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蓋孜庫木村 原來是一片荒地,1970年后開始有漢族遷居,為修路將沙丘從中截開,故而得名!吧w孜庫木”為,“截開的沙子、干干沙子”之意。 |
2、庫木博斯坦村 此地原為一片黃沙的亙古荒野,解放后,墾荒種田的農民從塔里木河北岸來到塔里木河南岸,至今已是渠道如網絡,田園似鏡,林帶條條,綠草菌菌閃現于大漠黃少之中,故而得名!皫炷静┧固埂,“沙漠中的綠洲”之意。 |
3、吐央村 因過去塔里木河時常改道,河床不穩(wěn)定,曾淹沒此地,留下許多淤泥,因而得名!巴卵搿,“淤泥”之意。 |
4、牧場村 因地處塔里木河南岸,原為托依堡勒迪鎮(zhèn)辦場,設立蓋孜庫木鄉(xiāng)時沿用牧場名!澳翀觥睘闈h語,“放牧場地”之意。 |
5、英博斯坦村 “英博斯坦”,英為“新”,博斯坦為“綠洲”,英博斯坦為“新綠洲”之意,故名。 |
6、結然巴西村 該地原為荒地草灘,因常有黃羊出沒而得名結然巴什!敖Y然巴西”,結然巴什,“結然”意為“黃羊”,“巴西”意為“頭”,合稱“黃羊頭”之意。 |
7、卡爾墩村 “喀爾墩”,意為黑色的高沙丘,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