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樂山市 > 市中區(qū)旅游

市中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煙火嘉州城
  2021年11月5日,四川省樂山市煙火嘉州城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樂山,古稱“嘉州”,素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的美譽。樂山是一座“好吃、好看、好!钡臒熁鸺沃莩牵瑯飞杰E腳牛肉、麻辣燙、缽缽雞、甜皮鴨、豆腐腦等特色小吃深深吸引著各地游客![詳細]
上中順特色文化街區(qū)
  樂山上中順特色文化情境體驗街區(qū),緊靠樂山港,與樂山大佛景區(qū)隔江相望,總建筑面積約3.7萬平米,直線距離距高鐵樂山站約10km。上中順特色文化街區(qū),分別是上河街、中河街和順城街組成。三條街都與城墻、河流毗鄰相伴,市場因城而開,房屋臨河而建。從尋味城市文化到塑造城市靈魂,沉浸式體驗+聲光電科技互動。上中順特色街區(qū)的實施和亮相,將實現(xiàn)游山、游江、游城有機結合、無縫銜接,帶動中心城區(qū)周邊區(qū)域旅游發(fā)展,全面助推樂山文旅融合、景城一體。“鮮、甜、苦、辣”樂山四味館:濃縮樂山味道;采用沉浸式體驗加聲光電科技互動的方式打造《遇見樂山》;規(guī)劃創(chuàng)意民宿,讓游客有吃有玩還有住。此外,上中順特色文化情境體驗街區(qū)規(guī)劃設有“非遺傳習館”、“繪芳照相館”、“茶香書局”、極速水上巴士等。九龍巷:因巷尾九龍祠(又名龍神祠)而……[詳細]
天工開物文化旅游景區(qū)
  天工開物文化旅游景區(qū)隸屬于樂山市天工開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業(yè)務,樂山天工開物文化旅游景區(qū)是一座以佛教文化及水晶文化展示為主線的大型博物館。展館以遠古佛教故事為載體,采用水晶寶石語言詮釋和演繹水晶文化,館內(nèi)獨特的場景,無論是地球之心的建筑輪廓,佛祖--的洞穴,佛陀頓悟的菩提樹,五彩的星座神話,華麗璀璨的彌勒世界,全部采用稀有的水晶寶石,并充分運用創(chuàng)新的陳列技術,將環(huán)幕投影、幻影成像、水幕投影、全息成像、虛擬現(xiàn)實等高科技技術將現(xiàn)代科技運用到物理場景里面,通過聲、光、電、多媒體手段為國內(nèi)外游客展示樂山、峨眉山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同時為觀者詮釋魂牽夢繞的水晶魔力,帶給游客嶄新的視覺之旅。景區(qū)內(nèi)陳列出4000多件展品,館內(nèi)的展品巧奪天工、獨具匠心,主要以“佛文化”為主,古代歷史人物、鳥類等為輔的雕刻……[詳細]
  八一九日機轟炸樂山死難同胞紀念碑,位于樂山市中心城區(qū)高北門。1939年8月19日上午11時40分,樂山城區(qū)空襲警報突然急促長鳴,全城驚惶。幾分鐘后,36架日機分成3組先呈品字形編隊,飛臨樂山城區(qū)上空變成一字形進行狂轟濫炸,烈火熊熊,黑煙遮天蔽日,房屋倒塌聲、傷者哀號聲不絕于耳。日機轟炸后,有一架偵察機還留在城市上空拍照、錄像后才揚長飛去。此次轟炸造成樂山城區(qū)2050戶人家被炸,3500幢房屋被毀,49家遭受“滅門之災”,死亡、重傷5000多人,10000余人無家可歸。2001年12月14日,樂山市政府第35次常務會議決定修建“8.19”日機轟炸樂山死難同胞紀念碑,以紀念“8.19”日機轟炸樂山死難同胞。2002年5月8日,該紀念碑建成。“8.19”日機轟炸樂山死難同胞紀念碑,碑體一組組拓墨浮……[詳細]
  立平烈士墓位于樂山市市中區(qū)明月烈士陵墓中。明月烈士陵墓于1982年建于樂山城區(qū)牛咡橋附近,1999年遷移至樂山市中區(qū)九峰鎮(zhèn)明月村境內(nèi),占地3畝,2000年,將分散在全區(qū)范圍內(nèi)的烈士墓碑集中搬遷至此,包括劉立平在內(nèi)的革命烈士墓碑44座(其中23座為無名烈士)。劉立平,樂山市市中區(qū)演武街人,生于1915年2月。1937年9月參加成都“星芒社”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8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1年因形勢惡化,疏散回樂山工作,失去組織關系。1942年冬,去成都找黨組織關系時被逮捕。1943年初被送往重慶五云山“戰(zhàn)時青年訓導團”受訓。在獄中與進步青年堅持斗爭。同年秋,敵人強迫受訓人員舉手同意“--宣言”時,拒不舉手,并繼續(xù)傳閱革命書刊,同敵人作斗爭。1944年冬,經(jīng)保釋出獄。1949年10月,因叛徒出賣……[詳細]
