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博物館位于長治市太行西街。1990年9月動工興建新館,1992年10月落成,占地面積13340平方米,建筑面積8200平方米,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zhàn)^名。博物館座北朝南,分為辦公樓、文物陳列樓、古墓陳列廳等。文物陳列樓頂部傘狀,上置一長6米,高2.5米,重7.5噸仿春秋戰(zhàn)國銅車馬,為該館之標志。館藏文物60000余件,包括青銅器、陶瓷器、玉器、書畫、石刻、金銀器等類別,珍貴文物12…[詳細]
泰迪熊博物館是為展示百年來深受全世界人們喜愛的玩具熊而建的。在兩個展館中可以見到世界各地生產的玩具熊。游客還可在博物館商店、西餐廳、能看見大海的室外公園等度過美好的時光。展館大體可分成歷史館和藝術館,以及企劃展廳。在歷史館中,有與百年歷史中有名的場面相結合而再現(xiàn)歷史人物的玩具熊、古董玩具熊等,其中米可朗基羅創(chuàng)作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的泰迪玩具熊造型尤其引人注目。在藝術館中,可以欣賞到將玩具熊…[詳細]
馬邑博物館是國家三級地方綜合類博物館,位于朔州市朔城區(qū)崇福廣場西側。馬邑博物館共展出自遠古白堊紀時期至上世紀40年代的745件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有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剎等國家一級文物20件,國家二、三級文物189件。采用全木結構仿古建筑,呈遼金建筑風格,其造型古樸雄偉,與崇福廣場大戲臺、鄂國公尉遲廟構成朔城區(qū)三大古建筑群落。鎮(zhèn)館之寶———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剎放置在該館的造像廳里,而塔身現(xiàn)保存在臺…[詳細]
長沙市博物館位于長沙市八一路480號,是改革開放后在原0湘區(qū)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基礎上必建的綜合性的地志博物館,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該館收藏2萬余件反映長沙歷史和近現(xiàn)代革命史的珍貴文物。其中,商代青銅大鐃、青銅編鐃、錯金銀龍鳳紋銅盒、蜻蜓眼琉璃珠、帶鞘銅劍、曹僎瑪璃印被譽為稀世之珍。作為一座中型綜合性的地方志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承擔著收藏、保管和展示長沙市以及周邊地區(qū)各類文…[詳細]
鞏義市博物館位于市區(qū)杜甫路北側,宋永昭陵東南隅。1997年由鞏義市政府投資2200萬元動工修建,2001年l0月正式建成開館,占地25畝,總建筑面積12300平方米。博物館由文物藏品庫、陳列大廳、辦公樓、服務樓等建筑設施組成,建筑風格為園林式仿古建筑屬市級博物館中之首。鞏義市博物館現(xiàn)有文物藏品近3萬件,展廳計劃陳列800余件,現(xiàn)已布展500余件。主要陳列的有《洛汭瑰寶》、《北宋皇陵》、《石刻藝術》…[詳細]
我國唯一的黑龍江流域博物館2008年7月26日在名山島落成并向游客開放。從黑龍江的起源到古老的黑龍江文化、從世代打魚人昔日的辛苦勞作到今天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都在黑龍江流域博物館里一一的展現(xiàn)。博物館由六個展館構成,其大膽的設計和豐富的展品,尤其表現(xiàn)出中、俄、猶太不同的民族風情,在流域文明的大背景中交融,足以讓每一位游人贊嘆。博物館的一、二館是龍頭,屬于自然陳列館,三號館是個長長的“龍身”,陳列著黑…[詳細]
重慶市民族博物館建立在渝東南土家族苗族聚居區(qū)——黔江,是2003年建成的,是重慶市市首家民族博物館。于2004年9月建成正式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9265平方米,其外觀獨具土家建筑風格,博物館設有歷史廳、民居廳、服飾廳、禮儀廳、藝術廳、文物廳、書畫廳,共收藏國家級歷史文物52件,民族文物482件,各類圖片345幅。發(fā)展歷史重慶市民族博物館建立在渝東南土家族苗族聚居區(qū)——黔江…[詳細]
甘州區(qū)博物館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掖大佛寺內,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成立于1986年12月,隸屬于甘州區(qū)文化委員會,是集建筑、塑像、雕刻、繪畫、書法、佛經、經版及歷史文物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博物館。內設辦公室、保衛(wèi)部、業(yè)務部、財務室、物業(yè)辦和接待部6個職能部室,現(xiàn)有職工53人。該館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6957平方米,展廳面積1663平方米。館藏上起新石器時代、下迄明清時期各類文物10114件…[詳細]
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西北藝術文物研究室,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成立時間較早、藏品較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作為高校歷史博物館,其職能首先是服務于學校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和文物保護學等學科專業(yè)的教學、科研工作,并在學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及對外交文化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陜西是我國第一文物大省,西安是周、秦、漢、唐等十三朝故都,豐富的文物…[詳細]
永康博物館又名為中國百工文化博物館,位于永康市商業(yè)經濟、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的中心地帶。東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徐震二公祠”建筑群、大司巷小學隔街相望,西與仿明代王崇私家花園的紫微園及市圖書館相連,南靠仿古商業(yè)步行街,北與市級文保單位“徐拱祿舊居”相對。四周環(huán)境典雅宜人,建筑風格相得益彰,掩映在一片古樸寧靜的古建筑群中的永康博物館建筑顯得獨特精致。永康博物館是一座以百工文化為特色的地方性綜合博物館。2…[詳細]
