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旅游景點

惠山古鎮(zhèn)
   •參觀眾多古祠堂,淘無錫泥人手信,吃豆腐花、小籠等特色美食。惠山古鎮(zhèn)位于無錫錫惠公園北邊,由大片古祠堂組成。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盛于明清,現(xiàn)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這些祠堂涉及80多個姓氏,不妨在此尋蹤問祖一回。另外,鎮(zhèn)上的無錫泥人是不錯的手信,美食也值得品嘗;萆焦沛(zhèn)由南北走向的橫街和東西走向的直街(繡嶂街)圍成,直街的東端有寫著“惠山古鎮(zhèn)”四個大字的古鎮(zhèn)大照壁,非常好認;橫街的北端,即惠錢路與通惠西路的交匯處是售票點,進入古鎮(zhèn)免費,只有參觀一些小景點才需要門票。橫街與直接的交匯處毗鄰錫惠公園的古華山門和秀璋門,往北一點有人杰地靈牌坊,惠山上的泉水匯入牌坊后的承水井,龍頭河從這里由……[詳細]
黿頭渚
   黿頭渚位于太湖之濱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黿頭伸入湖中,故稱為黿頭渚。太湖,古稱震澤,亦名具區(qū)、笠澤、又名五湖。面積三萬六千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光以雄渾清秀見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黿頭渚從1918年開始建園。先后辟有橫云小筑、鄭園、退廬等。游人進園先至“太湖佳絕處”牌坊,過“問津”、“利涉”門后,漸行至長春橋邊。這里初春時櫻花破綻怒放,緋-白,一樹樹,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霧,燦爛眩目。這些櫻樹是日本友人贈送的。[詳細]
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qū)
   三國水滸影視城與唐城影視城同屬中視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qū)的三國景點座落在蔥蘢蒼翠的軍嶂山麓、風景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央電視臺為拍攝八十四集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而興建的大型影視文化景區(qū),“劉備招親”、“火燒赤壁”、“橫槊賦詩”、“草船借箭”、“借東風”、“諸葛吊孝”、“舌戰(zhàn)群儒”等十多集的重場戲均在此拍攝。水滸景點是繼唐城景區(qū)、三國景點之后,中央電視臺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而投資建造的又一個影視拍攝基地,與三國景點相鄰,西瀕太湖,占地580畝,可供拍攝的水上面積1500畝。水滸景點主體景觀可分為州縣區(qū)、京城區(qū)、梁山區(qū)三大部分。三國風云根據(jù)劇情的需要,三國景點內建造了具有影視文化特色和具……[詳細]
靈山景區(qū)
   靈山勝境地處秀麗的無錫馬山,北倚靈山,南面太湖,將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與景色旖旎的自然山水完美結合,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qū)。經過17年的開發(fā)建設,已經成為中外聞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勝地和祈福勝地。園區(qū)規(guī)模氣勢宏大,內容生動廣博,以歷史的傳承、時代的特色,形成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藝術、佛教文化、科技文明相互交融的獨特旅游文化景觀。釋迦牟尼佛青銅立像“靈山大佛”,千年古剎“祥符禪寺”,大型動態(tài)音樂群雕“九龍灌浴”,世界佛教論壇會址“靈山梵宮”,展現(xiàn)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精華的“五印壇城”以及諸多佛教文化精品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完整有序,各自獨立,又密切關聯(lián)的展現(xiàn)佛教文化的……[詳細]
江陰濱江要塞旅游區(qū)
   江陰濱江要塞旅游區(qū),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山前路,地處江陰市區(qū)東郊,因境處江陰黃山炮--事要塞之地而得名,北濱長江,枕山負水。江陰濱江要塞旅游區(qū)主要由黃山森林公園、鵝鼻嘴公園、黃山湖公園、軍事文化博物館、船廠公園、芙蓉湖公園、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等景點組成,匯聚有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是江陰市旅游代表性景區(qū)之一。江陰黃山濱江而立,高91.7米,東西連綿3.2公里,是茅山余脈顛連向東,在長江南岸起伏的山脈之一。黃山西銜鵝鼻山、君山,東接蕭山、長山、巫山,臨江逶迤10余公里,構成了江陰古城“枕山負水”、“水環(huán)巒拱”的天險形勢。黃山與靖江孤山隔江對峙,儼如扼守大江咽喉的兩名衛(wèi)士。長江自京口折向東南流到這里驟……[詳細]
