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大教堂也稱基督堂座堂,又譯基督城主教座堂、克賴斯特徹奇大教堂,是基督城市的圣公會主教座堂,周圍是大教堂廣場;匠谴蠼烫檬菉W特亞羅瓦、新西蘭、及波利尼西亞圣公會的基督堂主教的主教座;匠谴蠼烫檬冀ㄓ1864年,但由于當時基督城還是一個剛剛發(fā)展起來的小城,資金和勞動力都很匱乏,1865年到1873年間,該工程曾一度中止,甚至曾有人說這項工程是一個“有記錄以來最大失敗的工程”。1873年,新西…[詳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鄭州市錢塘路中段82號,是為紀念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及京漢鐵路全線總罷工而建。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第一次有組織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它首先在鄭州召開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并在鄭州決定舉行京漢鐵路全線總同盟罷工,因此,鄭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都有著光輝的一頁。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在軍閥的百般阻撓下召開,工人代表們沖破-,…[詳細]
烏特勒支圓頂大教堂鐘樓位于荷蘭烏特勒支市,是哥特式建筑時期的奇跡之一,鐘樓自1321年始建,于1383年完工。本來鐘樓和教堂是連為一體的,后來連接鐘樓和教堂的通道在1674年的那場颶風中倒塌,此后再未修復,鐘樓就成了獨立的建筑,F(xiàn)在還可以在面對鐘樓的教堂外墻頂部看到參差不齊的墻磚,以及墻面上教堂內(nèi)的畫面。烏特勒支圓頂大教堂鐘樓高112米,呈八角形高聳入云。幾個世紀以來,它都是荷蘭最高的鐘樓,直到今…[詳細]
圣喬治馬焦雷教堂是意大利威尼斯一座教堂,位于圣喬治•馬焦雷島上,由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建筑師安德烈•帕拉迪歐所設計。因為面對著圣馬可地區(qū),所以從圣馬可廣場可以清楚的眺望圣喬治馬焦雷教堂的全景。圣喬治馬焦雷教堂的立面為白色,顯得非常的明亮。這個立面也顯示著帕拉迪歐在走廊的上方設計了三角墻,并以額枋的形式顯露在立面的外部。在教堂正門旁邊是圣喬治與圣史蒂芬的雕像。教堂的內(nèi)部由…[詳細]
庫特納霍拉(Kutná Hora)是隨銀礦的開采而發(fā)展起來的。14世紀時,這里是一座皇城,城中的許多建筑都代表了其曾經(jīng)的繁榮興盛。圣芭芭拉教堂(Church of St Barbara)是代表晚期哥特式建筑風格的一顆璀璨明珠,而塞德萊茨(Sedlec)的圣母瑪利亞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又保留了18世紀早期巴洛克風格,這些都影響了中歐的建筑風格。這些建筑杰作同城…[詳細]
我們一般看到的教堂或大或小,或古老或悠久,擁有宏偉的外觀和華麗的內(nèi)飾,然而,世界上依然存在一種風格迥異的教堂,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甚至毛骨悚然,那就聞名世界的人骨教堂。人骨教堂坐落于捷克中波希米亞州的庫特納霍拉,為歐洲最大的人骨教堂,從外邊看上去和一般的教堂沒什么區(qū)別,為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造型,但內(nèi)部的裝飾卻都是用人骨做成的,因此這里與其說是教堂,倒不如說是“人骨博物館”。14世紀的一場嚴重黑死…[詳細]
李公祠(李鴻章祠堂)隱身在百年名校復旦中學內(nèi),穿過學校的操場便望見了李公祠--一棟檐角飛翹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聳的屋脊上雕塑著龍的圖案,還有“萬代公候”4個大字。門前是寬敞高大的廊檐,抬頭望去,只見4大塊金漆雕花拱板上,龍鳳呈祥、刀馬人物、喜鵲登梅、蒼松雄鷹等畫面栩栩如生,映襯得整個外廊金碧輝煌。建筑的南北兩面都是高大的花格木窗,通透明凈。室內(nèi)地面鋪著蘇州出產(chǎn)的“金磚”,高大的柱子把人們的眼光自然引…[詳細]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名口鎮(zhèn)戴村曾是古老的樂安縣舊縣址。歷史悠久,古有“銀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遠峰,單埠翠屏,石痕仙跡,瑤渡禪祠,東樓琴調(diào),西塾書聲”等自然人文景觀,凸顯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風景優(yōu)美。 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頂樓分一樓、二樓、三樓,前堂與中堂之間的兩旁長廊雕刻麒龍盤柱,各種精細古雕顯得十分壯麗,中堂的建筑更是別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詳細]
安特衛(wèi)普圣母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Our Lady,Antwerp)是比利時最高的哥特式教堂。1352年底開始動工,直到1521年整個工程才完工,雖然耗時如此之久、經(jīng)歷無數(shù)建筑師的監(jiān)造,不過整個建筑風格卻相當一致和諧。教堂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高塔,塔高123米,塔上的精細的裝飾讓人嘆為觀止。教堂整體建筑外觀至今保存完好,教堂正門上是13世紀時以圣經(jīng)中的-摩西•約翰等為主題的雕…[詳細]
