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鐘鼓樓廣場位于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廣場西側(cè)屹立著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的鐘樓,東側(cè)屹立目前所存在全國最大的鼓樓。鐘鼓樓廣場建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始建之初將建于兩樓之間的雜亂建設筑拆除,使從前很難相見的鐘樓和鼓樓“相見盡歡顏”成為了西安市一大景觀,鐘鼓樓廣場是一項古跡保護與舊城更新的綜合性工程。環(huán)境藝術設計沿著“晨鐘暮鼓”這一主題向古今雙向延伸,在空間處理上吸取中國傳統(tǒng)空間組景經(jīng)驗,與現(xiàn)代城市…[詳細]
望春樓是江南園林的風格,建筑規(guī)模從屬于熙春臺,色調(diào)顯得清心淡雅,體現(xiàn)了南方之秀。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為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nèi)。卸去樓上的門窗就變成了露臺,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詳細]
韶陽樓:據(jù)清阮元《廣東通志》記載,唐初,韶城有“韶陽樓”,然未記始建具體年份。清康熙、同治光緒時期之《韶州府志》、《曲江縣志》記載,指其“在南門外,臨江,創(chuàng)始無考,元末廢”。唐代詩人許渾有七言律《夜宴韶陽樓》,佐證韶州唐時已有韶陽樓。從該詩的具體描寫中,可推知此樓在當時應是本地頗具規(guī)模的名樓。2006年6月,市委、市政府為提升韶城文化品位,加快山水名城建設步伐,作出了建設韶陽樓的決定。2007年6…[詳細]
李家鈺兄弟宅樓位于方池街22號。建成于民國初年,是李家鈺兄弟李注東的住所。這個以歐式建筑風格為主的公館建筑,保存完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民國時期川軍將領生活與社交場所。保護范圍:現(xiàn)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位于鞏義市大峪溝鎮(zhèn)柏林村東北300米,北距岳楊河150米,西南距白衣觀音廟200米,東南為金龍煤礦。創(chuàng)建于清,原屬于張家,民國10年(1920年)重修并施舍于眾人。解放后分給當?shù)匕傩眨?964年遭雷擊,墻體有一條10公分寬的裂縫。現(xiàn)在張宗茂的曾孫張明遠、張石堰在此居住?菢菫橛采绞酱u木建筑,共四層,東西長5.5米,南北寬4.05,高約13米,面積22.3m2。底層內(nèi)可架梯而上,原有棚板已不存。一…[詳細]
萬秋樓位于梅縣新城辦事處富貴居委夏屋,建于公元一九三0年,是世代旅居馬來西亞華僑夏先生所建,廈先生名以澄、字萬秋。當時,夏萬秋重生在馬來西亞聘請一名專家找到大貯量錫礦而發(fā)家后,為榮宗耀祖,在祖家建屋取名萬秋樓。整座樓宇結(jié)構(gòu)完整,揉中西建筑款式于一體,既有西式的尖屋頂大鐘樓,又有中式客家的圍龍屋,真是中西合璧,富麗堂皇。從樓宇的平面圖上看,從主建筑的高大門樓,進入下廳,中堂,上廳,直貫圍龍屋上,象一…[詳細]
汀洋土樓年代為清,位于白洋鄉(xiāng)汀洋村,類別為古建筑。2015年2月6日,汀洋土樓被公布詔安縣第十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樓墻外延東50米,西5米,南4米,北4米![詳細]
敕書樓在信宜縣東鎮(zhèn)鎮(zhèn)東北22.7公里,朱砂鎮(zhèn)雙砥村。建于明朝天啟六年(1612年)。明熹宗皇帝為表彰衛(wèi)士余應曉(又名余潛齋,朱砂人)救駕有功,在他晚年退職回鄉(xiāng)時敕賜書柬。余應曉在村中腐竹徑建“敕書樓”供奉之。該樓是一幢坐南向北的兩層古樓。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精致,紅墻綠瓦,拱門花窗,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屋頂左右起鍋耳形屏風,正門上方有一塊豎直匾,上用正楷柳體寫“敕書樓”三個大字。書柬原存放在后樓正廳中,現(xiàn)…[詳細]
悅崍碉樓建筑群位于石柱縣悅崍鎮(zhèn)悅崍村、新城村,時代為民國。含楓香坪碉樓、長嶺碉樓、作坊碉樓。2019年,悅崍碉樓建筑群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戈壁蜃樓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即人們經(jīng)常想要見到的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也稱“蜃景”,蒙語稱“哲日格勒根”,可讓人領略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景致。…[詳細]
善慶樓坐落在福慶樓東南面,圓形土樓,建于1978年,坐北朝南,占地1200平方米。單環(huán),直徑31米,高3層,每層26開間,內(nèi)通廊式,設一門出入,中間天井以花崗石鋪面。…[詳細]
府前路徐氏洋樓位于鳳山街道憲卿第社區(qū)府前路,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典型風格建筑或構(gòu)筑物。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云樓位于荊門城區(qū)青龍山西麓,坐東朝西,西接白云大道,東枕焦枝鐵路。它是一處宗教性建筑物,相傳唐朝道教著名人物呂洞賓曾-于此。其建筑群體宏偉,風格獨特,保存至今的石雕、石刻作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92年省人民政府頒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云樓建筑群體由讀書臺、白云樓、三皇殿、抬鶴亭、仙人道館、四合院等組成,為洞、臺、樓三位一體的建筑格局,歷時已久。白云洞,又名太平洞。東漢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詳細]
貴貞女學館貴貞樓年代為1910年,位于秦皇島市昌黎市四街匯文街。 2008年10月20日貴貞女學館貴貞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宣重光門樓位于廣州市花都區(qū)塱頭村塱東社東側(cè)。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2000年重修。坐北朝南,高兩層,面闊4.7米,進深6.4米,高約9米,建筑占地30平方米。硬山頂,碌灰筒瓦,青磚墻,樓頂四周砌女兒墻,首層外墻在重修時改貼綠釉條磚。門樓首層開東南兩門,東門石額陰刻“瑞凝東壁”,上款刻“同治六年(1867年)仲春”,下款刻“湯駕北書”;南門石額陰刻“爽挹南薰”,上款刻“同治六年(1867年)…[詳細]
“廬翕”,到過西門的人必定會對這座建筑物留有印象,這就是肇慶人稱的“綠瓦坑”(因為屋頂是用綠色瓦片蓋的。而肇慶人稱屋頂為“瓦坑”,所以就有有了這名字。)曾是-一級陸軍上將余漢謀的別墅。它里面有一個密室,可以連到后花園的;▓@后面是一個水塘來的,這條秘道據(jù)說就是為了方便逃走。解放以后,這座大宅收歸國家所有。文革時期,在-文攻武衛(wèi)口號盅惑下,全國武斗越演越烈規(guī)模越斗越大。兩大派都搶了槍武裝了起來,肇慶…[詳細]
宋家莊穿心戲樓為明代古建筑,位于張家口市蔚縣宋家莊鎮(zhèn)宋家莊村。 2008年10月20日宋家莊穿心戲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景蘇樓景蘇樓位于城區(qū)南門外河濱公園念宋代軾留跡北流而修建的,樓前有匾額“坡仙艤筏”。樓閣內(nèi)有郁林州牧唐爾琨集聯(lián),東坡的手跡書畫30多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