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崗門樓位于桂陽縣雷坪鄉(xiāng)上崗村,時代為清。2012年,上崗門樓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門樓墻基為起點,四向各至外延2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30米處![詳細]
城關東門“寅賓門”城門:位于松源街道民居東門頭106號的東側旁。清代建筑,寅賓門城門平面呈長方形,通面闊14米,總進深9米,總建筑面積126平方米。保護范圍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城關東門“寅賓門”城門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街區(qū)名,濟南市內(nèi),位于歷下區(qū)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南部,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巷,北起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東鄰榜棚街,西鄰獅子口街和九曲巷。門牌1-27號,2-8號。長192米,寬4.8米,瀝青路面。因明代的督撫軍門在此而得街名。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設山東巡撫,成化元年(1465年),在此街西側建巡撫衙門(初址不祥),稱巡撫都察院,后來巡撫的職責逐漸增加,至萬歷八年(1580年),其職銜全稱是“巡撫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都察院右(或左副)都御史”,其衙門逐漸改稱督撫軍門,此街即名軍門巷。清末改稱舊軍門巷。明崇禎六年(1633年),《歷乘·建置》記載:“督撫軍門:城之南隅,成化元年…[詳細]
馬山組敘倫堂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箬坑鄉(xiāng)雙馬村馬山組,系村中葉氏祠堂,建于明代年間,座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三進三開間,前、后天井,祠內(nèi)木雕保存完整,梁枋、柱礎特色簡樸,寢堂設有祖宗牌位供,青石、三合地鋪設地面。建筑通面闊12.5米,通進深28.6米,占地面積358平方米![詳細]
光裕堂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安凌鎮(zhèn)赤嶺村上曾組內(nèi),系村中曾氏宗祠,初建于明永樂八年,清乾隆年間修建,座西朝東,磚木三進五開間,祠前存有旗桿石八只,上刻有年月或進士名,有款曰“州同曾墉”“道光元年”。中設天井,寢堂相對較小。祠內(nèi)雕刻以云紋、花草為主,雕刻精致保存較好。建筑通面闊18.1米,通進深29.2米,占地面積529平方米。近年來,族人集資修繕,保存現(xiàn)狀較好,保護價值較高![詳細]
明代磚門樓位于義烏市赤岸鎮(zhèn)上吳村,時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2018年2月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公布文號為2018.02.09義政發(fā)【2018】9號。…[詳細]
正學門位于涵江區(qū)涵東街道宮下社區(qū),類別為古建筑。原為涵江孔廟建筑群最前部之建筑,孔廟于“文革”期間被拆,僅存正學門、泮池、四十九級臺階。正學門坊始建于宋淳佑十一年(1251),清道光乙未年(1835)重建。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2.8米,進深三柱7.55米,土木結構,單檐歇山頂,兩側磚砌山墻,斗拱為一斗三升式。其后依次為泮池(上有石板橋)、石甬道、四十九級石蹬道,縱深47米,寬17.5米。近年收集散落碑碣8通,建碑廊于甬道兩側保存。存清光緒乙未年“正學門”匾、“仰之彌高”匾2方,下馬石1件。正學門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自墻外延5米,西至自墻外延5米,南至宮下路外沿,北至孔子石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