  鐵蛇坳小學(現(xiàn)樂山市市中區(qū)青平鎮(zhèn)中心小學)位于樂山市市中區(qū)青平鎮(zhèn)鐵蛇坳街135號。1929年5月,中共嘉定特支共產(chǎn)黨員熊鴻章相繼介紹鐵蛇坳小學副校長黃俊如、教師劉漢文等人入黨后,建立鐵蛇坳黨小組,由劉漢文負責。1930年春,中共嘉定縣委派共產(chǎn)黨員童光敏到鐵蛇坳小學任教,協(xié)助劉漢文、黃俊如等人開展黨的工作,先后建立農(nóng)會、婦女會,發(fā)展黨員。當年夏天,建立中共鐵蛇坳支部,屬中共嘉定縣委領導,黃俊如為書記。支部黨員最多時達18人,團員20余人。鐵蛇坳黨支部建立后,針對當?shù)孛仔袑r(nóng)民的盤剝,帶領農(nóng)民開展斗爭,并在鴨棚山貼出“打到土豪劣紳!”等標語。斗爭失利后,部分黨員轉移外地。1933年秋,嘉定中心縣委委員鄧可語和張瑛到青龍、白馬、樓子鄉(xiāng)一帶開展農(nóng)運工作,健全鐵蛇坳黨支部的組織建設,黃樹清為書記,林喜……[詳細]
  安谷小學(現(xiàn)樂山市市中區(qū)安谷鎮(zhèn)中心小學)位于樂山市市中區(qū)安谷鎮(zhèn)文化街58號。1928年,共產(chǎn)黨員鐘開第回到安谷小學任教;1929年2月,團省委派共產(chǎn)黨員羅鏡微到安谷小學擔任教師,他們協(xié)同開展革命活動,發(fā)展共青團員,建立團小組,由羅鏡微任組長。同年7月,團小組在車子鄉(xiāng)茶山扁陳祠堂(現(xiàn)車子鎮(zhèn)泊埝村2組)組建農(nóng)會,被人告密,羅鏡微被迫轉移,鐘開第出走西康。不久,鐘開第返回安谷小學任教,繼續(xù)開展黨的工作。1933年春,省委巡視員張郅、許本達到樂山開展工作,多次到安谷、蔡金兩地指導發(fā)展壯大基層黨組織,并先后建立安谷黨、團支部。鐘開第任黨支部書記,毛春泰任委員,黨員最多時達5人。安谷鄉(xiāng)黨、團支部聯(lián)合行動,組織學習《快中快》、《產(chǎn)業(yè)革命》、《工農(nóng)紅軍的編制》、《四川曉報》等黨的報刊、資料;召開抗日救亡大會……[詳細]
樂山文廟
  樂山文廟位于樂山市中心城區(qū)月咡塘66號。樂山文廟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18年至626年),經(jīng)歷代遷徙,至明朝天順8年(公元1464年)定于此。文廟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89.36平方米,現(xiàn)存古建筑為清朝康熙年間重建。1938年4月,武漢大學西遷樂山,在月咡塘的樂山文廟辦學,共產(chǎn)黨員馮有申、陳尚文和曹誠一隨之到樂山。省工委派侯方岳到樂山重建黨組織時,與這三個黨員接上組織關系。同年秋,建立武漢大學黨支部,書記余明。隨著黨員人數(shù)的增加,逐步建立理工學院黨小組、文法學院黨小組和女生黨小組三個黨小組;同年冬,因黨員隊伍擴大,支部改建為特別支部,下設三個支部,即將原有的三個黨小組改建為支部。到1940年前,黨員發(fā)展到30多個。支部組織黨員在校內(nèi)外秘密開展抗日活動,成立“抗日問題……[詳細]
  中華民族歷來追求和睦、愛好和平、倡導和諧,“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數(shù)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獨樹一幟的“和”文化。廣大軍工人從新中國成立伊始就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首座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舊址,親歷了中國人在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初期,聚焦解決未來人類能源問題的決心和毅力。舊址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qū),是1971年開工建設的三線軍工單位。1984年舊址上建成了“中國環(huán)流器一號”實驗裝置,一共先后建成了19個其他核聚變實驗裝置,如中國第一個仿星器裝置、第一個磁鏡裝置、第一個角向裝置和第一個反場箍縮環(huán)形實驗裝置等。首座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是中國最早、當時亞洲最大的開展受控核聚變研究的實驗基地,她開創(chuàng)了我國核聚變時代。中國環(huán)流器一號實驗裝置是……[詳細]
