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橋村 清嘉慶年間因境內(nèi)建有兩座雙孔石橋而得名,1949年后革命委員會、管理區(qū)、鄉(xiāng)鎮(zhèn)均住于此,沿用至今。 |
2、雙李村 雙李村98%的人姓李,分前李和后李,原先叫李圩村,后因叫李圩村的較多,1983年變更為雙李村。 |
3、大祝村 因建隊時期駐地大祝家,以祝姓居民較多,故而得名。 |
4、祝橋村 建國以后,因居民祝姓的人多,且建有一座橋而得名祝橋,沿用至今。 |
5、路心村 由路心大隊更名路心村民委員會,因雙(雙橋)龍(龍亢)公路通過村子中心,故而得名。 |
6、徐圩村 由路心村分村而建的新村,1958年因駐地,徐姓居民較多,故而得名。 |
7、灣東村 1983年由灣東大隊更名為灣東村村民委員會;灣東有一種說法:“灣東村”西面有一條河灣而得名。 |
8、趙集村 1981年由趙集大隊改為趙集村民委員會,因趙姓人口占98%以上,又在集市得名。 |
9、柳行村 清代柳行源于柳樹多得名。 |
10、團結(jié)村 因灣西、三姓兩村不和,為加強團結(jié),兩村合并得名團結(jié)。 |
11、楊集村 1958年因駐地,楊姓居民較多,故而得名。 |
12、趙圩村 清代名稱趙圩子,1946年土匪韓金山在圩里挖圩子叫趙小圩子,因此得名。 |
13、劉碾村 因劉碾自然莊95℅人姓劉,且莊內(nèi)有個大碾盤,所以起名為劉碾村。 |
14、張巷村 莊姓張的人家較多,故而得名。 |
15、小街村 因駐地在一小型街道,故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