宜興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位于宜興市丁山北路,該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yè)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qū)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和影響較大的陶瓷博物館,并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宜興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瓷文化,通過各個歷史時期的藏品在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從新石器時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陶瓷是宜興引以為豪的生命贊歌,無數(shù)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漢代的陶器、兩晉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以及當代的彩釉陶、美術陶、精陶等品種,展示了宜興的風采和凸現(xiàn)了陶都的地位,新中國建立以來,它始終是……[詳細]
無錫博物院
無錫博物院AAAA免費
   無錫博物院成立于2007年10月15日,由原無錫博物館、無錫革命陳列館和無錫科普館“三館合一”組建而成,位于無錫城市客廳——太湖廣場,建筑面積71000平方米,建設規(guī)模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是無錫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整個建筑采用現(xiàn)代化全鋼架結構,造型厚重,兼具吳地的水文化靈性,體現(xiàn)了“水光石色”的設計理念,是無錫的標志性建筑。根據(jù)“全國一流,江蘇領先、無錫標志”的建設目標,我院遵循了“以人為本,觀眾至上”的設計理念,統(tǒng)一布局,形成“文博歷史、科技之光、影視教育、專題特色”四大板塊,23個常設展覽,并建成了目前全國唯一陳列徐悲鴻真跡的徐悲鴻紀念館分館和全國最大的展示集成電路的科普體驗館,……[詳細]
錫惠名勝區(qū)
   坐落于無錫城西,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稱歷山、華山、西神山,其山形猶如九龍騰躍,故又名九龍山。錫山是惠山的余脈,無錫地名的來歷與錫山有著特殊的淵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錫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閃耀著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駐戍,留有秦皇塢等遺跡。后漢有樵客在錫山得碣石,其銘曰: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為無錫地名來歷平添神奇色彩。無錫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qū)包含了錫惠景區(qū)的精華部分,錫惠名勝薈萃了無錫地區(qū)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品類齊全、頗具山麓園囿特色的風景資源,時跨數(shù)千年,一直享有無錫露天歷史博物館的美譽;以天下第二泉、寄暢園等名泉名園為代表的大批名勝著稱于海內外……[詳細]
太湖
   太湖跨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總面積達2400平方公里,蘇州占3分之2強,太湖72峰,蘇州攬入58峰,國務院規(guī)劃的沿太湖13個風景區(qū)69個景點,蘇州有6個景區(qū)34個風景點,正所謂太湖風光美,一半在姑蘇。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素以宏大的層次,豐富秀麗的湖島山水風光而著稱,蘇州沿太湖地區(qū)尤為得天獨厚,漫長而多變的湖岸線,形成豐富的沿湖景觀,山林豐茂、花果飄香、文物古跡遍布其間。游覽太湖,四季皆宜,真所謂“春可觀花品茗、夏有賞荷食鱸、秋能持蟹吟菊、冬日踏雪探梅……[詳細]
清名橋古運河景區(qū)
   素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美譽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qū)。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qū)之一,還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首批申遺點,被譽為“運河畔的露天博物館”,其保護修繕范圍總占地約0.44平方公里。2010年入選國家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據(jù)史料記載,3200多年前,泰伯奔吳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于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內開鑿了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后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至隋、元時期,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成為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該街區(qū)至明代達到鼎盛。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yè)發(fā)祥地,也是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風貌河段。街區(qū)內文物……[詳細]