樂山宋氏祠堂
  樂山市宋氏祠堂位于樂山市中區(qū)羅漢鎮(zhèn)龍窩村6組,占地面積約貳拾畝,貌對峨眉仙山,背靠樂山大佛,位于樂山至沙灣之間、距樂(山)沙(灣)快速通道1.5公里,屹立于大渡河江畔,屬羅漢鎮(zhèn)轄區(qū),山環(huán)水繞,風景雅秀,是個名勝之地。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經(jīng)四百多年風雨,是全省保存較完整的民間宗祠。宋氏祠堂是明末清初之際的建筑,木質(zhì)結構,四周磚墻,古典式建修,占地面積約20畝,貌對峨眉仙山,背靠樂山大佛,山環(huán)水繞,風景雅秀。祠宇修造考究,布局典雅,祠前左右兩面大門,門前刻有人物故事,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兩門前中央之上,書有“宋氏宗祠”四個大字,觸目動人,氣勢軒昂。進門即是兩邊廂樓廂房,沿廂房往前至宗堂,左右均有石梯五步,靠前中央是萬年臺,其臺有20根60至80公分木柱支撐,臺側右有化妝樓,左為鼓樂樓,可唱戲演……[詳細]
11、嘉州古城墻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州古城墻
  嘉州古城位置如《水經(jīng)注》云“縣治青衣江會,襟帶二水矣”,即河口三角洲上。隋、唐繼承,其城當南達大佛壩,此時,文人多稱“江城”,如杜甫《寄岑嘉州》詩云:“愿逢顏色關塞遠,豈意出守江城居!笨芍拼懦桥R江布局的特色十分明顯。古人云“瀆江(岷江)自東北來,順下不爭;而青衣、沫水西南來,如暴客挾萬馬而馳,沫為最甚”,即史不絕書的“沫水之害”。大渡河沙灣以下河道橫向變化顯著,主流不穩(wěn)定,河岸常有崩塌現(xiàn)象,而岷江由于河谷橫斷面的不對稱性,則以向東擺動為主。南宋以后,原來正對烏尤山的大渡河水北移,開始侵蝕嘉州古城墻。經(jīng)元至明,城墻遭侵蝕日益嚴重,人們開始沿岷江、大渡河用竹籠卵石筑河堤以保護城墻。南宋畫家夏圭的《長江萬里圖》上,能清楚看到嘉州城的雄偉城墻。公元1173年,陸游攝知嘉州,有《出城至呂公亭按……[詳細]
文廟及老霄頂
  樂山文廟系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樂山舊城區(qū)中心的老霄頂下。據(jù)介紹,文廟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間(618~626年),當時的地點是在樂山城南與大佛相對的育賢壩上。文廟建筑群,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13公頃,建筑面積3136.97平方米。建筑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勢,漸漸升高。文廟現(xiàn)存的古建筑為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欞星門、賢關、圣域、名宦祠、鄉(xiāng)賢祠、東西廡殿、尊經(jīng)閣、崇文閣、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群體建筑中的典型建筑為大成殿,系單檐歇山式屋頂,屋面覆蓋琉璃筒瓦,鰲角飛翹,莊嚴古雅。左右廡殿系單檐歇山式,穿斗木結構。1986年至1989年樂山市文化主管部門對文廟古建筑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繕。文廟現(xiàn)為樂山二中管理使用。“高標在一切之上”,高標山作為自古以來嘉州最高處并非……[詳細]
