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閣古城是劍閣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南北朝宋大明中(公元457棗464年)置南安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相繼有:南齊、梁置安州;北魏、北周置始州普安郡,隋置普安郡;唐、五代置劍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改劍閣縣,1935年又置劍閣專署。 四山環(huán)繞的劍閣縣城,北有涓涓傍城東門過聞溪河,東南有秀麗的鶴鳴山,川陜公路傍城東門過聞溪河,終日車如流,人如潮。那橫跨聞溪河上的鋼筋混凝土公路橋,…[詳細]
魁北克是加拿大內法蘭西文化的發(fā)祥地,位于圣勞倫斯河沿岸,城市建在狹長的高地上,扼守進入北美大陸的門戶,固有“北美直布羅陀”之譽?笨斯懦菂^(qū)差不多有一半的建筑是建于1850年之前的,魁北克市是一個加拿大的歷史名城,市區(qū)風景如畫,處處保留著濃厚的法國色彩。盡管今天這座城市已經發(fā)展為一個大都市,但這塊面積135公頃的歷史遺跡區(qū)卻幸運地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城的北部建立在懸崖上,保存有宗教和行政中心,包括…[詳細]
“當他們選擇海洋作為戰(zhàn)場,挑起國際事端的時候,我選擇了沉默;當他們侵占海洋資源,毫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以謀取利益的時候,我選擇了沉默;當他們毫無忌憚的將海洋占為己有的時候,我選擇了沉默;當他們肆意扭曲海洋文明,將海洋變成掠奪、侵占、戰(zhàn)場的時候……今天,我站在這里,代表一千多年前就創(chuàng)造閩越海洋文明的祖先們,向海洋的掠奪者宣戰(zhàn)!”一座古城,只為尋找失落的閩越文明。這座以展現千年閩越海洋文化為宗旨,集觀光休閑、…[詳細]
尕海古城位于海晏縣甘子河鄉(xiāng)尕海村,周圍是豐茂的湖濱草原,地處海晏通往剛察的必經之路。尕海古城東西長435米,南北寬436米,呈正方形。城墻寬12米、高4.8米,夯土筑,夯土層厚6厘米,城四面各開一門,門寬約7米,城內南高北低,東北部為一平坦的廣場,西南部較高,為原來的房屋基址。出土的有漢代的五銖錢、灰色陶片、殘銅鏡等。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尕海古城是環(huán)青海湖古城池中的五城之一。與海晏縣三角城…[詳細]
祝阿鎮(zhèn)古城苑社區(qū)位于德州泉城海洋極地世界以北,建設中的齊文化古城以東,交通便利,與古城大道、玉帶路、北展堤相連。社區(qū)由小魏、小張、小劉等8個村合并而成,是典型的村企共建型社區(qū)。古城苑社區(qū)規(guī)劃立足高起點,高標準,建筑風格為徽派仿古建筑,白墻灰瓦,與斜對過規(guī)劃中的齊文化古城東西呼應,社區(qū)建筑及配套錯落有致,綠化凈收眼底,真正實現了美化。社區(qū)基礎設施齊全,配套完善。社區(qū)水電暖、有線電視、寬帶網絡全面覆蓋…[詳細]
古城漢墓位于濉溪縣鐵佛鎮(zhèn)古城行政村孫樓自然村北,現封土形狀近橢圓形,殘高約5米,面積約2160平方米。1992年發(fā)掘。墓葬為同封異穴,封土下的兩座墓葬均墓向朝西。南側的一號墓為多室磚室墓,東西長163米。由對稱兩甬道及前、中、后三個墓室,共8個單元組成。青磚鋪地、頂。其南側甬道、后室及北側中室有壁龕。砌墻磚大多為素面,少數有紋飾。頂上用白灰涂刷。在南北室相通的券門頂部的磚立面有隸書陰刻“光和…[詳細]
1309至1523年,耶路撒冷的圣約翰騎士團占領了羅得城,并開始將其建成要塞。這里隨后又相繼受到土耳其人和意大利人的統治。上城是最美麗的哥特式城市建筑群之一,有大長老宮殿、大醫(yī)院和騎士街。下城不但有哥特式建筑,也有清真寺、公共浴池及其他土耳其帝國時期的建筑。上城區(qū)主要由圍繞著一條干道而延伸出的直街構成。相比之下下城區(qū)縱橫交錯著一些通向小廣場的大街小巷,顯得比較寬敞和不規(guī)則。一條14世紀初建造的4公…[詳細]
特倫欽古城堡(Trenčín Castle)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堡群之一,是特倫欽和整個瓦赫河(Váh)流域地區(qū)的制高點,于公元11世紀在大摩拉維亞公國原始城堡的基礎上興建。城堡的建筑外形源于13世紀,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是城堡的全盛時期,統治了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區(qū)的王朝所在地正位于這里。城堡曾在1790年的特倫欽大火中被燒毀,大火過后,城堡底層被翻修過,全范圍的重建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得…[詳細]
卡塞雷斯是在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受到各種敵對勢力統治的城市,其城防建筑、宮殿以及塔樓決定了城市的空間布局。該城市由于受到各種包括阿拉伯伊斯蘭教藝術、北歐哥特式、意大利文藝復興式以及美洲新大陸藝術等不同甚至使相對抗風格的影響而分外獨特?勺匪莸桨柲氯私y治時期的中世紀不規(guī)則道路網重疊分布在依稀尚存的羅馬時代的規(guī)則軸線上。伸向廣場的狹窄街道不斷寬窄變幻,2公里長的梯形城墻環(huán)繞著這個城市,最初由羅…[詳細]
位于金井鎮(zhèn)的福全城是明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建造的所城,與惠安崇武城、廈門中左城、金門城、同安高浦城同屬永寧衛(wèi),明清時代為福建東南沿海重要的海防邊城。明嘉靖、萬歷年間,當地軍民曾憑城扼守,抗擊倭寇、?艿膰,保護一方百姓的安全。在歷史上,這里還出過大學士蔣德璟等眾多人物。一九三七年抗戰(zhàn)時期,因拆運古城墻石建碉堡、炮臺,昔號“東南巨鎮(zhèn)”的福全城受到破壞,僅遺殘垣。 近年來,福全村旅港同鄉(xiāng)會…[詳細]
