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棲霞區(qū)旅游

棲霞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61、南京桃花湖
南京桃花湖
  桃花澗自明代以來,逢春桃花爭妍,久負盛名。明代秣陵名士盛時泰在《棲霞山志》中述:“春暮夏初,則紅英綠蔭錯落左右,游人行其下,衣袂皆有季色”。 碧波紅雨、隱于深山,其是游覽觀光的絕妙之處。明末清初,秦淮名伎李香君也在此隱居,死后葬于桃花澗畔叢林。為紀念李香君,同時也為景區(qū)擴容,改善山林小氣候,棲霞山風景區(qū)花2年時間在桃花澗中游建成桃花湖景區(qū),它和李香君墓隔路相對,棧橋、古楓、桃林、亭榭、湖水、疊浪巖、天開巖、御花園環(huán)繞期間,游人至此,莫不豁然開朗,蕩氣回腸,同時油然而生思君懷古之情。地址:南京市棲霞區(qū)棲霞山風景區(qū)內(nèi)類型:湖泊游玩時間: 建議20-30分鐘電話: 025-85761831開放時間:8:00-18:00……[詳細]
南京陶行知紀念館
  南京北郊風景秀麗的勞山腳下,有一塊曾經(jīng)名聞中外的土地——曉莊。20世紀20年代末葉,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布衣下鄉(xiāng),在這里創(chuàng)辦了一所新型的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即曉莊師范。同時根據(jù)他創(chuàng)立的“生活教育”理論,進行大膽的教育革新,開始了一項為世人矚目的偉大的“曉莊試驗”。但僅僅維持了三年,曉莊師范就被國民黨當局無理封閉。陶行知魂牽曉莊,一直想把曉莊師范恢復起來,繼續(xù)曉莊的試驗,然而直到逝世終未如愿。人們把陶行知安葬在這里,讓他長眠在他心愛的曉莊土地上。1982年8月,陶行知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江蘇省和南京市政府撥款70余萬,在當年“犁宮”(原曉莊師范大禮堂)舊址上興建了陶行知紀念館新樓。造型仿照“犁宮”外形,大屋頂,飛檐厚脊,門樓為圓形塔項,正面一長排花格木窗,既古樸端莊,又新穎別……[詳細]
南京南煉公園
  南煉公園位于棲霞區(qū)南京煉油廠生活區(qū)內(nèi),占地面積4.5公頃,1986年5月建成,是南京煉油廠廠屬公園。公園全部園林建筑采用雕梁木石結(jié)構(gòu),耗資100余萬元,于1986年5月建成并正式向職工家屬及社會免費開放。建成后的公園依山傍水,占地面積3.7公頃,其中水面積0.65公頃,暫名愉園,1989年正式定名為南煉公園。1992年以后,又陸續(xù)投資100余萬元擴大公園范圍,充實公園設施,公園面積達到4.5公頃,功能亦逐步完善,成為3萬余名職工家屬娛樂、休閑的重要場所。南煉公園內(nèi)綠樹成蔭,群花爭艷,種植的花草樹木近30種1萬余株,有觀賞價值較高的花木垂絲海棠、白繡球、櫻花、杜鵑、月季、梅花、楊柳、金桂、銀杏、龍柏、碧桃等。春天池邊桃紅柳綠,海棠吐艷;夏季水中荷香沁人心脾;金秋崗丘桂香撲鼻;寒冬臘梅,傲霜斗雪……[詳細]
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qū)
  幕燕濱江風貌區(qū)位于南京長江大橋和二橋之間,主脈幕府山,依城面江,山體上下人文史跡眾多,林木資源豐富,石灰?guī)r溶洞地貌獨具特色,是反映南京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特色的濱江風貌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彰顯南京城市山水城林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特征的典型區(qū)域之一。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qū)地處北溫帶和亞熱帶之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C,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為800—1000毫升。