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黄色成人,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丁香六月天婷婷,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成人在线第一页,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qū)旅游

西藏自治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中游河谷保護區(qū)
  中游河谷保護區(qū)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及其越冬棲息地。本區(qū)有著較為完整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黑頸鶴越冬的必要條件,因而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同時,對于保護區(qū)區(qū)域內(nèi)農(nóng)耕等生存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和影響,也是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的價值所在![詳細]
色林錯黑頸鶴保護區(qū)
  西藏色林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西北部的藏北高原,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87°46′~91°48′,北緯30°10′~32°10′之間,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面積總1 893 630hm2,其中核心區(qū)面積713 920hm2,緩沖區(qū)面積829 160hm2,實驗區(qū)面積350 550hm2。色林錯黑頸鶴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93年,2003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色林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珍稀瀕危生物物種最多的地區(qū),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雪豹、藏羚、盤羊、藏野驢、藏雪雞、玉帶海雕、白尾海雕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熊、猞猁、兔猻、藏原羚、獵隼、禿鷲、紅隼等。區(qū)內(nèi)還生長著許多珍稀、瀕危植物物種,如:西藏沙棘、掌業(yè)大黃、馬尿泡、合頭菊等。 黑頸鶴是世界……[詳細]
223、木糾濕地
木糾濕地
  木糾濕地位于申扎縣買巴鄉(xiāng)1村、2村、3村境內(nèi),海拔高達4800左右,木糾錯濕地由木糾錯、鳥島、濕地等組成,這一片區(qū)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各種鳥類主要的繁殖和棲息地;主要的鳥類有: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棕頭歐等![詳細]
224、格仁錯
格仁錯
  格仁錯(藏文:སྐེ་རིང་མཚོ,威利:skeringmtsho,THL:KeringTso)位于西藏那曲地區(qū)申扎縣境內(nèi),地處申扎縣西部,岡底斯山北麓,康巴多欽山南麓,湖面海拔4650米,面積475.9平方公里。湖泊形狀呈東北-西南走向的長條狀。湖水主要依靠東南岸入湖的申扎臧布和西南岸入湖的巴汝臧布補給,湖水經(jīng)西北部的加蝦臧布注入孜桂錯。湖區(qū)屬高寒草原半干旱氣候,年均降水量200~300毫米左右,年均氣溫0℃![詳細]
225、甲崗峰
甲崗峰
  甲崗峰,海拔6444米。系岡底斯山支脈申扎杰崗日山脈主峰,地處東經(jīng)88.6度,北緯30.8度。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申扎縣境內(nèi)。距離申扎縣城僅約10公里,在申扎縣內(nèi)可以清晰的看到甲崗峰。申扎縣距離日喀則直線距離約185km,公路約300km,一天可以到達。甲崗峰所處的申扎縣屬高原亞寒帶半干旱季風(fēng)氣候區(qū),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干燥。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shù)為 2915.5小時,夏季每天日照時數(shù)可達十二小時以上。從拉薩乘汽車沿318國道至日喀則,路程約300公里,正常情況下約需七小時。甲崗峰所在的申扎縣不僅經(jīng)申南公路與南木林縣、日喀則市相連,同時也通過省級公路與尼瑪、班戈、那曲相連。那曲有青藏公路與拉薩、安多、格爾木相連,青藏鐵路在那曲也有車站。交通相對便利。申扎縣屬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帶,地勢較緩,丘陵、……[詳細]
