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旅游景點介紹

  泥峪石門遺址 時代:不詳 地址:西安市周至縣竹峪鄉(xiāng)泥峪河村 保護范圍:遺址本體東、西各外延200米,南、北各外延400米。 建設控制地帶: 東、西面A區(qū)外延200米,南、北面 A區(qū)外延3000米。2014年,泥峪石門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英里遺址
  英里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地址:西安市臨潼區(qū)馬額街道辦事處英里村 保護范圍:東至臨潼與臨渭區(qū)邊界,西至龍河西岸臺塬地形頂部,南至謝家咀嘴頭村,北至土門河零河。 建設控制地帶:A區(qū)外延50米。2014年,英里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簡稱西北民大)舊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qū)通遠街道。該舊址坐北朝南,共三棟建筑。每棟建筑左右呈中軸對稱,為較典型的蘇式建筑群,建成于20世紀50年代初,由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簡稱西北局)書記習仲勛指導創(chuàng)辦,是以政治思想教育為主的短期培訓班性質的干部學校,其前身是延安大學。195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決定,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改名為西北政法干部學校,并于次年5月遷址西安南郊,這即是西北政法大學的前身。西北民大從1949年10月到1953年6月在高陵通遠期間,先后培養(yǎng)了一萬多名黨政和專業(yè)干部,他們把西北民大精神和作風傳揚開去,為大西北的政權建設、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時代:近現(xiàn)代地址:西安市高陵區(qū)通遠鎮(zhèn)東街保護范圍:建筑外墻外擴10米圍合成的區(qū)域。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通遠村西……[詳細]
灞橋生態(tài)濕地公園
  灞橋生態(tài)濕地公園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東城大道華清橋,南至藍田縣界,毗鄰西安世博園。規(guī)劃全長15公里,總面積6.75平方公里,分兩期建設。一期從華清橋到祥云橋約3.3公里,總面積達2.45平方公里,形成濕地面積1980畝,綠化面積1650畝。工程通過對灞河的綜合治理及濕地景觀的重建,徹底改變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雜草叢生、生態(tài)破壞嚴重的面貌,確保灞河百年安瀾。灞橋生態(tài)濕地公園以灞橋、灞柳、灞水為主題文化,使灞河的歷史文化和鄉(xiāng)土風情得以復蘇和發(fā)揚。灞橋生態(tài)濕地公園是西安市紡織城地區(qū)綜合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態(tài)治理工程。灞橋生態(tài)濕地公園總體規(guī)劃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以灞橋、灞柳、灞水為主題文化,使灞河的歷史文化和鄉(xiāng)土風情得以復蘇和弘揚……[詳細]
西安交通大學現(xiàn)代建筑群
  西安交通大學現(xiàn)代建筑群位于西安市碑林區(qū)西安交大校園內,建于1952年,1959年建成,建筑師為鄭賢榮、華冠球等。主樓群包括中心樓、東一樓、東二樓、西二樓及老圖書館等,呈中軸對稱的圍合式布局,建筑以三、四層為主,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03306平方米。主樓群采用青磚墻體,機制紅瓦坡屋頂,平面形狀有“凹”字形、“E”字形、曲尺形、長方形等幾種。建筑群為前蘇聯(lián)建筑風格,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對于研究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筑風格、中蘇文化交流等有重要意義![詳細]
紫閣峪宋明摩崖石刻群
