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蘭州市旅游

蘭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神駝踏浪
  神駝踏浪黃河之水天上來,滔滔奔流瀉千里,穿過無數崇趾峻嶺,留下了許多令人神往的險隘名勝,也不知有多少神奇動人的傳說流傳在大河兩畔。這靜立什川河心的雙峰石駝,就帶給人們一個遙遠而神奇動人的故事。相傳,建筑神匠魯班揮神鞭駕神駝順黃河而下。這一日來到什川地界,發(fā)現此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但這里南北兩峽口陡峭險峻,人們出行乘羊皮筏子擺渡,既危險又不方便。魯班見狀,遂生架橋之念,以解民眾渡河之難。經勘察地形,橋址選在小峽黃河出口處。這里河道狹窄,兩岸石崖壁立,是理想架橋之地。魯班架橋全用石料,他神鞭一揚,將漫趾青石趕至河邊,然后用削石如泥的手掌將塊塊巨石加工成楔形,堆積河邊,并駕神駝到河對岸崖壁上用掌劈出楔形石槽。魯班架橋從不讓人看見,夜間趕石,清晨削石,白天休息,就連每日送飯的夫人也不讓見。他讓夫人……[詳細]
122、壽龜望月
  壽龜望月在什川境內,黃河岸邊,有一塊奇石,形似一只龜,看上去栩栩如生,在當地被稱作“神龜”。龜又含長壽之意,故而又寓意叫它“壽龜”。神龜晦守崖下,曰夜守望著黃河,守望著什川這塊富甲之地。相傳,神龜從水源枯竭的遠古高原向黃河爬來,日復一曰,年復一年,當爬到黃河水邊,已是精疲力竭,饑渴一齊向它襲來,只想飽飲。恰在此時,因在瑤池觸犯天條而被西天工母打入凡界的河神金蛙一頭扎進黃河,貪婪地吞吸,河水驟然下降,眼看著河水漸漸地離它而去,而神龜再也無力前行,只好蹲臥在岸邊,仰首嘆望。時間久了,神龜干渴而故,變成了石龜。據當地人說:在夜深入靜之時,還能聽見這神龜的鳴叫聲呢。其實,細細想來,這叫聲該是靜夜黃河濤聲所致吧。而今,黃河濤聲依舊,石龜神韻猶存。閱歷豐富的長壽老人還說:“一年來看一次神龜,還添壽增福呢……[詳細]
123、雄獅臥谷
雄獅臥谷
  雄獅臥谷走近什川河口洄水灣,遠遠望去,距黃河百米開外的懸崖上,一塊奇石形似雄獅,蹲踞河邊。那惟妙惟肖,逼真?zhèn)魃竦男蜗,絕不是古埃及人工鑿出的神像翻版,而是天斧神工雕琢的自然奇觀。這尊石獅,人面獅身,既有百獸之王的勇猛,又有人性顯現的靈犀,好似河神巍然屹立,鎮(zhèn)守腳下桀驁不馴的黃河,呵護兩岸生生衍息的黎民,使黃河不再發(fā)怒,佑百姓富甲一方。相傳,遠古時代,百獸之王雄獅游歷天下。一日,來到什川境內,被此地的秀美風光、淳樸民風吸引,久久不愿離去。恰逢此時,黃河水龍作患,良田淹沒,農舍傾覆,百姓哀怨之聲沖天。雄獅不忍黎民受難,于是號令百獸共抗水龍。經過七天七夜的博頭終將水龍制服。百姓感念其恩,長跪祈求雄獅守護家園。雄獅被黎民的真情所動,也不愿看到此地再遭水難,就蹲踞此地看守黃河。久而久之,變成了一尊石獅……[詳細]
五百年古槐
  五百年古槐什川鎮(zhèn)北莊村什字街西面的街道邊,有一見證什川歷史的活豐碑——五百年古槐。古槐雖歷經五百年的滄桑,至今仍莖體蒼郁,枝桿交柯,葉茂如鱗,樹冠覆地達數十米,樹圍5.2米,高約15米。1987年5月列為縣級古樹名木進行保護。據《金城魏氏家譜》的《槐樹記》載:此愧系自登公之妻敬太君[生于農歷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十八日,卒于萬歷十四年(1586年)十月初八日]從娘家敬家坪(今榆中北部)將樹苗入筐帶回什川,植于門前,念魏氏發(fā)源地山西鉅鹿郡高橋莊大槐樹固傳有愧,取先人栽樹、后人乘涼之意,寄思鄉(xiāng)念情之懷。后二房季宗祠建于其下,寓意有取于槐,受蔭于槐樹也。此愧至今約已生存了466年。正如《槐樹記》所述,“樹大有十圍,高于數仞,遠而望之扶陳輪困,近而就之蔭森,枯桿撐天,饒有古趣,濃云匝地,全無俗塵……[詳細]
大峽濕地風光
