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坪社區(qū) 此地平坦,上世紀人民公社化時期屬小吉場公社管轄,故名。 |
2、吉興社區(qū) 因由寓意吉星高照,興旺發(fā)達得名。 |
3、德勝社區(qū) 原名黑陽大靖,相傳明末清初,吳三桂剿水西在此打了勝仗,遂命名德勝(得勝),民國時期實行地方基層管理“保甲制”,此地設堡叫德勝堡,故名。 |
4、吉豐村 吉慶、豐收的寓意。 |
5、梨子村 許、羅兩大姓,原羅家門口有一顆大梨樹,叫神樹,就以梨樹取名為梨子樹,村建在梨子樹,故名。 |
6、新倫村 新倫,釋義“新”初始的,“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達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故名。 |
7、四倫村 原名四棱,因該村土地棱角岑差不齊,故名。 |
8、龍興村 傳說當時龍興有兩條龍,門前有一個大壩,故而得名龍門閬,后更名為龍興村。 |
9、龍嶺村 當?shù)赜性娫唬毫钌烬埼璐蠹,金雞飛出金籠啼。雙獅順沖游盤地,臥虎縱身懸崖壁。龜蛇把門鎖水口,飛鳳點水塘中覓。盤山伏在邱陵地,九曲流出流不去。鐵牛一朝來此地,鑼鼓喧天慶富裕。 |
10、河尾村 因河邊寬且平,像把椅子,該村地處“椅子”尾部,故名。 |
11、雙林村 因居民點坐落在松林中,因“松”與“雙”諧音,故名。 |
12、高興村 原名油榨房,開設菜籽加工菜油,趕集交易,十分熱鬧,人們心情愉悅,故名。 |
13、巖灣村 因地處周邊山巖居多,坐落于灣子內(nèi),故名。 |
14、余慶村 因最早余姓人在此建村,故名。 |
15、永橋村 解放前有石拱橋矮小,每年旱季漲水直回升至岔河,多次損毀,解放后鄉(xiāng)政府號召并領導群眾打通落水洞丫口后,河水又再次回升,1959年修海龍路,需修橋,因旁原有寺廟,1963年竣工后,命名為定水寺橋。附近的村落便叫永橋村,寓意此橋永垂千古,過去下川背鹽的歷史將一去不返,大大改變了地方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