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門位于方城內沈陽路西端,俗稱大西門,始建于1631年,為沈陽老城垣之重要標志。1634年4月,皇太極改沈陽為“天眷盛京”,并親自詔令命名八門,西之南者曰懷遠門。1930年拆除懷遠門,1994年,沈河區(qū)政府拓其原址,增其舊制,重修了懷遠門。過去,它是內城的門戶,是清朝官員們進出的必經之地,也是重要的軍事防御設施![詳細]
紅其拉甫國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其拉甫國門位于中巴公路314國道的終點中國、巴基斯坦交界7號界碑處。紅其拉甫國門總投資300萬元,工程從規(guī)劃到落成,歷時三年時間,目前是新疆海拔最高的國門(海拔5000多米),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工程。工程的投入使用為塔什庫爾干縣高原旅游業(yè)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為世人矚目。…[詳細]
略陽故城東門 時代:明 地址:漢中市略陽縣城 保護范圍:東至八渡河護欄,西至門洞外5米,北至墻角外10米,南至側門外1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面同A區(qū),西至東門廣場,北面A區(qū)外延70米,南至東關大橋。2014年,略陽故城東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孔廟第二道大門。建于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磚身木構屋頂建筑 五間,拱門三券,耳室二間。門前后石階各有石刻龍陛,屬明初佳品。 門原名宣圣門,清代多次擴建重修,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世宗欽定 為“圣時門”,乾隆題匾!笆r”取至《孟子》中的“孔子,圣之 時者也”,意指圣人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詳細]
三門里是關氏家族的第十四世祖關蘆庵于明朝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年),從赤坎鎮(zhèn)關族的始居地大梧村分族遷來興建而成,有民居186間。整齊的村巷與村前的池塘、村口的古老榕樹,構成了典型的傳統(tǒng)村落景觀。 用時參考2小時交通 包車或租車前往 景點位置開平市赤坎鎮(zhèn)蘆陽三門里小巷…[詳細]
石門亦稱石門口,位于縣城西北42公里馬杜橋鄉(xiāng)廟沖村境內,兩山對峙,拱立如門,故名。初入石門口。高巖夾立,峭壁上合,仰視見天一線。進內數(shù)百步,則田疇平展,清幽雅靜,有“湘南桃源”之譽,昔時曾建石門庵于其上,多有隱士來此避世。明代偉大的思想家王船山于順治八至十一年(1651~1654)曾隱居石門一帶![詳細]
陡門景區(qū)位于楠溪江東部支流之一珍溪沿巖,東鄰樂清北雁蕩山,該景區(qū)的總體特色是峰奇、洞幽、水秀、村古,尤其是農村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村落布局完整,石頭文化豐富,景點也較集中,主要景點有:蓮花瀑、菠蘿巖、龍滾洞、仕女峰、天柱峰、雌雄巖、三畝潭、雙坑洞、珍溪和沿岸灘林及花坦、廊下的古村落、古建筑![詳細]
門頭溝圈門是京西古道的起點,圈門到韭園,很多人走,純粹是休閑、賞花,愉悅心情,鍛煉身體!門頭溝的圈門有三寶,大戲樓,過街樓,窯神廟。這都是古跡了,經歷了維修面目煥然一新,尤其是窖神廟被開發(fā)為窯神廟公園,雖為古物但是嶄新嶄新的,附近還增加了很久以前挖煤的窯工雕塑。景點位置門頭溝…[詳細]
古蘭經門是設拉子的地標建筑,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它曾經是一個裝飾城門,伊斯蘭學者卡里穆汗在城門上的小房間里放了一本古蘭經,以保佑來往的人平安。但是現(xiàn)在的古蘭經門絕對看不出是歷史遺存,它就是一座新的建筑,而且還在擴展建設當中。古蘭經門后面山崖上有瀑布瀉下,在缺水的伊朗看到瀑布讓人稱奇。…[詳細]
