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桂林市 > 象山區(qū)旅游

象山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桂林虹橋水壩建于明朝洪武年間,長一百米,寬二十余米,橫跨于寧遠河口上。當時為了修筑護城河而建,旁有修筑紀念碑,水壩在2000年10月翻新,鋪上大理石塊,無水流過時,供市民行走,若水漫上,則起到泄洪作用。旁邊的虹橋小區(qū),因此得名。……[詳細]
南溪山摩崖石刻
  南溪山位于桂林市南溪公園內。據統(tǒng)計,現(xiàn)存石刻145件,其中唐代3件,宋代47件,元代3件,明代35件,清代52件,民國2件,年代不明2件,主要分布在山北的白龍洞,元巖,泗洲巖和山南的劉仙巖,穿云巖。其中最早的石刻是唐寶歷二年(公元826年)李渤、李涉兄弟的《南溪詩并序》、《玄巖銘并序》,記載李渤開發(fā)建設南溪山的經過。山北石刻如宋代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郡人張仲宇等刻李渤離桂時所作《留別南溪詩》,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關杞《游白龍洞記》,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 朱晞顏與胡長卿《游白龍洞唱和詩》,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黃應武《元巖詞》,均為詩書俱佳的珍品;清代線國安《鼎建白龍巖紀事碑記》尤為研究當時社會歷史的重要文物。山南石刻多與宋代郡人劉仲遠住劉仙巖修道,得神仙訣,壽1……[詳細]
3、象鼻山石刻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象鼻山石刻
  象鼻山石刻是現(xiàn)存石刻64件,其中宋23件,元代1件,明代12件,清代14件,民國2件。無年代及姓氏署款12件。有題詩、填詞、題榜、銘文、傳記、營繕紀事、跋刻名人作品等。水月洞石壁上兩幅巨大的摩崖,是宋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的《朝陽亭記》和《朝陽亭詩》!队洝肺拇笠馐,張孝祥與好友張維,朱元順來游,張維酷愛此處山水,留連忘返,僧人了元明白他的心意,便在巖前建亭。亭竣工后,再次來游,張維要張孝祥給亭起名,張孝祥想起他們在建康(今南京)共事時也曾建過亭,取名“朝陽”,以示張維“學業(yè)足以鳳鳴于天朝”。于是仍舊用“朝陽”二字給新亭起名,并且把水月洞也改名朝陽洞。他認為這是件有紀念意義的事,便把他在建康時寫的《朝陽亭》詩,和后來在桂林寫的步原韻兩首,一起刻在在《朝陽亭記》旁邊。乾道九年(1173),……[詳細]
4、桂林舍利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舍利塔位于廣西桂林市民主路文昌橋頭,與象鼻山東西相對,是一座明代佛塔,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隋代于此建緣化寺,唐代改名善興寺,后名開元寺。唐顯慶二年(657)在寺內建塔保藏和尚火化后的舍利子,故名。原塔為7級磚塔,塔內放有舍利石函,塔前有金剛經碑。后因年久失修,寺毀-。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重修舍利塔,改建成印度宰堵坡式3級磚塔。藏安佛舍利20余顆。塔高12.83米;姆叫危棵鎸6.33米,各辟一門,內部相通。南門刻“舍利寶塔”4字,西門刻“南無阿彌陀佛”6字,四面門額兩旁分別刻八大金剛之名。塔基上是八角形須彌座,八面各辟圭形佛龕一個,內存坐佛一尊。基座上置覆缽形塔身,四面辟壺門。南面壺門內有重刻的舍利函。塔頸上為圓形傘蓋,五重相輪的塔剎,剎頂冠以寶珠形銅頂。為明代過街式塔……[詳細]
5、普賢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賢塔
  普賢塔位于桂林市象山區(qū)象山山頂,建于明初,是一座喇嘛式三層實心磚塔。塔基為雙層八角形,底層每面寬3米,基座面積55.2平方米。因第二層嵌有青石線雕的南無普賢菩薩像而得名。像高0.8米,上方橫列“南無普賢菩薩”六字。塔身為圓寶瓶形,圓形傘蓋,頂為兩圈相輪。該塔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或寶瓶,故又稱劍柄塔、寶瓶塔。普賢塔是一座喇嘛式實心磚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層正北面嵌有青石線刻“南無普賢菩薩”。遠看此塔, 像插在象背一支劍柄或置于象背一只寶瓶, 故亦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此塔典型與周圍山水相映成趣, 頗為和諧和壯觀。2000年,普賢塔被列為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宗仁官邸是桂林市內現(xiàn)存的兩處最完好的名人舊居。官邸位于桂林市風景秀麗的杉湖南畔,這座被后人譽為桂林“總統(tǒng)府”的府邸建于四十年代,屬中西結合的別墅式建筑,布局一改傳統(tǒng)的南北走向而坐東朝西,以威嚴、氣派的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副官樓、警衛(wèi)室、附樓、花園、停車坪等,占地4000多平方米。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風景秀麗的杉湖南畔,與雙塔相傍,位于桂林市文明路4號。這座“桂林總統(tǒng)府”建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屬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筑。主樓坐西朝東,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建筑面積818平方米。一樓有警衛(wèi)室、客廳、秘書室;二樓有會議室、書房、臥室等。官邸緊靠杉湖南岸,環(huán)境優(yōu)雅。原圍墻、主樓、副樓、副官及廚用平房保持完好,樓內還保存壁爐、澡盆等遺物。地址: 桂林市象山區(qū)文明路4號開放時間: 8:30-16:30門票免……[詳細]
