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省級休閑旅游示范點入選名單。 |
棠樾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棠樾村是鮑氏村落,歷代以經商為生。并以牌坊群而聞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組成,以忠、孝、節(jié)、義的順序相向排列,分別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節(jié)義的。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筑規(guī)模宏大,磚木石雕特別精致,近年已修復如舊。 中國牌坊博物館也在這里籌建。主要牌坊:鮑燦孝行坊、慈孝里坊、鮑文齡妻汪氏節(jié)孝坊、樂善好施坊、鮑文淵繼吳氏節(jié)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 |
因古時村畔江潭深不見底,村周多木棉樹,村人賴以造紙,得名棉潭,后棉改為綿,又故名綿潭村村民委員會。民國前隸三十六都,民國時期隸忠孝鄉(xiāng)、安定鄉(xiāng),1952年隸大阜區(qū)。1958年隸漳潭(大)公社漳潭管理區(qū)。1961年7月成立漳潭公社、1983年推行農村人民公社改革設漳潭鄉(xiāng)、2004年12月漳潭鄉(xiāng)并入深渡鎮(zhèn),棉潭村隨屬之。2008年因區(qū)劃調整,大脈塢村并入綿潭村,隸屬深渡鎮(zhèn)不變。綿潭村:座落在新安江北岸,……。 |
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城南約1公里處,2010年11月根據(jù)上級村級區(qū)域規(guī)模調整部署,由原漁梁街和漁梁村合并而成,屬村、居民混居型社區(qū)。它東至人民路,南至鮑川村,管轄面積0.25平方公里,村落沿練江北側向東、西兩端呈帶狀分布。千余米的漁梁街穿村而過,并在村落中形成約400米長的商業(yè)街市,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轄區(qū)內有被稱為“江南都江堰”的國保單位漁梁壩、安徽省唯一的一家私人博……。 |
相傳元末百姓在此處迎接朱元璋未果,即稱此村為“白接村”,后改為“白際村”,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白際村村民委員會。清朝道光三年(1823)隸屬黎陽東鄉(xiāng)二十一都;民國時期屬藏溪鄉(xiāng);1954年成立白際初級社,屬之;1956年設白際高級社,屬之;1952年設聲際鄉(xiāng),屬之;1958年設白際大隊屬衛(wèi)星公社;1959年衛(wèi)星公社更名臨溪公社;1961年設白際公社,白際大隊屬之;1983年因體制改革,置白際鄉(xiāng)……。 |
祖源村,始建于宋代,明代開國謀臣朱升故地,位于黃山市休寧縣溪口鎮(zhèn)境內,距縣城29公里,依偎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山腰,現(xiàn)轄6個村民組276戶908人。村落生態(tài)絕佳,流泉飛瀑,粉墻黛瓦,徽風古韻,尤以千年紅豆杉聞名,是黃山市百佳攝影點。該村村兩委成員5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4人,0黨員23人,群團組織健全。全村耕地面積52.1公頃,林地723.2公頃,水田43.1公頃,茶園40公頃,是一個以林茶生產為……。 |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 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于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 宏村位于黃山西南麓,黟城之北,全村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768畝,13個村民組,437戶,1368人,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qū)、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全國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中國奧組委向全世……。 |
西遞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山脈南麓的黟縣東源鄉(xiāng),距縣城東8公里,黟城至潭口公路從村莊西北經過。西遞古民居保存基本完整,建筑風格在徽派中獨樹一幟,且工藝精湛,三雕(石雕、木雕、磚雕)精美,又以石雕見勝,這些不僅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實物,又是研究明清以來徽商社會經濟形態(tài)、建筑史和藝術史的資料,被譽為明清民居博物館、東方文化的寶庫、世界上保護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鎮(zhèn)。坐落于黃山南麓的西遞,距黃……。 |
豐梧村地處黟縣西北,豐溪河畔,距縣城5.5公里,黟七公路經過本村,是進入山區(qū)四鄉(xiāng)的必經道路。在2008年區(qū)劃調整中,由原來的豐口村和梧村兩個村合并而來。全村擁有山場面積2.1萬畝,水田1640畝,旱地310畝,桑園750畝,下轄16個村民組,總人口546戶、1730人,支部黨員51名。我村生產以糧食、茶葉、蠶桑、木竹為主和勞務輸出,2008年人年均純收入4284元,2009年人年均純收入5857元……。 |
柯村村概況 地理位置:柯村村位于黟縣西北部,距黟縣縣城55公里,與祁門、石臺、黃山區(qū)交界,距牯牛降風景區(qū)30公里,是柯村鄉(xiāng)人民政府所在地。自然條件:柯村村系低山丘陵山區(qū),平均海拔609米,年平均降雨量1758mm,主要降雨集中在4-6月份,尤秋多旱,全年日照1810小時,年平均氣溫13.8℃,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全村森林覆蓋率83.5%.社會經濟狀況:1、全村257農戶,總人口1205人,其中農……。 |
文堂村離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轄區(qū)7個村民組,275戶,1127人口,現(xiàn)有村委會是占地90平房米,擁有黨員32人。文堂,古稱渾頭和橫頭,位于祁門閃里鎮(zhèn)北仙寓山麓。宋屬仙桂上鄉(xiāng)晝錦里,元代改里為都,屬二十都。祁門民諺:一文堂,二渚口,三彭龍,四歷口,說的便是昔日文堂在祁門西鄉(xiāng)的位次和富甲程度。 文堂始居者為陳氏,據(jù)《陳氏家譜》載:文堂陳氏乃坑口竹陽坑始祖唐英烈侯彥文公的后裔。北宋徽宗大觀3年(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