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已更名齊文化博物館,遷入齊文化博物院,于2016年9月12日第十三屆齊文化節(jié)開幕當天正式開放。齊文化博物館位于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臨淄,是淄博市重點文化項目齊文化博物院中政府所屬四座博物館之一,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擁有文物3萬余件,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休閑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博物館。其外觀是一部扭轉的臺歷,體現(xiàn)了臨淄厚重的歷史,是代表臨淄形象的地標性建筑,主要展示齊地特色文物并進行齊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風土人情研究保護,同時展示臨淄區(qū)當前發(fā)展成就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齊文化博物館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展廳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基本陳列展廳、特色陳列展廳、專題陳列展廳和臨時展廳
臨淄足球博物館位于足球起源地——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中心城區(qū),足球博物館位于齊文化博物院太公湖畔,占地面積1.18萬平方米。建成后的新館集參觀游覽、休閑娛樂、歷史文化研發(fā)、產品開發(fā)等諸多功能于一體,濃縮了中國的蹴鞠文化史、體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系統(tǒng)展示了2400多年以來足球的起源、發(fā)展和傳播過程。發(fā)展歷史蹴鞠,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體育項目和娛樂方式,對世界足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lián)確認: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2005年9月12日,在國際足聯(lián)、亞洲足聯(lián)、國家體育總局文史委和中國足協(xié)的指導、幫助和大力支持下,目前國內和世界上首家全面展示中國足球幾千年演進歷史和世界足球發(fā)展風貌的專業(yè)足球博物館在世界足球起源地
齊故城遺址位于臨淄區(qū)辛店鎮(zhèn)北7.5公里處,東依淄河,西臨系水,為周代齊國的都城,西漢時又為齊王國都治,歷時千余年。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城由大、小兩城組成,大城南北近4.5公里,東西約3.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角,其東北部伸進大城的西南隅,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兩城總面積約15.5平方公里,周長約21公里。故城的城墻多數(shù)已湮沒地下,少數(shù)因挖土及河水沖刷而無痕跡,現(xiàn)僅存一些斷垣殘跡。-物部門鉆探考證,城墻早在西周時期就存在,春秋、戰(zhàn)國、西漢時又多次修補。城墻系夯土而成,依地勢而建,多不取直線形,有24處拐角,現(xiàn)有14處保存完整。小城周長7275米,墻基寬20~30米,最寬處達67米;大城周長1
興福寺石佛造像位于臨淄區(qū)辛店街道相家村。興福寺石佛造像為淄博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時源橋位于臨淄區(qū)辛店街道辦事處矮槐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為淄博市第三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溡源橋位于淄博市臨淄區(qū)辛店街道。年代為明。2013年,溡源橋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溡源橋位于矮槐樹以東,橫跨烏河,為石拱石板橋。長35.5米,拱厚0.25米。共3孔,每孔跨徑1.5米。明朝永樂年間在木橋的基礎上改建。此橋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