善卷洞風景區(qū)
   善卷洞風景區(qū)位于宜興市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巖山上。景區(qū)內,林木蔥蘢,風光旖旎,洞景巧奪天工,素有“萬古靈跡”、“欲界仙都”之美譽,與比利時的漢人洞、法蘭西的里昂洞并稱為“世界三大奇洞”。善卷之名由來以久,據(jù)《慎子》記載:相傳在4000多年前,舜以天下讓善卷,詩人善卷堅辭不受,入深山而隱居于斯洞,因此才得名善卷。善卷洞區(qū)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可分上、中、下、水四個洞穴,洞穴之間相互連通,景色不同。步入洞內,宛如走進一座地下宮殿。上洞之景以縹緲之美而名揚四方。洞內往往云霧彌漫,故而又得名“云霧大場”。洞長70米,高為30米,環(huán)壁奇石應接不暇,有的狀如綿羊,有的形似駿馬,栩栩如生,姿態(tài)萬千。泉……[詳細]
江蘇學政文化旅游區(qū)
   江蘇學政文化旅游區(qū)位于江蘇省江陰市,占地7萬多平方米,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qū)。作為學政文化旅游區(qū)的核心——江蘇學政衙署是昔日江蘇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其規(guī)模宏大,設施完備,園內景點眾多而號稱“江南官署之冠”。學署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舉制度廢除,歷時292年,有124任學政。江蘇學政,是整個江蘇省科舉時代主持考試秀才的官署。學政的全稱提督學政,又稱提學使,掌一省教育事務,每省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屬等-中進士出身者派充,三年一任。世稱“學臺”。其品級從從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由于朝廷對科考的重視,所以不論學政原來品級高低,地位與本省總督、巡撫平等。……[詳細]
陽山桃花源景區(qū)
   無錫陽山桃花源地處無錫城西南15公里的陽山腳下孟村林浜上,南臨美麗的太湖,北靠京杭大運河,新長鐵路、錫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yōu)越,水陸交通便捷。境內有四座山丘,其中大陽山頂有古代火山噴發(fā)口,山明水秀,地貌多異,土壤肥沃。陽山盛產水蜜桃,無錫陽山鎮(zhèn)是陽山水蜜桃產業(yè)的省級龍頭企業(yè),現(xiàn)有水蜜桃栽培基地面積30000多畝,投產面積10000多畝,年產量12000噸以上。種植桃農張伯年先生多年來精心培育,主要品種以湖景蜜露為主其他多品種。陽山水蜜桃是無錫著名特產之一,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歷史。產于中國著名桃鄉(xiāng)江蘇無錫市陽山鎮(zhèn),陽山水蜜桃以其形美、色艷、味佳、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詳細]
團氿風景區(qū)
   團氿風景游覽區(qū)位于宜興市區(qū)西部,是太湖風景區(qū)陽羨景區(qū)重要組成部分。風景區(qū)南部現(xiàn)為建設中的氿南風光帶和環(huán)科園居民區(qū)建設用地,東部為氿濱路及已建成的氿濱公園、任坊公園,北部為農田村莊,西為新寧杭公路和新長鐵路并與西氿相連。團氿公園以水面為主要景觀,規(guī)劃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氿面以東,通過氿濱路的拓寬改造和世紀廣場的建設,形成開敞式的濱湖綠地廣場區(qū);第二部分為氿面以南,環(huán)科園以北,通過氿南景觀大道把氿南風光帶及兩個主題景園——宜園和瓊洲連接,以園林景觀形式再現(xiàn)宜興歷史、文化名勝入自然風光;第三部分氿南路以北,氿北路以南,規(guī)劃定位具有自然風味的綠化景觀風光帶,氿北路北側開發(fā)建設成為具有特色的度假居住區(qū)……[詳細]
龍背山
   龍背山森林公園是一座大型綜合性生態(tài)觀光、人文尋訪、休閑游樂的主題性旅游公園,占地5.5平方公里,公園內有文峰塔、水景瀑布、歷史名人館、科教名人館、藝術名人館、花卉園、果園、茶園、游樂園、垂釣中心等分景區(qū),公園處處花團錦簇,鳥語花香,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站在108米高的文峰塔上,可一攬宜興風貌。最佳旅游時間3-4月杜鵑、桃花、梨花開放,5月采油桃、杏,4-12月薔薇花開放,6月采楊梅,7-8月采梨。龍背山森林公園地圖龍背山森林公園位于宜興城區(qū)南側,占地550公頃,園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公園于2000年著手建設,已投入資金3億元,各項基礎設施已經到位。文峰塔、歷史名人館、科教名人館、藝術名人……[詳細]
宜興云湖風景區(qū)
   宜興云湖風景區(qū)位于宜興市西渚鎮(zhèn)橫吾南路南端,云湖原名橫山水庫是國家大型水庫,集水面積154平方公里,群山環(huán)抱,水質清冽,自然風光優(yōu)美,是一處難得的旅游度假勝地。整個景區(qū)由水庫風景區(qū)、佛教文化區(qū)、度假服務區(qū)、田園風光區(qū)、農家風情區(qū)五個部分組成,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橫山水庫位于江蘇宜興西南山區(qū),始建于1958年,建成于1969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為主,結合水產養(yǎng)殖、發(fā)電和第三產業(yè)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水庫被定為宜興市全生態(tài)水源保護地,水庫總庫容1.1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54.8平方公里,壩長4090米,三孔溢洪閘一座,孔寬4.6米,堰頂高程32米,設計泄流量485立方米/秒,大壩兩側各有……[詳細]
