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瀘水市 民政部關(guān)于同意云南省撤銷瀘水縣設(shè)立縣級瀘水市的批復(fù)(民函〔2016〕176號)
同意撤銷瀘水縣,設(shè)立縣級瀘水市,以原瀘水縣的行政區(qū)域為瀘水市的行政區(qū)域,瀘水市人民政府駐六庫鎮(zhèn)龍江路1號。瀘水市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管轄。
瀘水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東經(jīng)9934•一99’09北緯25‘33•一26‘32•之間。東靠碧羅雪山與蘭坪、’云龍兩縣相鄰,南接保山市,西與騰沖縣和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毗鄰,北連福貢縣?h域東西橫距58公里,南北縱距95公里,國境線長136.24公里,總面積3203.04平方公里!v史沿革 瀘水縣西漢時屬益州郡的比蘇縣;宋代屬金齒郡;明末清初置老窩、登埂、卯照、魯掌、六庫五土司,分屬大理府的云龍縣及永昌府的保山縣;1951年2月,瀘水縣人民政府成立,現(xiàn)隸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瀘水縣轄六庫鎮(zhèn)、魯掌鎮(zhèn)、片馬鎮(zhèn)、老窩鄉(xiāng)、上江鄉(xiāng)、大興地鄉(xiāng)、稱桿鄉(xiāng)、古登鄉(xiāng)、洛本卓鄉(xiāng),共3鎮(zhèn)6鄉(xiāng),71個村民委員會,2個社區(qū)居委會。人口民族 總?cè)丝?5.5萬人,境內(nèi)有傈僳、漢、白、彝、景頗等21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13.3萬人,占總?cè)丝诘?6%。 瀘水縣地處享有“東方大峽谷”美譽的橫斷山脈南端縱谷區(qū),東部的碧羅雪山與西部的高黎貢山夾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境氣候因海拔差異,有明 顯的立體氣候特征,分為亞熱帶、溫帶、寒帶等7個氣候帶。 行政區(qū)劃 2000年,瀘水縣轄3個鎮(zhèn)、6個鄉(xiāng):魯掌鎮(zhèn)、六庫鎮(zhèn)、片馬鎮(zhèn)、洛本卓白族鄉(xiāng)、古登鄉(xiāng)、稱桿鄉(xiāng)、大興地鄉(xiāng)、老窩白族鄉(xiāng)、上江鄉(xiāng)!「鶕(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縣總?cè)丝?71974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魯掌鎮(zhèn)12028六庫鎮(zhèn)46408片馬鎮(zhèn)22429上江鄉(xiāng)22066老窩白族鄉(xiāng)14174大興地鄉(xiāng)15102稱桿鄉(xiāng)16758古登鄉(xiāng)13657洛本卓白族鄉(xiāng)9352 2004年1月5日,民政部批準(民函[2004]1號):將瀘水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魯掌鎮(zhèn)遷至六庫鎮(zhèn)。 |
2、福貢縣 福貢縣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峽谷。東與蘭坪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界,南與瀘水縣相連,西與緬甸接壤,北與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相鄰。邊境線長142.218公里。位于東經(jīng)98°41′~99°02′,北緯26°28′~27°32′之間。南北最大縱距112公里,東西最大橫距23公里。全縣總面積2756.44平方公里。全縣地勢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形成一個從北向南狹長的“V”字型谷地。縣內(nèi)最高點在碧羅雪山的嘎拉拍山峰,海拔4379米,最低點在與瀘水縣交界處的怒江江面,海拔1010米,相對高差達3369米?h城駐地上帕鎮(zhèn)海拔1190.9米。 福貢縣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從南到北有南、中、北亞熱帶和南溫帶等氣候類型。受印度洋季風(fēng)氣候和太平洋季風(fēng)氣候的雙重影響,形成了春季和夏秋間兩個雨季的獨特氣候環(huán)境。2004年,縣城年平均氣溫16.9℃,年均降雨量1443.3毫米,年日照1479.9小時,相對溫度84%,無霜期267天。 行政區(qū)劃 2000年,福貢縣轄1個鎮(zhèn)、6個鄉(xiāng):上帕鎮(zhèn)、馬吉鄉(xiāng)、利沙底鄉(xiāng)、鹿馬登鄉(xiāng)、架科底鄉(xiāng)、子里甲鄉(xiāng)、匹河怒族鄉(xiāng)。 