蘇塞(Sousse)是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地中海哈馬邁特灣,被譽為“地中海的花園港”。蘇塞始建于公元前9世紀,有中世紀以來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筑、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筑風格多樣。蘇塞博物館藏有突尼斯民族藝術瑰寶——鑲嵌畫,年代最久的作品距今3500年。蘇塞是突尼斯東部與地中海相鄰的橄欖樹種植區(qū)薩赫勒的首府,以其手工藝、節(jié)慶活動和熱情好客而聞名。在突尼斯炎熱的夏季,載歌載舞的場面在蘇塞的街道…[詳細]
黃鐸堡曾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當地人稱其為固原的“紫禁城”。它的由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唐時稱“石門鎮(zhèn)”,宋初稱“舊石門城”。宋紹圣四年(1097年),知渭州章楶改筑平夏城。據《宋史·地理志》和《宋史·章楶傳》記載,平夏城的筑立,引發(fā)了西夏國高層的極大惶恐,夏崇宗李乾順及其母小梁太后親自領兵來攻,圍攻數日而不克,小梁太后氣憤難忍,抓破面龐,含恨而退,至此,西夏國勢日益衰微,曾多次向宋求和![詳細]
西昌古城位于涼山州中部,總面積2600余平方公里,總人口50余萬人,是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西昌自古便是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重鎮(zhèn),自秦漢始,歷代政權均在此建立過郡、州、司府、委派過官吏。如漢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馬相如為使,建邛都(今西昌),設越西郡,轄15縣,屬益州。以后轄也雖不斷發(fā)生變化,擔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因此,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詳細]
說起長城,無人不曉,長城之聞名因其“大”,而你知道中國現存最小的“古城”嗎?它,就是達濠古城。其面積用一般丈量區(qū)域面積的度量單位來表述,真是天可憐見,只有0.014平方公里,還沒有一個足球場大。達濠古城位于汕頭市濠江區(qū)政府大樓東南1公里處,是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建于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F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說起這個袖珍城,還有一段故事。達濠,古稱招收都,是一個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山…[詳細]
櫟陽城遺址位于西安市閻良區(qū)武屯鎮(zhèn)關莊和御寶屯一帶,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獻公二年(前383)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公元前356年孝公在此詔令天下,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秦末項羽三分關中,櫟陽曾作為塞王司馬欣的都城,漢高祖劉邦也曾一度以櫟陽為都城,最終消滅項羽,建立漢王朝,直到公元前200年才遷都長安。1964年,陜西省文管會對櫟陽城遺址進行了為期15天的調查和…[詳細]
大古城魁閣(云南大學社會系研究室舊址)魁閣位于大古城(舊稱伽宗城)中部,坐北朝南,為三重檐四角攢尖土木結構琉璃瓦屋面建筑,高13.4米,屋頂造型獨特,線條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頭盔,整體造型在云南極為罕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古建藝術價值?w圖樣由邑人趙鳳兆赴任陜西褒城縣知事時提供,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呈貢縣趙懷鍔主持倡建,民國十一年(1922年)重修。大古城地杰人靈,明末清初曾…[詳細]
休寧古城,今休寧縣縣城,設海陽鎮(zhèn)。唐天寶九年(750年)始,這里一直是縣駐地。它背倚松蘿、鳳凰、白鶴、玉璣諸山,夾溪江、橫水穿饒而過。宋始筑城,當時城墻周長九里三十部,辟有六門,后增為七門,幾經重修,至民國仍保存完好。建國后,因建設需要,城墻被陸續(xù)拆除。今城區(qū)東北和西南側,有部分舊城垣遺跡尚存。舊時縣城主要街道有縣前街、東街、西街、南街、北街、中街、后街、柳塘街等,街巷均為石板路面。建國后,經過歷…[詳細]
古城位于和田洛浦縣城西17公里處的沙漠邊緣,東距杭桂鄉(xiāng)祖拉吾綠洲3公里。阿克斯皮力,維吾爾語意為“白城堡”或“白城墻”,為古城廢棄后的名稱。古城大部分被流沙埋沒,F殘存北面城墻一段,其余三面墻已無跡可尋,墻為弧形,殘存的城墻長約百米,高約2.60米,厚約1.80米。城墻用的土坯砌成。土塊底面有刻劃出的符號,這些類似文字的符號,系用手指或樹枝刻劃而成。城墻有兩個部分:下部較寬,可供城內守衛(wèi)者巡回行走…[詳細]
鳳凰古城墻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現存遺址有北門和東門城樓及部分城墻,北門城樓保存較完好,四座城樓均已修復。北門城樓與東門城樓之間有城墻連接,城墻前面便是清澈見底的沱江,墻映水面,尤為壯觀。城墻既有軍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雖幾經戰(zhàn)火洗禮,仍聳立于沱江河岸,形成一道人工屏障。北門城樓,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建筑整體風格為清式。分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覆有腰檐,上層為磚木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