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 > 葫蘆島市 > 綏中縣旅游

綏中縣旅游景點介紹

  綏中萬家秦漢大型宮殿遺址位于錦州市綏中縣萬家鄉(xiāng),鄰近渤海海濱。重要保護遺跡先確定兩處:第一處為石碑地秦始皇“碼石官”建筑群遺址,位于墻子李西頭村南海濱,南北長六百余米,東西寬三百余米。有長方形圍墻狀夯基,其間是棋盤狀分布的夯土臺基,位于中南部正中為高大的方形夯土臺基,中心建筑群址座落其上,正對海中“姜女墳”礁石。夯墓建筑址表面有屋頂墻壁塌落的巨型夔紋瓦當、空心磚踏步等建筑構件。第二處為黑山頭望海遺址,位于賀家村南海頭,東距碣石宮二公里,東西五十米,南北四十米。由前后三層殿屋及迥廊組成,內(nèi)有成排柱礎、窖井等,南部海中有對峙雙礁,稱“龍門石”,遺址西側海頭第二臺地為一距今三千年的青銅文化遺址。碣石官東零點七五公里的止錨灣海頭臺地、宮北零點五公里楊家村南瓦子地、一公里周家村南、五公里金絲屯東都有相……[詳細]
三臺子烽火臺
  三臺子烽火臺位于遼寧綏中沙河鎮(zhèn)三臺子村,建于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經(jīng)大都督戚繼光主持所修,其目的是為防御邊患。1988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臺子烽火臺為磚石結構圓臺,底徑為18米,通高12米。臺基由條石壘砌而成,高2.7米,臺身用青磚一丁一順砌筑,共疊砌70層,中間夾有石釘。臺頂砌有垛口,正中砌烽火灶和長方形鋪房,周圍砌風圍墻以避風沙。北面開半圓形石券門,高1.7米,寬1米,門下有兩個龍頭石磴,臺頂東西各有流水嘴一個。三臺子烽火臺較一般烽火臺高大,指揮系統(tǒng)齊全,在明代戍邊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雖歷經(jīng)四百多年的風雨侵蝕,但烽火臺外觀良好,頂部風火灶、券門、龍頭石磴、垛口、望眼及石流水等設施保持完好。三臺子烽火臺為明代軍事防御設施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歷史實物資料。三臺子烽火臺……[詳細]
妙峰山雙塔
  妙峰山雙塔位于綏中永安堡鄉(xiāng)塔子溝北150米的妙峰山上。東南距縣城75公里。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雙塔建于遼乾統(tǒng)年間(1101~1110年),兩塔東西對峙,相距50米。東塔高約24米,磚筑八角九級密檐式。塔身八面各有角柱,東、西、南、北四面磚砌淺龕,內(nèi)置一佛,坐于蓮花座上。佛座須彌式,束腰部雕有馬、象、獅頭等姿態(tài)各異。龕上有寶蓋、飛天、銅鏡。塔東南面右上角雕有“遼天祚皇帝”,正南左上角雕有“宣賜舍利塔”等磚雕題名。故又稱天祚或舍利塔。西塔高約10米,柞磚筑六角實心七級密檐式。其結構與雕刻部分與東塔基本相同,現(xiàn)存五層檐。山上古塔兩座,東西對峙,一大一小,雙塔構造、雕刻大體相同,巍峨壯觀。粗略量一下,兩塔相距大約50多米,細看,均屬于青磚構造。該塔高約9米,為磚筑六角實心七級密檐式,現(xiàn)存五層檐了……[詳細]
綏中碣石宮
  碣石宮位于綏中縣城西56公里處的止錨灣海濱,距山海關15公里,長10公里。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海水清澈見底,水淺波輕,海灘寬闊平緩,白沙細膩無泥,海中無礁石。海濱浴場的海底坡緩,距岸邊百米之外海水僅齊胸深。止錨灣東側的海域淺水區(qū),海底坡度更緩,水拂腳面,極適于兒童游玩。在距岸邊200余米的海面之中, 聳立著三塊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約20余米。民間傳說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處.每逢落大潮, 從岸邊到礁石隱約現(xiàn)出一條巨石鋪就的海中棧道,可直達礁石腳下。在姜女墳的東西兩側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東側叫紅石砬子,西側叫黑石砬子(又稱黑山頭),象兩條巨龍靜臥在海中,構成似"二龍戲珠"(海中礁石)的獨特景觀。近年來,經(jīng)過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姜女墳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 魏武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碣石,紅……[詳細]
