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位于位于濟南市區(qū)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志,與千佛山、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先后被評為全國十大優(yōu)秀園林、“十佳”公園和國家4A級景區(qū)。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水盛時高達數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fā),噴涌不息的特點;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著名文學家蒲松齡認為,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余題了“激湍”兩個大字,并封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是公園內的主景,泉池
王屈核桃樂園景區(qū)位于鄒城西南部山區(qū)郭里鎮(zhèn),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水土條件,使得當地的核桃保持了原生態(tài)、純天然的優(yōu)良品質,遠近聞名。核桃樂園內自然風光優(yōu)美,生態(tài)良好,民風淳樸,服務設施齊全,當地按照“始祖伏羲、生態(tài)郭里”的旅游品牌規(guī)劃,圍繞伏羲文化與核桃種植、采摘,結合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配套建設游客中心、觀景亭、鄉(xiāng)村驛站等服務設施,連續(xù)舉辦核桃文化節(jié),以節(jié)會活動為切入點,開展鮮核桃采摘、核雕展覽、騎行比賽、攝影采風等系列活動,設計發(fā)布“旅游+核桃采摘”“伏羲朝拜”等旅游線路,逐步提高景區(qū)知名度和影響力。地址: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王屈屈北村
鳧山羲皇廟又稱人祖廟,俗稱爺娘廟,位于郭里鎮(zhèn)爺娘廟東村,是祭祀伏羲的廟宇。始建年代無考,因廟內原有后唐長興二年重修碑刻,可知唐末五代時已初具規(guī)模。整個建筑依山而建,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120米,為亭、榭、樓、閣的集合體,結構嚴謹,氣勢恢弘。廟前有山門,門內有金水橋,東西各有一門,俗稱東西華門。向北分東、中、西三路建筑,依山勢呈上中下并列疊加分布,中路有禮門、東西廡、羲皇殿、媧皇殿,主體建筑為羲皇殿,東路有玉皇殿,西路有泰山行宮、關帝廟。整個建筑物共有大小42座廟宇,內供1300多尊神像。殿字眾多,構造奇特。特別是其主體建筑羲皇殿為歇山轉角式結構,分為五楹,飛檐斗拱,磚木石合砌,上覆碧色琉璃瓦,椽檁皆飾以彩繪,雕梁畫棟,自殿前甬
西晉劉寶墓位于郭里鎮(zhèn)獨山村西北1.5公里處。據《鄒縣志》載“伏羲帝后墓,俗稱雙王堌堆.在城西南五十里,有古墓二冢,周圍大二畝,高二丈,世稱伏羲帝后墓”。2墓呈西北、東南斜向分列,東南方墓冢稍大(列為l號墓),高12米,南北徑35米,東西徑40米,有夯層,較松軟,每隔l米平鋪石板1層,西北方墓冢較東北方之墓冢稍小(列為2號墓)。1974年2月至6月,鄒縣文物保管所對l號墓進行發(fā)掘清理。墓室座北向南,前有狹長斜坡狀墓道,墓門為青石雙扉樞軸式,墓室分為前室、左耳室、右耳室和后室,南北長8.75米,東西寬2.75米,高2.7米;∪u頂,方磚鋪地,四周皆青磚砌壘。墓室曾遭盜掘,出土的遺留文物有青瓷器、釉陶器、銅博山爐、銅奩。陶皿器有鎮(zhèn)墓獸、
金烏林答將軍墓位于鄒城市郭里鎮(zhèn)羊山村西,羊山之陽,當地俗稱:“烏家林”。墓冢殘高6至7米,直徑40米,從斷崖處可觀察到夯土層,質較硬,每層厚25至30厘米。墓前曾置有石華表2個、石羊2只、石獸2只、石人2個,其中石華表、石羊于1967年被毀壞,石獸、石人于1980年被運至孟廟內保存。1973年,文物調查時曾發(fā)現墓碑,后下落不明。1988年,鄒縣文物普查隊對該墓進行詳細調查,發(fā)現在墓室中部4米深處有大磚砌壘的墓道,規(guī)模較宏大,在村民家中征集到花紋大方磚一塊,運至鄒縣文物保管所收藏。
金龜山位于郭里西北,高李村東南部,形如赑屃,故曰“金龜山”。據傳,很久以前,村里嚴重干旱,人們干渴難忍,勉強活命。一過路人暈倒在地,善良的村民把家中僅有的一點水分給路人喝,他感激萬分,臨行前告訴村民:“我是一只千年烏龜,我以后一定報答你們!边^了很久,這里下起傾盆大雨,眼看村子就要被洪水淹沒,聚在村頭的人們感覺自己慢慢上升,才發(fā)現全村人都被一只大龜馱著浮在洪水中,過了幾天,洪水退去,村民們全部得救了,但老龜卻耗盡心力。它死后,身體就化作一座山,就是現在的金龜山。
高李清代民居位于郭里鎮(zhèn)高李村內,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約2000平方米,是舊時李氏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有大小30余個院落,以四合院,二進、三進、四進合院等形式為主體,設有正房、偏房等,建筑云集,整個布局自然有序,F存現存建筑5棟,分為兩處,前處院落有西配房三間,后處有二層樓2棟,南為繡樓,南北向,后處樓房門及上部3窗為券形。保存基本完好。
龜山平安山寨位于獨山莊村南龜山上,清代遺存。山寨已倒塌,只余基礎,大致呈橢圓形,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50米。山寨建于清代,為清代地方團練軍所在營所,整體由石塊壘筑,寨墻部分存在,高約2-3米,寬約2米左右。山寨建有南北寨門,內分布40余間石房子基礎,四壁朝天,沒有屋頂和門窗,每座長約3.6米,寬約3.5米。
胡氏祠堂位于郭里鎮(zhèn)郭東村,已有幾百年歷史,經歷3次重修。胡氏家族從元至正年間遷來居住。明初,有胡氏族人組織地方團練力保明建文皇帝朱允汶,曾和燕王朱棣軍作戰(zhàn),后歸順,被朝廷授以功名。
臥牛點將臺位于郭里鎮(zhèn)臥牛村東約300米。由塊石壘筑,相傳為軍隊點將所用。大致呈長方體形,東西長8.60米,南北寬6.00米,2.50-3.00米。
廟東墓群位于鄒城市郭里鎮(zhèn)廟東村,年代為古墓葬,類別為古墓葬。2016年12月26日,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濟寧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李李氏民居位于鄒城市郭里鎮(zhèn),年代為清。2013年10月10日,高李李氏民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東石拱橋位于鄒城市郭里鎮(zhèn),年代為明。2013年10月10日,廟東石拱橋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茹嵐石棚位于鄒城市郭里鎮(zhèn),年代為清。2013年10月10日,茹嵐石棚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獨山莊遺址位于鄒城市郭里鎮(zhèn)獨山莊村,年代為古遺址,類別為古遺址。2016年12月26日,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濟寧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