榕杉湖景區(qū)
  榕湖、杉湖原名鑒湖、陽塘、陽橋塘,位于桂林市中心中山中路中段,陽橋兩側。榕杉湖景區(qū),是一個水體相連的連心湖。以陽橋為界,東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長的榕樹,杉樹而得名。榕湖常與杉湖一起合稱榕杉湖。自清代始,富紳名士紛紛于湖岸邊結廬而居。如今大多故居已了無蹤跡,僅余存李宗仁官邸和桂廬。北斗橋位于榕湖,東連湖心島,西連古南門,橋形布局走向按北斗星分布,故名北斗橋。橋面欄桿全部用房山高級漢白玉打制,是廣西目前最長的漢白玉橋。日月雙塔座落在杉湖中,日塔為銅塔,位于湖中心。兩塔之間以18米長的水下水族館相連。銅塔所有構件如塔什、瓦面、翹角、門拱、雀替、門窗、柱梁、天面、地面等均由鋼材鑄鍛而成,并以精美的銅壁畫裝飾,整座銅塔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詳細]
榕湖玻璃橋
  玻璃橋為榕湖景區(qū)的觀光橋,是我國第一座采用特種水晶玻璃構架的實用性橋梁。橋長22.4米,橋寬2.64米,橋平直,下有四孔,中段有互頂,它無論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頂,還是橋面承重部分,均采用工藝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為建筑構件,柱頭、欄桿等橋梁構件和飾件也是用水晶玻璃專門熔鑄的。地址: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秀峰區(qū)榕湖北路4號市糧食局對面開放時間: 全天門票免費旅游時節(jié)四季皆宜。交通指南公交乘坐 2路、3路、10路空調雙層、11路空調雙層、99路空調雙層、100路,在【陽橋站】下車……[詳細]
  夜游象鼻山、看象山傳奇、望象山水月、賞漓江漁火1.夜游象鼻山——運用超媒體、幻影成像、激光、燈光等技術打造《遠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劇場》《漓江漁火——魚鷹捕魚》、《神象傳說》等主題篇章,展示了國家首批國家4A景區(qū)的美麗夜色和桂林山水文化。夜游——很美!很妙!很有趣!很神奇!…在這里將體會到象鼻山在燈光、激光交相輝映下真人與成像相結合給你帶來科幻世界的奇妙感覺。2.看象山傳奇:運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新媒體手段和極具震撼的山體激光表演,訴說著神象的前世今生,將桂林山水之魂的象鼻山打造成一個集畫之妙、人之美、光之幻、影之奇的奇幻山水實景,榮獲2015年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夜游——很神奇!3.望象山水月:象山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因洞在水上,如明月浮在水面,十分形象,成為桂林山水一……[詳細]
桂林石刻
  桂林石刻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區(qū)近城的普陀山、月牙山、龍隱巖龍隱洞(桂林碑林)、虞山、象鼻山、文廟等30余處名山洞府!肮鸷1帧钡凝堧[巖和龍隱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石刻群以摩崖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東晉,興于唐,盛于宋明清,F(xiàn)存唐至清代石刻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造像149龕484尊,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造像26龕101尊、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年代無考的石刻117件,是全國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居全國宋代題刻之最。著名的石刻有:唐《張浚劉崇龜杜鵑花唱和詩》、宋《元佑黨籍》、清刻《五代貫休畫十六尊者像》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文體有題名題記、詩詞曲賦、贊頌歌銘、論說評議、序跋書札等。書體篆、隸、行……[詳細]
11、桂林云峰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桂林云峰寺
  云峰寺是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桂林市區(qū)象鼻山西南麓。相傳唐代這里曾建有溫靈廟。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書齋,取名“云崖軒”。明代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為寺,名“云峰寺”,后又改寺為庵,名“福利庵”。清咸豐三年(1852)太平軍圍攻桂林,在此設攻城指揮部。原建筑于清嘉慶三年(1798)、咸豐十(1860)和光緒十六年(1891)都曾重建或修葺過,系磚木結構的三進建筑,抗日戰(zhàn)爭中遭破壞:但未全毀。1953年人民政府曾予修繕。1979年全面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仿古建筑,兩層、三進、五開間,弧形式山墻,朱紅色柱梁和窗靈,碧綠色琉璃瓦,已辟為云峰寺陳列館,先后舉辦過《太平天國革命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繪畫》、《桂林出土文物》、《辛亥革命在桂林》、《李宗仁在桂林……[詳細]