綏中斜塔
  綏中斜塔座落在綏中縣城西南27公里的前衛(wèi)鎮(zhèn)內(nèi),古稱瑞州歪塔,有怪塔之稱。古塔建于遼代,現(xiàn)存塔高約10米,石筑塔基,磚砌塔身,實心三級呈八角形。塔身有磚刻圖案,佛龕中的佛像、頂蓋、飛天已無存。塔身向東北傾斜12度,塔尖位移達1.7米,但斜而不墜。提起斜塔,人們腦海中首先會閃現(xiàn)出意大利比薩斜塔的形象。該塔因為傾斜數(shù)百年不倒而聞名于世,更由于伽利略的“兩個鐵球”自由落體實驗而被寫進了中學課本。比薩斜塔雖然知名度很高,但并不是世界上傾斜度最高的塔。其實,“世界第一斜塔”是位于葫蘆島市綏中縣前衛(wèi)鎮(zhèn)的前衛(wèi)歪塔。前衛(wèi)歪塔不僅比意大利比薩斜塔早落成300多年,而且它的傾斜度超過了比薩斜塔和中外任何一座斜塔,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斜塔”。為此葫蘆島文物專家大聲呼吁,保護前衛(wèi)歪塔刻不容緩,應該盡早將這一斜塔申報……[詳細]
三山宗教文化園
  三山道教建筑群分布于綏中縣范家鄉(xiāng)三山的山腳、山腰及山頂?shù)忍。三山,位于綏中大地中部范家鄉(xiāng)與前衛(wèi)鎮(zhèn)交界處,西距綏中縣城32公里,屬燕山余脈,主峰海拔710米,因三峰并立而得名。三山,古稱三州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又一度號稱“東岐山”。三峰并秀,峭拔雄奇,石河、狗河分別從南北兩側流過,明代遼東邊墻從其東南側跨過,留下城臺、營堡遺址多處。三山是綏中的鎮(zhèn)山,也是遼西名山!叭铰栔拧睘槊鞔巴托l(wèi)八景之首,是歷代詩人歌詠的對象,諸如“奇形鼎足青霄立,秀色蓮花紫極開”(明代葉應驄《前屯衛(wèi)八景》詩),以及“鼎足成行排峭壁,疑是巨靈擘于洪荒年”(清代陳德懋《登三山歌》),都是廣為流傳的詩句。三山南麓彌勒寺,金朝時(相當中原南宋時)已是一座香火很盛的佛寺,有出土殘碑可資證明。明清兩代,道教全真教派傳入本地區(qū),選……[詳細]
7、中前所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前所城
  中前所城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城西44公里今京沈鐵路北側,是遼寧現(xiàn)存最完整的“所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中前所”全稱“中前千戶所”。所城略呈方形,東西510米,南北502米,非正南正北,偏40°。城墻現(xiàn)高8米,墻基6.3米,頂寬5.3米,基部為條石砌筑,墻頂女兒墻無存,場內(nèi)中心有十字大街通向東、南、西三門,分別稱定遠門、廣定門、永望門。北面嵌石匾,刻有“中前所”三字。城門用青磚作六丁橫拱券法砌筑,白灰填縫,門洞高6米,寬4.2米。在城門內(nèi)側,可沿斜坡式馬道登上城頂,F(xiàn)唯東門馬道尚殘留遺跡。城墻四角有方臺,現(xiàn)僅有西南隅方臺保存完好。中前所城歷史悠久,是山海關外第一城,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崇德八年(1644年)清世祖派鄭親王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征明寧遠城(今興城)。攻陷中后所(今……[詳細]
錐子山吾名口
