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廟壩村 因境內(nèi)觀音廟較有名,此地有一壩,故名為廟壩。 |
17、扎嶺村 扎嶺是則廩的變音,則為彝語則溪,為倉庫之意;得名。 |
18、干河村 因此地有一條小河,雨季水大,旱季水小,甚至干枯,故稱干河。 |
19、長地村 因駐地旁有一塊狹長的土地,故而得名長地。 |
20、墨黑村 因最早住戶遷于此地時天色已晚,其色如墨,故名墨黑。 |
21、河口村 因此地遠望似一大河出口,故名河口村。 |
22、龍里村 因此地壩內(nèi)有兩座小山環(huán)繞,形狀似龍,且向壩中靠攏,故此地得名龍里。 |
23、羅坭村 羅:彝族,坭:坪子。意為彝族的坪子。 |
24、大山村 1906年2月27日,一名叫姜尚智(又名滿公)的村民最先遷居此地,定居后命名此地為大山。 |
25、大河村 因本村落居于一較大的河浚上,得名大河村。 |