桂林市黑山植物園
  桂林市黑山植物園成立于1938年,位于桂林市區(qū)環(huán)城西一路117號,緊臨桂林火車客運站、桂林市汽車南站及兩江國際機場路,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國最大的桂花綠化苗木生產基地。園區(qū)占地40多公頃,綠化苗木生產基地126公頃,是集苗木生產、綠化景觀施工、科普、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業(yè)單位,園區(qū)有樹木21萬多株,400多種,隸屬100多科。有桫欏、金花茶等珍惜植物,園內自然景觀別具特色,處處綠意盎然,是市區(qū)的“天然氧吧”,素有“桂林的西雙版納”之稱![詳細]
靜江府城地圖摩崖石刻
  刻于城北鸚鵡山南山腰的《靜江府城池圖》是全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圖,反映了當時桂林城池建設的科學和險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眾多的摩崖石刻,為我國南方城市所僅見。南宋末年,蒙古統(tǒng)治者興兵進攻廣西,素有“用兵遣將之樞機”的桂林,從南宋寶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歷時14年時間,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圖。圖高3.21米,寬2.98米。圖上繪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勝,但以軍營衙署和橋梁渡津為主,并且標有南定寨、戍軍寨、戍將衙、望火樓、都作營、小教場、桂林驛、馬軍寨、右軍寨、守兵寨等名稱,展現(xiàn)一幅大軍屯戍的軍事重鎮(zhèn)的圖景。圖額有記,詳細記載了修城經過、城池尺寸和用工費料。該城圖年代僅次于蘇州現(xiàn)存的《平江府城圖》![詳細]
14、能仁禪寺
能仁禪寺
  始建于梁天監(jiān)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興盛佛教,德宗時翰林學士陸贄舍宅筑基,名福業(yè)院,后改稱報國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稱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稱能仁院。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毀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稱為能仁教寺,正統(tǒng)二年(1437)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稱能仁禪寺。能仁寺殿宇宏偉,氣勢雄渾,四周環(huán)水,占地70余畝。寺院座北朝南,略顯長方形,主要建筑物分布于一條南北軸線及其東西兩側,山門直對天仙橋。山門往北為金則殿、大雄寶殿、華嚴閣。金剛殿前有參天銀杏兩株及磚塔一對。大殿東偏為紀念陸贄建有宣公祠,西偏為魯班殿、功德林。大殿前為鐘樓和鼓樓。寺院周圍僧房棋布,禪室羅列。共有十二禪房,僧眾百余人,為遠近聞名的大寺院。能仁寺閱歷千載,幾經興衰……[詳細]
桂林開元寺遺址
  在市區(qū)民主路萬壽巷。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緣化寺。唐初稱善興寺。唐顯慶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內。開元二十六年(738)改名開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寧寺、寧壽寺。元順帝賜書“圓覺”二字,故又名圓覺寺。明代復名寧壽寺。清代稱萬壽寺。民國后仍稱開元寺。據《臨桂縣志》記載,遠在唐代,開元寺曾因紗燈延火燒毀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毀于火,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順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線國安、李宜民也先后進行過修繕。開元寺是桂林歷史上一座名剎,唐天寶七年(748),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扶桑(日本)受阻輾轉來到桂林,曾與日本僧人榮睿普照等數十人,滯留寺中一年有余。但到清末,寺已荒廢成“停柩莊舍”了。今僅存舍利塔。寺院房舍多毀或已改建作為他用![詳細]
騮馬山摩崖造像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騮馬山北麓。共6龕,23尊。主要鐫刻佛、弟子、菩薩和供養(yǎng)人。2~6號龕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號龕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該龕造像10尊,主像為佛,居中,坐高1米;身軀厚重,著廣袖褒衣,斜尖領,衣褶簡潔樸素; 面部略平,頤頰飽滿; 左手按膝,右手上舉作說法狀; 靜穆安詳,結跏跌坐于平臺金剛座上。臺座兩側置0獅子,作臥伏狀。佛左右為摩訶迦葉、阿難陀二弟子,均圓領袈裟,面向主付,合掌而立。迦葉高鼻梁,深眼窩,絡腮,卷胡須,眉脊、顴骨突起,形態(tài)嚴謹持重;阿難禿頭、胖臉,形態(tài)虔誠溫順。弟子左右為二菩薩。右首菩薩臉龐豐滿圓潤,體態(tài)豐腴健美; 右臂上曲偎胸,似持拂塵(腕已殘),左臂下垂,手提凈瓶;頭綰高髻,上飾花蔓,當為觀世音特征。右首菩薩身材苗條,身軀微扭,頭頸略斜,含蓄端莊……[詳細]