  “無名口”又名“吾名口”,緊鄰錐子山,為薊州鎮(zhèn)長城與遼東鎮(zhèn)長城的分界點。由此向西的長城屬薊州鎮(zhèn),由此向東的長城屬遼東鎮(zhèn),遼東鎮(zhèn)長城由此起始,此段長城在關口兩側全部包砌青磚,關門為一拱券小門洞,開在山口北側高處,門右側有一座吾名口臺樓,已經(jīng)塌了東邊。再向南,在山最低洼處有一巨大的墩臺和七孔磚樓,為扼守山口所筑?谀献罡叩纳巾斀ㄒ环叫未u敵臺,南北開二門,門拱石上有雕花,樓頂有標高鐵塔,叫“荊條樓”。 吾名口關門及附近長城的包磚部分已被拆走,只剩下內(nèi)部石頭和白灰,塌成堆狀。吾名口山洼南的敵臺也已塌頂,樓西尚有吾名口關城一段虎皮石城墻的遺跡。其余地都已建成了梯田。吾名口北的爬山城墻內(nèi)外包磚基本完好,在城墻上到山頂?shù)膬?nèi)側,也建有一供士兵出入的小拱券門。在山頂荊條樓可眺望三龍聚-城大觀。東、南、西三面長……[詳細]
李家堡碧云寺
  九門口碧云寺遼寧省綏中九門口水上長城南端的老牛山,半山腰上坐落著氣勢雄偉、飛檐凌空的碧云寺。夏日的碧云寺它自有特別的情調(diào)和風格,它的美是豪壯的、莊嚴的。綠樹掩映,豐滿的樹冠使人感到處處勃勃生機,蔥蘢郁茂皆情韻,白云流連,仙風繚繞。碧云寺總建筑面積14300平方米,寺內(nèi)設有天王殿、地藏殿、祖師殿、伽藍殿等多處殿閣。燦爛紛呈更顯吉祥、安謐。只要親臨其境便能體驗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寺院至下而上,依山勢而建,金碧輝煌的殿閣一層一層增高,優(yōu)美典雅的景致也一級一級遞進。院落呈現(xiàn)出極強的藝術性,形成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格局,所到之處無不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始建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明太祖朱無璋御筆親書“碧云寺”,軍師劉伯溫選址,開國元勛徐達奉旨修建,普賢和尚主持,經(jīng)佛像開光,開七傳戒,盛況……[詳細]
錐子山長城
  錐子山長城全長22455米,基本為東西走向,依山和地名分為六段:依次為大毛山段、錐子山段、椴木沖段、曼芝章段、石匣口段和金牛洞段。錐子山長城始建于明洪武14年(1381年),歷經(jīng)多年風雨侵蝕、多次戰(zhàn)爭洗禮,但仍較為完好地保存下來,它蜿蜒于燕山余脈的崇山峻嶺之上,威武雄壯,敵臺林立,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6月10日被確認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錐子山長城多采用石結構,或磚石合筑,或以山險為墻,六段緊密相連,卻又各具特色。大毛山段山勢險峻,峰巒疊嶂,雄壯威武;錐子山段蜿蜒曲折,集三道長城為一體,向南經(jīng)九門口可直達山海關,向西越大毛山,出河北撫寧,即通向八達嶺、居庸關,向東經(jīng)蔓芝草、石匣口至金牛洞,長城止于山谷之中;椴木沖段砌筑于山勢險要之處,全部為石筑,其中一敵樓內(nèi)存有《椴木沖樓……[詳細]
西溝長城
  西溝長城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明長城,是明萬里長城的主干線,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長城,還有一處天下奇觀。站到錐子山上,可以看到兩道長城系統(tǒng),左手是薊鎮(zhèn)長城,右手是遼東鎮(zhèn)長城。東、南、西三個方向三條長城像三條巨龍齊聚錐子山,是萬里長城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觀。小河口長城位于葫蘆島綏中縣永安鄉(xiāng)西溝村,小河口是西溝村的一個自然屯,小河口地勢險要,兩山夾一溝,長城扼守水關,這里的原始森林景觀自然和諧,敵樓上長百年青松,氣勢雄偉,這里敵樓門窗都雕刻著精美花紋,具有著獨特的陰柔之美,被專家學者稱為女性長城。西溝長城是萬里長城的主干線。由此向西,經(jīng)綏中縣加碑巖鄉(xiāng)山神廟村,出境就是河北省撫寧縣,再向西即通向北京八達嶺、居庸關;從西溝東去,過錐子山,經(jīng)蔓枝草、石匣口,到河口村,長城就止于其東……[詳細]
永安峽谷漂流