  濕地風光如果說峽谷里滿目的花崗巖石代表著黃河險峻硬朗的一面的話,那么河岸邊那些連綿的濕地便是黃河秀美綺麗的象征。近年來,隨著大峽庫區(qū)蓄水,漲漲落落的河水將一層層的淤泥沉淀在了原來布滿回卵石的黃河灘上,原本高出平常黃河水面的沙灘都變成了一片片的濕地,灘涂之上不知何時就長出了茂盛的草叢,一片片的蒲草和蘆葦連綿數十畝,蔚為壯觀。在較為寬闊的大峽峽口一帶,兩大片長滿葦草的黃河濕地,遠遠望去,那一抹綠色鑲嵌在如鏡的水邊上,為單調的黃河添上了一份嫵媚。大峽濕地完全由細細的沙工構成,脫了鞋子走上去,腳下的濕地松軟而又舒服,輕風吹來,起伏的波浪在濕地邊緣刻出一道長長的岸線;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動,白色的水鳥拍著翅膀在水面上游弋,給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感覺。沙灘上長滿了大片大片的柳樹,成群的野……[詳細]
126、長堤夕韻
  長堤夕韻黃河從什川上游的小峽奔騰而下,直瀉什川這塊盆地,歷史上每逢洪水浸漲時,金盆王地的什川便泛濫成災。當地人民在樂山腳下,或居長坡、靠坡,或居龍山、山腰。就傍山而棲的河西居民也是長年淋泥,故此稱作泥灣。幾百年來,什川人民為了建設美好家園,產植園林,治理河道,沿河壓堤.歷盡了千辛萬苦。而今,農民用汗水筑就了長堤,宛如一條玉帶纏繞著萬畝梨園,成為什川腹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當您置身于大堤時,看黃河已是溫情脈脈靜無聲,惠及梨園正有時。這漫漫長堤,已成為游人憑吊黃河,閱盡梨花,盡享流水人家之樂的佳境;也是情人依依,伴侶羈羈,品評人生世事之情的長廊。站在堤邊,任山頭的一縷斜陽緩緩地灑向漫漫長堤。眼前金光浮動的水面上,羊皮筏子安逸輕閑地徜徉,河邊濕地的蘆葦,在河風輕拂中舒展著自己搖曳的身姿,精靈的水鳥自由……[詳細]
127、鳥瞰太極
  鳥瞰太極什川是蘭州黃河風情線的延伸地帶,這里峭山四起,河水環(huán)抱,聚氣藏風;站在小坪山上,鳥瞰地貌,酷似太極圖,神奇而又壯美。環(huán)視群山,千姿百態(tài)。東有老龍山,若蒼龍回首顧尾;西有大山凹,似唾佛高枕蓮臺;南有大奔頭,如彌勒朗朗誦經;北有白疙瘩,乃劉伯溫趕龍點脈遺跡。俯瞰什川,黃河如王帶纏身,左岸神龜出水呈樣,右岸河堤風韻顯瑞,黃河入口兀峰林立、峭壁參差,魯班搭橋有遺篇;出口河心神駝踏浪,峽口雄獅鎮(zhèn)守,神奇壯觀。河面水域平緩寬闊,一座古老的吊橋和一座新建的拱橋相互輝映,凌空飛架于黃河兩岸。川平地坦,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川內有萬畝梨園,植于大清乾隆年間,歷經三百多年雪雨風霜,仍顯郁郁蒼翠。五百畝魚池,碧波蕩漾,鴨嬉水面,鳥鳴柳枝,魚躍池塘,垂釣之人絡繹不絕。萬樹叢中,農舍隱隱,白天農夫精心耕作,夜晚……[詳細]
128、桃李爭妍
  桃李爭妍什川素有“瓜果之鄉(xiāng)”美譽,其中猶以桃梨為著。一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花”更是形象描繪出了當地桃梨爭妍的奇景。據有關資料記載,什川果樹栽培可以遠溯到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左右水車引進時。三百多年來,在梨園果農的辛勤勞作和細心呵護下,梨樹年輪逐年增加,梨園面積不斷擴大,F存的什川梨園,地有萬畝之多,樹齡多在300歲以上。百年古樹,或腰肢亂擰,或虬枝參差,或覆蓋八方,或筆直參天,形態(tài)各異,蔭郁蒼翠,步入其中,頓有神游物外之感。近年來,園農發(fā)揮聰明才智,又在梨園中間種植了桃樹。園技能手象母親般撫育著幼小的桃樹,年長的梨樹象兄長般呵護著身下頑皮的桃樹。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桃樹已經長大,并已開花結果,開始不甘依偎在老梨樹的懷抱里,開始想擁有更廣闊的天地。每逢花汛,走進園林,……[詳細]
129、石洞寺 AAA
石洞寺
