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傳,南北朝時,梁昭明太子游石城,因食秋浦之魚,贊賞水好魚美,遂譽其水為貴池水而得名,又傳,昭明太子愛這里的山和水,稱山曰:“秀山”,稱水曰:“貴池”。遂譽其水為貴池水而得名。區(qū)以此得名。 |
取東流和至德兩縣之首字,合成而得其名。 |
原名石埭。在縣城約一百三十里的地方,有兩塊大石頭橫亙江中,像堰一樣,因而得名。 |
九華山,古屬陵陽山區(qū),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曾由金陵上秋浦,更九子山名為九華”。清人王琦考證,李白于天寶十三年(754年)冬,應(yīng)友人韋權(quán)輿、高霽的邀請,聚會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畫家,互相吟唱,寫了《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并在詩序中說:“青陽縣南九子山,山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按圖征名,無所依據(jù)。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他吟唱的“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成了九華山的“定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