  景區(qū)坐落在遼寧東戴河新區(qū),永安鄉(xiāng)境內(nèi),與秦皇島市山海關區(qū)接壤。景區(qū)內(nèi)有小河口長城、錐子山長城、妙峰寺雙塔。 漂流長度3.5公里,山泉水清澈,河寬20-50米不等,平均水深1米左右,有緩有急。 漂流區(qū)兩岸,森林茂密,河流在峽谷中千回百轉,風景獨特。緩流段可盡享戲水之了,急流段足以體驗漂流驚險刺激的情趣。漂流區(qū)風光迷人,山巒起伏,森林茂密,因以往人跡罕至,蒼茫的原始風貌猶存。更有多處景觀引人注目,令人流連忘返。永安峽谷宛如人間仙境,駕一葉小舟順水而下,給人一種“船在水中漂,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詳細]
錐子山九龍洞
  在錐子山頂峰西南側,有一天然古洞,這就是九龍洞。明代時,九龍洞被建成廟宇,多年香火不斷,堪稱一方之名勝! 【琵埗词翘烊恍纬傻,內(nèi)有四個大洞,原有廟宇分別供奉關帝,藥王,觀音,舊年四月十八廟會,各地游山拜佛者,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洞旁陡峭山崖,高二十米。崖下有一“天井”,井水長年不竭,水尤清冽。周圍古松怪柏,參天蔽日,郁郁成蔭,游人至此,頗有氣爽神清之感! 【琵埗醋鳛橐环矫麆,頗為遠近百姓所矚目。然而可嘆“文革”中慘遭劫難:廟宇被毀,佛像被扒,惟余古洞,從此蕭條冷落,人跡罕至![詳細]
綏中新浪海濱浴場
  綏中新浪海濱浴場度假村位于渤海之濱,葫蘆島綏中縣二河口村,西距山海關 70 公里,東距興城約 50 公里,北距綏中縣城約 15 公里?h城至度假村全程柏油馬路,自駕車從京、沈(走京沈高速公路)至此僅三個小時左右車程新浪浴場是一家集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大型休閑度假場所,有全海景落地窗式客房,新鮮衛(wèi)生的海鮮大餐和農(nóng)家菜,豐富齊全的海邊休閑項目。浴場總占地面積 50 余畝,海岸線 2000 延長米,沙灘平緩、沙質細滑、海水清澈、海鳥群棲、空氣清新,是遠離城市、無污染、尚未開發(fā)的原始海濱。浴場緊鄰二河口碼頭,剛從海里撈出的蝦、蟹、魚、貝類都將成為您的盤中美味,您還可以乘坐漁船出海,體會浪里顛簸和撒網(wǎng)捕撈的樂趣。二河口碼頭和團山子碼頭周圍建設了 2000 余畝松林綠化帶,成為浴場的天然氧吧和綠色衛(wèi)……[詳細]
15、前所古城
前所古城
  前所古城簡介前所古城(又稱中前所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堡,是明代遼東鎮(zhèn)軍事防御體系中獨立建置的一座所城。建于明宣德三年,明朝建制千戶為所,全國共有126座所城,而前所城是當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所城,長、寬各500米、高10米,全城占地0.25平方公里。城內(nèi)有東、南、西三個門,東門為定遠,南門為廣定,西門為永望,無北門,上建真武廟。乾隆四十三年重建。今所城完好,三門俱在,西門甕城猶在。古城為十字街,有街巷16條,寺、廟、教堂12座,今前所為糧食、山貨、海產(chǎn)集散地,是綏中縣西南傳統(tǒng)集市。……[詳細]
天龍寺海濱度假區(qū)
  天龍寺海濱度假區(qū)天龍寺海濱度假區(qū)設有六個功能區(qū):1、宗教旅游區(qū);2、休閑度假區(qū);3、海濱娛樂區(qū);4、商貿(mào)區(qū);5、民族風情旅游區(qū);6、保健醫(yī)療區(qū)。天龍寺海濱度假區(qū)建成后,將是全國獨有的寺廟和海濱集于一體的度假休閑娛樂區(qū)。通過寺廟宗教文化向人們展示綏中的風土、民族以及濃厚的文化生活氛圍![詳細]
17、三山
三山
