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烈士陵園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太平街道東門村瓦嶼山南麓,占地30余畝,初建于1958年,1963年和1974年兩次重修和擴建,后來又逐年進行整修。陵園山巔的平臺上有烈士紀念塔,塔頂飾一顆紅星,塔身正面是毛澤東題寫的“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八個餾金大字。鑲嵌在塔基上方的青石碑,鐫刻著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的親筆題詞。陵園內松柏常青,竹木茂盛。陵園內安葬著解放舟山、積谷山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等犧牲的30…[詳細]
如皋市烈士陵園,位于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zhèn)東郊。陵園內瞻仰大廳陳列著210幅烈士遺像和3875位烈士英名牌,并藏有烈士檔案近4000卷以及烈士遺物、革命文物320件。如皋烈士陵園是國家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之一。它創(chuàng)建于1952年,當時坐落在人民公園(今水繪園)東隅。1989年遷建到這里,1992年清明節(jié)正式對外開放。陵園由著名園林建筑專家、東南大學齊康教授設計,由門樓、河道、園林、…[詳細]
東至縣烈士陵園建于1973年,座落于風景秀麗的鷲臺山,占地56910平米,共分為六個主要功能區(qū):入口廣場區(qū)、紀念核心區(qū)、墓區(qū)、英勇烈士園區(qū)、休閑園區(qū)和生態(tài)停車場。1973年建園至今,安放有不同歷史時期犧牲的110位烈士遺骸,111座烈士墓,F(xiàn)有老展館500平米,新展館600平米,分四個時期陳列再現(xiàn)了東至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東至縣烈士陵園展出有烈士油畫、文獻資料、圖片等共454幅,40余件實物及烈士…[詳細]
吳圩烈士陵園,近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侍嶺鎮(zhèn)吳圩村街道北側約200米處,侍嶺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吳圩小學)東約50米處。1946年11月建造,1986年樹“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2.2米,寬1.1米,厚0.5米,水泥結構,碑座高1.2米,寬0.8米,水泥結構。陵園占地22畝,四周有圩溝、防護林帶;陵園中分四個墓區(qū),數(shù)百名革命烈士長眠在這里。園區(qū)遍植松柏,與烈士英靈相伴;四季鮮花綻…[詳細]
招遠烈士陵園位于招遠市溫泉路。招遠是膠東革命根據(jù)地之一。抗日戰(zhàn)爭時期,民族英雄趙書策為掩護區(qū)政府、兵工廠轉移,壯烈犧牲。解放戰(zhàn)爭時期,許世友在招遠指揮了著名的道頭阻擊戰(zhàn),奪取了膠東戰(zhàn)場主動權。和平年代,招遠人民的優(yōu)秀兒女邵云環(huán),在美國襲擊我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事件中光榮犧牲。陵園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積19.2萬平方米,安葬烈士2193名,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亭、革命烈士紀念館、烈士墓區(qū)等。-…[詳細]
翼城縣烈士陵園于位于縣城南環(huán)路南側,占地面積23150平方米,主體建筑有石牌樓、紀念碑、碑亭、烈士紀念館等。烈士紀念碑高36米,用1301塊淺灰色花崗巖嵌貼,正面嵌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背面是胡錦濤總書記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的題詞,側面是毛澤東同志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中為革命先烈的贊語。五座烈士碑亭坐落在綠樹鮮花的簇擁中,碑亭內安放著25塊大理石石碑,碑上鐫刻著翼城縣13…[詳細]
皇陵南兆域位于偃師市高龍鎮(zhèn)、大口鄉(xiāng)、顧縣鎮(zhèn)和伊濱區(qū)龐村鎮(zhèn)、寇店鎮(zhèn)、李村鎮(zhèn)。概況:東漢王朝共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有11座分布在洛陽附近。5座帝陵坐落在漢魏故城西北的邙山上, 東漢 河南省另外6座帝陵坐落在漢魏故城東南的萬安山麓,這就是東漢帝陵的邙山和洛南兩大陵區(qū)。洛南東漢帝陵區(qū)葬有明帝(顯節(jié)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殤帝(康陵)、質帝(靜陵)、桓帝(宣陵)6位皇帝。如今這些陵區(qū)內墓![詳細]
廣靈縣玉福山烈士陵園位于廣靈縣城西南1公里處的玉福山上,始建于1948年,自2001年以來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建,占地面積61, 366平方米,園內主要建筑有紀念廣場、烈士紀念塔、解放紀念碑、烈士公墓、烈士紀念碑林等。 廣靈縣玉福山烈士陵園整理陳展著王震、楊成武、王恩茂、曾雍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廣靈的戰(zhàn)斗業(yè)績,詳細記載和介紹了八路軍359旅和115師獨立團在廣靈打擊日本侵略者擊斃日軍少將常岡寬治的邵家莊伏…[詳細]
匠止烈士陵園位于憑祥市友誼鎮(zhèn)岜口村。為紀念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79年始建,1988年將油隘、上柳、伏坡山、板布、板價等烈士墓點的部分烈士遺骨遷葬到陵園。陵園占地面積89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50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碑、展覽室、紀念廣場、烈士墓區(qū)等,安葬烈士1020名,其中被中央軍委和廣州軍區(qū)授予“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的13名,一等功臣208名,二等功臣380名,三等功臣198名。…[詳細]
