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明村鎮(zhèn)[18]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明村鎮(zhèn)[18]
2020年8月,為了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自治區(qū)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各市、各部門文明辦對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區(qū)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進行了復核,自治區(qū)文明辦組織進行了抽查。經過復查審核,并報自治區(qū)文明委領導同意,繼續(xù)保留符合自治區(qū)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標準的橫縣百合鎮(zhèn)六答村等782個村(社區(qū))、柳江區(qū)拉堡鎮(zhèn)等24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賓陽縣交通運輸局等1938個單位自治區(qū)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取細灘、三門村名各一字,故名。1933年為泗水鄉(xiāng)細門村,1947年屬泗水鄉(xiāng)水銀村,1952年屬龍勝三區(qū)水銀鄉(xiāng),1958年為馬堤公社細門大隊,1969年為泗水公社細門大隊,1984年成立細門村委員會,1987年改稱細門村公所,1995年10月起復稱細門村村民委員會。細門村……。 |
因位于名為“里伍”的山沖中,駐地設在茶洞(今上茶洞、下茶洞),各取一字得名。1933年設里茶村,屬龍勝縣大同鄉(xiāng);1952年與馬駱、里才2村合設里駱鄉(xiāng),屬龍勝各族聯(lián)合自治區(qū)(縣級)第一區(qū)。1955年屬龍勝各族聯(lián)合自治縣日新區(qū)。1956年屬龍勝各族自治縣日新區(qū)。1958年改大隊,屬日新公社;1962年屬日新區(qū)。1969年屬泗水公社里駱大隊,1984年把里駱大隊分成里茶村、里才村和馬駱村三個村,故為泗水……。 |
因地處廣西與湖南交界地帶,傳說以前這小村莊一直在湖南與廣西之間徘徊,后花落廣西,故名“西要”,后演稱“西腰”。意為廣西需要的村子。元朝至順治(1333)吳姓人最早進駐。清乾隆六年(1741)起屬龍勝司獨鏡底塘;1912年起屬龍勝縣北團;1916年屬上北區(qū);1933年為寶地鄉(xiāng)西腰村;1947年屬維新鄉(xiāng);1949年11起屬北區(qū)寶地鄉(xiāng);1952年5月為五區(qū)西腰鄉(xiāng);1958年8月為瓢里公社西腰大隊;198……。 |
因其村寨地形寬闊,土地肥沃,寓意上天贈予的寶地。清乾隆六年(1741年)起屬龍勝司獨鏡底塘,1912年屬龍勝縣北團,1916年屬下北區(qū),1933年屬寶地鄉(xiāng),1947年屬維新鄉(xiāng),1949年11起屬北區(qū),1952年5月屬五區(qū)寶贈鄉(xiāng),1958年8月起為瓢里公社寶贈大隊。1984年成立寶贈村民委員會,1987年后改為寶贈村公所,1995年5月“撤所改委”復稱寶贈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現(xiàn)歸樂江鎮(zhèn)管轄!。 |
大莊田原稱大樟田,因屋宅原建在大樟樹旁水田邊,故名。后以諧音改稱大莊田。1935年為李家、王家2村,屬資源縣中峰鄉(xiāng)。1950年屬中峰區(qū)。1952年李家、王家2村合設大莊田鄉(xiāng),屬全縣第十二區(qū)。1954年屬資源縣中峰區(qū)。1958年改大莊田大隊,屬中峰公社。1962年改大莊田公社,屬中峰區(qū)。1968年復改大莊田大隊,屬中峰公社。1984年改大莊田村,設大莊田村民委員會,屬中峰鄉(xiāng)。1987年改大莊田村公所……。 |
因駐桃林片村(今桃林大村、桃林小村)得名。桃林片村原稱水牛地,因后山如深眼水牛而得名。后陽姓地理先生途經此地留下對聯(lián)“桃林牛已故,魚返馬槽西”,故改稱桃林。1934年為桃林村,屬元壇鄉(xiāng)。1952年改桃林小鄉(xiāng),屬平樂縣第四區(qū)。1955年屬長灘區(qū)。1958年改大隊,屬橋亭公社。1962年改桃林公社,屬長灘區(qū)。1968年復改桃林大隊,屬長灘公社。1984年改桃林村民委員會,屬長灘鄉(xiāng)。1987年改桃林村公……。 |