  三山三山又稱三女峰,位于綏中縣范家鄉(xiāng)境內(nèi)。三峰并立,高聳入云,主峰海拔710米,峰巒奇?zhèn),形如筆架。 三山又稱東歧山,三洲山,是遼西名山,位于綏中縣范家鄉(xiāng)境內(nèi),地處燕山山脈東延盡頭,是自然、人文景觀資源集中地之一,集山、水、泉、洞、寺與一體。主峰海拔710米,銀白色的六宓塔建于蜂頂。據(jù)《史記封禪山》記載:自齊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者,其傳在渤海就是三山在海市蜃樓中的幻影。三山,歷史上曾有無數(shù)帝王將相為之吸引,燕昭王、唐太宗、乾隆等均曾巡幸與此,并留下眾多千古美談。三山歷史上就是宗教活動的場所,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八是傳統(tǒng)廟會,來此游覽進香的人眾多。跳石溝位于三山景區(qū)西側,綿延百里是關外第一峽谷。谷內(nèi)到處奇峰怪石,奇洞奇景,秀松古樹。……[詳細]
妙峰寺雙塔
  妙峰寺雙塔時代;遼地址: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塔子溝村雙塔建于遼乾統(tǒng)年間。兩塔之間相距50米,西塔高約24米,東塔高約10米,結構、雕刻基本相同。塔身雕刻精細,形態(tài)端莊,形象生動,姿態(tài)各異。周圍景致極為秀麗,山巒起伏,叢綠滴翠,桑柏如織,F(xiàn)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雙塔一大一小,東西對峙,相距50米,巍峨壯觀,懸崖峭壁舉目皆是。雙塔設計巧妙,造型美觀,雖歷經(jīng)滄桑,至今雄姿猶存。大塔(東塔)高19米,磚筑,八角九級空心密檐式,每邊長約2米,塔座很低,高2.4米。小塔(西塔)位于大塔西南50米,高10米,為六角五級密檐式磚塔,結構、造型、雕刻與大塔相同,現(xiàn)為五層檐,塔身保存基本完好,塔頂已脫落。妙峰寺雙塔保存至今且如此完整,實為難得。……[詳細]
前衛(wèi)斜塔
  前衛(wèi)斜塔前衛(wèi)斜塔,古稱瑞州歪塔,坐落在綏中縣西南27公里處前衛(wèi)鎮(zhèn)內(nèi)。此塔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斜塔高10米左右,塔身為青磚砌成,實心單項,分三級呈八角形。斜塔雖經(jīng)千年風雨的腐蝕,但塔身上的磚雕圖案花紋仍清晰可見,此塔雖不高聳入云,但昂首望去,飛檐凌空,卻也雄偉壯觀。意大利比薩斜塔是世界聞名的斜度最大的斜塔,其斜度為5.3度,然而前衛(wèi)斜塔的傾斜度為12度。塔尖移位1.7米,斜而不墜,歪而不倒。塔身從何時傾斜無從查考,但對斜塔的加固,曾有過記載。《綏中縣志》記載:“其尖歪而不墜,后經(jīng)羽士以磚石其基愈固”!靶彼坏埂笔乔靶l(wèi)一寶,一九七六年雖經(jīng)強烈地震,斜塔不但未倒,也未出現(xiàn)裂痕。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前衛(wèi)鎮(zhèn)斜塔建于遼代,又名瑞州古塔,現(xiàn)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東北方向……[詳細]
小河口長城
  小河口長城坐落在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西溝村一帶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是冀遼兩省的分界線。這段長城大約8.9公里長,約有31座敵樓、18座戰(zhàn)臺、14座烽火臺。據(jù)史料記載,小河口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已有近700年的歷史。在遼寧綏中的永安鄉(xiāng),有一條古老的長城,是遼寧境內(nèi)的明長城主干線,貫穿7個自然村的古長城,現(xiàn)在人們習慣稱她為小河口長城,小河口長城坐落在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西溝村一帶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由于雄居于險峻的山嶺,所以又有“第三八達嶺”之稱。是遼寧省與河北省的分界線。小河口長城是用青磚修建的,城墻上的石頭長滿了青苔,書寫著久遠的歷史。這段大約長8.9公里的長城至今依舊磚石堅牢,約有31座敵樓、18座戰(zhàn)臺、14座烽火臺。據(jù)史料記載,小河口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