存樓房八幢,是當?shù)乇4孑^好、風格獨特的近代西洋建筑群。同仁醫(yī)院舊址應包括病房大樓、院長別墅、高級護士學校樓等,共8處![詳細]
岳西孫氏宗祠
  孫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岳西縣姚河鄉(xiāng)梯嶺村杉宕村民組,距舒城縣、岳西縣交界的105國道僅5公里。這里崇山峻嶺、峰巒巍峨,,青山疊翠,蔭翳蔽日。依山而建的孫氏宗祠,氣勢恢宏,祠宇軒昂。據(jù)祠內(nèi)碑銘記載,該祠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開始興建,至十八年(1753)落成,歷時八年。祠宇座北朝南,建筑面積3220平方米,還不包含祠前的開闊祠埕和旗桿石柱基占地和門前池塘。祠堂東側建有一棟供族人子弟求學攻書的學堂曰“映雪齋”,取義唐代孫康家貧好學,無油點燈,映雪苦讀的故事而定名。西側建有庖廚餐廳供族人來祠慶典或祀祭膳食和住宿,兩者建筑面積1056平方米。祠屋本身三重五進,布局嚴謹,通體磚木結構,穿枋翹角,斗栱抬梁,青磚小瓦,歇山頂,馬頭墻面,皖西南建筑風格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門首鑲嵌著書有“孫氏宗祠”的巨型石……[詳細]
響腸方氏宗祠
  響腸方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響腸鎮(zhèn)響腸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南朝北,三進兩天井。一進祠門,面闊三間,大門位于明間進深二分之一處,形成前門廊后過廳格局。大門背面二層為戲臺,面向中廳,單檐歇山頂,臺口矮欄,三面敞開,左右看樓相接。二進中廳面闊三間,五架抬梁前軒后雙步結構。三進神堂面闊三間,左右?guī)扛饕婚g。左包屋已毀,右包屋尚存。方式宗祠附屬譜館一座,與主祠相對,且為同期建筑,兩進二層四合院。保護范圍:東至屋檐滴水外12米,南至后墻外8米土坎,西至惜字亭外5米國道邊,北至河邊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上街橋90米,南至保護范圍外人行道,西至惜字亭外5米,北同保護范圍![詳細]
請水寨暴動舊址群
  請水寨暴-動-舊址群誤工費位于安徽岳西縣響腸鎮(zhèn)請水寨村。1930年,在這里爆發(fā)了鄂豫皖四大暴-動-之一的請水寨暴-動-,誕生了潛山獨立師,并建立蘇維埃政權--潛山縣革命委員會,后潛山獨立師相繼改編為潛山工農(nóng)革命軍、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十四師、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央獨立第二師,轉戰(zhàn)于潛山、霍山等八縣之間,成為鄂豫皖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連成一片。當年的政治部、宣傳部、修械所、軍需處和稽查處等暴-動-舊址仍得以保存,大部分還是當?shù)卮迕竦木铀。?)政治部。保護范圍:本體外,東15米,南12米,西17米,北1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20米。(2)修械所。保護范圍:本體外,東、南20米,西、北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北15米,西25米。(3)宣傳部。保護……[詳細]
三槐村王氏宗祠
  三槐村王氏宗祠建于清嘉慶年間,建筑面積540平方米,整個建筑為一軸三進兩廂帶東西跨院布局。祠門面闊一間,進深一間,左右耳室各二間。二進中廳忠義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左右耳室各一間,左右?guī)扛饕婚g,五架抬梁,后廳神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左右耳室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一間,為七架梁前后挑檐式。整座建筑雕工細膩傳神。保護范圍:東48米至茶園小路,南50米至河壩,西31米至山崗旁水溝,北20米至后山。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10米,南20米,西25米,北20米![詳細]
碓臼灣老屋
  碓臼灣老屋始建于明代,坐東南朝西北,一進大門為為木門,門楣上為四個簡易門籫。二道門石框木門,板鑿石孔,橫木為栓,背面為照壁墻,四柱三門。二進中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五架梁,左右?guī)吭O繡樓,后進堂屋,面闊一間,左右耳室各一間,廂房各一間。老屋保存完好,梁架、枋柱、雕花、地面形制均保持明代風格,老屋的選址講究風水,布局合理,結構科學,采用內(nèi)精外素的手法。保護范圍:本體外,東、南、西、北各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20米![詳細]
抗日工作團駐地舊址——劉氏支祠集成堂