大豐烈士陵園位于鹽城市大豐區(qū)幸福東路。大豐是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會師地。1940年10月10日,兩支抗日武裝在大豐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標志著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確定的“鞏固華北、發(fā)展華中”戰(zhàn)略目標得以實現(xiàn)。陳毅為兩軍會師賦詩“十年征戰(zhàn)幾人回,又見同儕并馬歸。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為紀念大豐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58年始建,占地面積13.4萬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墻、英烈…[詳細]
宜章烈士陵園位于宜章縣北門嶺。宜章是湘南起義的發(fā)起地,是湖南省27個重點老區(qū)縣之一。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宜章老區(qū)人民長期堅持斗爭,全縣參加紅軍的有3700多人,在革命時期被反動派殘害的革命者和群眾達1.4萬多人,有名有姓烈士1352名,著名烈士有鄧中夏、胡少海、陳東日等。為緬懷烈士功績,弘揚烈士精神,陵園于1966年始建,占地面積29萬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塔、紀念館、紀念亭、紀念廣場、紀念長廊、…[詳細]
仰天崗革命烈士陵園1926年9月13日至16日北伐軍第二、三軍的一部與北洋軍閥鄧如琢部激戰(zhàn)于仰天岡一帶。北伐軍先敗后勝,重創(chuàng)敵軍。此役北伐軍陣亡2000余人,新喻農友犧牲200多人。為表彰烈士的功勛,1929年8月江西省主席朱培德?lián)芸罱ū脑唬骸皣窀锩谌娦掠髦坳囃鰧⑹考o念碑!鄙隙怂苡胸莸。新余市政府現(xiàn)已將仰天岡西面辟為烈士陵園,重新修建了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以及北伐、紅軍、抗戰(zhàn)、解放…[詳細]
興寧陵位于咸陽城東20公里處渭城區(qū)正陽鄉(xiāng)后排村。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之墓。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572)死,葬咸陽。唐武德元年(618)追尊為世祖元皇帝,陵稱興寧陵。陵墓封土為圓錐形,底部周長133米,高約5米。陵前保存有石獅1對,石天鹿2對,石虎1對,造型古樸,雕刻細微,與永康陵石雕造型相似,為同一時期石雕![詳細]
曾田鎮(zhèn)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東源縣曾田鎮(zhèn)嶺崗山。該陵園建于1966年,1998年重修,坐東北向西南。陵園主要為曾田鎮(zhèn)在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的29名烈士而立。陵園由門樓、紀念碑和烈士墓組成,占地面積479平方米。紀念碑由碑座、碑身組成,上尖下寬長條形。碑座為長方體,正面鑲有陰刻大理石“擴建革命烈士陵園碑記”和“郭常檢烈士生平”、“包維忠烈士生平”碑文;碑身鑲嵌有大理石陰刻“革命烈士紀念碑”…[詳細]
常熟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虞山東麓桃源澗下。1984年奠基,1988年清明節(jié)落成開放。占地面積70畝。門樓鐫刻葉飛將軍題書“浩氣長存”額。入園過平行的石拱橋,即為祭掃廣場。廣場上矗立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碑系鋼筋混凝土結構,以花崗石貼面,高11.7米。碑后為象征性的大型群體烈士墓。其后為烈士墓區(qū),共12座墓分成4行安置。陵園北側建有屋頂由琉璃瓦鋪設、具民族風格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此陵園于1989年…[詳細]
竇店志愿軍烈士陵園,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竇店鎮(zhèn)后街村,于2021年8月27日經(jīng)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陵園。1950-1955年間,在交道村設立志愿軍后方野戰(zhàn)醫(yī)院(時稱103醫(yī)院),救治由朝鮮前線轉運的志愿軍傷員。少數(shù)醫(yī)治無效犧牲的戰(zhàn)士安葬于此,共計23名。1984年3月改建為革命烈士陵園。2020年10月,設立紀念碑,并將原安息堂改造為竇店抗美援朝紀…[詳細]
拉薩烈士陵園位于拉薩市城關區(qū)西郊。陵園始建于1955年,占地面積6.4萬平方米,建有紀念碑、紀念亭、照壁、紀念館、烈士墓區(qū)等,有名烈士墓702座,無名烈士墓402座,著名烈士有被授予“反-勇士”榮譽稱號的袁石生,一等功臣王正忠、劉華云。陵園紀念、安葬著在和平解放西藏、修筑青藏和川藏公路、平叛與民主改革、中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平息0中犧牲的烈士,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推動西藏建設和發(fā)展的…[詳細]
澄城烈士陵園位于澄城縣。1948年7月,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zhàn)軍取得了澄合戰(zhàn)役的勝利,此役消滅國民黨整編第36師大部,粉碎了胡宗南企圖-西北野戰(zhàn)軍于黃龍山的企圖。為紀念解放戰(zhàn)爭時期澄合戰(zhàn)役和荔北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54年始建,1958年擴建,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碑、紀念塔、紀念亭等,安葬烈士600多名。林伯渠為牌樓題字“千秋昭著”,習仲勛為陵園題詞“一代人民英雄,萬世人民敬仰”…[詳細]
襄陵。一名襄臺,一名望母臺。傳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陵墓。位于城湖湖心島東北隅,原為一夯筑高臺,版筑之跡,至今歷歷可見。襄臺或傳為宋襄公望母臺,或以為襄公墓。耕人常于其地拾金珠諸寶器。崗上有老榆數(shù)株,經(jīng)秋莢飛紛紛如翦亂楮,以其秋莢名拗榆。崗及臺上生棘樹,秋晚結實,殷紅累累。又清初睢州名士田蘭芳作《駝崗記》一文,其中提及襄臺處略同此詩之注,可見二三百年前襄陵景象。襄陵土塚高聳,屹立水涯,四周佳木蔥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