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縣總?cè)丝?8127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上帕鎮(zhèn)26075匹河鄉(xiāng)9864子里甲鄉(xiāng)8801架科底鄉(xiāng)10520鹿馬登鄉(xiāng)12977利沙底鄉(xiāng)11214馬吉鄉(xiāng)8676 2004年9月30日,云政復(fù)[2004]96號批復(fù):同意福貢縣利沙底鄉(xiāng)更名為石月亮鄉(xiāng)。 全縣轄上帕鎮(zhèn)、馬吉鄉(xiāng)、石月亮鄉(xiāng)、鹿馬登鄉(xiāng)、架科底鄉(xiāng)、子里甲鄉(xiāng)和匹河怒族鄉(xiāng)等1鎮(zhèn)6鄉(xiāng),57個村民委員會,628個自然村。2004年末,全縣總?cè)丝?3121戶92225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83022人,占總?cè)丝诘?0%。全縣有傈僳族、怒族、白族、納西族等20個少數(shù)民族,點總?cè)丝诘?8.6%,其中傈僳族有68498人,占總?cè)丝诘?4.3%,怒族有17485人,占總?cè)丝诘?9%。有5.99萬群眾信仰基督教,占總?cè)丝诘?5%。 |
3、貢山縣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偯娣e4506平方千米??cè)丝?.65萬人(2006年)。 縣人民政府駐茨開鎮(zhèn),郵編:673500。代碼:533324。區(qū)號:0886。 行政區(qū)劃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轄1個鎮(zhèn)、4個鄉(xiāng):茨開鎮(zhèn)、丙中洛鄉(xiāng)、捧打鄉(xiāng)、普拉底鄉(xiāng)、獨龍江鄉(xiāng)。共有1居委會、27村委會。 [fontcolor=#0000cc][/font] 茨開鎮(zhèn) 面積:779平方千米 人口:1.24萬人 郵編:673500代碼:533324101 全鎮(zhèn)轄1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丹當(dāng);芒孜、茨開、嘎拉博、丹珠、雙拉娃、吉速底、丹打。鎮(zhèn)政府駐茨開。 1933年稱貢山設(shè)治局茨開鄉(xiāng),1939年稱宣化鄉(xiāng),1950年稱貢山縣二區(qū)。1969年建茨開公社,1984年改區(qū),1988年設(shè)鎮(zhèn)。 丙中洛鄉(xiāng) 面積:823平方千米 人口:0.61萬人 郵編:673502 代碼:533324201 全鄉(xiāng)轄4個村委會:丙中洛、雙拉、甲生、秋那桶。鄉(xiāng)政府駐丙中洛。 1933年稱貢山設(shè)治局打拉鄉(xiāng),1939年稱啟文鄉(xiāng),1950年稱貢山縣一區(qū),1969年建丙中洛公社,1984年改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 捧當(dāng)鄉(xiāng) 面積:488平方千米 人口:0.58萬人 郵編:673500 代碼:533324202 全鄉(xiāng)轄4個村委會:閃當(dāng)、馬西當(dāng)、永拉嘎、迪麻洛。鄉(xiāng)政府駐捧當(dāng)。 1933年稱貢山設(shè)治局捧當(dāng)鄉(xiāng),1984年建捧當(dāng)區(qū),1988年改捧當(dāng)鄉(xiāng)。 普拉底鄉(xiāng) 面積:422平方千米 人口:0.62萬人 郵編:673501 代碼:533324203 全鄉(xiāng)轄6個村委會:力透底、臘咱、禾波、補久娃、咪谷、其達。鄉(xiāng)政府駐普拉底。 1933年稱貢山設(shè)治局普拉鄉(xiāng),1939年改稱普濟鄉(xiāng),1950年稱貢山縣三區(qū),1969年稱向陽公社,1984年改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 獨龍江鄉(xiāng) 面積:1994平方千米 人口:0.42萬人 郵編:673503 代碼:533324204 全鄉(xiāng)轄6個村委會:孔當(dāng)、巴坡、迪政當(dāng)、龍元、獻九當(dāng)、馬庫。鄉(xiāng)政府駐孔當(dāng)。 1933年稱貢山設(shè)治局孟底鄉(xiāng),1933年稱新民鄉(xiāng),1950年稱貢山縣四區(qū),1969年稱獨龍江公社,1984年改鎮(zhèn),1988年改鄉(xiāng)。 ** 以上名錄、面積、人口根據(jù)《云南行政區(qū)劃簡冊2006》;代碼根據(jù)《2004云南行政區(qū)劃代碼》;沿革根據(jù)《中國政區(qū)大典》(部分根據(jù)其他資料加以修改)** |