開平市博物館位于梁金山公園內,用地面積7738.9平方米,主體建筑一棟,總建筑面積4115平方米,總投資約2376萬多元。建有陳列展覽區(qū)、公眾服務區(qū)、藏品庫房區(qū)、業(yè)務科研區(qū)等,是一座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五邑地區(qū)最大的博物館——開平市博物館新館,目前開辦的展覽有:開平歷史文化陳列、開平民風民俗展、館藏陶瓷精品展等。參觀者可以讀懂開平歷史文化,可以購買碉樓金山箱、雙喜扇、馬崗竹器等富有開平特…[詳細]
四川通江銀耳聞名遐邇,為了把銀耳文化、銀耳發(fā)展歷史,以及銀耳產業(yè)相關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融合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巴中市在通江縣高明新區(qū)建通江銀耳博物館。由“主館”、“天地之靈”、“霧露之間”、“青杠林里”、“銀耳人家”、“形象廣場”六個部分組成。2014年10月17日銀耳博物館正式開放。占地4005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其3700余平方米的展廳,由“天賜”、“地孕”、“人文”…[詳細]
慶華軍事工業(yè)遺址博物館位于黑河市北安市原慶華廠院內,是以原慶華工具廠歷史遺存、發(fā)展過程為主題的兵器類軍工遺址博物館。該館于2012年開始布展2013年開館,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由座老廠房和新建的一座三層樓的新展館組成,設三個展區(qū)和一個靶場。國營慶華工具廠前身是張作霖在奉天創(chuàng)辦的東三省兵工廠。1931年,工廠為日偽所把持,改名為“奉天造兵所”。1946年3月,國民黨接管“奉天造兵所”,改名為“中…[詳細]
恩平縣公立圖書館舊址,俗稱大鐘樓,位于恩城街道辦事處西門居委會沿江西路。建于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初用作恩平縣公立圖書館,后曾用作武裝部辦公室,2003年用作恩平市博物館辦公樓。坐北向南,磚混結構,中西合璧建筑風格?傞L18.1米,總寬18.54,米,建筑占地面積335.57平方米,樓高18.34米,共3層。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恩平市博物館是一所國有綜合…[詳細]
臨海市博物館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展覽、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為1951年3月成立的臺州專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館址屢經變遷,現(xiàn)坐落于靈湖景區(qū)西北。博物館館藏文物逾5萬件,涵蓋青銅、書畫、陶瓷、玉器、金銀、古籍等,文物收藏量居臺州各地之首,在浙江省內地方博物館中亦居于前列。新館占地面積28.6畝,總投資1.69億元,地上建筑面積2.1萬㎡,展廳及輔助面積8500㎡。館內設有歷史、…[詳細]
阜陽博物館始建于1958年,是國內建館較早的地、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之一,1963年郭沫若應邀題寫“安徽省阜陽專區(qū)博物館”館名。原阜陽博物館坐落阜陽市人民路中段,占地面積三萬余平方米,展廳面積四千多平方米。1988年國家計委、國家文物局、省文化廳、阜陽地方政府的聯(lián)合投資,在市清河中路選址重建新館,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主樓建筑面積3050平方米,展廳面積1700平方米,內設九個展廳,中間局部三層,建…[詳細]
阿拉善博物館(阿拉善王府)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老城王府街北側,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為阿拉善歷代旗王的官署和居住地。王府經歷代旗王修建,至第十任親王達理扎雅時期,已修建成為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落。每部分由若干個明清建筑風格的四合院組成。有“小北京”之稱。博物館內較有價值的是3個歷史文物陳列室,展有阿拉善地區(qū)石器時代及漢、宋、元、明、清歷史文物600多件,其中關于額濟納…[詳細]
墨西哥城有各類博物館和展覽館,展示著墨西哥數(shù)千年來在各個領域創(chuàng)造的輝煌文明。其中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以其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風格,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墨西哥博物館之一,同時,它也是整個拉美地區(qū)最大的博物館。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位于墨西哥城最大的公園查普特佩克公園(Chapultepec Park)北部,在1940年改建于墨西哥大學古特委員會的舊址上,1964年由墨西哥建筑家佩德羅拉·米雷斯·…[詳細]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浪墅橋村,距余姚約25公里。館名由國家主席親筆題寫,是為研究和保存河姆渡遺址文化而于1993年5月建成開放的遺址性博物館。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地域特色。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73年,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疊壓著四個文化層。經測定,最下層的年代為7000年前。通過1973年和1977年兩次科學發(fā)掘,出土了骨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