17、甑皮巖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甑皮巖遺址
  甑皮巖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西桂林市甑皮巖路26號,地處桂陽公路與萬福路交匯處,距市中心約8千米,公交車可直達,是嶺南地區(qū)唯一一個國家級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文物景區(qū)。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專程考察。景區(qū)于1978年對外開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巖遺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積約1000平方米,1965年發(fā)現(xiàn),1973年、2001年進行兩次考古發(fā)掘,共出土了成千上萬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殘片;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遺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場;發(fā)掘了32具古人類骨架,其中大部分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類食后遺棄的113種水、陸生動物遺骸,其中哺乳類的“秀麗漓江鹿”、鳥類的“桂林廣西鳥”是首次發(fā)現(xiàn)的絕滅種屬;鑒定出植物孢粉和炭化物近200種,其中……[詳細]
桂林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于廣西省桂林市內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宏峰寺及寺內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緊靠江邊,漓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漓江,景致極佳,唐宋以來即為游覽勝地。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致。國家首批4A級景區(qū),位于桂林市濱江路,桃花江與漓江的交匯處,2、23、16、57、58、88路公交車可到達。占地11.88萬平方米,屬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風景區(qū),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飲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為著名游覽勝地,有1000多年的游覽史。象鼻山在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詳細]
19、濱江景區(qū) AAAA
濱江景區(qū)
  伏波山伏波山景區(qū)位于市中心漓江岸,是一處集山、水、洞、石、庭院、文物為一體的城市山林美景。它半枕陸地,半插漓江,漓江流到這里,被山體阻擋而形成了巨大的回流,古人取其“麓遏瀾洄”,意為制伏波濤,故稱伏波山。民間傳說伏波山的由來是因為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敵,削石試劍的緣故。伏波山素以巖洞獨特,景致清幽,江潭清澈而享有“伏波勝境”的美譽,自唐代起便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伏波山制伏波濤,被桂林人稱為“平安之地”。主要景點有還珠洞、試劍石、米芾自畫像、千佛巖、公主鐘亭、千人鍋等等。疊彩山疊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西岸。山體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鋒和仙鶴峰組成,自唐代起便“游人如織,車馬為之堵塞!钡琼斂筛╊鹆殖侨埃枪鹆质袇^(qū)內最高的一座山峰,有“江山會景處”的美譽。民間有句諺語:“登上疊彩山……[詳細]
20、桂林植物園
桂林植物園
  看 點: 是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茂密的森林景觀,意境甚佳;3—4月桃花、杜鵑花盛開為全年最佳景。 介 紹: 桂林植物園位于桂林市雁山鎮(zhèn)雁山山麓,占地一千多畝,植物園始建于1958年,是中國科學院最早建立的十大植物園之一。桂林植物園也是我國建立較早、影響較大的植物園之一。植物園可以享受到優(yōu)美的園林景觀、植物界的情趣、人工森林的溫馨、清泉的滋潤,芬芳的空氣。 植物園建園的宗旨是以收集和保存南亞熱帶植物物種為主,重點是廣西特有植物、石灰?guī)r特有植物、稀有瀕危植物以及各類經濟觀賞植物。現(xiàn)引種收集植物近3000種,可供觀賞的園區(qū):奇珍植物精品園;標本園;杜鵑園;百竹園;金花茶園;瀕危植物園;棕櫚蘇鐵區(qū);桃花園。 園中有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贈送的“世界爺”—北美紅杉; “活化石”—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