  石洞寺景區(qū)主要包括一個主體和四大功能園區(qū)。一個主體即石洞寺,四大功能園主要包括休閑度假園區(qū)、民俗文化園區(qū)、商住園區(qū)、東山綠化園區(qū)。石洞寺位于皋蘭縣城東南部約一公里處,蘭白高速公路縣城連接道口處,東倚群山,西臨溪水,北連縣城,南接白蘭高速公路,距蘭州市不足40公里。石洞寺始建于元代,舊時稱“石空虎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為佛廟寺觀,起背掘閣,雕梁畫柱,扉檐彩壁,建筑甚是宏偉,時稱“石空寺”,又曰“石公寺”,民國二十八年改名為“石洞寺”至今。依東山腰間一天然石洞建寺兩座,分為上寺、下寺,兩寺相距約500米,遙相呼應,甚是壯觀。主建筑有山門、千手佛殿、地藏殿、文昌宮等。1994年4月15日,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甘肅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詳細]
130、天斧砂宮
天斧砂宮
  天斧砂宮在甘肅蘭州有一處獨特的自然景觀—“天斧砂宮”。這是一處距今2500萬年,經過長期的風化水蝕而形成的紅色砂巖,是一組類丹霞地貌奇觀,如神刀鬼斧鑿成的砂宮宮殿!疤旄皩m”這一神奇而又美麗的砂巖建筑群位于皋蘭縣中心鄉(xiāng)朱家井村。“天斧砂宮”總面積3平方公里,宛如結構嚴謹、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的建筑群。造型各異的塔體、樓閣雄偉莊嚴,欏角分明,形態(tài)各異的走獸栩栩如生,躍躍欲飛!疤旄皩m”按地理位置和建筑色調可分為兩大部分,即宮庭建筑和御園建筑。整個宮庭建筑群有三個特色——攀天柱、飛燕塔之險;三色塔,迎賓廳之美;女王宮、落仙塔、聚寶殿、連環(huán)倒流洞之奇。三組奇特的建筑群,構成了連環(huán)營寨!疤旄皩m”建筑群內有體形高大的落仙塔、飛燕塔、三色塔和一個個站立猶如出征壯士的山頭;有風景優(yōu)美的龍鳳……[詳細]
131、上堡子城
上堡子城
  上堡子城上堡子城位于夏官營鎮(zhèn)上堡子村西100米處。北臨苑川河,隴海鐵路從北部穿過,城址呈正方形,邊長300米,四面城墻保存較好,墻垣高4至8米,頂厚2至4米,夯層0.08至0.16米。西、南兩側正中各有馬面一座。城址北面臨河,其余三面外有壕溝,寬10米,深6至10米。在城墻及附近曾采集到大量宋代瓷片![詳細]
132、青城古鎮(zhèn) AAAA
青城古鎮(zhèn)
  青城古鎮(zhèn)被譽為“風雅之地”的青城古鎮(zhèn),位于榆中縣北部的崇蘭山下,距蘭州110公里、白銀30公里、榆中縣城54.2公里?偯娣e138.04平方公里,轄14村、7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2萬,耕地1.44萬畝。這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狹長地帶,黃河流經北部,屬典型的黃河谷地。氣候溫和,水源豐富。適宜種植瓜果蔬菜,尤其以盛產綠煙聞名。自古以來,經濟發(fā)達,借助黃河水運,成為蘭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尤其令人稱道的是,這里由于古老悠長的歷史而積淀的豐厚傳統(tǒng)文化,使青城鎮(zhèn)成為黃河上游獨具特色的一塊風水寶地。古老的歷史根據《甘肅通志》《蘭州府志》《皋蘭縣志》《榆中縣志》《金縣志》記載:青城為宋代大將狄青擢秦州刺史巡邊時所筑!端问贰さ仪鄠鳌芬灿涊d:“寶元間,元吳反,青為延州指使……[詳細]
甘草店鎮(zhèn)