  東漢崖墓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樂山市區(qū)西北三公里處公溪西岸白巖山。崖墓依山鑿成,最大墓口寬23米,長42米,高約6米,墓門楣上多刻瓦當、斗拱,部分墓門線犬、羊等,其中以清風、白云、朝霞三洞最有特色。清風洞有碑刻28通;白云洞有碑刻7通;朝霞洞又名蘊真洞,傳為宋逸民程公望注《易》處,又名治易洞,現(xiàn)存碑刻5通,南宋開僖元年(1205年),永嘉陳謙摩崖題“程公洞”于清風、朝霞間;嘉定十五年(1222年),詩人張方重書刻于白云洞口。崖墓現(xiàn)有碑刻凡40余通,屬宋刻19通、元刻1通,清刻3通,均為研究樂山歷史和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保護范圍:東至竹公溪公路內(nèi)側,南至龍坡灣,西至山脊分水嶺,北至小鐵道山口。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南、西、北外延15米,東至竹公溪河西岸![詳細]
  肖壩崖墓位于四川省樂山市中區(qū)青衣鄉(xiāng)大田村1組,墓群南距大渡河約1公里,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地質(zhì)構造為白堊紀嘉定統(tǒng)夾關組厚層紅砂巖,巖體強度不高,個別墓壁滲水,風化嚴重。土壤為酸性粘土。肖壩崖墓分布密集,經(jīng)調(diào)查共有崖墓1199座,墓群分布范圍東至馬護橋、南至斧頭山、西至寨子山、北至斑竹灣的山腰上,F(xiàn)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從已清理的墓葬來看,結構大多一致,一般分為墓道、甬道、前室、門道、后室及左右側室、棺室等。一般有壁龕、灶。大部分墓葬墓道及前室前部已毀。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壁畫或題跋。墓室深度從6—24米不等。均已被盜。葬具包括連巖體石棺、陶棺,未見木棺痕跡。骨架均不存,部分墓室尚殘存有陶俑、動物模型、陶罐、陶甑、陶碗、陶缽、陶釜、陶簋形器、鐵刀等殘片。其中又以陶俑數(shù)量較多,目前出土的有舞俑、……[詳細]
15、柿子灣崖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柿子灣崖墓
  東漢崖墓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樂山城東2.5公里處柿子灣。共約800余座,多為雙穴,現(xiàn)存100多座,以精美石刻畫像和文字題記聞名,故稱為“石刻之灣”。其中最有特色為一、二、三、-墓。一號墓在柿子灣北側,是一座前堂二穴的大型墓,面北向南,墓門寬16米,高7.2米,廳堂入口處由兩根石柱隔為三門,檐上裝飾瓦當、斗拱,兩邊各有一出侍圖,環(huán)壁刻有14幅雕刻畫,有老萊娛親圖、牛馬送行圖、董永孝子圖、侍從圖。武士圖及兩尊坐佛等。二號墓在一號墓東側150米處,墓門寬14米,高4米,門右刻一石闋,門上方瓦當。斗拱下刻有朱雀、羊、魚,左右壁上侍役圖、出侍圖等。三號墓在一號墓西側100米處,坐北向南,為單穴墓,享堂左壁有高1.4米、寬0.9米的下山虎,還有吠犬、朱雀、羊、犬、豕、鼠、蟾蜍、長蛇等。-墓在柿子灣南……[詳細]
16、樂山離堆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山離堆
  離堆(市中區(qū))烏尤離堆與凌云山相對,相距500米,總面積265畝。每逢夏季,大渡河、青衣江水奔流而下,與岷江水在凌云山下匯合,至百米之外的烏尤離堆,主流順岷江主河道而下,支流則從麻浩入分洪道,繞過烏尤山后在馬鞍山再匯入岷江。烏尤離堆又名“烏尤山”。相傳,樂山離堆為2000多年前的秦蜀守李冰開鑿,吳致華的《四川古代史》提出:“樂山溷崖(烏尤山)即李冰所鑿之離堆。”李冰率領樂山先民和秦國軍隊,利用烏尤山和凌云山之間天然形成的凹陷缺口,予以加工整治:截斷勾連烏尤、凌云山之間低潮處的余脈,拓寬河溝,通正水道,鑿掉嶙峋亂石,鏟平突兀猙獰的溷崖,開鑿出樂山烏尤離堆。樂山烏尤離堆的工程特點,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凌云烏尤兩山之間馬鞍型埡凹的地勢,因地制宜除去“三江第一關”的障礙,保證了過往船只的安全。明中后期,……[詳細]
