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順年間筑懷遠堡,取懷柔邊遠之意,清雍正九年(1731)改縣;因與安徽省懷遠縣重名于1914年改現名,以境內橫山山脈命名。橫山山脈以其走向而得名,起于六盤山脈,掠寧夏,東迤入陜,經長城附近,終黃河岸邊,層巒疊嶂,群峰聳立,險峻崢嶸,山勢雄偉,風光秀麗。宋元豐種諤上言:“橫山延袤千里,多馬宜稼”。主峰在縣南80千米的大理河北岸之柴家園梁,海拔1520米,山峰奇高,直插云端。 |
北宋元豐五年(1082)置葭蘆寨,因城西葭蘆川西岸葭蘆(蘆葦)叢生得名;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晉寧州改葭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為葭縣,據《中國地名辭源》:縣沿州名,以州臨葭蘆川,其岸多葭蘆,故名;后又升為葭州,1913年改縣,1964年因葭字生僻改現名。 |
北宋元豐四年(1081)設吳堡寨,金正大三年(1226)升吳堡縣,據《綏德州志》:吳堡縣,本宋吳堡寨,縣從寨名;因境內寇家塬村北有吳王墓得名;一說此地虜居過吳人,又是戰(zhàn)略要地,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