  甘草店鎮(zhèn)甘草店鎮(zhèn)位于榆中縣東南部,地處苑川河中游,距縣城25公里。北靠韋營鄉(xiāng),南連高崖鎮(zhèn),西依清水驛鄉(xiāng),東鄰定西市安定區(qū)。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15.6公里,總面積121.48平方公里。全鎮(zhèn)轄13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甘草店鎮(zhèn)在歷史上是甘肅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是連接甘、陜、川、青的“旱碼頭”,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據史料記載,甘草店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時為羌、戎駐地。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屬榆中。據西北師大歷史系教授陳守忠考證:北魏時的子城縣就設在甘草店。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該地盛產中藥甘草,陜西藥商經常云集此地,收購甘草,并開設萬和堂等多家國藥店,作為向全國銷售甘草的集散市場。尤其這里是西安通往蘭州的重要驛站,往返驛使均在此投宿……[詳細]
134、金家崖
金家崖
  金家崖宋代時,有一金姓彭城(今南京)人來定西經商到了苑川,在苑川河與巴石溝的三角洲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后來人口日漸增多,加上這里有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逐漸形成集市。熱鬧的集市坐落在北山腳下一片平臺上,臨河還有一溜低矮的土崖,故此就把這里稱為“金家崖”。集貿之鄉(xiāng)金家崖之所以成為鄉(xiāng)下的一處集鎮(zhèn),主要是地理條件形成的。這里離蘭州30公里,又在絲綢古道上。于是車馬店、駱駝場、小客店應運而生。鎮(zhèn)后的巴石溝是遼闊的北山總出口,北山崎嶇不通車,糧販子吆著騾子、毛驢,馱著裝滿糧食的毛口袋,翻山越嶺,從巴石溝出山到金家崖街上賣糧食。金家崖各糧店備有許多筐籮和木制的升斗,一旦成交,就由糧店伙計蹲在裝糧食的筐籮邊,用公家審核過的升、斗、合過數,買方即將糧斗(容器)端過倒進自己的糧袋里。街上糧店、鋪面前堆集如金字塔……[詳細]
明肅王墓
  明肅王墓人稱榆中縣來紫堡平頂峰下的明肅王墓為“甘肅的十三陵”,其實只有十一冢墳墓,埋葬著莊王、康王朱瞻焰,簡王朱祿埤、恭王朱貢琮、靖王朱真淤、定王朱弼桄、昭王朱縉炯、懷王朱紳堵、懿王朱縉、末代肅王朱識鉉和憲王朱紳堯的妻子薛夫人。明代王公貴族把墓地相中在這里,除了迷信風水以外,主要還因為這里有很好的地理環(huán)境:頭枕“王冠”(平頂峰),腳踩“玉帶”(苑川河)。墓室結構這座明肅王墓陵寢,其格式和十三陵的墓室一樣,也是一進三室,左右有兩個耳室。所不同的是,十三陵地下宮寢用的是漢白玉石料,石縫也是用糯米汁粘合的。而肅王墓僅僅用青磚箍起,整個體積和空間也比十三陵小得多。此墓開掘后,墓門左上方磚壁上有一個被撬開的洞,可容一人進入。洞子直通墓室穹窿頂部,頂部已被挖開,顯然這是盜墓者所為。人們推開沉重的石門,發(fā)……[詳細]
136、官磨灘
官磨灘
  官磨灘官磨灘以清代一位杜姓人家在此修建水磨,提供軍糧而得名。這里,面朝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興隆山,背靠馬銜山,南接林木蔥郁、野花遍地的陽面嶺,東迎怪石嶙峋、懸崖峭壁的聚仙峰,前臨流水潺潺、碧波蕩漾的官磨河,緊靠阿榆公路,距榆中縣城十公里。官磨灘環(huán)境幽雅、景色宜人、交通便利、信息暢通,以其山青水綠和清靜的自然環(huán)境營造出一種返璞歸真的山野情趣。古樸典雅、獨具風格的奇特建筑群,體現了傳統(tǒng)與現代、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充滿了恬靜、清幽的誘人魅力。清晨薄霧飄飄,日暮炊煙裊裊,月夜聞犬吠,黎明聽雞叫……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麗畫卷。春觀楊柳吐翠、夏賞群花爭艷、秋看紅葉染霜、冬眺銜山積雪,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享受農家小院的寧靜,品嘗山珍野味的清香。2001年,白敬恩在這里投資修建了度假村,設有農……[詳細]