4、蘭坪縣 蘭坪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東部,與大理州劍川縣和云龍縣、迪慶州維西縣、麗江市玉龍縣,以及本州福貢縣和瀘水市毗鄰接壤。全縣國土面積4371.2平方公里,下轄4鄉(xiāng)3鎮(zhèn)2街道、116個村委會(含15個社區(qū)),總?cè)丝?1.8萬,其中農(nóng)村人口17.9萬,占總?cè)丝诘?2.1%。蘭坪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歷史悠久。1萬多年前,蘭坪就有先民生產(chǎn)生活、繁衍生息。西漢元封二年隸屬益州郡比蘇縣,唐朝時期設(shè)眉鄧、洪郎二州,南詔時期隸屬劍川,元、明、清均屬麗江。民國元年設(shè)蘭坪州治,民國三年(1914年)成立蘭坪縣。1949年5月10日蘭坪解放,隸屬麗江地區(qū)。1957年劃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至今。1987年11月27日國務(wù)院批準撤銷蘭坪縣建制,設(shè)立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解放戰(zhàn)爭時期59個革命老區(qū)縣(市)之一。
(二)高山峽谷。蘭坪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腹地,位于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境內(nèi)峰巒林立、江河縱橫,有云嶺山脈、碧羅雪山山脈、老君山山脈,還有瀾滄江、沘江河、通甸河等131條大小河流。全縣95%的國土面積是高山峽谷,平均海拔2912.7米,最高海拔4435米,最低海拔1360米。地形復(fù)雜,海拔高差大,屬典型的垂直分布立體氣候帶,年平均氣溫13.7℃,年平均日照2008.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2毫米[年平均氣溫山區(qū)11.3℃、河谷16.2℃;年平均日照山區(qū)2312.9小時、河谷1704.5小時;年平均降水山區(qū)1384毫米、河谷620毫米。]。
(三)民族眾多。蘭坪是全國唯一的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境內(nèi)有漢族、白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彝族等14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cè)丝诘?5.09%。長期以來,各民族交錯聚居、相匯相融,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間歌舞和民族文學(xué),有白族“二月會”和普米族“情人節(jié)”“吾昔節(jié)”等特色民俗節(jié)日,普米族民間舞蹈“搓蹉”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目錄,白族拉瑪人民間歌舞“開益”、普米族“四弦舞樂”等非遺項目列入省級名錄。
(四)生物多樣。蘭坪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天然的“生物多樣性公園”和“原始物種基因庫”,有滇金絲猴等37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全縣森林覆蓋率73.2%,活立木蓄積量3543萬立方米,是云南省林業(yè)重點縣之一,適合發(fā)展林果、藥材、雜糧、畜禽等產(chǎn)業(yè),有烏骨羊、絨毛雞等地方特有畜禽,有秦艽、當(dāng)歸、云木香等160多種名貴藥材,是“云藥之鄉(xiāng)”和云南省生物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
(五)資源富集。蘭坪境內(nèi)礦產(chǎn)、能源、旅游資源豐富,開發(fā)潛力巨大。地處“三江”有色金屬成礦帶,分布有鉛、鋅、銅、鐵、銀等18個礦種220多個礦床礦點,已探明礦產(chǎn)資源總價值約3028.27億元[儲量為有色金屬礦5318.6萬噸,非金屬礦2.93億噸。],其中鳳凰山鉛鋅礦儲量達1100萬個金屬噸,是全國已探明的最大鉛鋅礦床。全縣光伏發(fā)電資源可開發(fā)電力裝機約200萬千瓦,瀾滄江干支流可開發(fā)電力裝機容量300萬千瓦以上,現(xiàn)已開發(fā)綠色能源裝機量397.04萬千瓦[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綠色能源308.48萬千瓦,其中水電291.6萬千瓦、光伏16.88萬千瓦;在建水電12.06萬千瓦、光伏76.5萬千瓦;仍有開發(fā)潛力抽水蓄能70萬千瓦、光伏104.2萬千瓦(其中地面分布式光伏開發(fā)潛力37.5萬千瓦;集中式光伏開發(fā)潛力66.7萬千瓦)、風(fēng)光互補23萬千瓦。](其中建成投產(chǎn)308.48萬千瓦,在建88.56萬千瓦)。擁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云嶺片區(qū)、老窩山片區(qū)和老君山西部片區(qū),以及新生橋國家森林公園、箐花甸國家濕地公園、富和山、老窩山、羅古箐等自然生態(tài)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