穹雄溝風(fēng)景區(qū)
  穹雄溝位于索縣東南部,榮布鎮(zhèn)境內(nèi),距離317國道約7公里,海拔4500米。穹雄溝有綿延壯美的雪山(布加雪山),潔白無瑕的冰川(布加冰川),碧綠如玉的湖泊、廣袤無垠的草地,存世獨一無二的貝克奇石,還有傳說中的格薩爾棋盤和馬蹄印,是天然的地質(zhì)公園。園景包括地景類的冰川和濕地,以及水景類冰雪融化的湖泊,是絕無僅有的集冰川、高山、湖泊、濕地于一體,融形態(tài)、聲像、色彩等不同屬性于一身的自然風(fēng)景區(qū)。該地存有大量古生物化石,具有較高的可靠價值和觀賞價值。區(qū)域內(nèi)的“江雄”是格薩爾王傳里稱為江雄米盲港的地方,傳說當(dāng)時格薩爾王統(tǒng)一那曲東部片區(qū)時與當(dāng)?shù)氐囊恍┓Q為妖魔鬼怪的魔頭領(lǐng)下棋比拼智商,以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并利用各種法術(shù)及謀略贏得棋局的最后勝利。……[詳細]
227、藏北大草原
藏北大草原
  藏北大草原是指西藏北部遼闊的高原,在那曲境內(nèi)主要指羌塘大草原。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也位于藏北草原中,總面積2980萬公頃,野牦牛、藏羚、藏野驢、盤羊、藏原羚、高原兔、黑頸鶴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在這里棲息。出拉薩沿青藏公路向北走99公里,過了羊八井地?zé)犭娬荆涂梢钥吹侥钋嗵乒爬,它的北面,就是遼闊的羌塘草原。羌塘,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位于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它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同時也是一個具有豐厚沉積層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到處都是牧民賴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處處可見牧民棲息之所——帳篷。牧民們在這兒創(chuàng)造了夢幻迷離,色彩斑斕的游牧文化。不僅有遠古巖畫,也有許多古象雄國的遺址,英雄格薩爾王的足跡及故事遍布藏北,瑪尼堆,經(jīng)幡、古塔隨處可見……,為蒼芒的大草原增添了……[詳細]
228、神湖納木錯
神湖納木錯
  位于西藏那曲地區(qū),湖面海拔為4718米,長70公里,寬30公里,被尊崇為圣湖、天湖。它象一顆晶瑩的寶石,鑲嵌在萬里羌塘草原上,以其瑰麗迷人的湖光山色和美麗的傳說,陶醉了眾多的游人和朝圣者。納木錯湖濱廣闊、水草豐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場。野牦牛、巖牛等眾多野生動物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從湖東岸到西岸全長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寬30多公里,總面積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處約33米以上。納木錯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補給,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藍色,水天相融,渾然一體,閑游湖畔,似有身臨仙境之感。清晨,湖面靄靄茫茫,周圍群山若隱若現(xiàn),太陽升起,云消霧散,清風(fēng)拂面,浩瀚無際的湖面蕩起漣漪,真似慈……[詳細]
門莫溶洞
  莫溶洞位于巴青縣本塔鄉(xiāng)境內(nèi),海拔約4700米,距離縣城120公里左右。溶洞因所在地“門莫”(藏文音譯)而得名,洞內(nèi)原始自然景觀奇絕,以冰柱、冰原和多支洞而稱絕。全洞深度和廣度至今未全部探測完畢,是旅游愛好者和探險愛好者的絕佳所往,是巴青縣重點旅游開發(fā)項目。旅游路線:從縣城出發(fā),可自駕車115公里,然后步行8里左右路程即可到達,沿途可以在雜色鎮(zhèn)、阿秀鄉(xiāng)、本塔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旅館和飯店吃飯、住宿和補充物資![詳細]
230、皮央和東嘎遺址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皮央和東嘎遺址