烏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烏木珍品文化博物苑是蔣紀林先生本著弘揚和發(fā)展烏木文化的宗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潛心收藏、精心籌備,創(chuàng)建了全國五個第一:收集烏木原材料5000多立方米居全國第一;烏木博物館的規(guī)模居全國乃至世界第一;作品數(shù)量與質(zhì)量居全國第一;館內(nèi)大型木雕藝術作品居全國第一;館內(nèi)三十七萬枚的毛主席像章的數(shù)量規(guī)模居全國第一,并已入選吉尼斯記錄。館內(nèi)嚴格按國家“四A”景區(qū)的標準來規(guī)劃和籌建。烏木珍品文化博物苑位于四川樂山,是一座以烏木雕刻藝術為主要內(nèi)容,集烏木雕刻藝術的收藏、研究、展示為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烏木博物苑處于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樂山大佛、峨眉山綠色旅游通道上,投資1.2億元人民幣,主要由烏木博物館和毛主席像章陳列館兩部份組成。烏木又稱陰沉木,是一種極其珍稀、不可再生的珍貴木材,主要產(chǎn)于中國四川盆地,尤其集中……[詳細]
18、壁津樓
壁津樓
  壁津樓是凌云山的一大景觀,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從山頂俯視,好像于青山綠水間突然出現(xiàn)的世外仙境。從山下仰視,卻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壁津樓原址在樂山城南,建于宋代。據(jù)《水經(jīng)注》和宋代魏了翁《璧津樓記》記載,璧字取青衣江出璧玉,津字是渡口的意思,故名璧津樓,已毀,F(xiàn)建璧津樓的地方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廟。 新建璧津樓具有明清寺廟建筑的特色,依山取勢,不拘一格,牌樓正坐石階,右面沿崖端建有15米長廊,左面向上依次排列三層樓房,并有一小院落,整個璧津樓參差而緊湊,碧瓦朱樓,組成一個輝煌秀麗、雄壯雅致的仿古建筑群。……[詳細]
19、爾雅臺
爾雅臺
  爾雅臺位于烏尤山西面的懸崖絕壁處,是漢代文學家郭舍人注釋《爾雅》的地方,《爾雅》是我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宋代文學家蘇轍在《初發(fā)嘉州》詩中寫道:“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箋注。區(qū)區(qū)辨魚蟲,爾雅細分縷,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不魚,頂有遺墨處”,說郭舍人長年勤奮寫作,洗硯的殘墨竟染黑了江水,染黑了魚頭,這樣一個傳說,反映了人們對郭舍人的敬仰心情。爾雅臺原為三層,整體相連,曲折有趣,解放后維修時拆去第二層,保留了頂層和底層,頂層后又改名為聽濤軒,爾雅臺僅余一層,爾雅臺臨崖而立,視野開闊,西望峨眉,下瞰三江,景色絢麗![詳細]
20、金鷹山莊 AAA
金鷹山莊
  “金鷹山莊”位于世界著名的峨眉山腳下,樂山大佛旁邊。地處樂山市北大門,市中區(qū)樂夾路89號,山莊占地數(shù)百余畝,系丘陵 山灣地勢,氣候溫和濕潤,寒暖適宜,交通方便(市公交1路車直達),是樂山近年來建成的一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樂山市民的后花園。金鷹山莊的立意樂山大佛景區(qū)內(nèi)的亮點  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樂山市被正式規(guī)劃為國際旅游大城市,國家加大西部大開發(fā)的開發(fā) 樂山大佛力度,四川省對樂山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重新定位----以發(fā)展旅游業(yè)為主導和龍頭產(chǎn)業(yè)。金鷹公司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在世界級旅游景點樂山大佛進行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上,開發(fā)建設具有江南園林風格,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私家園林。金鷹山莊既是廣大市民的花園,也是樂山大佛景區(qū)內(nèi)旅游景點新的亮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