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鳴雁社區(qū) 鳴沙,古地名,西魏時期曾設(shè)鳴沙縣,元代設(shè)鳴沙州。本名主要取義于古中衛(wèi)八景中的“鳴沙過雁”。 |
2、黃營村 明正統(tǒng)九年(1444年)重修鳴沙州城,圍繞鳴沙州城又分筑了七個軍事營堡,分別以部隊編號和軍官姓氏命名,后演變的地名,沿用至今。黃姓將軍駐扎之地就叫黃旗營后稱黃營,薛姓將軍駐扎之地簡稱薛營。 |
3、薛營村 薛營村地名為“薛旗營”,明正統(tǒng)九年(1444)重修鳴沙州州城。圍繞鳴沙城又分筑了七個軍事營堡,分別以部隊番號和軍官姓氏命名,薛姓將軍駐扎之地就叫“薛旗營”,后簡稱薛營,沿用至今。 |
4、鳴沙村 據(jù)《元和郡縣圖志》載:“西枕黃河,人馬行經(jīng)此沙,隨路有聲,異于余沙,故號鳴沙”,故名。 |
5、二道渠村 七星渠下游以紅柳溝開始向下開的支渠,二道梁村支渠為第二道,故得名二道渠。 |
6、五道渠村 五道渠村為本村委會駐地,故名。七星渠下游從紅柳溝開始,以所開支渠為名,第五道支渠簡稱五道渠。 |
7、李灘村 該地原為黃河灘涂,最早有李姓人家耕種并定居,故稱李灘,故名。 |
8、長灘村 中寧段黃河北移之后形成諸多灘涂,長灘境內(nèi)有黃辛七灘,長灘為黃辛七灘之一,因其地形較長而得名。 |
9、長鳴村 長鳴指附近的長鳴橋,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