  西藏阿里東嘎石窟遺址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區(qū)札達縣城以北30余公里的東噶村,海拔為4100米左右。西藏古格時代的宗教藝術(shù)遺存較多。主要有,古格王國遺址的白廟和紅廟中的壁畫、札達托林寺壁畫、東嘎皮央石窟遺址壁畫、札達喀則聶拉康石窟壁畫等。有關(guān)考古資料介紹,東嘎石窟是西藏西部后弘期早期佛教文化復(fù)興期的主要藝術(shù)遺存之一,是現(xiàn)存古代谷歌王國石窟群中規(guī)模最大一處,是目前所發(fā)現(xiàn)海拔最高、壁畫面積最多的高原石窟群、也是西藏西部保存較完好、內(nèi)容較豐富的石窟壁畫之一。東嘎石窟壁畫里除了常見的佛像、菩薩、-神、曼陀羅等圖像外,是苦力的動物、植物和幾何裝飾文案,頗具有特點,國內(nèi)外一些學(xué)者對其石窟壁畫也做了完整的描述和廣泛的研究。從藝術(shù)圖像學(xué)的角度來看,東噶石窟壁畫中的“力士”形象方面,目前還沒有系統(tǒng)的收集、分類、剖析……[詳細]
231、穹窿銀城 AAA
穹窿銀城
  穹窿銀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遺跡。古象雄王國分上、中、下3門的上門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國的城堡之首象雄銀城遺址。據(jù)記載,苯教創(chuàng)始人大覺者西繞米襖誕生于公元前16017年。據(jù)《萬部論》記載,大覺者西繞米襖騎著大鵬鳥到世間去傳法,第一個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說。那時象雄國王也稱為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宮殿,宮殿周圍修建十八個小殿,十八個小殿周圍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圍又修建了一千零八個供塔。穹隆銀城地基為金、四壁為銀、門門為鐵、四門為海螺、四角為瑪瑙、女墻為銅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為著名和最有福報的圣地。古象雄王國都城穹窿銀城,是西藏傳說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區(qū)噶爾縣門士鄉(xiāng)卡爾東城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10余萬平方米。2012年6月—8月,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詳細]
西藏擦擦文化展覽館
  西藏脫模泥塑藝術(shù),在西藏稱之為“擦擦”、“擦擦”是一種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走進“擦擦”展覽館,映入眼簾的便是館中色彩絢麗、雕刻精湛的各類佛像、佛塔......,近百種、上萬件的“擦擦”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無比純樸自然、莊重典雅!敛痢黝}館展出的‘擦擦’展品,主要是從日喀則、山南還有阿里各個地方收集而來的,品種近百種,數(shù)量則有萬件之多。有些“擦擦”已經(jīng)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據(jù)了解,展館的理念和目的就是要將傳統(tǒng)文化跟現(xiàn)代旅游相結(jié)合,把西0特的文化傳播出去的同時,對“擦擦”制作這項精湛的傳統(tǒng)手藝進行保護。“擦擦”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不僅具有高超的藝術(shù)價值,更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在制過程中,特選取泥巴、藏紙、狼毒草、藏紅花、牛皮等材料,通過凹型模具擠壓脫模,或人工雕塑,然后曬干,再經(jīng)彩……[詳細]
阿里暗夜公園
  阿里暗夜公園阿里暗夜保護區(qū)占地面積250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區(qū)和外圍區(qū)。保護區(qū)內(nèi)的戶外照明按照國際標(biāo)準(zhǔn)進行規(guī)劃、改造和管理,防止和控制光污染,使優(yōu)質(zhì)的夜空資源像其他遺產(chǎn)一樣得到保護。為了讓更多的游客欣賞到美麗的夜空,阿里地區(qū)政府部門在保護區(qū)外緣建設(shè)了暗夜公園和天文廣場。公園位于獅泉河鎮(zhèn)以南約25公里處,海拔4200米,包括星空體驗區(qū)、望遠鏡觀測區(qū)和旅客服務(wù)區(qū)。在北京天文臺支持下,公園安裝6臺800毫米天文望遠鏡,其中折射鏡4臺,反射鏡2臺,這對業(yè)余天文愛好者來說屬于頂級的觀測設(shè)備![詳細]
234、曲龍遺址
曲龍遺址
  曲龍遺址位于朗欽藏布北岸、札達縣達巴鄉(xiāng)曲龍村,在吐蕃統(tǒng)一時期的7世紀(jì)中葉修建,為吐蕃六茹之一的象雄東岱的政治中心。遺址名稱意為“大鵬棲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鵬鳥形狀。山頂(鳥頭)與兩邊山坡(兩翼)建有城堡,山頂為地方神宮殿(藏語稱頗章),兩邊為王宮,是國王及其家眷居住之地。古格王江絳曲沃時期,在山坡中央(即大鵬心臟)還修建了新密派寺廟。13世紀(jì)后半葉的元初時期,第八代王澤巴贊之子拜臥贊在此建立了相對獨立的小王國,其后作為達瓦法王的夏季居住地。16世紀(jì)的清代改為格魯派寺廟,后整體搬遷至曲龍村西南側(cè)小丘陵![詳細]