圣瑪利亞臨時主教座堂是一座臨時主教座堂,羅馬天主教都柏林總主教和愛爾蘭主教長的主教座設此。都柏林擁有兩座主教座堂,但是不尋常的是,它們都同屬一個教派,即少數(shù)人信仰的愛爾蘭圣公會,而愛爾蘭多數(shù)人信仰的羅馬天主教,自從宗教改革以來,在首都就沒有了主教座堂。雖然基督堂成為圣公會財產(chǎn)已有五百年之久,羅馬天主教會和教宗仍將其視為都柏林的首要主教座堂,因為它是由12世紀的都柏林總主教圣勞倫斯•奧圖…[詳細]
施派爾主教座堂始建于1030年,即康拉德二世時期;隨后在11世紀末進行了一次重修,大教堂的主要部分是大教廳、四個角塔和兩個拱形頂。這是羅馬帝國時代最著名的羅馬式建筑之一,其建筑風格明顯受到東西方兩種建筑文化的影響。施佩耶爾大教堂是歐洲最大的具有羅馬式建筑風格的教堂,也是神圣羅馬帝國時代的主要紀念碑之一。當初建造之時,施派爾主教座堂是撒利族(4世紀時居住在荷蘭法蘭克部落)貴族的私人教堂和墓地,它在整…[詳細]
圣斯德望堂(英語:St. Stephens Parish)是天主教香港教區(qū)新界西南總鐸區(qū)的一所天主教教堂。位于新界下葵涌榮芳路十四號,于1980年落成。歷史圣斯德望天主堂建成于1980年12月26日,以圣斯德望為堂區(qū)主保圣人,由當時香港主教胡振中(已故樞機主教)祝圣。建堂前由萬籟寂神父于荃灣搬至葵芳守運樓設立牧民中心;同時在荔景及葵盛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開設了彌撒中心。但隨著神職人員在過去十多年…[詳細]
圣巴巴拉教堂坐落在捷克共和國中波西米亞地區(qū)著名的庫特納霍拉市,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庫特納霍拉歷史名城中心的圣巴拉巴教堂及塞德萊茨的圣母瑪利亞大教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宗教旅游勝地之一。由于庫特納霍的財富完全依賴于銀礦,而圣巴巴拉是礦工的主保圣人,因此稱這座教堂為圣巴巴拉教堂。這座教堂始建于1388年,但是工程幾度中斷,直到1905年才得以最終完成。據(jù)說最早建立教堂的人為皮特̶…[詳細]
狼牙山在河北省保定地區(qū)易縣西部.在狼牙山棋盤坨上,有一處古廟,這就是著名于方園百里的老君堂,傳說是太上老君煉丹的地方,自古以來,這里流傳著很多動要的故事。早在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復興燕國后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起來,并幻想長生不老。他手下一群善吹的門客們,投昭王所好,鼓吹練仙丹讓他吃,以求長生。昭王信以為真,派人尋訪煉丹的好地方,最后選定了美如仙境的狼牙山。選定了佳期,昭王親自登山遙拜星晨日月,然后派方士…[詳細]
維斯教堂坐落在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谷中,保存十分完好,是建筑師多米尼克斯•齊默爾曼(Dominikus Zimmermann)的作品,是巴伐利亞洛可可風格的優(yōu)秀代表作,整個作品充滿了活力,歡快而且色彩豐富。到維斯旅游觀光的游客,都會驚嘆于維斯教堂的奇觀:如此超脫、氣魄輝煌,這樣的建筑物竟然奇跡般的出現(xiàn)于這處幾乎與世隔絕的隱蔽之地!從許多角度來看,許多不平凡的事的確在此處發(fā)生了。人類的眼…[詳細]
韋斯特羅斯大教堂位于瑞典西曼蘭省韋斯特羅斯市內(nèi),處在市中心廣場的北端,是韋斯特羅斯的主教座堂,是瑞典最棒的教堂之一。教堂最醒目的尖塔高達103多米,是韋斯特羅斯市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韋斯特羅斯大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最初建立于13世紀30年代,是一個具有三條走廊的長方形會堂,在1271年正式啟用。在隨后的兩個世紀里,教堂進行了重建,且規(guī)模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很多。教堂的塔樓建于1420年左右,…[詳細]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號浮丘,桐城人,明萬歷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施惠政,政聲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師。巡京都,查吏部賣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偽官一百余,不趨權貴,嫉惡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進,前進是門樓,中進面積110.21平方米,明間為堂屋,即“啖椒堂”,長10.3米,寬4.1米,面積42.22平方米…[詳細]
索爾茲伯里大教堂位于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處在英國最大的中世紀教堂建筑群內(nèi),建于1220年至1258年,僅用了38年的時間就修建完成。四周被歷史著名的優(yōu)美建筑和八英畝草坪所環(huán)繞,優(yōu)雅的聳立于教堂周圍寧靜建筑之間的大片草坪上。索爾茲伯里又稱新塞勒姆,自然是舊塞勒姆的新區(qū)。諾曼人曾在山丘上建設過舊塞勒姆,但山上水源缺乏,正巧人們又準備修建大教堂,卻苦于再沒有足夠的空地。于是在1220年,為了避開建…[詳細]
蘇佩爾加大教堂位于都靈附近的蘇佩爾加山丘上,山丘海拔672米,是都靈附近最高的丘陵之一。它由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Victor Amadeus II)興建于1717到1731年,以完成公爵(后來的撒丁國王)在都靈戰(zhàn)役期間許下的誓愿。蘇佩爾加大教堂為晚期巴洛克-古典主義風格,穹頂完成于1726年,某些地方類似于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圣伯多祿大殿穹頂。教堂建造之初的所有設計都致力于營造雄偉輝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