風貌區(qū)內(nèi)植被茂盛,品種豐富。山林以人工林為主,天然次生林為輔。林木多為常綠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型。人工營造常綠針葉樹種有黑松、雪松、馬尾松等,落葉樹種有石榴、柿樹、毛竹等。天然次生林樹種有青檀、黃連木、刺槐、銀杏樹、樸樹、梨樹等。林下灌木有野薔薇、麻葉繡球、竹葉椒、牡荊、石楠等。地被有書帶草、紫花地丁、車前草、野決明等。藤本有薜荔、![詳細]
南京長江觀音景區(qū)
  長江觀音景區(qū)位于南京市幕燕濱江風貌區(qū)內(nèi),燕子磯公園以西,緊鄰長江,東西方向呈線形布局。觀音閣位于南京著名景點燕子磯公園西南不遠處的幕府山上,如今已與頭臺洞、二臺洞和三臺洞合稱長江觀音景區(qū),景區(qū)全長1.5公里,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我國長江沿線第一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的景區(qū)。景區(qū)地處林木蔥郁的幕府山和白浪滾滾的長江之間的狹長地塊上,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一派生機。觀音閣和“三洞”,在古代歷史上,就是很有名的景點,而這一帶的觀音文化,自古就很盛行。長江觀音景區(qū)沿途劃分為:觀音閣、百子林、石經(jīng)苑、頭臺洞、二臺洞、情緣廣場、三臺洞、梵音苑等八大分景區(qū),供有圣像觀音、送子觀音、千手觀音、施藥觀音、龍頭觀音、臥蓮觀音、水月觀音、眾寶觀音等眾多不同主題的觀音塑像,并穿插布置了眾多雕塑小品、摩崖石刻及佛教主……[詳細]
八卦洲假日山莊
  八卦洲假日山莊八卦洲位于南京長江大橋下游4公里的江中,面積56平方公里,比南京主城城墻內(nèi)的面積還大。這里植被茂密,環(huán)境幽雅,洲內(nèi)水系縱橫、田野阡陌、雞犬相聞,以一、三產(chǎn)業(yè)為主,是南京近郊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目前,棲霞區(qū)和八卦洲投入5000多萬元建成貫穿全洲的道路網(wǎng)絡,八卦文化園、八卦洲假日山莊、南京市中小學農(nóng)業(yè)科普基地、農(nóng)趣館、水上娛樂城等一批旅游項目已經(jīng)建成,吸引了大批城里人,或結(jié)伴同行,或舉家前來,江灘漫步,河畔泛舟,柳林燒烤,近年先后舉辦了沙灘節(jié)、風箏節(jié)、帳篷節(jié)等濱江一日游活動。八卦洲的旅游規(guī)劃,由中科院院士、南大教授王穎領(lǐng)銜,國際旅游協(xié)會前主席、加拿大人JEOFFWALL為顧問。規(guī)劃利用八卦洲獨特自然地貌,突出了八卦洲“綠、水、野”三大特色,全洲分為生態(tài)旅游農(nóng)業(yè)區(qū)、洲頭大江風光游……[詳細]
67、龍池
龍池
  龍池龍池位于六合新城區(qū)內(nèi),水面約500畝,池水至清,舊志稱其“深邃莫測,相傳有神龍居之”!褒埑嘏e網(wǎng)”是著名的“六峰八景”之一。舊時池畔有兩島,池東有兩口水池,謂之龍眼,清代于此建“清風亭”三楹,文人墨客常吟詠其間。池內(nèi)盛產(chǎn)鯽魚,“清燉芙蓉鯽魚”是六合獨具特色的宴客佳肴。池畔楊柳依依,清風習習,是難得的休閑佳地! 褒埑嘏e網(wǎng)”是著名的“六峰八景”之一。舊時池畔有兩島,“彎島如人出臂拳”,池東有兩口小池,謂之龍眼。池東岸建有龍王廟,為歷代縣官祭祀求雨之所。清代于此建“清風亭”三楹,“繞以迥廊”,文人墨客常吟詠其間。池內(nèi)盛產(chǎn)鯽魚,“清燉芙蓉鯽魚”是六合獨具特色的宴客佳肴。杉木蔥蔥,魚池方方,池水清清,漁船點點,岸柳依依,是理想的旅游佳地![詳細]
