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龍社區(qū) 因以青龍嘴、龍夾石、龍洞磅、龍爪背、龍后灣、二龍搶寶為名,得名聚龍。名聚龍。 |
2、黃草社區(qū) 因唐宋時期,在境內(nèi)廣泛種植一種叫黃草的藥材,得名黃草。 |
3、民政村 因壩內(nèi)明朝初建有萬壽宮、禹王宮、關(guān)帝廟而得名廟壩,后又因在解放前在此修建過衙門,主管民政,得名民政。 |
4、麻柳村 因地處溪邊,沿溪種有很多麻柳樹,得名麻柳溪。 |
5、石筍村 因在清朝嘉慶年間,在此有一座人工建筑石拱橋很高,得名高橋,后因境內(nèi)有立石似筍,得名石筍。 |
6、小寨村 因境內(nèi)有一自然小寨村,住戶較集中,得名小寨。 |
7、流場村 因地處沙河,黑龍江與兩河巖在境內(nèi)匯合后稱三江,駐地曾有街場,名“流三江場”后簡稱流場,得名流場。 |
8、高坎村 因清代一家文姓大戶在此地建房,建了一條5米多高的大?玻瑸楫?shù)刈罡叩谋?,得名高坎。因村民委員會駐地高坎子。 |
9、茨竹村 因此地茨竹較多,得名茨竹。 |
10、楠木村 因此地多生長楠木,得名楠木。 |
11、大壩村 因此處有一大平壩,得名大壩。 |
12、紅碧村 因此地有一條河,上段曾叫紅石溪,下段曾叫鼻河,后“鼻”演化為“碧”,得名紅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