  抗日工作團駐地舊址——劉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岳西縣中關鄉(xiāng)沙村。劉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安徽岳西縣中關鄉(xiāng)秋千村楊口組。建于民國三年(1914年),坐西南朝東北,共房屋64間,占地1000平方米。平面布局為一軸三進兩廂四合院式,左右?guī)Э缭海▽崬榘荩,中、后廳七架抬梁,前軒后單步,單檐雙坡面、硬山頂,馬頭墻,小青瓦,清水墻,檐口粉白灰,飾人物花草圖案。為典型皖西南古建筑,其建筑風格和手法個性鮮明,環(huán)境優(yōu)美,疏朗有致,高大雄偉,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該祠建成初期只開展劉氏族務活動,1938年6月初,岳西縣委會派王榕率第31抗日工作團進駐,成立動委會、沙村特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此地也是紅色根據(jù)地。館內(nèi),布置有二十多間展室,分別掛上了人物圖像簡介、圖片、文史資料等,展柜內(nèi)擺放文物,設立抗日工作團史跡和沙村革命事跡兩部……[詳細]
  中共安徽地委舊址,位于安慶市龍門口街,市第一中學內(nèi),F(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系原孔廟建筑群中僅存的一座古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中共安徽地委成立于1926年5月,是當時全國直屬中央的八個區(qū)委,六個地委之一,先后有郭士杰,李竹聲,柯慶施主持地委工作。該址同時也為共青團安慶地方委員會的舊址。現(xiàn)辟為一中校史館。中共安徽地委是當時全國直屬中央領導的6個地委(另有8個區(qū)委)之一,在安徽革命斗爭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舊址原為清代孔廟建筑的一部分,面積410平方米,現(xiàn)部分作為安慶一中校史陳列室。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外,東9米,南5米,西4米,北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一中校園圍墻,南30米,西4米,北5米![詳細]
218、安慶譙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慶譙樓
  安慶譙樓有600多年的歷史,歷經(jīng)4次修葺。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安慶就建有譙樓,后在朱元璋與陳友諒兩軍交戰(zhàn)時被毀;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將其作為知府衙署的望樓;乾隆年間,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寧移至安慶,譙樓又進行大規(guī)模修葺擴建,此后一直作為司署之所。目前保存的雙檐樓閣譙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吳坤修牽頭修建的。到今年已經(jīng)歷139年的風雨。 譙樓當之無愧地成為安徽建省的標志性建筑.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外,東5米,南約28米至龍門口街,西5米,北2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建筑東側約16—45米,南側約237米(至玉琳路),西側約35米,北側50米為界。……[詳細]
219、趙文楷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文楷墓
  趙文楷墓位于安徽省太湖縣望天鄉(xiāng)華光村。該墓原為石灰桐油夯筑,圓形。高1.8米,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骸骨由雁平運回太湖,與妻妾合葬于景寧鄉(xiāng)人形山。建筑格局原為石灰桐油夯筑,圓形。高1.8米,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艮山坤向。有碑,高1.65米,上 書--“皇清誥封授中憲大夫顯考介山老大人之墓!蔽奈锉Wo1982年,縣人民政府定趙文楷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被收錄于《中國名勝詞典》。1984年,該墓由縣文物管理所修葺。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東、北、西三面至石砌擋土墻,南至最底一級石級臺階圍墻。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30米![詳細]
黃家堰遺址
  黃家堰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望江縣新橋鄉(xiāng)。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墓葬區(qū)和居住區(qū)。省考古所1997年發(fā)掘12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 50多座墓葬,皆為東北—西南向。還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遺物,陶器有鼎、豆、壺;石器有斧、鏟、錛、鑿;玉器有璜、玦、鐲等。尤其是玉器質(zhì)地精良、晶瑩剔透。從出土器物的造型、紋飾等風格看,該遺址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 5000年左右。保護范圍:基點至東南200米,至東北500米到碼頭河河壩,至西南270米到寨山西南角,至西北120米(基點坐標:N:30°017442,E:116°31368)。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5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