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佛洞摩崖造像位于青城山鎮(zhèn)濱江社區(qū),鑿于唐代,崖面坐北向南,1988年評為都江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造像龕分布在長7.9米,高2.6米的砂石崖壁上,共9龕83尊,大小不一,面積23平方米。其中大龕第3龕和小龕第5龕風(fēng)蝕嚴重,形象模糊。龕為矩形,敞口拱頂。1號龕高1.8米,寬1.45米,深0.45米,內(nèi)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三力士。佛高1.09米,二弟子均高0.84米,二菩薩左高0.9米,右高0.85米,…[詳細]
北平觀遺址及摩崖造像年代:唐2019年,北平觀遺址及摩崖造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摩崖造像,唐代,位于棲賢鄉(xiāng)三學(xué)寺村,僅存1龕8尊佛像,保存完好。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地理位置】白石崖風(fēng)景區(qū)位于洛陽市欒川縣獅子廟鄉(xiāng)境內(nèi),自古便以獨特的“三絕”風(fēng)光享譽中原大地!練v史記載】據(jù)<欒川縣志>記載:“三絕者,一為奇峰,千峰壁削,崖白如銀;二為幽谷,狹谷如線,曲幽深邃;三為飛瀑,三瀑飛落,蔚為壯觀。三絕風(fēng)光,珠聯(lián)璧合,融為一體,巧繪人間仙境”!久谰敖榻B】白石崖的美還在于她的崖秀石奇。二仙迎賓石、八戒石,將軍石、壽星石、娘娘石、花轎石、天狗石、海獅石等等栩栩如生,玲瓏剔…[詳細]
佛耳巖摩崖造像及崖墓(安岳縣)保護范圍:造像分布范圍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詳細]
萊陽市素以大面積種植梨樹而有“梨鄉(xiāng)”之美譽。梨園多分布在五龍河及其支流——蜆河、清水河、富水河沿岸。距市區(qū)東南五公里有一陡崖,土紅若朱,因名紅土崖。崖前為清水河,崖右為蜆河,兩河交匯處楊柳如煙,梨園無銀,山清水秀,風(fēng)景宜人。每年的陽春五月,熏風(fēng)和暢,河岸綠柳垂楊萌發(fā)新枝,此時梨園萬卉怒放,一片雪海銀花,真可謂潔白比雪不遜色,婀娜較梅有異香,形成“丹崖春雪”的景觀,這就是由位于蜆河與清水河交匯處的紅…[詳細]
赤水石鵝嘴摩崖造象位于赤水,類別為摩崖、石刻和崖壁畫。位于赤水市旺隆鎮(zhèn)石鵝嘴的摩崖造像,雖只有一座,但2米高的立于龍頭之上的男身像,造型宏偉、技藝精湛,是現(xiàn)存赤水河畔摩崖造像之冠。赤水石鵝嘴摩崖造象為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