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蘇丹清真寺?lián)碛薪鹕膱A頂和巨大的祈禱堂,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是為彰顯蘇丹國王功績,由史丹!とR佛士爵士撥款興建,著名畫家Denis Santry設計建造,并于1928年落成竣工! ∶刻鞆娜粘鰰r分至日落,共有5次禱告儀式! 〗掏絺兌际窃谠鹤觾(nèi)進行全身沐浴后才進入禮拜堂。男子在一層大廳,女子在二層大廳。一般游客可以脫鞋參觀,但不能進入大廳! √崾荆簠⒂^時,必須穿長褲,穿短褲的話要在門口…[詳細]
大廠縣蘆莊清真寺,史記明永樂年間,燕王朱棣掃北,何氏祖先曾隨燕王征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受封武德將軍。后遷至大廠縣蘆莊定居,并興建清真寺。該寺經(jīng)歷修繕,1999年回族群眾又集資重建。現(xiàn)在清真寺大殿為宮殿式建筑。大殿居中兩面三刀旁南北講堂相對,后殿凹壁,外角樓屹立,內(nèi)壁繪制-,可容納500人禮拜會禮。具體位置:坐落在大廠縣蘆莊乘車路線:縣城內(nèi)乘車到蘆莊即可…[詳細]
魯?shù)榭h桃源鄉(xiāng)龍頭山清真寺縣城8公里,距鄉(xiāng)政府1公里左右,坐落在桃源壩區(qū),始建于公元1746年,是一座古老的清真寺,清真寺周圍有土地面積20多畝,建筑占地面積2360平方米,清真寺主體建筑有大殿、喚醒樓、南北廂房、教學樓、廚房、水房等共幾十間。清真寺所轄范圍,居住著穆斯林500多戶,共計2000多人口,每天都有許多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禮拜,主麻日參加禮拜的有幾百人,逢一年一度的開齋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高達700…[詳細]
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位于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中心地帶,始建于1789年,開始被命名為Molla Bey,多虧Haxhi Et′hem Bey的工作,寺廟于1823年竣工。Haxhi Et′hem Bey是帕查蘇萊曼德(pacha Suleyman)的后裔,帕查蘇萊曼德是奧斯曼帝國的一位將軍,是他在1614年的時候建立了地拉那城的。那時他僅僅建了一座清真寺、公共浴場和一…[詳細]
依安縣清真寺始建于1941年,由首任教長趙文榮倡議發(fā)起,回族群眾捐資興建。“文革”開始后,宗教活動中止。1980年重新恢復活動,李振中擔任教長。由于清真寺年久失修,“文革”期間又有居民搬入寺內(nèi)居住,1981年縣人民政府撥款2萬元,在縣城北門外,新建一座120平方米磚瓦結構的清真寺,其中禮拜殿建筑面積60余平方米。依安縣有回族794人,均屬格達目。該寺現(xiàn)有阿旬1人。阿訇張廷閣是1984年從根河林業(yè)局…[詳細]
介 紹 奧瑪爾·阿里·賽福鼎清真寺,位于Yayasan購物中心附近,它是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的象征,是東南亞最美麗的清真寺之一。一出機場前往市區(qū)的路上就可以看到這一標志性的建筑。 寺廟建成于1958年,以當時蘇丹奧瑪爾·阿里·賽福鼎的名字命名,紀念他建國17年來的功績。所用的材料十分考究,大理石全部從意大利進口,花崗巖來自中國,彩色玻璃和枝形吊燈來自英國,地毯則從比利時和沙特阿拉伯進口。整個建筑…[詳細]
介 紹 阿喀薩清真寺意思是“在遠方”的清真寺,與奧瑪清真寺相望。是為了紀念先知從麥加和麥地那展開夜行跋涉來此所建,成為了伊斯蘭教世界又一圣地。 清真寺建于公元709年瓦利德王時代,直到13世紀末馬木路克時期易名為阿喀薩清真寺。后來又經(jīng)過地震損毀,后重新修建時的大理石圓柱由墨索里尼捐贈,天花板屋頂則是埃及國王法魯克所贈。此清真寺還發(fā)生過兩次重大事件,一件是1951年7月20日約旦國王阿布杜拉遇刺于…[詳細]
據(jù)傳,大廠縣大馬莊清真寺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歷史。1936年駐寺教長馬德賢阿訇曾組織過一次擴建。具體位置:河北廊坊市大廠縣境內(nèi)乘車路線:縣城內(nèi)乘坐專線公交直接到達…[詳細]
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于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位于孟加拉國庫爾納地區(qū)東部,距首都達卡西南約135千米,面積18平方公里,由50多座宗教設施和世俗建筑構成,這里聚集了眾多的宗教建筑,以寒特昆巴多清真寺為代表的寺院建筑更是舉世聞名,是由一位名叫烏魯格哈賈汗的土耳其將軍于公元15世紀建立的。巴凱爾哈特清真寺內(nèi)位于西部中心的寒特昆巴多清真寺極為堅固,被稱為“神之要塞”,它占地1500多平方米,…[詳細]