紫陽縣東城門樓時代:民國地點:紫陽縣城關鎮(zhèn)東城門保護范圍:向東10米至居民外墻,北至齊橋根路外側,西10米至民居外墻,南至縣工商局家屬樓北側。建設控制地帶:以東城門樓為軸心,方圓320米內。2008年,紫陽縣東城門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時代:明代類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進賢縣下埠集鄉(xiāng)柯溪西陳村簡介:古建筑宅座東朝西,斗磚木架結構,面寬3間3進2天井,前一進有樓,后一進無樓,面積225平方米,高7.2米,內有木雕,宅前有古樟一棵。宅內掛有清代乾隆年間曹秀先撰并書“藜火光搖書案月,筆花香染墨池春”嵌瓷木板對聯(lián)![詳細]
葑門 位于城東,相門之南。初名封門,以封禺山得名,因附近河中有(魚専)(魚孚)魚(江豚)出沒,又名(魚専)門,(魚孚)門。又以周圍多水塘,盛產葑(茭白),遂改為葑門。該門經歷代多次重建。清初重建門樓,題以“溪流清映”額,并增辟水門。民國25年門樓被拆除。50年代拆除城門![詳細]
石門景觀石門景觀位于白河縣中廠鎮(zhèn)紅石河流域,兩條陡峭的山脊如巨龍聚首從河兩邊的大山上相向而下,正欲相接,卻被碧流隔開,石門由此而來。門里正中的河道上,一炎石猶如鼓,昔日有“石門對石鼓,銀子兩萬五,誰人能識破,買斷鄖陽府”之說。該景點石景、山景、水景、洞景、寨景等相互構成難解的奧秘。…[詳細]
介 紹 亞門草場位于策勒縣努爾鄉(xiāng)以南,昆侖山以北,距鄉(xiāng)政府20公里,有簡易公路可以通行,總面積為4.3萬畝,是國家一級草場。該草場每到盛夏之際,氣候涼爽宜人,各種花草競相爭艷,郁綠的草地和潔白的羊群構成一幅誘人的草原景象,令人神往,是旅游避暑的理想之地。 新疆和田…[詳細]
南薰樓“南薰”與“延平”樓毗鄰,中隔李林園,主樓高達十五層,左右護樓七層,如鳥翼后展,矗立在潯江西岸的制高點。全部用細紋花崗巖建造,綠瓦飛檐,民族風格鮮明。成排綠樹婆娑于“道南”、“延平”之間,海浪拍岸,有節(jié)奏地回蕩在高樓的上空。青山綠水環(huán)抱著參天大樓,每日迎接著絡繹不絕的游人![詳細]
易門銅書簡易門銅書簡,用易門自產銅材制作,以書簡形式,表達易門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銅文化內涵。展現(xiàn)易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立足現(xiàn)實、繼承傳統(tǒng)、開拓創(chuàng)新取得的巨大成就;書簡鑄有銘文,記述了易門的歷史淵源、水城建設的滄桑變化和現(xiàn)在治理龍泉河的情況。地址:玉溪市易門縣境內…[詳細]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弘歷(乾隆皇帝)時年七十,太常寺官員建議在皇乾殿西側辟一小型角門,供皇帝祭祀行禮出入以減少步行路程,乾隆欣然采納。但又恐子孫均走此門形成懈怠不恭,便下詔明確“今后子孫壽達七十者方可出入此門”,故稱此門為“古稀門”。以后,清代各帝均無高壽,事實上出入此門者僅乾隆皇帝一人而已![詳細]
祖師殿,座落于在南岳衡山北斗嶺(亦稱南天門),主祀道教北方之神玄武祖師,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石墻鐵瓦建筑。1998年南岳道教協(xié)會重建,殿宇為兩進三橫,建筑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由真武殿、壽星殿、財神殿、慈航殿等組成,現(xiàn)為南岳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曾明清道長住持道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