薛福成故居
   景點級別:4A景點介紹:欽使第——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清末無錫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故居中軸線前后共6進,由門廳、轎廳、正廳、房廳以及轉盤樓等組成,另有藏書樓、東花園、后花園、西花園等。占地總面積21000平方米,現(xiàn)恢復12000平方米,修復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整組建筑氣勢雄偉,規(guī)模恢宏,體現(xiàn)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征,中西合壁的建筑風格,填補了中國建筑史上的空白。2000年起,無錫市政府斥巨資全面修復故居。2003年1月1月,主體建筑群、東花園、后花園修復開放。2001年,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被國務院頒布為第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詳細]
無錫崇安寺
   崇安寺是無錫最古老的寺院,它和上海的城隍廟、蘇州的玄妙觀、南京的夫子廟齊名。這里原來是清凈的佛教圣地,后來無寺有名,發(fā)展為商業(yè)繁華區(qū),成為無錫市中心的代名詞。崇安寺相傳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宅社,晉哀帝興寧二年(364)改為寺院,命名為興寧寺。宋太平二年(977)改為崇安寺。清干隆時封為靜慧寺。以后幾經毀建,辛亥革命后,神像陸續(xù)被毀,房舍改作它用。崇安寺舊址東起盛巷、新生路,西至中山路,南起觀前街(今人民路),北至縣下塘。建筑群主要有:山門,上有貼金磚刻“梁溪首剎”、“吳會名勝”等題字,兩旁塑有哼哈二將。解放后被拆除,并在原址建造了第一副食品商店。金剛殿,塑有四大金剛,辛亥革命后改為商店,今為超……[詳細]
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位于江蘇無錫市西郊,占地90公頃,是一座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舒適的休閑游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園林。錫惠公園有天下第二泉、寄暢園、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點。錫惠公園始建于1958年。錫惠公園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的十四個核心景區(qū)之一,是國家重點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萆焦欧Q華山、歷山、西照山,相傳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處,故唐以后稱惠山。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突起處,山高僅75米,相傳周秦時盛產錫礦,故名。1958年開鑿了映山湖之后,錫山就與惠山連成了一片,辟為錫惠公園。景區(qū)以文化旅游為主,泉水為輔,峰疊巒秀、翠拔藍天,山峰高低錯落,相映成趣。亭臺樓閣,倚山臨水而立,山泉崢……[詳細]
無錫中華賞石園
   中華賞石園位于中國吳文化博覽園主體功能區(qū)北入口,北依泰伯瀆,向東毗鄰梁鴻濕地公園,向南與鴻山遺址公園接壤,由中國吳文化博覽園與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合作共建,2008年9月8日開工建設于2011年11月28日正式開園,園區(qū)集科普、鑒賞、旅游、展銷、交流、培訓于一體,融園林文化、賞石文化、吳文化于一爐。建成后的中華賞石園占地約300畝,包括石博館、淘寶城、賞石園林三部分,建筑面積約25000平方米。其中中華賞石園的主體建筑石博館設有一個門廳和10大主題展廳。展示精品1000余件,涵蓋造型石、圖紋石、礦物晶體石、化石、特種石五大門類。相關展廳門廳:門廳面積900平方米,作為石博館的入口,氣勢恢宏,大氣磅礴……[詳細]
鴻山泰伯陵景區(qū)
   泰伯墓,又名“吳王墩”、“皇陵”,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鴻山街道風景秀麗的鴻山南麓。墓區(qū)內有吳文化廣場、石牌樓、仰止閣、御碑亭,還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等。1999年,相關部門對泰伯墓進行了擴建。墓區(qū)面積從原來的3畝地擴建至近50畝。墓區(qū)以吳文化為內涵,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以豐富的資料、塑像、碑刻、實物為形象手段,展現(xiàn)了三千多年吳地生產、人文、民俗的情況。古代周族領袖亶父(世稱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於殷朝第23代商代國君武丁40年左右(約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國君祖甲5年(1253年)遂建都陜西岐山周原,并生有泰伯、促雍、季歷三子。長子婚后無子女,三弟有子昌,聰明伶俐即周文王。亶……[詳細]
全部無錫市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