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店社區(qū) 因原巧家至昭通的人行路經(jīng)此,設(shè)有一旅店。得名“老店”。 |
2、鉛廠社區(qū) 因清光緒年間此地曾大辦鉛鋅礦,得名“鉛廠”。 |
3、尹武社區(qū) 因“尹武”系彝語,一家彝族的姓氏,意為尹武家居住的村寨,得名“尹武”。 |
4、法土南村 因“法土南”系彝語!胺ā睘樯綆r,“土”為坪子,“南”為山溝。意為山巖下有山溝的坪子,得名“法土南”。 |
5、坪地營村 因清咸豐年間安氏為首扎營,得名“坪地營”。 |
6、治樂村 因“治樂”,彝語稱“子樂”。子為樹;樂為塆子。意為有樹林的山塆,得名“治樂”。 |
7、阿泥卡村 因“阿泥卡”系彝語,“阿”為大;“泥”為坪子,“卡”為村莊。意為本村坐落于大坪子上,得名“阿泥卡”。 |
8、大火地村 因初開辟時(shí),燒荒墾地,得名“大火地”。 |
因地處一圓形山包,林木茂盛,得名“團(tuán)林堡”。 |
10、三合村 因位于三條河(沈家溝、干河溝、大水溝)交界處,得名“三合”。 |
11、田壩村 因地處坪壩,水田較多,得名“田壩”。村委會(huì)是當(dāng)?shù)亍?/div> |
12、大巖洞村 因境內(nèi)有一山巖洞,故而得名“大巖洞”。 |
13、營上村 因清咸豐年間,海姓人戶曾于此地山包上扎營,故得名“營上”。 |
14、迤西卡村 因“迤西卡”系彝語,“迤”為水;“西”為樹;“卡”為村,意為水溝旁有樹木的村子,得名“迤西卡”。 |
15、紅土村 因地處土質(zhì)呈朱紅色的大山塆,而得名“紅土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