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山社區(qū) 由于當?shù)赜筒铇漭^多,故名茶山村民委員會至今。 |
2、沿海社區(qū) 因鉆天坡附近有一個天然圓形海,居民以前引海水耕種,故名。 |
3、新合社區(qū) 民國時建偽鄉(xiāng)公所名發(fā)場鄉(xiāng),1951年建成村更名新合,寓意,擯棄舊體制,進行新的組合,故得名。 |
4、梅花社區(qū) 因此地有一座梅花山而得名。 |
因據(jù)本村唐氏家譜記載:艾家坪之地名,因歷史上曾有艾姓人氏在此地居住過,故名。 |
因據(jù)說以前此地有個大地主名叫產(chǎn)底有權有勢,家丁奴仆無數(shù)槍支彈藥齊全這一帶屬于他管轄的范圍,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故而得名。 |
7、果花村 此地有兩個水塘,分為上龍?zhí)僚c下龍?zhí),故名龍(zhí)链迕魑瘑T會至今,因重名改為。 |
8、明洞村 因1973年修建水大鐵路,穿越沙飛宜,此處有一隧道當?shù)厝朔Q之為“明洞”,故而得名。 |
9、鐵營村 解放后六十年代初為大力振興國家鋼鐵事業(yè),大量伐木煉鋼、煉鐵而改名鐵營,故而得名。 |
10、中山村 因在大隊所轄境內(nèi),正中央有一座小山,人們集中居住在半山腰,統(tǒng)稱此地為中山而得名。 |
11、議山村 因彝族在此居住,彝語“議山”意為“竹子非常旺盛的地方”,故而得名。 |
12、發(fā)山村 轄區(qū)內(nèi)有牛頭山一座,山很大,1961年人民公社化時統(tǒng)稱大山大隊,1983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改為發(fā)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