137、萬眼泉
萬眼泉
  萬眼泉在榆中縣來紫堡鄉(xiāng)馮家灣村的一個砂板巖山崖上布撒著流珠濺玉的奇泉,人們稱其為“萬眼泉”。這些泉水滲流于第四紀洪積礫石層的裂縫孔隙中,系寒水石巖面。泉眼遍布于山體南北及東西下部,砂板巖狀如一長排“房屋”,有“屋檐”突出,“檐”下凹進如洞窟的石龕,在“屋檐”和石龕里,千絲萬縷的泉水像細線,像檐水,像串珠,在近500米寬的“屋檐”下,叮叮咚咚,猶如琴筑彈擊,簡直是一個水珠世界、仙樂勝地。置身其中,宛如到了江南。據當地老百姓傳說,遠在盛唐時期,李世民將文成公主許配吐蕃的松贊干布,于是文成公主告別長安,隨著龐大的送親隊伍,還有選拔出來的能工巧匠,一路浩浩蕩蕩,沿絲綢之路西進,不日途經苑川,便住宿在馮家灣村的清水廟里。翌日正要出發(fā)繼續(xù)西行,突然苑川河暴發(fā)山洪,洪水滔滔咆哮而下,阻隔了送親隊伍的去路,……[詳細]
138、紅古川
  “金城西南紅古川,觀景勝似花果山,新添明珠海石灣,虎踞龍盤湟水畔”。紅古川舊稱峽外川,川境內以北有條峽谷,叫享堂峽,其峽以北稱八寶川,峽以南稱峽外川。峽外川長約百余里。包括平安鄉(xiāng)、河嘴鄉(xiāng)、紅古鄉(xiāng)和海石灣。 川內有條湟水,順川東下,匯入黃河,南北兩面,山巒起伏。湟水兩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曾有俗語“四馬二主拴者牢鰲者裝糧庫,峽外川是個搖錢樹”。年年入春時,桃紅柳綠,梨花似雪,民間曾在此舉辦果花節(jié)。 說起紅古川這個地名,還有一定的來歷,在川內紅古鄉(xiāng)有個小村莊,現稱紅古城村,舊時為魯土司管轄的一座古城。據記載,在明代古城以南有座舊古城,因城建在川中心,沒有水源,易攻難守,不適應戰(zhàn)略需要。故將城遷筑到現紅古城。此處原名叫紅古土,建城后遂改名新古城,此城四周筑有十多米高的城墻,南面臨河,西面挖有壕溝……[詳細]
杜家坪遺址
  位于永登縣連城鎮(zhèn)明家莊村西北約800米。內涵分屬馬家窯和馬廠兩個類型及辛店文化。面積約2.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陶片有泥質橙黃陶、紅陶和夾砂紅陶,紋飾有附加堆紋。另采集有彩陶片彩陶紋樣有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黑彩弧線紋,器形有缽、瓶等;屬馬廠類型的黑彩平行線紋、寬帶紋,器形有罐、壺;有屬辛店文化的彩陶。另采集有石刀、石珠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涵及辛店文化的發(fā)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五星坪靈明堂拱北
  介 紹 五星坪靈明堂拱北原址在七里河下西固,始建于清朝宋年。1985年在五星坪開工新建,占地10950平米,建筑面積7100平米。里邊的五朝門、禮拜大殿、東西四合院及廂房、三花門、抱廈、八卦亭后照壁等均為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古建筑。其中禮拜大殿高30米,長50米,雕有龍鳳、松梅等。 整個拱北殿宇高聳,雕梁畫棟,廊柱環(huán)列,氣勢恢宏,是目前全國最壯觀的拱北之一。這里還建有牡丹園、果園、菜園等,堂內外遍栽松、柏、桃、李、杏、花草遍地,綠樹成蔭,又背靠南山,峰巒環(huán)繞,是一個絕佳的旅游勝地!甘肅蘭州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