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陽城南15公里的西羊平鎮(zhèn)西郭村北有一處清化寺廟宇遺址,現(xiàn)僅存一明正德11年《重修清化寺記》石碑及一尊北朝石佛立像。石佛高7米有余,寬2米,厚1米;覆蓮座直徑2米,厚0.9米;下面方座長、寬各為2.5米,漢白玉石質地。石佛身著褒衣博帶袈裟,左手提衣襟,右首施無畏印,跣足立于覆蓮臺上。體量巨大,刀工精湛、線條流暢,衣飾華美繁縟,下擺雕刻出了密密麻麻的衣褶,惜頭被盜,現(xiàn)為近些年修補,比例、風格大不協(xié)…[詳細]
遺址位于蠡縣大百尺村東100米處,有一高臺,當?shù)厝罕姺Q烽火臺,經(jīng)勘察定為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遺址。此遺址占地面積25480平方米,現(xiàn)存遺址查尋到石器、骨器、角器和大量彩陶片、黑陶片等48件,目前此遺址尚未正式發(fā)掘,1986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晉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屯遺址位于英莊鎮(zhèn)南屯村四組民居東1000米,俗名“瓦片臺”,地勢東高西低,北鄰老河溝,南屯至張其營公路從遺址中部穿過,公路北側寬約300米左右,南側約250米左右。東部邊沿道去李園公路西側,西部到南屯村中部,面積約30萬-40萬m2。地表散落有較多漢代時期磚塊、瓦片(筒瓦、板瓦等)。從斷崖能清晰看到文化層的堆積,文化層的堆積厚度約為1-2M左右。堆積較為豐富。從標本看有盆、罐等![詳細]
慶化寺花塔位于永陽鎮(zhèn)北洛平村北2.5公里處的龍宮山慶化寺山門外,正南約100米的山崖平臺上,俗稱萬佛塔。據(jù)明代《重修龍宮山慶化寺殿宇記》碑記載:“慶化寺建于樂平里龍宮山,相傳始于漢代!贝怂略诿骱槲踉辏1425)、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十八年(1482)、嘉靖三十九年(1560)、萬歷二十九年(1601)皆重修。今存幾通殘碑和一較完整的磚砌花塔。花塔通高13米,周長19.2米,磚木結構,…[詳細]
金山寺塔挺立在金山半山腰中的高1米、邊長6米方形石砌平臺上,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密檐式結構。須彌座塔基,高約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獸,環(huán)列八面,束腰上下有海馬、海獅、纏枝、牡丹、海石榴等各種幾何紋圖案,使基座顯得多姿多彩。再上是1.55米高的八棱塔柱,其南面正中浮雕無量壽佛蘭尊,上刻“無量壽千佛舍利寶塔記”,下刻有“皇太后圣壽無疆、當今皇帝圣壽萬安、東宮位福壽千秋、公主壽千秋”![詳細]
城隍廟位于淶水鎮(zhèn)城內居委會東北隅,面積約5000平方米,F(xiàn)存前后三殿,前殿即正殿最大,后兩殿并列于前殿正北和西北,規(guī)模較小,其他建筑已無存。據(jù)明弘治《易州志》載,此廟建于洪武八年(1375),又據(jù)重修城隍廟碑記載,弘治四年(1491)、嘉靖二十四年(1545)、隆慶二年(1568)等多次重修,但其建筑仍具有明初風格。正殿面闊3間,進深3間,長寬各12米,方形平面,尖山式懸山屋頂,五花山墻,全殿共有…[詳細]
婁村三義廟大殿位于淶水縣婁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現(xiàn)存三義廟正殿三間,其余古建皆毀。正殿面闊三間10.9米,進深兩間9.45米,為無斗拱大式建筑。屋頂為五脊四坡廡殿式,上布筒瓦,檐飾勾頭和滴子,正脊兩端飾正吻,四垂脊各置垂獸一個,檐略上翹,通高約7.5米。臺基高0.25米,正殿明間面闊4.1米,次間面闊3.4米,用柱14根,其中前檐柱2根,角柱2根,其高均為2.8米。后檐柱2根,山柱4根,金柱2…[詳細]
北邊橋遺址,位于淶水縣野三坡白草畔景區(qū)北邊橋村,村民挖窖時發(fā)現(xiàn)。1988年8月,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與保定地區(qū)文物管理所進行了清理。清理前,頭骨大部分被砸毀,清理后,跟骨以下不存,其余尚完整。修復及復制工作,在北京大學古人類學家呂遵諤教授和動物考古學家黃蘊平教授指導下,歷時兩年余,并將其命名為“淶水人”,距今二萬八千年。1993年7月15日 ,北邊橋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灝莊園位于定州市西關。1993年7月15日,王灝莊園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灝莊園是清代定州富豪王灝的私家宅第,俗稱西關王家大院,始建年代約在清代中期。整體略呈東西長方形,南北寬150米,東西長200米,占地面積約40畝,建筑布局分兩片。主體結構為清代小式木臺梁式構架,建筑形式為磚石木混合結構。青磚灰瓦,磨磚絲縫,明柱飛檐,雕梁畫棟。這些外觀封閉、內部俊秀的連環(huán)套四合院,或鼓磴…[詳細]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定州南城門,又稱“迎泰門”,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當年,定州督都平安為了加強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展筑舊城,拆寺廟,修城墻,毀寺鐘,筑兵器,修筑新城墻13公里,開東、西、南、北四門,分別建甕城、月城。城門之上各建重檐城樓作為觀敵望、指揮作戰(zhàn)之所。內門建筑雄偉,氣勢恢宏,城高12米,城樓高8米,城墻寬22米。后明萬歷、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間均有修葺。隨著歷史變遷現(xiàn)僅存部…[詳細]
趙村遺址,位于定襄縣南王鄉(xiāng)趙村東南約500米處。在牧馬河東岸臺地上,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00米,分布面積約5萬平方米。遺址東部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文化層厚約0.4~0.6米。地表和文化層采集有戰(zhàn)國時期的泥質和夾砂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盆。另外采集有石斧一件。為一處新石器和戰(zhàn)國時期遺址。1997年,定襄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