村因舊時安全治安較好,故取名安全。1934年為安全、興大2村,屬興隆鄉(xiāng)。1946年屬世平鄉(xiāng)。1952年設安全鄉(xiāng),屬平樂縣第二區(qū)。1955年屬沙子區(qū)。1958年改安全大隊,屬沙子公社。1961年改新民大隊。1962年改安全公社,屬沙子區(qū)。1964年復明安全公社。1968年復改安全大隊,屬沙子公社。1984年改安全村民委員會,屬沙子鎮(zhèn)。1987年改稱安全村公所,屬沙子鎮(zhèn)。1995年復設安全村村民委員會……。 |
大里原為大肚院、里山寨2村,后因戰(zhàn)亂合在一起,各取一字得名。1934年為大里村,屬同安鄉(xiāng)。1952年改大里鄉(xiāng),華山村并入,屬平樂縣第六區(qū)。1955年屬同安區(qū)。1958年改大里大隊,并析出華山大隊,屬同安公社。1962年改大里公社,屬同安區(qū)。1968年復改大里大隊,屬同安公社。1984年改大里村民委員會,屬同安鎮(zhèn)。1987年改大里村公所。1995年復設大里村民委員會,稱大里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大……。 |
顯堆原名蜆堆,因村東有一個小土堆形似蜆殼,故名。1946年屬橋亭鄉(xiāng)。1952年改鄉(xiāng),屬平樂縣第四區(qū)。1955年屬長灘區(qū)。1958年改大隊,屬橋亭公社。1962年改公社,屬橋亭區(qū)。1968年復改顯堆大隊,屬橋亭公社。1984年改顯堆村,設立顯堆村民委員會,屬橋亭鄉(xiāng)。1987年改稱顯堆村公所,屬橋亭鄉(xiāng)。1995年復設村民委員會,稱顯堆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顯堆村……。 |
郡塘,因村內水塘多,故名。1934年為郡塘村,屬大布嶺鄉(xiāng)。1946年屬大興鄉(xiāng)。1952年改郡塘鄉(xiāng),屬平樂縣第八區(qū)。1955年屬陽安區(qū)。1958年改郡塘大隊,屬陽安公社。1962年改郡塘公社,屬青龍區(qū)。1968年復改郡塘大隊,屬青龍公社。1984年改郡塘村,設立郡塘村民委員會,屬青龍鄉(xiāng)。1987年郡塘村公所,屬青龍鄉(xiāng)。1995年復設郡塘村民委員會,稱郡塘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ぬ链濉。 |
平山洞,因建在一片田垌旁,且與對面山頂?shù)雀叱制,故名?934為平山洞村,屬同安鄉(xiāng)。1952年改平山鄉(xiāng),屬平樂縣第六區(qū)。1955年屬同安區(qū)。1958年改平山大隊,屬同安公社。1962年改平山公社,屬同安區(qū)。1968年改平山大隊,屬同安公社。1984年改平山村,設立平山村民委員會,屬同安鎮(zhèn)。1987年改稱平山村公所。1995年復設平山村民委員會,稱平山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平山村……。 |
費村,因由費姓人始建,故名。1950年屬虎尾鄉(xiāng)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費村大隊。1969年改為東風大隊。1981年恢復為費村大隊。1984年改為費村村委會。1987年改為費村村公所。1995年改為費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費村村……。 |
駐地巨塘村,因村前有一較大的水塘而得名。1934年為巨塘村,屬泳棠鄉(xiāng)。1950改鄉(xiāng),屬恭城縣第二區(qū)。1952年成立巨塘小鄉(xiāng)。1955年屬和平區(qū)。1958年改巨塘大隊,屬和平公社。1962年改公社,屬和平區(qū)。1968年復改巨塘大隊,屬和平公社。1982年屬平安公社。1984年改為巨塘村,成立巨塘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為巨塘村公所。1995年復設村民委員會,稱巨塘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巨塘村……。 |
蘭洞原稱藍洞,傳由藍姓人在田垌(洞)邊始建,故名。1950年成立蘭洞鄉(xiāng)人民政府。1958年改為蘭洞大隊,因大隊在蘭洞村,故名。1966年修建蘭洞水庫,原大隊部遷到南厄駐地,仍叫蘭洞大隊。1984年改為蘭洞村委會。1987年改為蘭洞村公所。1995年改為蘭洞村村民委員會。蘭洞村……。 |
門等,因村口有兩個土堆,大土堆像等盤,小土堆像等砣,遠看像一把門形等子秤,故名。1950年屬于東寨鄉(xiāng)人民政府。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門等大隊。1984年為門等村委會。1987年為門等村公所。1995年為門等村村民委員會至今。門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