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回轅文筆塔位于襄垣縣侯堡鎮(zhèn)西回轅村東南,距襄垣縣城12.54千米,四周為農(nóng)田。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結(jié)構(gòu)為明、清風(fēng)格。坐南朝北,平面呈圓形,直徑約1米,高約5米,占地面積7平方米。磚石結(jié)構(gòu),塔頂類似毛筆頭。塔底存有清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魁星尊神位”的神牌?鞘侵副倍菲咝侵星八念w星,是我國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有一個關(guān)于魁星的故事:古代有一個秀才,名字叫魁星。此人聰慧過人,才高八斗,…[詳細]
駐蹕塔位于鐵嶺龍尾山,因龍尾山清時被稱為駐蹕山,該塔亦名駐蹕塔。該塔與龍首山上的秀峰塔屬同一類型,為八角八面九級密檐式,塔身為青磚壘造,只是塔的規(guī)模較小。此塔與秀峰塔分別坐落在龍首和龍尾,遙遙相望,加之山腰處有星橋飛架,漫山曲徑,連接典雅亭臺,為龍山美景增彩不少。該塔建造具體年份不詳,原先在各種地方歷史資料中均找不到有關(guān)駐蹕塔的資料。 最初,人們從其塔名分析,認為其塔修建當在清初之后?滴醵辍[詳細]
西恩塔(CN Tower,又譯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加拿大國家塔)是一座加拿大電視塔和地標,原文的“CN”最初是“Canadian National”首字母縮寫,現(xiàn)在則是“Canadas National”的縮寫,但兩個名稱皆不常使用。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塔高553.33米,現(xiàn)為世界上第三高的自立式建筑物。該塔被認為是多倫多市的標志性建筑,每年吸引超過200萬人次參觀。自從在1976年落成后…[詳細]
導(dǎo) 游 悉尼塔是能縱觀市區(qū)全景的最佳觀賞點,它360度的視野是令人無法置信的,游客將會看到整個悉尼港和海洋的另一端,西邊則遠到80公里外的藍山山脈,在觀賞層特別備有高倍數(shù)望遠鏡拓展你的視野,還有免費的導(dǎo)游為游客指出最重要的景點,而往下看到的景色,尤其在夜晚更是醉人。 看 點 游覽悉尼塔,最有趣的是參加這里的視覺震撼之旅(Skytour),借助3D鐳射效果,引領(lǐng)游客游覽澳洲的歷史、地理環(huán)…[詳細]
介紹羅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市北大街,是為了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在武威弘揚佛法、翻譯經(jīng)典的功績而建造的。羅什寺塔最早建于后涼(386年~400年),塔及寺院在唐時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間于明代成為陜西涼州大寺院,英宗正統(tǒng)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fā)了大藏經(jīng),并下圣諭道:“刊印大藏經(jīng),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陜西涼州大寺院,永光供養(yǎng)”。此諭現(xiàn)完好保存于文廟內(nèi)。現(xiàn)存羅什寺塔八角十二層,高3…[詳細]
時代:宋地址: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唐集又名石橛塔、法濟塔,在今唐集鎮(zhèn)月塔村。據(jù)《雍正安東縣志》記載法濟寺去治75里。法濟塔在法濟寺山門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級,有門可登。萬歷三十四年重修。寺東有通濟橋,石刻神智大師四字。由此可見,古代漣東曾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法濟寺,法濟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據(jù)當?shù)厝苏f,法濟寺確實寬宏。它前在丁梁,后在后營,中在中營,分別建有前大…[詳細]
岳池白塔,又名文明塔。于清朝嘉慶25年(公元1820年)開始修建,歷時6年,至道光5年(公元1825年)竣工。白塔位于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岳池水匯合處。塔高30余米,共9層,形呈密檐式6棱椎體。塔底為須彌座,青石砌成,周長42米,高2.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邊緣有石欄合圍,形成環(huán)形走廊。第一層,石門面對鳳山。門柱上對聯(lián)云:“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敝赂饔幸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詳細]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位于中國東部江蘇省蘇州市鳳凰街定慧寺巷22號,是一處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年)的古塔及大殿建筑遺址。羅漢院雙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兩座塔的規(guī)模和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均為八角形0式磚結(jié)構(gòu)塔,塔身通高33.3米,共7層,底層每邊寬5.5米。塔身各層僅四面辟門,其余四面則隱刻出直欞窗,門窗之上有闌額及斗拱支撐塔檐。塔檐以磚疊澀挑出,弧度較大,共六層,至角起翹,表現(xiàn)出…[詳細]