68、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棲霞境內(nèi)的南朝陵墓石刻是全國區(qū)縣級南朝陵墓石刻保存最多的一地。這些石刻的留存為研究當時的喪葬制度,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資料。區(qū)境南朝陵墓石刻,大都雕刻精美、形象生動,是中外聞名的珍貴藝術(shù)品,其中蕭景墓神道東辟邪石刻造型最為優(yōu)美,其造型被市政府市徽圖案采用,其神道柱是南朝陵墓神道柱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尊。蕭秀墓神道石刻三種八件為王侯墓前石刻保存最多的,而蕭忄詹墓神碑道文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可識,是南京地區(qū)南朝墓文字保存最多的一通墓碑,無論在史論或書法方面均占重要地位。棲霞六朝墓志的出土除其有反映我國文字書法的發(fā)展演變外,還補充了文獻史料中具體地理位置和地望關(guān)系,可知蕭融夫婦墓、明曇忄喜墓所在地的張家?guī)旄浇,南朝時是臨沂縣僑縣所屬,蕭敷夫婦墓墓志的出土,解開了過去一直存在的長干里黃鵠山之迷……[詳細]
乾隆行宮遺址
  棲霞山乾隆行宮座落于南京棲霞山,于1751年開始動工建設,歷時6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時所建行宮中最大的一座。該皇家建筑在咸豐年間毀于一場戰(zhàn)火,現(xiàn)僅存遺址。2011年,棲霞乾隆行宮遺址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棲霞山乾隆行宮于1751年開始動工建設,由當時的兩江總督尹繼善負責修建,歷時6年,于乾隆十七年(1757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時所建行宮中最大的一座。但是這座皇家建筑,毀于咸豐年間的一場戰(zhàn)火中,F(xiàn)僅存遺址,只能看到行宮中的一些諸如青磚、柱礎(chǔ)等建筑構(gòu)件。據(jù)《南巡盛典》記載,清乾隆皇帝對棲霞山鐘愛有加。他六次南巡,五次駐蹕乾隆行宮,前后共四十五天……[詳細]
仙鶴觀六朝墓地
  時代:三國、晉、南北仙鶴觀六朝墓地位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東郊仙鶴門外仙鶴山東峰之下(峰巔舊有仙鶴觀),今棲霞區(qū)仙林大學城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校區(qū)竹園餐廳西側(cè),為東晉時名臣高嵩家族墓,墓共三座,均為磚室墓,由封門墻、甬道和墓室等組成,頂部分“凸”字形穹窿頂和“凸”字形券頂兩種,其中編號M2的一座墓主為高嵩及夫人謝氏,分別葬于泰和元年(366)和永和十二年(356)。該墓由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主持發(fā)掘于1998年6~8月、9~12月,出土文物以玉器和金銀器為主,為截止2013年中國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墓葬形制最完整,出土玉器、金銀器最多的東晉貴族墓葬,并入選1998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fā)現(xiàn)。2013年5月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北家邊陵墓石刻
  北家邊失考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棲霞區(qū)堯化街道北家邊的田地中。1978年發(fā)現(xiàn),同年發(fā)掘出土石刻有柱礎(chǔ)2、神道柱2、覆蓋1,小石獸1。兩柱礎(chǔ)相距6.5米。東柱柱礎(chǔ)完好,石座上刻雙螭。西柱殘存柱蓋、柱身、柱礎(chǔ),柱身刻瓦楞紋24道,柱額上刻“梁故侍中中撫”等文字尚可辨,柱礎(chǔ)原裂為二,挖出后修復。擬原地重新豎立,因腐蝕嚴重,被重新埋入地下。1979年,于距石刻1公里周家山老米蕩,發(fā)掘一座墓葬,墓為單室磚砌券頂,墓向176度,隨葬品已遭受破壞。出土文物有石質(zhì)墓志、陶器、青瓷器、銅器等56件。墓志有4塊,僅一塊尚能辨識120余字,其余三塊志文已剝蝕難辨。有專家認為該墓可能是蕭偉墓。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及有關(guān)史料的記載,此石刻可能為梁代蕭偉或蕭勵之墓前石刻,也有學者根據(jù)墓內(nèi)骨骼鑒定,認為該墓非蕭偉墓。棲霞區(qū)在北家邊失考……[詳細]
