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涌社區(qū) 清代雍正年間圍墾的吉祥圍東面的河涌,習(xí)稱“東涌”。后漸成集市,名為“東涌街”,“東涌”的名稱得以形成并延續(xù)。 |
魚窩頭原名魚蝦窩,沖積成陸前這一帶水域?yàn)轸~蝦叢聚棲息之所,名為“魚窩”和“蝦窩”,合稱為“魚蝦窩”。魚窩”附近,地勢(shì)稍高,百年前已成為耕沙人聚居點(diǎn),習(xí)稱魚窩頭。 |
3、石基村 因村內(nèi)有許多大塊石頭,故名。 |
4、大穩(wěn)村 古代已有“大穩(wěn)”名稱,含義不詳。 |
5、東涌村 因東涌街在村境內(nèi),故名。 |
6、南涌村 村民多在東涌街南部的南涌和濠涌?jī)砂毒幼,故名?/div> |
7、東導(dǎo)村 因該村是由東涌口與蝦導(dǎo)涌涌邊居民住宅組成的自然村,故名。 |
8、官坦村 因該村沙坦在150年前筑圍成田,故名。 |
9、石排村 "因附近小石山如牌子矗立,稱為""石牌"",后人將""牌""誤寫為""排"",故名"。 |
10、慶盛村 取“共慶繁榮昌盛”之意,故名。 |
11、三沙村 "此地河道淤沙沉積形成三條大沙脊,俗稱為“三沙”,圍墾建村后定名為""三沙"""。 |
12、沙公堡村 沙公堡又名蝦公堡,初建圍時(shí)魚蝦多,站在涌邊埗頭可以捕到魚蝦,時(shí)稱蝦公埗圍,后取蝦公堡(諧音)而得名。 |
13、天益村 因轄區(qū)有“天字號(hào)涌”流過,故名。 |
14、魚窩頭村 魚窩頭原名魚蝦窩,沖積成陸前這一帶水域?yàn)轸~蝦叢聚棲息之所,名為“魚窩”和“蝦窩”,合稱為“魚蝦窩”。魚窩”附近,地勢(shì)稍高,百年前已成為耕沙人聚居點(diǎn),習(xí)稱魚窩頭。 |
15、東深村 因轄東良、里沙深、四和圍三個(gè)自然村,從較大的兩個(gè)自然村中各取一字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