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北郊村 因其位于市橋街道舊城區(qū)以北,故名。 |
32、沙圩一村 原名沙頭墟,后因村頭、村尾門樓橫額上分別書有“沙溪大道”“墟東總匯”字句,各取字首得名,位置較東,故名。 |
33、沙圩二村 曾名沙頭墟,后因村頭、村尾門樓橫額上分別書有“沙溪大道”“墟東總匯”字句,各取字首得沙圩一名。此地位置較西,稱沙圩二村。 |
34、黃編村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當(dāng)?shù)靥K氏設(shè)黃色封面《歷朝本族世科登錄冊》,以記錄考取功名族人,定村名為黃編。 |
35、云星村 人民公社化時(shí)由珠坑、云橋頭、白沙埗合并而成,取云聚星光,沖鋒向前之意,故名。 |
36、丹山村 南宋,因地處一名叫獨(dú)崗的山腳下,名為獨(dú)崗村。后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獨(dú)”與“毒”諧音,改名單崗,后覺“單”字有“單薄”之嫌,故改為丹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