  紫閣峪宋明摩崖石刻群位于戶縣太平旅游區(qū)管理委員會紫閣峪村南約2公里、紫閣峪河兩岸的巖石上,在約1公里的范圍內發(fā)現(xiàn)宋、明時期摩崖石刻20處。石刻的字數(shù)從3字至45字不等,內容主要為宋明時期游人在紫閣峪中郊游,題名留念。對于當時社會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資料;所見年款對于確認題刻的年代提供了直接依據(jù); 摩崖石刻大部分為人名及年號,人名有數(shù)十位,身份有西安及戶縣本地的官員、文人墨客、社會名流,可見年款有“崇寧乙酉年”、 “元祐八年”等,記錄的事件有“同游紫閣”等。其中“迂叟來”摩崖石刻為北宋司馬光所留,年代最早(1072年);“迂叟”為司馬光別號,在熙寧三年九月至熙寧四年三月,司馬光任永興軍宣撫使,永興軍駐地為西安,任職期間,司馬光游歷該地,留下題刻。 紫閣峪摩崖石刻群規(guī)模宏大,數(shù)量罕見,……[詳細]
徐家山佛教巖畫
  徐家山佛教巖畫位于藍田縣藍關鎮(zhèn)徐家山村1組以南5公里拐溝河谷東岸的崖壁上,該巖畫據(jù)現(xiàn)狀觀察為一佛二菩薩圖像,整體高1.9米,寬0.7米。 一佛二菩薩圖像,佛像左側菩薩圖像已漫漶不清,僅存半軀主尊與右側脅侍菩薩。主尊結跏趺坐于仰覆蓮座,身著紅色通肩大衣,僅存右側身軀的圖像及部分蓮座,手印不詳;其右側前方脅侍菩薩圖像保存較好,身軀微左傾,跣足立于覆蓮座上;天衣輕薄,露上身,纏帔帛,下著長裙;寶髻高盤,墨色勾染,右后側露出簪飾,后有墨線勾勒的圓形頭光;項部用紅色線條勾繪有項飾瓔珞,臂纏臂釧,左臂垂于身前側,左手持長梗蓮蕾于肩左,右臂曲肘于胸側,右手豎掌,大拇指與食指相捻;菩薩頭部略左傾垂,面相飽滿,垂目下視,墨色點勾,朱唇重頤,體態(tài)微豐。 該佛教巖畫是此次西安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首次發(fā)現(xiàn)也是……[詳細]
三益于氏民居
  三益于氏民居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大兆鄉(xiāng)三益村六組于福明家中。該民居始建于清代晚期,一直作為民居使用,1990年翻修過門樓,1996年對廳房北側墻、個別窗戶以及臺基加以更換。于氏民居坐南向北,為二進院落,主要分為門房、廳房、上房、四廂房七部分,東西總長42.3米,南北寬10.6米。門房和上房均為面闊3間,進深3架,硬山式頂,屋面為平鋪的灰陶板瓦,兩面坡南、北兩側為板瓦平鋪的垂脊。上房西側有木質樓梯,可通向0。兩院廂房形制相同,均為相對的兩廈房。為面闊兩間,兩扇對開板門,木格窗。廳房:坐西向東,面闊3間,進深5架,硬山式頂,屋面為平鋪的灰陶板瓦,兩面坡南、北兩側為板瓦平鋪的垂脊,正脊由波浪紋花磚鋪成,檐下有三角形滴水。梁架上駝峰保存較為完好;檐檁上有云頭木雕;北側格柵門,分為三組,每組各四扇,門中部……[詳細]
車丈溝張氏民居
  車丈溝張氏民居 位于西安市灞橋區(qū)車丈溝村二組村民張志安家。民居坐東向西,為前后兩進院落布局,有門房一座,一進院南北廂房各一座,一進院正房一座,二進院南北廂房各一座;二進院正房一座。一進院與二進院之間有磚砌門樓,已封堵。門房、一進院正房、二進院正房均為抬梁式、硬山頂,面闊三間,寬10.2米,山墻為土坯墻質,外包條磚;正脊有波濤紋板瓦,兩端各有一吻獸;屋面鋪灰陶小板瓦;屋檐飾三角形蓮花紋滴水,檐下均有麻葉頭裝飾。 正門外有女兒墻,長1.6米,女兒墻屋頂為雙層檁,其下有磚雕枋木斗拱與麻葉頭,麻葉頭下還雕出垂花柱與花卉圖案。 門房進深三架,寬7.8米,正門開于門房西端,門前有磚砌臺階,東側開有四扇槅柵門。一進院正房進深三架,寬11.4米;前后單步梁,三架梁上叉手、駝峰俱存,駝峰雕花,后部有木板屏……[詳細]
湯峪河棧道棧橋遺址
  湯峪河棧道棧橋遺址位于藍田縣湯峪鎮(zhèn)湯峪河上游兩岸,在近20公里的范圍內共發(fā)現(xiàn)棧道、棧橋遺址13處。斗井溝口棧道遺址現(xiàn)仍有部分在沿用,其他棧道、棧橋均已不存,僅存棧孔,個別棧孔中殘存有石條,棧孔數(shù)量從5個到83個不等,棧道長度從4米到70米不等。?拙喱F(xiàn)河床高度0.5米至5米,孔間距0.4米至1米,多在0.8米左右。棧孔分為圓形和方形兩種,圓孔直徑14~18厘米,深度15~20厘米;方孔邊長14~16厘米,深度15~22厘米。在發(fā)現(xiàn)的棧道中,以湯峪河東岸崖壁的湯一村大槽口棧道遺址規(guī)模最大,殘存?80余個,長度70米,西部為單排?,東部為上下兩排,排間距1.5米。在個別棧道遺址附近還發(fā)現(xiàn)有明清時期行人留下的摩崖石刻。湯峪河棧道棧橋遺址規(guī)模宏大,分布較為集中,保存狀況較好,為研究湯峪河上游地區(qū)……[詳細]
北留遺址
  周至縣北留遺址位于西安市周至縣廣濟鎮(zhèn)北留村。遺址平面略為北寬南窄的梯形,南北約260米,東西約280~37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層堆積厚1.2~2米,在遺址西部斷面暴露有厚約1.5米的地層堆積,第2層為商文化層,厚0.5~0.75米,夾雜有少量陶片,該層下開口有灰坑等遺跡。采集遺物主要為陶片,多見夾砂褐陶、夾砂灰陶,紋飾主要為繩紋、附加堆紋、麥粒紋,可辨器形主要有罐、鬲等。鬲足與罐口沿與殷墟二期的同類器物形制相同,應屬同期。北留遺址是此次西安市在文物普查中新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商代遺址,面積較大,遺存豐富,保存狀況良好。商文化遺存在關中地區(qū)發(fā)現(xiàn)較少,北留遺址為研究關中西部地區(qū)商文化面貌、商人的活動區(qū)域增添了新的資料,對解決商文化的性質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詳細]