景點簡介: 麥納麥大清真寺是巴林首都麥納麥唯一帶有顏色頂?shù)拇笄逭嫠。景點特色: 麥納麥大清真寺是首都麥納麥一道具有宗教文化特色的風景點。巴林麥納麥市…[詳細]
清真寺位于滄州市區(qū)南部,運河西岸。始建于明永樂二年1404),后經(jīng)多次修葺、擴建,F(xiàn)在的清真寺是一座明清建筑群。中軸線上,寺門、望月樓、屏門、大殿依次排列。兩旁有廡殿,并附有女寺。望月樓是伊斯蘭教獨有的建筑,四周回廊,密檐攢尖。大殿是清真寺的主體建筑,由三殿連筑而成,東西長55米,南北寬29米。前殿為單檐歇山式,后殿為八寶攢尖式,風格獨特,頗為壯觀。殿前原有清康熙皇帝欽題正大光明金匾一方及紀曉嵐、…[詳細]
北曹家務清真寺始建于明代。1997年重建。大殿面積500平方米,殿高12米,望月樓高16米,殿頂為綠色琉璃瓦,整個大寺設計精巧,雄偉莊嚴。具體位置:大廠縣北務清真寺乘車路線:距城中心5公里左右,乘坐面的3元即可到達…[詳細]
努瓦克肖特的星期五清真寺酷似一座強大的碉堡,堅定地傲立于欣蓋提中心。不論站在古城的哪個角落,目光一定會被這堅定的建筑物所吸引。星期五清真寺是欣蓋提人日常朝拜的圣地,它不同于人們印象中的清真寺,整個建筑相對簡樸,由一幢一層平頂房和一座高塔組成。平頂房十分寬大、無窗,若干個蘑菇形狀的大門依次排開,一邊有樓梯直通屋頂平臺,與其相連的高塔由黃磚土搭建而成,底座四方。幾階石梯通向塔正面的一扇小木門,木門上方…[詳細]
占米阿山納柏嘉清真寺簡稱杰米清真寺,在當?shù)厝丝谥斜环Q為“國王的清真寺”,是汶萊第29任,即現(xiàn)任蘇丹于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大清真寺屋頂共有29個圓拱金頂,由45公斤黃金做成。杰米清真寺很大,男女兩個朝拜室分別能容納3500人和1000人,里面的設施全部電子化,包括最基本的自動感應的水龍頭——那是裝在朝拜室外面寬敞的前廳里的,水龍頭裝在大理石上,洗手用的,洗腳用的,分得清清楚楚——回教徒在朝拜前是要…[詳細]
南寺頭清真寺位于大廠回族自治縣南寺頭村西。始建于明朝中葉,至今有五百年左右的歷史。據(jù)傳,明朝永樂年間,回族楊氏先人楊國忠在三河縣任職,后定居南寺頭,率家族各姓穆斯林在村西捐修南寺頭清真寺。該寺既有傳統(tǒng)藝術的特點,又有濃厚的阿拉伯建筑藝術色彩,原有殿、堂、廳四十七間,其規(guī)模之大在京東頗享盛名。具體位置:南寺頭清真寺位于大廠回族自治縣南寺頭村西乘車路線:縣城內(nèi)乘坐公交到南寺頭寺西村即可…[詳細]
北塢清真寺座落在大廠回族自治縣北塢村西,始建于明代萬歷(1573一l619)年間,歷史悠久,遐邇聞名,列屬河北省重點清真寺之一。古寺,座西朝東,門前有座小石橋,造型清秀,名日“天心橋”。踏進寺門,迎面剛剛修繕一新的禮拜大殿雄渾壯麗,外觀馬鞍形屋脊起伏高聳,窯殿頂端的塔式望樓巍然屹立,漆彩爭輝。大殿內(nèi)裝飾色調(diào)和諧,可容納一千人聚禮。殿內(nèi)西北角落上是一座結構精巧的“敏爾”亭。萬歷年間供職京師的穆斯林官…[詳細]
安宏清真寺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位于安宏鄉(xiāng)安宏村,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3月29日,安宏清真寺被公布為松潘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開封北清真寺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順河回族區(qū)鐵塔四街和內(nèi)環(huán)東路北段的交叉口附近,俗稱北大寺。是開封市區(qū)內(nèi)最具歷史、最富盛名的四所清真寺之一。其余三所分別為開封東大寺、善義堂清真寺、文殊寺。也是回族人口眾多的開封古城中的清真寺十三坊之一。北清真寺大殿左角門有石刻一方,篆書“龍馬負圖處”五字,下款“嘉·二年三月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包拯”正書。此碑為清乾隆五十年(1785),河南布政使江蘭在開封市郊黑崗口黃河大堤下掘出。出土后曾建祠蓋亭進行收藏。后祠亭圮廢,碑遷入寺內(nèi)。是包拯為數(shù)不多的存世遺跡之一。寺中亦存有宋、清碑刻,其中刻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阿拉伯文《可蘭-碑》,是研究伊斯蘭教的珍貴資料。2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