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溝社區(qū) 村居以禮河人工渠畔,取渠水甘甜之意,后演變?yōu)椤案蓽稀薄?/div> |
2、驛興社區(qū) 轄區(qū)內(nèi)有東川銅商文化古驛道,寄托延續(xù)當(dāng)時(shí)的繁榮興盛之愿望,得名驛興。 |
3、大閘村 清代,村邊修一閘塘積水。 |
4、則補(bǔ)村 彝語“則”為水溝,“補(bǔ)”為廟,即溝畔廟地。 |
5、拖車村 彝語“拖車”意為種谷的地方。 |
6、落水村 居落水洞旁。 |
7、樂里村 彝語“樂里”意為出麥子的地方。 |
8、云峰村 村駐訊上,清代建一云峰寺。 |
9、石門坎村 村委會(huì)原駐上石門坎,故名。 |
10、紅泥村 該村土地多為紅壤地,故名。 |
11、綠坪村 駐綠坪下村,彝語原為“陸得”(綠登),“陸”為城,“得”為寬,意為較大的村寨,后演變?yōu)椤熬G坪”,故名。 |
12、鹽水村 村前溝水味咸,過去曾熬過鹽,故名。 |
13、牛泥塘村 山灣處有一泥水塘,故名。 |
14、發(fā)基卡村 彝語“發(fā)”為石山,“基”為銅,“卡”為村,即村居出銅的山上,故名。 |
15、炭山村 原為彝語“迤扯”,“迤”為水,“扯”為谷,意思是種谷的好地方,后演化為迤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