172、五鳳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鳳遺址
  五鳳遺址位于西安市戶縣蔣村鎮(zhèn)五鳳村村北。遺址范圍東西約400米,南北約500米,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遺址東、西、北三面斷面均可見明顯的文化層堆積,多在3米左右,個別地點深度達4米,其中尤以東部斷面最豐富,暴露的遺跡有房址、灰坑、陶窯等。房址均為半地穴式,地面經(jīng)過火烤或拍打,平整堅硬;灰坑形制有筒狀、袋狀、鍋底狀;陶窯暴露有火燒結塊。陶片以泥質紅陶為主,另有少量夾砂紅陶及夾砂灰陶、泥質灰陶。紋飾有繩紋、線紋、籃紋、附加堆紋及彩陶,可辨器形有斂口缽、寬沿盆、喇叭口尖底瓶、平沿缸、斂口甕、折沿罐等。建筑材料殘片多為繩紋板瓦、筒瓦及夔龍紋、云紋瓦當殘片。從現(xiàn)場踏查情況看,晚期遺存多分布于山崗頂部,而早期遺存則多分布于山崗偏下部。根據(jù)采集遺物分析,遺址內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秦漢時期遺物,其中……[詳細]
郭北遺址
  郭北遺址是一處老官臺文化遺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郭北行政村西北約1公里,郭北磚窯場北側的臺地上。遺址南北約280米,東西約21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在遺址南部的斷面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及灰坑分布,文化層分布不連續(xù),堆積較薄,厚約30~40厘米,呈深灰色,包含有少量紅陶或灰陶片及碳粒。南部斷面暴露有灰坑等遺跡現(xiàn)象,形制有鍋底狀、桶狀,堆積不甚豐富,包含物有陶片、火燒土塊、碳屑、獸骨。遺物主要為陶片,以夾砂灰陶、夾砂褐陶為主,泥質紅陶有少量發(fā)現(xiàn)。紋飾以繩紋為主,另有少量附加堆紋?杀嫫餍斡袛靠谡鄹构、短條附加堆紋罐、退化三足甕、陶支墊等,均為較典型的老官臺文化晚期遺存,還發(fā)現(xiàn)有少量仰韶文化晚期的折沿罐、斂口缽等。該遺址是一處老官臺文化遺址,保存狀況相對較好,為研究老官臺文化遺址的分布特點、文化面貌提供了……[詳細]
牛郎織女石刻
  牛郎織女石刻約為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發(fā)謫吏穿昆明池”時刻立于昆明池畔,俗稱“石爺石婆”。現(xiàn)牛郎像在長安縣斗門鎮(zhèn)常家莊村北,織女像在斗門鎮(zhèn)棉紡廠內,兩者間距約3公里。牛郎像僅露上半身于地表之上,高約190厘米。此像保存較好,五官清晰,頭發(fā)的刀痕尚歷歷在目,身著交襟式衣服,腰間系帶,右手曲肘上舉作持鞭狀,左手緊貼胸作用力握韁狀。織女像作跽坐狀,高約230厘米。此像眉頭微蹙,嘴角下撇,頭結髻垂于頸后,頸部有斷裂痕,身著右衽交襟長衣,雙手環(huán)垂于胸前。這兩座火成巖的石雕像刻粗獷渾厚,是我國迄今所知時代最早的大型石雕遺物,在中國雕刻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56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75、真守村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守村遺址
  真守村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古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qū)渭豐街道真守村南堡東北、西南側1957年5月31日第二批位于鄠邑區(qū)渭豐街道真守村南的斷崖上,北為鄘塢嶺,東南有澇河故道流過。南北長約550米、東西寬約70米,是以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為主的遺址。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fā)掘調查,發(fā)掘高、寬均2米的灰坑二處。1980年發(fā)掘大灰坑二處、房基地面和制陶窯址各一處,遺物有石斧、骨笄、彩陶盆、彩陶壺及鹿角、蚌殼、獸骨等;之后又出土尖底瓶、素面缽、彩陶缽、平底瓶等完整的珍貴文物。真守村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古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qū)渭豐街道真守村南堡東北、西南側1957年5月31日第二批位于鄠邑區(qū)渭豐街道真守村南的斷崖上,北為鄘塢嶺,東南有澇河故道流過。南北長約550米、東……[詳細]