徐家村陵墓石刻
  徐家村陵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棲霞區(qū)燕子磯鎮(zhèn)附近徐家村(現(xiàn)為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廠廠區(qū)內(nèi))。墓主失考,僅存神道石柱一,柱頭圓蓋和小辟邪已失,柱身飾24道瓜棱紋,上端有一寬1.10、高0.80米之長方形柱額,刻文剝落無存,柱額下飾有一圈繩辮紋和一圈交龍紋,柱座上圓下方,上為雙螭,下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紋飾已蕩然無存,從石刻形制分析,應為南朝陵墓石刻。金陵石公司化工一廠因擴建廠房出資,市文管會于1978年4月將該石刻提升至地表之上。……[詳細]
陶行知墓
  陶行知墓在南京中央門外曉莊勞山。陶行知,原名文濬,安徽歙縣人,著名教育家,南京曉莊師范創(chuàng)辦人。1946年7月25日患腦溢血在上海逝世,家人遵其遺囑,歸葬南京曉莊。墓丘直徑約8米,高2.8米,墓前臺階7級。墓道立有墓碑和牌坊等。墓碑碑額刻云紋,高0.6米,寬1.56米,厚0.28米;碑身高2.28米,寬1.5米,厚0.24米。正面刻沈鈞儒題“陶行知先生之墓”,下署“中國五十三人民團體公葬”。碑座高0.21米,寬2.35米,厚1米。碑坊立于1946年12月,高約5米,間距4米,橫額上刻陶行知書“愛滿天下”,坊柱上刻郭沫若題陶行知遺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夥藕螅撃菇(jīng)多次整修綠化![詳細]
75、王德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德墓
  王德墓,在南京中央門外燕子磯下廟。王德,字子華,南宋通遠軍熟羊砦人。早年入伍,在抗金戰(zhàn)爭中,威武驍勇,屢戰(zhàn)屢勝。因其戰(zhàn)功顯赫,多次遷升,后任清遠軍節(jié)度使、建康府駐扎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浙東福建總管、荊南副都統(tǒng)制等職。紹興二十五年(1155)卒于建康(今南京)。王德墓現(xiàn)存石碑一,碑額高0.92米、寬1.26米、厚O.33米、浮雕盤龍,下襯云紋,楷書“宋故贈檢校少保王公神道碑”。碑身高2.14米、寬1.23米、厚0.28米,碑文楷書,55行,滿行98字,大部可辨識,主要記載了王德的生平事跡,為知韶州軍州事傅靂撰,立碑年代已辨認不清。龜趺地上部分高0.58米、殘長1.95米、寬1.27米,大部殘缺。石虎一個,作蹲立狀,高1.2米,座寬0.5米,長O.66米,前兩腿均斷缺。石羊一個,作跪臥狀,高l米,座……[詳細]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南朝(566年)南京市甘家巷獅子沖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東北郊甘家巷東南獅子沖! £惿`(522—566),字子華,陳武帝陳霸先之侄,永定三年(559)六月繼武帝位,稱文帝,在位七年,于天康元年(566)夏四月崩,六月葬此。謚“文皇帝”,廟號“世祖”! ×昴舷蚱珫|30,已平。陵前僅存天祿、麒麟各1,東西相對,相距24.45米,距陵200米! |為天祿,長2.60米、高2.75米,雄獸,雙角,頸及腰部斷裂。西為麒麟,長3.10米、胸寬1.45米、高2.85米,雄獸,獨角雙翼,較完整! 色F眥目張口,舌尖上翹,狀極獠戾,振爪欲攫。頦須下垂,耳如……[詳細]