235、讓舍曲河谷
讓舍曲河谷
  讓舍曲谷地,發(fā)源于齊馬拉山的讓舍曲,環(huán)繞著木孔雪山流淌大約70公里后,在目巴村匯入怒江。由于同時受怒江干熱河谷熱氣流和木孔雪山冷氣流的雙重影響,使得這個狹窄的溝谷氣候變化頻繁,降水量大,同時,植被的垂直分布明顯。從讓舍曲與怒江匯流處進入河谷地段,滿眼迎面看到的就是陡峭的峽谷,瀑布潺潺而流,山下河水湛藍湛藍、古樹林立![詳細]
236、絨轄溝
絨轄溝
  絨(rong)轄溝:位于西藏定日縣西南部絨轄鄉(xiāng),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的日喀則喜馬南麓,是兩山夾峙中的一片長谷,有絨轄曲。在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藏語里“絨轄”就是深溝,“rong”意為溝,“xia”意為深。是日喀則喜馬南麓六大溝之一。絨轄溝為喜馬拉雅南坡斷裂深切高山深谷地貌,海拔從7340米到2100米,景觀類型從寒帶到亞熱帶,跨度巨大。這里是藏傳佛教后弘期的開始性人物、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圓寂地。從絨轄溝的地貌遙感圖上可以看出,它是一條東北到西南走向的狹長深谷,起點從達倉村算起,終點到靠近邊境的左不德村,長約55公里。絨轄溝的景觀特色非常豐富而又界線清晰。首先從絨轄溝的“東大門”開始,是一個叫卓吉措布的高臺地,四周是卓奧友峰冰川融水匯聚而成的高山濕地、溪流和湖泊,是典型的高山濕地景觀。然后從達……[詳細]
237、思金拉措 AA
思金拉措
  思金拉措,當(dāng)?shù)厝罕姺Q為“財主百龍之王”居住的神湖。位于墨竹工卡縣日多鄉(xiāng)東南、山南地區(qū)桑日縣增期鄉(xiāng)以北,距川藏公路(318國道)約6公里,距墨竹工卡縣城66公里,距拉薩市區(qū)124公里,海拔4500米,藏語意為具有威力的神湖,地形猶如聚寶盤,四周群峰簇?fù),每年到?六月十五日那天,歷代班禪、0喇嘛以及直貢-都要來到思金拉措神湖祭拜,湖中投入許多金銀財寶以報神湖的恩賜。據(jù)藏文古籍《五部遺教》等藏文記錄,墨竹思金拉措神湖位于猶如聚寶盤里用金銀財寶向四周供奉曼陀羅。其間,藍天倒映在湖中。而墨竹思金龍王以雪域財主的身份把財寶撒在大地上,撒滿整個雪域山川,并用各種珍貴藥材及樹木、鮮花、野生動物將其點綴,。神湖后面形如龜王的山上有蓮花生大師修行的“仲巴”巖洞及許多歷史悠久的修禪靜地和生成之物。神湖往東望去的……[詳細]
  遺址位于日土縣日土村,距日土縣城20公里。據(jù)傳,城堡前身是’門人’,在形似大象俯臥的土山上所建的門卡。7世紀(jì)前,“嶺”國大將賢巴敏如澤在此山以東建立賢巴卡爾城堡,賢巴去世后葬于此。10世紀(jì)末,當(dāng)?shù)仡^人昂巴在山頂西面建新密派卡噶佛殿,主供佛為密宗事部三枯主,殿內(nèi)有精美的壁畫和《般若經(jīng)》。元初,竹巴噶舉派依山而建日布丹佛殿,殿內(nèi)有竹巴噶舉派大師塑像,墻壁偶靜猛天眾神的壁畫。15世紀(jì)(元末明初),薩迦派在山以東建夏巴殿。17世紀(jì),格魯派在山的中央部位修建倫珠曲典寺,在西坡建立分廟—果奴殿(尼姑廟)。17世紀(jì)初期,日土宗本在山坡最西邊建立宗政府城堡。18世紀(jì),又修建主持堪布的拉讓宮殿,共有兩層。山下有朵蓋齊本的諸多建筑。此后統(tǒng)稱為瓊宗噶莫城堡,又因城堡的山體形狀與建筑布局與布達拉宮相似,故稱“小 ”……[詳細]
  以前扎普村有著名的三個白塔,分別是恰絨卡須兒、帕巴鑫袞、噠姆呂間。相傳倫珠曲典寺的喇嘛格桑培杰來到此地為民眾講經(jīng)。文革時期這三座白塔遭到了極大的損壞。1989年廣大扎普民眾一起維修這三個白塔,而且集資1900元在旁邊修建了瑪尼拉康,后來就被稱為扎普瑪尼拉康,扎普民眾每天都在此轉(zhuǎn)經(jīng)![詳細]
240、蔡龍拉康
  蔡龍拉康位于日土縣古巴二村,建造者是日土倫珠曲頂寺的一位喇嘛,所有資金都是該寺出的。拉康中主要供奉的是彌勒佛,當(dāng)時資金全部都是由該寺院出的原因是,村民只有十八戶,沒有能力負(fù)擔(dān)。據(jù)說,所有工匠為拉達克人,約民主改革前的40年代,曾由喇嘛珠巴從拉達克邀請兩名建筑技術(shù)工員對拉康修繕過一次,拉康中的壁畫是一位叫阿熱的拉達克人畫的.民主改革前,一直由倫珠曲頂寺派喇嘛管理,先后派了在三位喇嘛,第一位喇嘛叫饒杰,他多年在廟中進行管理和接待來訪者,直到最后在此圓寂.第二位喇嘛叫格顙頓單,由于年事已高只住了八年.第三位喇嘛叫堅贊西饒,他提出在此廟中料理事務(wù),還需要一位助手,于是請了一位助僧叫丹巴堅贊,給了他相應(yīng)的職位。他一直住到1959年(1962年逃-外)。“文革”時期,拉康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砸壞了神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