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路村 清末改修原赴省大路,途經(jīng)此地,民國末年后人在此建村,得名新路。村委會以此得名。 |
2、水寨社區(qū) 據(jù)傳,水寨小壩早年是一片洼地,常顯彩虹之鄉(xiāng),當(dāng)?shù)厝朔Q“瑞氣”,故名瑞寨;本村頭有一泉水,質(zhì)清味甘繞村流過,后演變?yōu)樗?/div> |
3、上江邊村 因位于霽虹橋西瀾滄江西岸山地中,故名上江邊。村委會以此得名。 |
4、平坡社區(qū) 本村坐落在瀾滄江西岸,懸崖峭壁,僅有村落居住地較平緩,故名平坡。 |
5、洼子田村 因該地地勢低洼,原為一片農(nóng)田,故名洼子田。村委會以此得名。 |
6、棕元村 該地盛產(chǎn)棕樹,有棕樹園之稱,成村時得名棕元。 |
7、水溝村 因村外有一條水溝,故名(分里、外水溝居民點)。村委會以此得名。 |
8、太元村 傳說很久以前從小永平搬來兄弟3人,因當(dāng)時趕集要到沙壩,老大、老三走路快,趕集從不摸黑,只有老二早去也摸,晚歸也摸,故名老二摸。后來又因此村莊向陽而居,村后山呈圓形,故名太圓山,演變?yōu)樘,故名太元?/div> |
9、海棠社區(qū) 海棠洼,地處山間洼地,村周圍海棠樹多。村委會以此得名。 |
10、擺菜村 擺菜,該地地處緩坡,民國時稱擺子山,這里的居民是從板橋福祿地搬來的,因搬來時毒性較大,所以擺子(瘧疾)流行以此取名擺子山,后來演變?yōu)閿[菜山。村委會以此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