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拉格堂村 拉格堂譯為平臺,故名。 |
17、江扎村 該處原來柳樹較多,故名。 |
18、街道村 民國中期,從湟中、貴德縣到此經(jīng)商,后定居,附近趕集的人慣稱“街道”,故名。 |
19、卡陽村 民國初期從東棚村分遷。意為寬廣,故名。 |
20、東朋村 元末,從甘肅拉卜楞地區(qū)幾戶牧民游牧居此,后棄牧轉(zhuǎn)農(nóng)。藏傳佛教在山口堆積的嘛呢石堆。藏語譯音:意為嘛呢石堆,故名。 |
21、主動村 將地形比喻成蕎麥穗,故名。 |
22、年辦村 年辦村位于山坡,從前道路羊腸小道,行走不便。年辦系藏語譯音:意為走路謹(jǐn)慎小心,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