梁新渝寬侯蕭暎墓石刻
  梁新渝寬侯蕭暎墓,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北董家邊,距蕭秀墓約1公里。蕭暎,字文明,梁武帝蕭衍之侄,始興王蕭憺之子。普通二年(521)封廣信侯,改封新渝縣侯,大同十年(544)冬死于廣州刺史任上。謚曰“寬”。蕭暎墓前現(xiàn)存石柱一,石柱的部分柱身及柱礎(chǔ)埋在土中。地上部分柱身高2.1米,柱圍1.82米。柱額南向偏東20度,柱額文字因剝蝕過甚,文字部分可識,為“梁故侍中仁威將軍新渝寬侯□□之神道”,柱身刻瓜棱紋二十四道,西側(cè)殘缺嚴重,圓蓋及頂上小石獸均無存。從字行的排列來看,此柱當為西柱。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梁新渝寬侯蕭暎墓石刻南朝(544年)南京棲霞山西董家邊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石刻
  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在南京東北郊仙鶴門外張庫村。蕭宏,字宣達,梁文帝蕭順之第六子。天監(jiān)元年(502),封臨川郡王。普通七年(526)死,時年54歲,謚曰“靖惠”。蕭宏墓前現(xiàn)存石辟邪二、石柱二、石碑一、龜趺二。東辟邪原倒埋溝中,底座破缺,臀部殘。1956年修復扶正。西辟邪殘毀太甚,倒埋土中。修復后的東辟邪長3.2米,前寬1.48米,后寬l.38米,高3.15米(連座)。石辟邪張口垂舌,昂首挺胸,翼刻鱗紋,勢欲飛躍,充滿活力。在南朝陵墓石獸中,蕭宏墓石辟邪造型簡煉,別具神姿。西石柱立在田埂間,高4.96米,柱圓3.2米?潭说拦侠饧y,額北向,題“梁故假黃鉞侍中大將軍揚州牧臨川靖惠王之神道”。字豎行,順讀。柱頂蓋,小石獸已無。東石柱斷為數(shù)塊倒于地,蓋在柱側(cè),上雕有蓮花圖案,柱礎(chǔ)上圓下方,中斷為……[詳細]
梁吳平忠侯蕭景墓石刻
  梁吳平忠侯蕭景墓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梁吳平忠侯蕭景墓石刻南朝(523年)南京堯化門太平村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東北郊十月鄉(xiāng)十月村(原太平村)! ×簠瞧街液钍捑埃477—523),字子昭,系梁文帝蕭順之從父弟。天監(jiān)元年(502)封吳平縣侯,十七年(518)以安右將軍監(jiān)揚州,十九年為安西將軍、郢州刺史。普通四年(523)卒于任,詔贈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忠”! ∈捑澳鼓舷,墓前現(xiàn)存石辟邪1,石柱1! ∈傩霸卸,西辟邪僅剩殘體,原埋塘旁路埂下土中(塘已填為平地),1956年曾掘出,已風化不能修復,仍埋入原處,F(xiàn)存的東辟邪長3.80米、寬1.55米、高3.80米,雄獸,頭微南轉(zhuǎn),向西而立……[詳細]
梁鄱陽忠烈王蕭恢墓石刻
  鄱陽忠烈王蕭恢墓,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西,位于蕭憺墓東60米。蕭恢字弘達,梁文帝蕭順之第九子。天監(jiān)元年(502),封鄱陽王,普通五年(524),進號驃騎,七年死于荊州任上,時年51歲,贈侍中、司徒,謚曰“忠烈”。蕭恢墓前現(xiàn)存石辟邪二,東西相向,相距20米。1955年整修。東辟邪長3.2米,寬1.75米,高2.81米。從頭部至尾部裂為二,裂縫O.14米,在整修時用水泥接補破裂處,并加以鐵箍保護,于腹下置橫檔支撐。西辟邪長3.45米,寬1.2米,高2.87米,頭部殘缺,因長期風化,軀體裂紋斑駁,原來腹以下部分埋土中,修整時已從土中清出。兩辟邪無角,雙翼,頸粗短,張口垂舌,額須披拂,背及胸均雕有凹溝,顯得線條雄渾柔美。蕭恢墓原有墓碑。據(jù)《寶刻叢編》卷二十五收錄宋王厚之《復齋碑錄》,載有“梁故侍中司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