導(dǎo) 游 位于蘇州城西南約15公里處的靈巖山靈巖寺中。也叫永祚塔,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二年(503年),為木構(gòu)磚塔。兩宋期間重修,明代后期被雷電所毀,現(xiàn)存磚塔為清乾隆十五年(750年)所建。 介 紹 塔平面呈八角形,7級,實心塔,塔壁有多處宋代銘文磚。每層四面辟門,逐層交錯,形式與市內(nèi)的雙塔相同。交 通 可以在吳縣汽車站乘坐開往西山、胥口、光福的中巴,還可以乘公交車直達,蘇州市區(qū)——靈巖山公交線路: …[詳細]
龍爪塔,又名白塔。位于達州市西外鎮(zhèn)塔沱村北80米的玉印山上,東臨州河,西面山口有一石砌券拱門通向山下,占地約1500平方米。該塔外觀身白檐黑,磚石結(jié)構(gòu),九級樓閣式八角攢尖頂。塔剎為生鐵鑄就,塔身呈八角錐形,層層上收,各層均錯位開券拱窗。塔檐微翹,出檐甚短,由六層青磚安砌。底層南、西、北三面開券拱形龕門。東面開券拱門進入塔內(nèi)。塔內(nèi)每層建木樓,設(shè)木欄踏道。旋轉(zhuǎn)而上,通至塔頂。頂為彎窿頂。塔基座為八邊形…[詳細]
簡介 拉普拉塔河位于南美洲烏拉圭和阿根廷之間,在西班牙語中“拉普拉塔”是“銀子”的意思。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全長4700公里,流域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其實拉普拉塔河只有320公里長,她匯集了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巴拉圭和阿根廷幾條重要的支流。 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有兩個源頭,一個是東源,一個是西源。兩源都發(fā)源與巴西高原東南邊。東源叫東源格蘭德河,西源叫西源伊巴河,兩河在南緯20度…[詳細]
見龍塔又名仙溝塔,位于海南定安縣城東南約7公里的龍滾坡上。是海南省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筑時間較早的古塔之一。塔由磚石砌成,共7層,高25米。依《易經(jīng)》八卦設(shè)計為八面體,墻上分別紋印著“日、月、星、辰、天、地、玄、黃”等字,底層正門刻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等字,今仍清晰可辨。見龍塔共設(shè)有28個實門,門的設(shè)置很科學(xué)。每層有8個實門和假門,其中第1層實開東、西、北3個門,其它5個門都為假門。第2層則與…[詳細]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Quebrada de Humahuaca)分布在一條沿著壯觀的里奧格蘭德山谷伸展的最主要的文化通道上,其源頭起自安蒂恩高原上寒冷的荒原,然后向南部延伸,約150公里后與里奧利歐納匯合。山谷里的遺跡表明,距今一萬年以來,這里一直是從安第斯山脈高原到平原人們交通與交流的至關(guān)緊要的通道。有多處明顯的遺跡表明,這里是史前印加帝國(Inca Empire)時代(公元15-16世紀)狩…[詳細]
文明塔位于城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監(jiān)生易瓊等捐建。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緒十八年(1892年)易瓊后裔先后重修。塔身由磚石砌成,通高約30米,共7層。下6層為六角形(底層為基座),最上一層為圓柱形,層與層相接處有腰檐挑出;7層之上是灰色圓錐形寶蓋,蓋上壘有塔剎。塔座開有兩門,一門朝北偏西,一門朝東偏南,門高1.8米;第2層至第6層均設(shè)有6道拱門,其中4道假門;塔內(nèi)底層?xùn)|側(cè)嵌有一方石碑…[詳細]
天福塔建于中山市黃圃鎮(zhèn)圍子嶺頂端,設(shè)計標準為樓高56米,分九層,建筑特色以仿宋風(fēng)格為主,并融入黃圃鎮(zhèn)800多年歷史文化沉淀的民間特色,如飄色、臘味、龍舟、麒麟等,天福塔為黃圃鎮(zhèn)的標志塔和景觀塔。也是迄今為止中山市海拔最高的景觀塔(圍子嶺海拔82米,天福塔高56米,共計海拔138米)![詳細]
慕士塔格峰登山探險區(qū)慕士塔格峰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稱,以其高大、偉岸、挺拔的身軀屹立在帕米爾高原。100多公里,距離喀什和阿圖什直線距離分別是216里和262公里。1892年,英國皇家學(xué)會的康韋等人曾招搖而來,1894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也率領(lǐng)探險隊來到慕士塔格山下,他們曾六次試圖登上慕士塔格頂峰,但都未能如愿以償。直到近年來,國內(nèi)外登山團隊相繼登頂,深圳萬科集團總裁王石于2001年7月登頂。由于慕士…[詳細]
位于巴黎市第七區(qū)的寶塔電影院,在巴黎人眼中充滿了傳奇色彩,建筑深具特色,還具有神仙故事般的起因。它由法國著名建筑師亞歷山大•馬爾塞(Alexandre Marcel)設(shè)計建造,竣工于1896年。寶塔電影院最早是巴黎左岸著名的購物中心——樂蓬馬歇百貨公的經(jīng)理弗朗索瓦-埃米爾•莫蘭(françois-Emile Morin)送給他妻子的禮物。莫蘭夫人在這個日本式的…[詳細]
科威特塔旅游景點介紹 科威特是個沙漠之國,年平均降水量才25—177毫米,人們吃水主要依賴進口。在大旱的1907年,人們靠“布姆”到伊拉克的阿拉伯河里汲水,再用毛驢拉著羊皮水袋沿街叫賣。石油開發(fā)后,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建起了幾個大型海水淡化廠。隨著高層建筑不斷崛起,1979年3月1日,一個集儲水與觀光為一體的塔群出現(xiàn)在海灣地區(qū)。 科威特塔坐落在海濱大道邊,與埃米爾王宮僅一街之隔。它由三座塔巧妙地組成。主…[詳細]
于都土塔位于江西省于都縣城周邊,包括水閣口塔、中埠塔、水頭塔、下馬塔。水閣口塔位于于都縣禾豐鎮(zhèn)蔴園村,又名文峰塔。是座六邊七層樓閣式土塔,塔體為三合土版筑而成,磚疊澀出檐,寶葫蘆頂,高27米,底層邊長4.52米,厚2米。在第二層上嵌有一塊紅石匾,上陰刻于都知縣傅緘題寫的“文巒聳秀”四個大楷字。塔底層辟有一門,內(nèi)為空筒式,原有十三層橫木梁相錯架設(shè),今大多朽落。據(jù)清同治版《于都縣志》載,該塔建于清乾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