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期村 彝語,原為“卓齊”,意為山坡下半部,漢字記為“著期”,故名。 |
2、文興村 原名著期槽子,1952年設(shè)文閣、復(fù)興兩鄉(xiāng),1954年兩鄉(xiāng)合并,各取一字,故名。 |
3、太平村 意為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故名。 |
4、馬龍村 彝語,“馬”指兵,“龍”指城,意為駐兵營的地方,故名。 |
5、支留村 過去此地知了(蟬)較多,后取諧音寫為支留,故名。 |
6、塊塔村 原名大塊塌,傳說清初此地的一座小山被洪水沖塌了三分之一,后記為塊塔,故名。 |
7、銅店村 過去常有運銅人在此住宿,故名。 |
8、米科村 彝語,“米科”意為高山上有一大塊平底,故名。 |
9、慶底村 彝語,原名余慶底,意為有水流的壩子。駐地西米者,故名。 |
10、白藥村 白藥為彝族原始部落小頭領(lǐng)的人名,村以人名。駐地中心村,故名。 |
11、瑞慶村 1939年在村前建橋,取名瑞民橋,得名瑞民,后與魚慶兩村合并,各取一字,故名。 |
12、半山村 村居一座山的半山腰上,故名。 |
13、火木村 彝語,原為“火木卡”,意為有山竹子的村,后記為火木,故名。 |
14、安樂村 以安耕壩、樂迤兩村各取一字,取人民當(dāng)家作主,安居樂業(yè)之意,故名。 |
15、塌土村 村處白龍山滑坡塌方的下邊,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