城關遺址
  新石器時代—周古遺址戶縣甘亭鎮(zhèn)連豐村西南1957年5月31日第二批位于戶縣城外西北角,澇河故道經(jīng)其西側。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60米,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至1990年,陸續(xù)出土石、陶、骨器和蚌殼等,尤以石笄、骨錐、骨針最為典型。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宋村遺址位于戶縣草堂鎮(zhèn)宋村東北隅,太平河由東南流過。包含了仰韶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和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以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據(jù)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調查,遺址東西長520米、南北寬250米,文化層厚1.48米。多年來,群眾取土不時發(fā)現(xiàn)周的遺跡遺物,出土有石質的斧、刀、鑿、蚌刀和銅質的戈、鏃、矛、豆、薰爐、編鐘等。1958年后曾因取土破壞過一個車馬坑遺址,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鑾鈴、軸頭、馬銜和馬骨骼等。1975年在遺址西段發(fā)現(xiàn)殉葬有兩匹馬的大型車馬坑和一些春秋墓,陜西省、戶縣文物部門清理出許多重要文物。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78、黃堆村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堆村遺址
  黃堆村遺址位于戶縣草堂鎮(zhèn)北堡,東南距宋村二公里,滄浪河流經(jīng)西側。包含了仰韶文化和東周、秦、漢、新莽時期的文化遺存,以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據(jù)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調查,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50米,文化層厚2.5米。出土有石質的斧、刀、鐮、鑿、錛、笄等,以石斧為最多;陶質的豆、鼎、鬲、倉、釜及扁身陶壺、彩陶壺、彩陶壇;銅質的弩機、鏡、鼎、簪壺、秦半兩、漢五銖、新莽鏟幣等;出土的還有玉璧。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崔家堡遺址
  崔家堡遺址位于西安市戶縣甘亭鎮(zhèn)西關崔家堡村西南,包括崔家堡、姬家堡,向南延伸到澇河灣一帶。遺址地處澇河東岸二級臺地上,東西100米,南北300米,文化層厚度約0.8-1.5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遺址北部被村莊覆蓋,南部為耕地,中心區(qū)地表為耕地,地勢平坦,西側南側部分地段有斷崖,是一處西周聚落遺址。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丈八寺遺址
  北丈八寺遺址位于戶縣天橋鄉(xiāng)丈八寺村北堡一帶,與丈南遺址一脈相連,東有澇河流過。上限為周代,下限在漢代,以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據(jù)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調查,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80米,文化層厚2.1米。從遺跡看,東為先民居住區(qū),西為墓葬區(qū)。在南北3號路面靠村附近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灰坑、墓穴。出土有獸骨、鹿角、銅錢及壺、罐,還有紅、灰色夾砂陶片和云紋瓦當?shù)取?981年在村南發(fā)現(xiàn)合葬20具人骨骼的殉人坑,坑北發(fā)現(xiàn)有漢代空心磚。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